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明代伏牛山佛教派系考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夏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代伏牛山佛教派系考

  黄夏年

  历史上对伏牛山地区的佛教记载较散,资料较详的是在明代。当时来山修行的僧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伏牛山的佛教进行过研究,笔者根据掌握的禅宗史料提出这时伏牛山佛教已经有了明显的禅宗派系特征,在这里传教修行的僧人,主要是元代禅宗断桥伦一支的浙江天目山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一系,其中受四川禅宗无际明悟禅师一派的影响很大,早期来山的僧人大多数都是无际明悟的弟子与后人,可以说成立了无际伏牛山禅派一系。

  关键词:佛教 明代禅宗 无际明悟 伏牛派

  作 者:黄夏年,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审。

  河南嵩县伏牛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因其像一条卧伏的牛而得名。该山地势险峻,泉水流淌,树木葱郁,景色宜人而雄立中原,为历代名人、士大夫唱颂向往,因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历史文化的伏牛山,佛教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目前所见的材料来看,伏牛山佛教的历史发展线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伏牛山佛教的初传时期以著名高僧道安法师的僧团曾在陆浑一带住过,伏牛山的佛教开始被载入史册。隋唐时期是伏牛山佛教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五代十国与南北宋时期是伏牛山佛教的缺载时代,目前还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元代的伏牛山佛教留下资料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当时伏牛山佛教的概略。这时全山寺庙多座,有以佛名起名的山峦,寺庙的墙上有题词,庙里有弥勒佛像以及遗留下来的断碑等等,贲浑法轮寺和鸣皋寺等寺院都住有禅僧,吸引了文人墨客前往谒拜,题诗留句。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由于经过数百年来佛教徒的努力,伏牛山在全国的佛教界产生了影响,吸引了其它地方的僧人前来,僧人们已经将伏山牛看作与五台山、峨眉山和少室山同等重要,同属于“名山胜地”。元末明初伏牛山佛教开始渐次崭露头角,资料逐渐增多。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对明初至明中叶的伏牛山佛教做一详细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伏牛山系禅宗派佛教的看法。不周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东林无际悟禅师与楚山绍琦禅师

  禅宗到了宋代以后,临济宗分为大慧呆及断桥伦二支,举世所推重。元代禅宗以断桥伦一支的浙江天目山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一系为盛。伏牛山佛教就与这一系有着重要的关系。

  元灭明立,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宗教政策,他对佛教虽以控制为主,但也能够允许佛教活动。中峰明本一系的佛教到了这时,不仅影响到江苏与浙江等地,而且还远传到四川地区。在四川地区有中峰系的无际和尚住在普州道林寺。月幻无际,俗姓莫,字明悟,别号蚕骨,四川安岳通贤镇人,于“无”字公案当下有省,一生受用,从此以“无”字在天下传法,其《走马灯偈》曰:“团团驰走不停留,无个明人指路头。灭却心中些子火,刀枪人马一齐休。”

