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壁画遍览
白居寺壁画遍览
白居寺壁画弥勒下生经变(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杨立泉拍摄)
白居寺壁画构图特点
白居寺壁画的构图除注重与主尊造像和佛殿结构的协调外,通常可分为中心构图、叙事体构图和二者相互合构图三大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构图模式,艺术家在创作前首先根据题材和壁面确定上下装饰条带位置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层装饰条带一般由三层组成,绕壁一周,通常包括云纹、金刚纹、梵文、藏文和下层三色折式垂帏或连珠纹;下层装饰条带通常占壁面的三分之一,包括梵文经咒、藏文题记和墙裙,也绕壁一周,确定好上下装饰条带的位置后,确定中心壁面主体画面人物的位置和关系,按照题材内容的需要决定人物关系的处理。
总体来看,白居寺壁画描写的是一幅结构连贯、十分完整的大型壁画;从局部来看,每幅画面又自成一体、别具特色,表现出白居寺壁画创作者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十分和谐的审美观念。
壁画线条和色彩
与大多数壁画一样,线条和色彩的处理和运用构成了白居寺壁画技法的两大基本内容。色彩和线条贯穿壁画创作始终,二者之间有机的组合和巧妙的穿插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造型优美的壁画。色彩与线条的穿插和组合通常包括壁画起稿、设色、晕染、勾色线和上金等几大重要的技法程序。
壁画经过磨光、上胶、确定构图位置后,第一道技法通常就是起稿。根据粉本用炭条勾勒出主要人物、陪衬人物和与画面主题相关的山水云雾、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和飞禽鸟兽轮廓。由于起稿在整个壁画过程中担任着骨架作用,决定着壁画技法的优劣,传统上,一般都是由线描功底深厚的画师起稿。在白居寺壁画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师徒合作创作的,因此,师傅在壁画的定稿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定稿后,沿轮廓线勾设墨线,为设色作好准备。
在白居寺壁画造型中,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运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线描十分丰富,其中铁线描和游丝描最富有特点。在白居寺壁画中,铁线描一般用于人物轮廓的勾勒,常常是寥寥数笔,但对人物形体的把握却十分准确。尤其是护法神的勾勒,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十分有力,不仅十分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形体结构和变化,而且把护法神那种粗扩、勇捍、不可一世的内涵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背光、水波、叶茎和装饰纹样则采用游丝描,与简洁明快、富有力度的轮廓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线描的特点是,线条十分精细、圆润流畅,在运动中富于变化,极富装饰情调。背光卷草纹和火焰纹线刻十分富有代表性,如行云流水、境蜒起伏、自然流畅、十分精致,表现出较高的线描水平。与线描相比,白居寺壁画中的色彩造型更具特点。如果说线描是人体轮廓的把握,塑造的人体骨骼,那么色彩晕染则是塑造人体的血肉。白居寺壁画人体的塑造中,色彩晕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双颊、眼、鼻、下颚、胫、胸、双乳、腹部乃至于四肢都能发现色彩晕染比较明显的效果,使单线平涂的二维空间逐步过渡到三维空间。白居寺壁画中的线条和晕染十分有特点,它不同于内地的单线平涂,以线描造型为主的古代国画,也不同于以晕染造型为主的西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将两种技法的特点融为一体,吉祥多门塔一层大力明王殿中的大力明王、马头明王殿中的马头明王和不动明王殿中的不动明王等护法神的形体塑造中,晕染和线描的处理堪称白居寺壁画中的佳作。尤其是上下肢和面部、腹部的晕染,不仅表现出骨节的转折和肌肉的表化,使肌肤富有质感,更重要是通过晕染加强和突出了四肢造型的力度和气势,与健劲的轮廓线紧密配合,有力地刻画出护法神内在的气质,达到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白居寺壁画中色彩的运用十分丰富,赤橙红绿青蓝紫无所不有。浅蓝、红色、黄色和绿色、金色运用最多,构成壁画色彩中跃动的主旋律。也许是青藏高原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地和皑皑的雪山之间色彩的和谐和巨大反差启迪了高原艺术家们对色彩独特的感受和处理能力,和谐和对比构成了白居寺壁画色彩运用和处理的一大特色。在白居寺壁画中,通常运用浅蓝或灰褐色作底色,除偶尔用绿色外,一般为冷色调。然后根据造像仪轨中规定的不同身色来巧妙处理背光和其它装饰纹样色彩,利用色彩和谐和反差的属性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诸佛菩萨和坛城中佛国世界神灵们的色彩在造像量度经典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内容,因此一般不能凭画家对色彩的个人感受随意发挥,必须遵循造像仪轨规定的敷设色彩。以金刚界坛城中的五方佛为例,中心的大日如来,身白,为太阳之色,象征大日如来佛源于太阳神;东方的阿閦佛,身兰,象征东方黎明时的色彩;南方宝生佛,身黄,代表日中太阳之色;北方不空成就佛,身绿或身黑,代表夜晚天空之色。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高原艺术家们对色彩颜料的制作和搭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颜料制作和色彩搭配体系。白居寺壁画中的色彩处理和运用就是得益于这种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藏族艺术家认为,白、黄、红、蓝、绿五色是一切色彩调配的基色,而把桔黄、紫黄、粟色、土色、紫色、翠绿等九色看成是色彩调配中仅次于五色的重要色彩。通过这些色彩的相互搭配,可以调制出白色、白黄色;红白色、水晶色;黄色、淡黄色、金黄色、桔黄色;红色、粉红色、紫红色、胭脂红;蓝色、浅蓝色、深蓝色、翠绿色和绿色、浅绿、草绿、深绿及粟色;黑色、肉色、茶色、灰白色、紫色、紫黑色……等三十二种色彩。这三十二种色彩只是其中一部分,高原艺术家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可以调配出一百六十多种不同的色彩。可见,西藏艺术家对色彩的调制。区别和颜料的研制已经达到了相当深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壁画背光装饰
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题材,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在藏传佛教造像仪轨中,背光变化丰富,种类很多,但经典中对于什么样的神灵配置什么样的背光都有明确的规定。大多数护法神为火焰纹背光,只有身光,没有头光,而且在背光边缘不能配置珠宝和纹样组成的“持宝光边”;只有圣者以上的高级护法如智慧护法或出世间护法才有头光。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龛形、舟形和马蹄形、椭圆形几种,特点是造型讲究对称、纹样丰富、制作精细,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给人一种庄重、高雅、精美的风格感受。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