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浅谈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
作者:雷斐然


内容提要:妙湛法师是一位胸怀宏图的当代僧伽教育家。本文旨在从教育学角度来分析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重在分析他对僧教育理念、目标、方法、手段、效用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

关键词:妙湛 僧伽 教育 思想

题记:妙湛法师生前曾长期担任福建佛学院副院长(1983—1985年)、院长(1985—1995年)、闽南佛学院院长(1985—1995年)。闽南佛学院和福建佛学院是妙湛法师僧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和落脚点,都倾注了老法师毕生的精力。在妙老的骨子里,就是一心想着国家,一心想更多更好地为佛教培养祖师型或高僧大德型的僧才。在福建省佛教教育工作会上,在全国佛教教育工作会上,老法师对教育设想,对教育构思以及对教育的希望,一一展露出来。他把僧教育当成实现自己爱国爱教理想的途径和根据地,鞠躬尽瘁,实乃可歌可敬可佩服。谨此俗文缅怀前院长妙湛法师。

一、教育思想和妙湛法师僧教育思想的内涵

1、思想与教育思想

“思想”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思想是这样定义的:“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等。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较为零星的、不太系统的教育思想,另一类是较为严密的教育思想。”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思想指的是人们对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系统而理性的看法和认识。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效用和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本质理解的思想、理论、观念层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回答的是学校为谁教育、把人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学校怎样进行教育等问题,其核心是教育本质观。

2.妙湛法师僧教育思想的内涵

妙湛法师教育思想的核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培养爱祖国、重戒律、肯修行、传佛法的高僧大德型人才。它是以爱国爱教为理论基础,以佛教戒律为学修根本,以综合才能为培养目标,以科层次第为教学手段,最终实现佛教服务人间为目的的僧教育思想

爱国爱教、以戒为师、具足正信、素质综合、弘扬佛法构成了妙老教育思想的核心。爱国爱教是僧教育大方向,全面培养学僧的戒律操守、具足正信是僧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综合才能的培养和应用性的取向则是培养实现能爱国爱教的高素质僧才的手段和途径。以爱国爱教为导向,就是要办出能爱国爱教的僧教育,能爱国爱教的僧才。以戒律修持为本,就是教育要着眼于培养有具足正信、学才兼备、品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人才。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目前佛学院教育实践有诸多启发和借鉴价值。

妙老僧教育思想是针对我国僧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散见于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他虽没有写出成系统的教育著作,但“述而不作”,他的僧教育思想是活跃的、本质的、系统的,这也为我们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可以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当然,这种系统性的思想总结终究还是要以妙老本人的思想言论和具体实践作为根本依据。

二、爱国爱教是妙湛法师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妙老一生爱国爱教,致力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兴办佛教教育、培养爱国爱教僧才、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对外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当之无愧是我国当代僧教育奠基人之一,著名高僧,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福建佛教协会的卓越领导人。

一方面,妙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每当给学生上爱国教育课时,就告诉大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僧青年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要维护国家利益,拥护党的领导。他热爱周恩来总理,亲自撰文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以泪飞倾盆的无比沉痛悲哀之心情哭总理,哀国失栋梁、党失巨臂,表达着对人民好总理的歌颂和敬礼,体现了法师热爱祖国的崇高品德。他出访或接待,不忘协助政府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祖国改革开放后佛教发展情况。他创办《闽南佛学院学报》,要求学报不能违背爱国爱教思想。他支持闽院把纪念建国四十周年演讲比赛主题定为“念佛不忘爱国”。

另一方面,妙老热爱佛教、具足正信。他积极复兴了南普陀寺,复办闽南佛学院和佛教养正院,支持多所佛学院,成立慈善基金会,修复了厦门鸿山寺、普光寺、万石莲寺、虎溪岩寺、紫竹林寺等多处道场,对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宁德支提寺、西安净业寺等多处道场的修复重建也作了很大的贡献。

妙老一生是秉承爱国爱教传统美德的。他不仅造福了信众百姓,还成就了自己圆满的人生。他生前荣誉闪耀,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南普陀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等丛林方丈,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常委。