  无际“往河洛大乘山谒独空,入楚礼无念。二和尚皆不遇。走繁昌山中,参古拙俊禅师。古拙,无准范五世徒也。其传有自,见师大奇之,一言契合。以法授师,尽得其秘奥。”②无际到的大乘山在河洛地区,河是伏牛山地区的伊河,洛是洛阳的洛水,所以大乘山有可能是伏牛山地区的一座山峦。更重要的是无际到大乘山想谒拜的独空和尚,这位独空和尚的生平现已不知,但是独空和尚应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的禅师。清代编纂的《续灯正统》里有“独空通禅师”之名,可惜无传。独空通是一峰宁禅师的弟子,一峰宁是古拙俊的师兄弟,所以如果“独空通”就是伏牛山的“独空”的话,那么无际应与独空是一辈的同门师兄弟。在清代编的《释鉴稽古略续集》里“(永乐)甲辰二十二年(1424)”条,附有“国初名僧未见传记者”21人,其中“独空禅师”的名字就列入其中,说明当时独空和尚的影响是有的。此外,在嵩县现存的明乔缙撰的《伏牛山云岩寺记》碑里,曾经谈到云岩寺于“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独空居此,复加葺理。”云岩寺是伏牛山现存的少数寺院之一,独空在此居住,那么,无际到过伏牛山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英宗正统九年(1444)北京建万寿禅寺戒坛,在全国捡选大德高僧来京登坛说戒,无际被选中。翌年,无际到北京,传戒期间,“(无际)以师耆德重望,遣使驿召,至京陛见,赐斋一筵,命为宗师。达官贵人争先迎供,所过士庶瞻礼,遮碍道路,布施填委,莫计其算。而师未尝毫发介意。于时以宗师召者十人,其为人所敬重,未有若师之盛者。”传戒之后,无际回到了四川,但其影响已经遍及全国,“其在西蜀阐道之时,人成称为大善知识。故西方禅衲闻风趋向,虽隔数数千里之外,不惮山川险阻,必往造参,请求其印证。”无际圆寂在四川,门下有月溪澄、不二圆、坏空成、妙峰玄、无为一、古庭坚、无碍鉴、洁空通、楚山琦、太虚冲、德翁淳、雪峰瑞、伏牛物外信和宝月潭等。他们都是开化一方的人物。

  无际众弟子中的楚山绍琦禅师,号幻叟,四川简州唐安人,俗姓雷,出身于官绅之家。弃业出家,从玄极通禅师学出世法。后参拜无际明悟,终有省悟,再至江南,遍访诸山长老,学业大增。37岁时,楚山绍琦禅师回四川重访无际长老,得到长老的印可,传袈裟与拂子,遂成为南岳下二十六世法嗣。楚山禅师在成都“驻锡天成上刹,而四方衲子请益问道者川至云集”,被朝廷册封为“荆璧禅师”。成化九年,楚山圆寂,身后留下了弟子200多人。

  在清代康熙年间蒋超修撰的《峨眉山志》中,曾经提到峨眉山的“千佛庵即洪椿坪,伏牛山楚山和尚开建,德心大师重修,梵宇精洁,结构弘敞,常有千人。此地曲折幽雅,最为隐僻矣。”后出的史书都沿用了这种说法,如清光绪十三(1887)年至十七年(1890)由黄绶芙、谭钟岳著,华西大学英文学系教授、哲学博士费尔朴英译的《峨山图志》就载:“洪椿坪以坪名寺,古千佛庵。伏牛山楚山禅师开建,一云宝掌禅师建。明德心禅师重修,法嗣锐峰接锺,历二十余年落成。殿字楼阁,结构精工。”万历十七年立石的伏牛山《重修伏牛山红椿寺记》碑文谈到:“然所谓伏牛者何?辟支隐居,野牛阻路,自在和尚降之,名斯著耳。详载禅乘,无容赘论。论其显者,山之寺,环云岩,辖口百五十余区。宝刹霞张,纳流云聚。世宗时荆壁和尚修之,印空和尚复修之。既口口口额,山额炳娘辉煌,诸天媲美。存历年所剥落倾颓,是不可无精行者出于其间增饰之也。乃慈舟上人以中贵披剃,栖迹伏牛几星霜矣。企荆壁踵印空殚心肆力,大振宗风,润色招提,尽复当年之胜。伙同忝□□□□□三大士天王祖师诸殿,兰若精舍广石垣,周密巍峨,抑有大过焉者,岂偶致哉。”碑文指出,红椿寺是“荆壁和尚修之,印空和尚复修之。”“荆壁和尚”就是楚山绍琦禅师,他建造了红椿寺,因此被记载下来,所以楚山禅师到过伏牛山。

  二、伏牛山系僧人考

  在无际一系的弟子中,居住伏牛山的僧人是确载的,如伏牛无碍鉴、伏牛物外圆信等人,由于这些僧人在伏牛山不断传法,形成了后来的伏牛月天、伏牛文若斌、伏牛无碍明理禅师等人的传承,最终出现了无际明悟下的伏牛山派。

