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无常与无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石朝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无常与无我

  石朝阳

  由于“缘起”的原因,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常”是指一种恒常久住、永远存在、永远都不会变化、不会消失的现象或状态,但是根据缘起论我们知道,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五依存、相互关联的,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事物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所以称之为“无常”。无常”就是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忽生忽灭,迁流不住。”就事物的绝对变化而言,可以称为“刹那无常”;就相对的持续而言,可以称为“相续无常”。佛教认为事物都有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称为生、住、异、灭。生,是事物产生的过程;住,是事物相对稳定持续存在的过程;异,是事物产生变异发生变化的过程;灭,是事物消亡、灭失的过程。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生、住、异、灭的变动过程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时时都存在,时时都在发生,变化非常迅速,佛教称为“刹那生灭”。佛教认为一弹指之间就有60刹那,而一刹那之间又有900生灭,这都反映了事物变化的快速,事物就处于这刹那生灭的、不停的、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从各种自然现象中就可以了解到这种规律,如潮起潮落、寒来暑往、花开花谢、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等。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无不是有高潮就有低谷,有聚集就有消散,有和合就有分离,有升起就有降落,有出生就有死去,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事物的无常性。再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每个人从小到大,时间都是在刹那流逝,去年、昨天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人永远不可能再回到青春年少,再回到过去;同时人生存的空间环境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与以前完全不相同,我们居住的城市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居住的房屋可能已经换了多处;周围的人也是来来往往,亲人朋友,老师同学、领导同事也各不相同;所经历的事事物物,遭遇到的各种情感也无不在迁流变化之中,这些现象无一不向人展示出世事的无常。

  “我”在佛教中泛指”支配人和事物的内部主宰者,即绝对独立自主,可任意支配一切的实体。”否定这样“我”的真实存在就是“无我”。无我的基本意义有两种:“某物不是我;某物中没有我。” 无我也是由“缘起”推导而出,既然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那么离开因缘就归于散灭,其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唯一的、恒常久住的、自由自在的实体存在,所以说“无我”。我们可以细细分析通常人们观念中的“我”,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一般人们都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一生都在为这个身体而忙,都是为它而活着,但是这个身体并不长久,并不永恒,百年以前没有它的存在,百年以后它也将不在,它最终要走向死亡。而且这个衰老变化的过程不是一年一年、一天一天,而是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身体内时刻都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细胞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老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产生。今天的身体同刚刚降临人世时的身体己完全不相同了,同十年前、一年前的身体也已大不相同了,甚至每一刻之间,都已经不相同了。这其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所以这个身体中没有“我”,身体不是“我”。有人会认为“心”是我,认为这个能思维、能思考、能够产生认知作用、能够产生思想、情感、情绪的心就是自己,就是我。其实人的思想、观念、见解、念头、想法,再加上人的感情、情绪等等,都好象流水、瀑布,念念都没有停止过,是念念流迁、刹那变化的,想要留住任何一个念头都是不可能的,这其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念头和想法,所以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心也不是“我”,根本没有“我”的存在。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身心都不是我,都如同幻化,都是虚假不实的。人们通常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却执着此幻化身心为我,因此产生坚固“我执”,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也因此而产生。《圆觉经》中对身心的幻化不实有着深刻的说明,经文是: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 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休,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这里就是教我们观察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四大各有各的部分,而且这四大部分是可以分离的,就好象当人身体有病,某个器官出现严重病变的时候,可以将之摘除,因为四大是可以分离的。身体是由皮肤、肌肉、骨骼、五脏六腑等拼凑在—起而形成的,就好象是一个由各种不同器官组合而成的机器人。反观这个身体,到底哪一个是“我”呢,是头吗?是心脏吗,都不是,这些都只是零件,只是暂时归我们使用,都只是幻化假有,并不真实永恒的存在,不是真正的我。在这个由地、水、火、风四种因缘假合在一起的虚幻的身体中,妄有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意是指思想意识。

  经文接着对“心”进行探讨,经文是:

  六根四大中外和成, 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这是说人的身体是由六根和四大内外作用而形成的,“妄有缘气于中积聚”,这句话南怀瑾先生解释为:“这部机器(指身体)靠什么活着呢,靠一口气活着。……我们活着就靠这股气维系着。一口气不来,就死了。” 这其中又好象有个生命的作用在身体里面,它能思想,能感觉,一般人们就把它称为“心”,但是这个能够思想、感觉的心理状态不是真心,它是妄想心,它的存在与呼吸之气有关,而且此心与呼吸之气是合一的,心动,气就动;气动,心就动。如果没有呼吸之气的存在,此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把它称为“虚妄心”;而此虚妄心是六根与外面六尘互相作用产生的,六尘是指外面的物质世界,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假如没有六尘的存在,此虚妄心也将不存在。而六尘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当四大各个分离的时候,六尘也就没有了真实存在的基础,也就随着一同消失。虚妄心是由六根、六尘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当六根、六尘随着四大的分离各个消散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随着六根、六尘一同消失而了不可见了。以上从身心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通常人们思想观念中所认为的“我”是虚假的、幻化的,根本没有一个不变的实体存在,因此这个“我”是虚妄的,不实的,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才提出“无我”的认知,让人从对”我”的坚固执着中解脱出来,认清“我”的本质,不再受它的约束和困扰,从而获得心灵的解脱与清净。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