三、通专兼备、修学为重是妙湛法师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现实道路

妙老主张一手抓通才的培养,开展佛学理论基础教学,另一手抓专长的培养,以适应寺院管理、课程教学、佛学研究、国际交往等需要。所谓佛教人才,首先是一个爱国者,一个信仰坚定主义者,一个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佛学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宗教教职人员。这是妙湛法师鲜明的主体性人才观。这样的人才具有清晰的主体意识、健全的主体人格以及良好的主体实践能力。其中,妙老更注重的是包括戒律操守为主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培养。

从教育内容来看,妙老也重视学生的世俗课程。他认为僧才首先是社会的公民,要适应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还要懂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要有一定的素养。在完成信仰教育、人格教育之后再进行专业素质教育。他认为,不管是多么高级的人才,都要培养他们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妙湛法师认为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佛教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提出要在佛学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佛教的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和内涵。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佛学院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妙老以戒为师,十分重视修持,严净毗尼。坚持“学修一体化、学生生活丛林化”,要学生参加上殿过堂、诵戒坐禅,希望学生的佛学理沦与德行修持同步增长。闽南佛学院复办初期,学生白天劳动,晚上上课。后来学生多了,改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晚上坐禅。妙老每天亲自带头和学生一起出坡劳动,无论是扫地或其他作务,都跟学生在一起,每次干活都是汗流浃背,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有时学生都回去了,他一个人还在干活。在“文革”期间,妙老每天早晨一个人扫地,从东山门一直扫到西山门,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还被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妙老的一言一行,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学修并重的好习惯。

妙老出家前曾参学于扬州高旻寺,跟随来果禅师参禅数年,领悟了心地法门的重要性。1957年来南普陀寺后,坚持参禅打坐,晚上最少要坐一支香。他勉励后学多住禅堂,学修并进。他在禅堂开示中强调,禅堂是寺院里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地方,常对学僧说:“出家人光学教理是不够的,要想成佛作祖,必须到禅堂用功,把所学的东西进行消化,才能受用,否则只是画饼充饥。”他自己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打坐或读诵《金刚经》、《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等,等到晨钟敲响,就亲自喊学僧起来上早殿,经常拿着手杖察看学僧寮房。如有不听话的,随时用“棒喝”来教育。法师的严格管教,令学生肃然起敬。

四、打造学生三大核心能力——教仪修持能力、管理研究能力、济世弘法能力

教仪修持能力。在教仪方面,通过朝晚功课、普佛、上供、浴佛、授三皈五戒仪、焰口、水忏、佛七、禅七、方丈升座、讲经、仪式、举火、荼毗、封龛、水陆法会、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仪学等实际修持,培养学生具有高级法务能力,可以独立主持寺庙各种法务活动。熟识各种法务的历史、流派、义理和仪轨,熟练掌握各种法务的唱念和使用铃、杵、钟、鼓、鱼、磬、铛、钗等法器。在禅观方面,通过开设禅观正脉、静坐、六妙门、童蒙止观、安般守意经、六祖坛经、黄蘖传心法要、习禅录影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禅定、止观、综合修持等能力。

管理研究能力。在管理方面,通过开设百丈清规、丛林规约、佛教史、宗教政策、应用文、珠算、财会、书法、计算机、外事规定、四防知识、社交知识、旅游知识、财会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方丈、监院、知客、僧值、副寺等高级寺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教理方面,通过开设中观、唯识、佛教史、戒律学、台、贤、禅各宗主要典籍、比丘戒本、菩萨戒、佛经目录学等课程,以适应学术研究、教学 师资、国际交流的需要,志在培养学生具有高级佛学研究能力。