  东林无际下的伏牛系的禅师,都是明代的高僧,他们每人都培养了自己的弟子,由此将无际悟的法脉传之不绝。也说明这时江南的禅宗已经传入了河南的伏牛山地区,这一系明显 受到四川佛教的影响。伏牛佛教系自明代开始在中国佛教中有了自己的地位。现将东林无际悟禅师下的伏牛系僧人考述如下:

  伏牛无碍鉴禅师,生平不详,禅籍记载曾是东林无际的弟子,与楚山绍琦和物外圆信为师兄弟。《径石滴乳集》卷之二有他的语录,曰:“僧参,师喝曰:‘看剑。’僧曰:‘幸是某甲,若是别人,一场祸事。’师曰:‘那个是别人,试指出看。’僧掀倒禅床。师曰:‘幸是老僧。若是别人,打折你驴腰。”这是无碍鉴禅师与无际悟禅师之间的一段对话。师徒之间以走机锋对语为契机。无碍鉴参无际,无际一声“看剑”,是想通过棒喝的手段,打破无碍鉴对参究的执,以此来提醒他佛法是不拘形式和活泼泼的,无碍鉴通过了无际悟的堪验,用“掀倒禅床”的行为,回答了禅法多样性的考问。所以他得到了无际悟的赞赏,认为他得到了佛法的真谛。无碍鉴的弟子有仰山无隐正道、大沩独潭海昌、洪州西山古岩从定和杭州天竺行一秀等几人,以上四人皆有传,道行高着,为得道之人。

  伏牛物外无念圆信禅师,金台高氏子,生于宣德己酉(1429)。9岁出家,受具后,首见无际于隆恩有省。人天顺己卯(1459),归(伏)牛山结茆。辛巳(1461),诣繁昌参月幻。幻问:“何处来?”师曰:“(伏)牛山。”幻曰:“人在者里,牛鹭。”师曰:“觌面不相识,全体露堂堂。”幻曰:“虽然如是,头角不全在。”师曰:“某甲今日山行困。”幻复拈起竹篦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上座作么生?”师曰:“有劳神用。”幻曰:“未在更道。”师便进前,夺竹篦,掷于地。幻轩渠大笑。师曰:“某甲罪过。”便礼拜。幻乃抚而印之。师庵居三十载,开法伏牛。僧问:“庞居士道,一种没弦琴,惟师弹得妙。某甲今日,请和尚弹看。”师嗽一声。僧曰:“不会。”师曰:“钟作钟声,鼓作鼓响。”曰:“意旨如何?”师曰:“马祖去世久矣。”问:“如何是即心即佛。”师曰:“富儿易骄。”曰:“非心非佛,又作么生?”师曰:“穷坑难满。”曰:“某甲不会。”师曰:“若道即心即佛,大似好肉剜疮。若言非心非佛,何异灸疮如艾。直饶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是平地乞交。且道,毕竟如何。坐来拭几添香火,粥罢呼童洗钵盂。”物外圆信禅师是明代出类拔萃的人物,也是伏牛山佛教领军人物,他在伏牛山长住30年,所以灯录里评价他“开法伏牛”,许多灯录僧传都收入他的传记。圆信禅师仍然是沿袭了古代大德所用的大机大用的临济禅法。他与月幻之间的答问,将竹篦子作为公案使用,这是始于首山省念禅师,兴于大慧宗呆,之后一直在禅门内部被广泛使用。大慧宗杲是临济宗看话禅的创立者,他曾“室中举竹篦子问学者:‘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思量,不得拟议,不得于意根下卜度,不得于举起处承当,速道,速道。”这是说,叫它竹篦时为眼所见,不叫它时则非眼所见,不用思维就说出它来。学者刚一开口,宗呆便打。看话禅的特点是参究,学者对某句似看垒无意味的话努力进行参,从而大发疑情,最终把妄想杂念照破,彻见本来面目。触见竹篦子,会让人引起联想,即以为真,这不符合禅宗的截断众流,打掉疑情,建立桶底脱落的理论,所以宗呆让人去参竹篦子,其目的就是要打断学者的疑情,不做任何思维,不起心念,不动念心。这是一种训练人的思维的方法。而他评论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的禅法,也是参透了马祖的思想,指出超越“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才是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平常心是道”,在日用之中获得,所以他最后强调“坐来拭几添香火,粥罢呼童洗钵盂”,要人在日常生活体会到佛法的真谛。后人评价他的禅法是“后得洒脱。偈曰:昆仑倒跨清风舞,涧底泥牛斗石虎。磕着苍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虚空肚。”可见在他的禅法中表现出一种大气势,有踏破一切,夺人剑的咄咄逼人的感觉。史载圆物信禅师没有法嗣,殊为可惜。

  伏牛月天禅师,生平不详,只知是无际悟的弟子八峰潭禅师的法嗣。灯录记载他“因昶公参,师曰:‘甚处来?’昶曰:‘少室。’师曰:‘达磨只履西归,如何见底?’昶曰:‘天接白云过,水和明月齐。’师曰:‘何不与我传得境来。’昶近前展两手曰:‘请师看看。’师谓傍侍曰:‘此子向后,竖临济之柱石,挺□(引者按,疑“牛”字)山之门庭,有日在。’”月天禅师问昶公达磨只履西归的公案,其意是要知道昶公的悟性如何。昶公的回答是要说明日月白云自有其运转的规律,达磨禅住世有其随顺因缘在,不需饶舌。这个回答得到了月天的首肯,对他的评价也就不低了,认为他的未来有“竖临济之柱石,挺口山之门庭”的贡献。由是也说明月天的禅思想和境界也是不俗的。月天禅师有弟子金台空幻大觉禅师,空幻禅师亦名伏牛空幻,有弟子琏振宗、万松林两人。空幻禅师善于讲法,万松慧林禅师在广德寺依空幻学法而悟。圆寂时遗偈曰:“七十六年,萍踪何倚。本无去来,应缘而已。”

  伏牛翠峰德山禅师,关陕西夏人。幼质朴,年三十始出家,从云南牛首海为弟子。首海寂后遍参各地,终觉碍膺之物始存,终苦未除,于是来参古峰指和宝月潭禅师。月潭曰:“子期心固远,特欠一番彻骨在,过此从死中活来,向人出言吐气,始有着落,不然总没交涉也。”德山听闻入伏牛山,苦心参究六年,始得大彻。出山时的瓣香,是月潭拈出的,人们视此为吉祥,在众人之中展出。有人对此有异议,上报朝廷,朝廷听谗言致怒。德山为了保护大众,重归伏牛山。由于他的感召力,来山的大众益盛。德山在伏牛山说法三十年。一日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北,首丘愿也。”遂还京师延寿寺,未几示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瘁于寺普同塔之后。有赞师像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翠峰,玉振金声。德山是一位专事修行坐禅之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行而获得觉悟。明太祖早年曾经出家做过和尚,对佛门的一些怪异非常反感,故德山在修行之后出现的异相,被朝廷视为异端,德山被迫重回伏牛山,说明伏牛山的禅师不仅会修行,而且也会利用一些异相来做宣传。德山的弟子在伏牛山最著名的是印空,又名“圆月,字印空,姓熊,京师人。入翠峰之室,栖伏牛山。久之有得,性光显露,辟道场开法,学子磨至,声闻九重,被命于庆善戒坛,为受戒者宗师。”楚山琦奇是是德山的师叔,印空是楚山的徒侄,《重修伏牛山红椿寺记》碑说红椿寺是“荆壁和尚修之,印空和尚复修之。”印空则是伏牛山佛教里面的中兴人物。

  伏牛文若斌禅师,生平不详,是伏牛月天的同门翠峰山禅师法嗣。他本人没有留下任何法语。灯录载他的弟子妙中玄禅师与僧人的问答:“齐安白虎山兴善寺妙中玄禅师,成化初重兴虎山。上堂,僧问:‘最初威音王,末后楼至佛,未审参见何人?’师竖拄杖曰:‘会么?’僧拟议,师便打。”寺中的僧人执著干相,进寺只见佛不见人,产生了疑问。妙中玄禅师柱杖,意思是告诉他不要执著于表相的东西,外在的东西什么都会,就像柱杖谁拿起来都会往地上竖,但是僧人不领会妙中玄的苦心,还想强词夺理,所以要挨打。名师出高徒,从妙中玄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文若斌的禅法如何高深了。