济世弘法能力。慈悲济世的弘扬佛法手段很多,有慈善救助,医生义诊,佛经赠送,法物流通等。在医护方面,通过开设医学知识、解剖学、推拿、药物学、针炙学、防疫学、戒律、禅学、佛学概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为寺庙和佛教安养院服务的初级医护能力,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具有防疫、消毒和对年老病人护理知识。在艺术方面,通过开设绘画理论与技法、书法、佛学概论、戒律、雕塑理论与技法、书法、佛教艺术史、八宗概要等课程,培养学生能掌握佛、菩萨、罗汉、金刚造像理论和技法。

对三大核心能力的学习,特别强调必须以戒律、佛教基础理论的修学为根本。不管侧重学习哪一个方面或能力,都是为了住持三宝,弘扬佛法,为实际修证服务的,为人间佛教服务。如果背离这个方向,非但不能走进佛法的大门,甚至可能误入歧途的。

五、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妙湛法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教学手段

妙湛法师深知,科研和教学并不相悖。尽管教学和科研的问题,在教界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历来有争论。但法师觉得可以让这个矛盾在斗争的过程中,互为前提、互为依托,在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的目标上,达到和谐的统一。早在《闽南佛学院学报》发刊词上,法师就直言不讳地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写和讲是出家人弘法的重要条件,也是佛教徒特长。期望学报使佛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在《再谈僧教育》一文的开头,面对培养什么样的僧教育人才,妙老给我们明确的回答,主要培养有修有证,弘宗演教的高僧大德,当然有一些追求名利的文人学者,也无伤大雅。这表明了妙老支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在《再谈僧教育》一文提到“研究院在教学内容上要研究各宗专著,要求学生每半年写出一篇一万字以上的论文,或两年内写出一部专著”“要做一个研究生,每周为学院学生兼课三节,以练习讲经说法能力”。他确信,通过研究工作能培养出优秀的大著作家、大演说家。

妙老重视佛法宣传传播的重要作用。他对佛学院通过创办刊报来加强宣传传播工作有思路:“刊报有院报、通讯、期刊三种,刊报要有专人去编,学报要按期发行。学院刊报的作用就是要把学院的意识,交给所有学生、教师、职工。对各个部门、各个班级、各位师生的重要新闻或体会,应该要报道,让全体师生、十方信众相互了解。比如,请的什么人来讲学,学院处于什么关系,与国外的联系,师生修行体会,奖励或好事,这些都可以刊登,这是鼓舞人心,让大家看见学院发展情况,要不然学院朝气出不来”。

结 语

我发现,他是一个精神力非常旺盛的人,是一个对佛教极其热爱、对人生本质有清辙认识、面对现实有着自己更高价值判断的人。从求学和教育的角度说,他追求的是一种大的学习目的和教育目标——爱国与爱教。他内心禀奉的是一种大的精神,就是如何能在今生今世更好地为养育自己的民族和自己身处的时代做点什么。结果他靠着自强不息精神和忧患天下精神,以及顽强毅力锻炼出的能为佛教事业工作几十年的强健体魄,先后成就了他的僧教育和其它弘法利生事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他在精神本质上,追求佛祖所提倡的种种优秀传统。他真正想要学生得到的也正是这种建立在爱国爱教前提下的种种佛法、活法。这是他的“大精神”。这种“大精神”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他的教育理想的目标,培养国家和佛教需要的有责任心的僧才,不是培养专门的或单一的知识,而是培养通用的长久的具备戒律操守的能力和方法,这是一种本质的僧教育,戒行的教育,通观的教育,普适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称妙湛法师是一位“僧教育家”。

当然,对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这只是个人见解,也是学习妙老的初步心得。从思想史的立场看,研究者对于他人任何一种思想的概括,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思想的真谛最终在于思想者的思想自身,研究者发现或看到的只是其思想大山的一角。我对妙老教育思想的认识也是这样。当我努力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他博大的教育思想尝试进行概括的时候,实际上我也已将自己的思维束缚了起来。尽管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地对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进行提炼、概括。不妥之处难免,敬请指正。

【参考资料】

《妙湛和尚纪念集》南普陀寺编印,厦新出(97)内部资料第47号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禅与道》南怀瑾撰

(作者:雷斐然,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福建佛学院讲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