  伏牛无碍明理禅师,汾州和氏子,松竹大方宽禅师的弟子。无碍参大方和尚,随众打七, 有“一声虚空碎,独露法中王”之句。后同月庵大圆入终南山,一日月庵举“高峰银山铁壁”语,明理听后顿悟,述偈曰:“一觉心空疑便消,拈来放出自逍遥。运水搬柴全体现,万象森罗一性包。”又曰:“妙体如如本自空,更无一物可追寻。须弥顶上波翻浪,太阳终不离乾坤。”明理向大方求证,大方曰:“伏牛打七即不问,终南静室意如何。”明理曰:“伏牛打七,泥团土块。终南静室,放大光明。”大方震威一喝曰:“即今光明在何处?”明理向前一掌,大方呵呵笑曰:“如是如是。”付偈曰:“付汝金裥广利生,空宗一震海河清。性包万象人天仰,佛祖门中阐化机。”明理继承的禅法仍是六祖直指心性的南宗禅,他强调心空得道,无物可寻,这是符合不立文字,道在日用,担水劈柴皆是妙道为旨归的慧能思想特点的。这时的伏牛山盛行打禅七,并享誉于佛教界。所谓“打七”就是以七天为期,进行坐禅,要求在此七日中取得克期求证效果。明理认为伏牛打七是“泥团土块”,不如终南山的打七“放大光明”,这是起了分别执著心,因此受到大方的震喝,警示他光明就在自己身上,不必向外寻觅。明理受喝得悟,以一掌打出,表示剿绝情识,不可言说,以心传心,不执著于相。因此他最后受到大方的称赞,予以付偈。明理禅师的弟子都是当时学修并立,名重一时的僧人。其直接法弟子均州武当佛岩云庵真际禅师,曾在明神宗时为慈圣皇太后转大藏,奉诏住在灵应寺,恩宠甚渥,赐号不二大师。真际的弟子黄州白虎山兴善寺一然如幻禅师在伏牛山随师学佛悟道。万历间,慈圣皇太后建首楞严道场,神宗诏入便殿,赐紫并洪济之号。④无碍明理是明代齐世的高僧,清代编的《径石滴乳集》中专门谈到:“诸录载无尽灯、伏牛理、仪峰彖、幻寄庭、憨山清等。……今按诸公源流,收彼本师之下,俾知师承有在,弗至湮没。”

  伏牛际庵大休实禅师,新郑李氏子,无际明悟师兄弟的天琦本瑞法嗣,也属于断桥伦一系。大休实幼婴疾苦,父母虑其不育,命投宝珠受业。年二十访老宿古心,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头。寻入伏牛火场,打三有省。述偈曰:“法身本无相,法相本来空。会得者消息,处处显家风。”后往谒天琦瑞和尚,途中遇天真、月印二禅客,同至关子岭。天琦问:“你三人一路么?”休实曰:“虽然一路,来处不同。”天琦曰:“如何是你本来面目?”休实曰:“珍重。”天琦曰:“未在更道。”休实便喝。天琦曰:“父母未生前,喝个甚么?”休实无语而出。自后数呈伎俩,天琦皆不诺。一日,大休实侍琦于承天,天琦问:“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你作么生会?”大休实曰:“当堂不正坐,那赴两头机。”天琦认为其已悟道,恭贺助喜。休实升座云:“须弥作舞,海水腾波。龙象交参,人天共聚。大地山河,同宣妙句。三贤十圣,共证菩提。眉藏宝剑起寒光,袖隐金锤行正令。明杀活,显金机,举拂子,还有明眼衲僧,不顾危亡,向前一肩,担荷得么。”说后便下座。僧人笑岩宝来参,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休实竖起拂子。岩宝曰:“此外更有指示也无?”休实掷下拂子,岩宝便礼拜。复叙问,参关子岭话。休实曰:“怪道亲见作家来。”岩宝便喝。少顷,休实又问曰:“我那老兄别来四十年,未知今日鼻孔如何。”岩宝曰:“与和尚鼻孔一般。”休实曰:“上座还见老僧鼻孔么?”岩宝曰:“见。”休实曰:“向甚么处见?”岩宝曰:“两眼下,口门上。”休实曰:“有秘密句,曾向上座道么。”岩宝曰:“曾道。”休实曰:“试举看。”岩宝曰:“合取臭口。”休实拈拂子,岩宝便喝,拂袖而出。大休实禅师的禅风,仍以临济宗的机锋峭峻著称,他与其师天琦本瑞和笑岩宝之间的机锋话头逼夺,都以单刀直人的方法而锐利无比,起到了“眉藏宝剑起寒光,袖隐金锤行正令”的功效,真正发挥了临济宗自由来去的家风。大休实圆寂前曾自作偈语曰:“法身元无相,真性本来空。识得这消息,内外显家风。”

  休牛松山西宗惟庆禅师,东鲁张氏子。断桥伦系的隆延道弟子。隆延道师传不明。惟庆年二十礼襄阳弥陀寺性天薤染,巾瓶三载,克追生死大事,无所发明,遂辞师遍谒名宿。有示以万法归一话,疑情顿发,立愿禁足黄石山中。体究有年,夜间偶于池中取水,观见水中之月有省,遂往金陵,参隆延道。道曰:“子既远来,为求何事?”惟庆曰:“睢道是求。”道曰:“我此间了无剩法,求个甚幺?”惟庆曰:“求既无法,心亦无我,当体廓然,后亦无住。”师首肯而记莂焉。周晋诸藩请住伏牛松山。上堂,僧问:“佛未出世,祖不西来。妙意元谭,在甚么处?”惟庆曰:“朝朝东海金乌上,夜夜西岷玉兔飞。”僧曰:“出世后意旨如何?”惟庆曰:“秋吐篱边菊,冬开岭畔梅。”曰:“恁么,则道化无生灭,春风有变迁。”惟庆举拂子曰:“一番拈起施神用,万汇同归佛界中。”进一步又曰:“放下梧桐花,外道顶门着楔。击着潇湘竹,香严耳里开眸。云门拄杖跸跳,触着帝释鼻孔。风穴太阿锋飞,分破娑伽眼睛。就得古灯王,走入蟭螟窍中,老达磨直造毗卢顶上。到此际,还有超宗越格者么?”良久曰:“湛海泥牛声哮吼,空岩石虎啸眠云。”端阳节小参曰:“五月午日时节,角黍包奠英烈。艾叶香,榴花洁,此景年年风趣别。沧浪之水清,屈原一梦歇,举世醉浊原独醒,千古忠贞俱了彻。大家荐此最上机,五阴杂毒皆消灭。喝一喝。”惟庆是受到当地的贵族的邀请而上伏牛山和嵩山的,他在山上传授以心传心的心法为上,主张“当体廓然,后亦无住”,这是禅宗南宗的以心传心,恢复本来面目禅法最直接的运用。

  三、结语

  明初到明中叶这段时间的佛教情况是当前学术界研究最不够的领域。而在这一时期,以伏牛山断桥系无际明悟下的一支僧人为主,活跃在中国北方地区。他们以心传法,行使棒喝机锋,坐禅打七,结交权贵,在全国发生影响,各地的僧人都来此朝拜,把整个伏牛山的佛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使之进入了鼎盛的时期,其功不可没!

  四川佛教是我国佛教界中最重要的力量,曾经对全国各地的佛教多有影响。特别是四川籍的僧人走出四川,在全国各地寺院敷演佛法,对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像马祖道一在江西创立洪州宗,德山宣鉴发明的德山棒禅风、永明延寿著《宗镜录》、圆悟克勤著《碧岩录》、居简发展佛教文学等等,都是中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人物。但是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四川籍僧人多是在四川以外地区创造奇迹,成为宗门长者,开一代风气。而在四川本土却鲜有创宗立派情况。明代伏牛山悟际明无派则打破这个现象,首次由四川向外传出一个整体派别,并且在明初与中叶佛教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明悟的伏牛山弟子们又以其独特的临济禅风而卓立于佛教界,对推动当时的禅风发展功不可没,所以无际派在伏牛山的流传,对四川佛教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弥补了四川佛教的不足,也丰富了河南佛教的内容。

  到了明末清初时,伏牛山的临济宗一系仍然不绝,元代中峰明本系的后人天童圆悟是当时最有名的临济宗僧人之一,其十二大弟子之一破山海明是促使临济宗在西南云贵川三省发达的主要贡献者。破山的嗣人鼎州德山语嵩裔禅师,蜀巴渝人。语嵩裔的弟子有武冈伏牛慈化醒闲智禅师,以上堂一偈:“春才尽夏又临,处处村歌乐太平。杜鹃唤醒利名客,何必区区向外寻。” “唱德山歌,和云门曲,一喝震乾坤。掀翻狮子窟,跳过金刚圈,脱却龟毛傅,万仞峰头解哮吼,头尾俱全跬一足”,而著名于清初的禅林。圆悟另一弟子潭州神鼎云外行泽禅师,顺治甲午圆寂。行泽下有澧州伏牛憨郢贤禅师,“初投神鼎泽披剃,后依龙潭龙服勤,有省。嘱住伏牛,问:‘大师在神鼎时如何?’师曰:‘头带夜叉帽。’曰:‘在龙潭时如何?’师曰:‘手持(木即(木栗)条。’”

  《五灯会元续略》(凡例)述临济宗在明代的盛况时说:“临济宗自宋季稍盛于江南,阅元而明,人宗大匠,所在都有。”我们从伏牛山的断桥伦一系的发展即可以看出这一走势。该书又认为临济宗“而韬光敛瑞,民莫得传”,有明一代的宗匠见于史传的不多,就伏牛山断桥伦一系的佛教来看,临济宗虽然发端于中国北方的河北正定县,但是它的壮大是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在江浙一带非常发达,成为临济宗的中心。北方地区的临济宗远不如南方地区。然而临济宗断桥伦一系在伏牛山的兴盛,使之成为北方地区临济宗的主要据点之一,对北方地区的临济宗佛教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但是,以少林寺一系传承的曹洞宗自从元代进入伏牛山以后,到了明代仍然还有影响。少林寺中兴之祖雪庭福裕的十代传人幻休常润禅师曾到过伏牛山,史载他“常目摄群优,洒然若有所创,诸幻皆局也,无常谓何?乃入伏牛山,礼坦然平祝发。居三岁,初摄心,如按浮瓜,起灭相乘,茫无所措,质疑未决。”常润禅师的师父坦然平,史籍无载,疑是伏牛山断桥伦系以外的僧人,常润在伏牛山修行之后,再到少林寺,最后做了少林寺的方丈。在常润之后的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祖庭古梅也在伏牛山住过,参学门人黎阳法训撰《少林寺住持嗣祖传法第二拾九代古梅庭公塔铭并序》云:“成化庚子十六年(1480)春,(祖庭古梅)惜曰:凡为释子,以生死大事为重,务余则可也。一旦,愤然托锡长往。初抵伏牛山,首参古鉴禅伯请益,因缘为务,志似水霜,心如木石,惟道拳拳。越二载,稍有发明。一日,偶睹一书云:虽然五宗都奇,独推洞上一宗,不惟悟理精明,且喜文花,应于世典。遂直造少林,拜谒千江老师,告香入室,象学公案。焚膏继昼,废寝忘食,经历数载,发明宝镜之三味,透彻偏正之玄微,一一印证,了决大事。”祖庭古梅是在先到了伏牛山之后,再到少林寺,最后成为少林的方丈。他在伏牛请益的古鉴禅伯,现已不可考知,但是他在伏牛山的经历,对他后来到少林寺起过重要的作用,这是伏牛山佛教对少林寺的贡献之一。

  (责任编辑:李建欣)

  出自: 《世界宗教研究 》 2010年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