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一代名尼通愿法师
悼念一代名尼通愿法师
翟尧臣
1991年3月6日,一代尼师通愿法师辞世。
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祖籍山东。祖父闯关东,举家来到黑龙江双城县。法师的父亲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清末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愤然离官场,到人口稀少的黑龙江林甸耕地,并将其家亦迁至林甸。后来官家四处寻找,无奈,再度为官任盐运使。其父刚直不阿,清风两袖,时人众口称道。张作霖时为奉天(辽宁)省省长。张学良时辅其政事。50余岁退出官场。法师的母亲李淑华,毕业于黑龙江双城县师范学校,热心于教育事业,于林甸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小学,并任校长,为林甸教育之始。晚年出家,82岁于五台山圆寂。
1913年9月6日,通愿法师生于双城县,从此开始了她不平常的人生之旅:
1921年至1924年,随母于林甸读书。
1925年至1926年于齐齐哈尔女师附小读书。
1927年至1929年于沈阳女师附中初中读书。
1930年至1932年于北平女师附中高中读书。
1934年至1937年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经济系读书。
“七·七”事变,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山河大地。偌大的华北,竟安不下一张课桌,大学毕业的她亦只有闲赋家中。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把她引向了学佛。她家里一个信佛的女佣劝她不妨去净莲寺听听讲经,或许能换换心境。当时,住持净莲寺的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一代律师慈舟老法师。老法师是应倓虚法师之请来住持北京净莲寺的。他影响甚大,到北京弘法后,广济寺、拈花寺、雍和宫、团城、居士林等缁素道场,以及天津、济南、烟台、大同等名胜古刹居士团体,都应机飞锡,转佛法轮,归信男女极多。通愿法师第一次去听经,就为佛法的深奥所吸引。从此,就开始了她日后日程中必不可少的听经生活。慈舟老法师从1937年2月至1939年,在净莲寺将《华严经》全部讲完。通愿法师亦在这里听了两年经。她深觉佛法玄妙,精神博大,遂发出世之心。1940年于慈舟老法师座下披剃出家,法名通愿,号妙体。
通愿法师出家后,慈舟老法师就将她介绍到北京通教寺参学,依止通教寺第一任老和尚开慧尼师。通愿法师天生聪颖,且个人修养极好,深受开慧法师的赏识,先任监学,后又培养为法师。在开慧尼师的悉心指导下,通愿法师禀受三藏,苦修精读,开始了她一生弘法利生的生涯。
解放后,僧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寺庙里组织生产,通愿法师曾任十八缝纫社主任。从1941年至1955年,通愿法师一直在通教寺参学、讲经。1956年,通愿法师随侍依止师开慧比丘尼和母亲移居五台山圣地。这一住就是人生三十年。
1956年至1962年,随侍依止师和母亲在五台山住小茅蓬。
1963年至1969年于五郎庙当家,当时也叫主任委员。
1972年至1985年住五台山南山寺。
“文革”期间,破“四旧”的矛头直指台山地区的寺庙建筑,横扫“牛鬼蛇神”的狂飙,席卷全山僧尼。一代名僧能海法师被揪斗而死。通愿法师曾被造反派从台山劫至太原,长期关押,受尽非人的侮辱与折磨。对于这场全民族的灾难,这里就不愿再去细说。
通愿法师自27岁出家以来,悲深愿大,心坚行苦,无私无我,弘法利生。她的剃度师慈舟老法师,深入华严堂奥,坚持毗尼净行,终以净土为归宿。为重振僧纲,专弘律法。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提倡比丘尼于二部僧中受戒。她的依止师开慧尼师等响应协助,健全了尼众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并创办“比丘尼八敬学院”。通愿法师于此深受影响,她效慈老三宗齐入。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深感末法时代,僧团涣散,非戒律不能治之,即潜心习律,立志弘传。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在于佛教弟子对于戒律的尊重与遵守。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佛教弟子的行为就失去准绳;没有戒律的规范,僧团就不可能依律摄僧,和合共住;没有依戒修持的佛弟子,没有如法如律的僧团,佛教的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戒律的存亡,实为佛教法身慧命之所系。通愿法师承接师命,几十年言传身教,维护僧伽命脉,在在都体现了弘传律法,以戒为师的精神。出家生活是清苦的,但作为一个弘律的人,其生活必定更为刻苦。所以,要发心弘律,必先要有准备甘于寂寞、不怕吃苦的精神。通愿法师立志弘律,足见其婆心一片。
通愿法师生活是清苦的,衣食极其简朴,常常将别人对她的供养移作佛事经费。生活粗食苦茶,唯三衣一钵。生资日用,仅有几个纸箱。她清高淡雅,别无长物。
通愿法师的生活是寂寞的。她一生奉行“三不”主义。其一、不收徒弟。以为要维护一个道场,弘扬佛法,必须海众和合,而收徒就有可能起纷争。其二、不可为自己写传。原因是古人有传,是有修有证,为令后学见贤思齐,促使奋发图强。而法师自谓空消信施几十年,尚不知如何酬信施于万一,所谓三心未了,滴水难消。每思及此,惶恐万分,惭愧忏悔尚来不及,何敢再作戏论。其三、自己不著书立说。法师虽宗说兼通,但从不著书立说。认为古往今来,祖师法语,佛经注释,汗牛充栋,只要精研,依教奉行,足够应用,不需要自己的旁枝见解。
通愿法师是慈悲的。她勤苦自处,慈悯待人。悲心似海,欲报四恩于万一。她同依止师开慧尼和母亲一同来到五台山,深感师恩母恩浩荡。母亲年迈,开慧师是南方人,常常是一锅饭要做三样菜。她早夕跟随师侧,执侍巾瓶,无有倦怠。她悲深愿大,乐善好施,常常接济附近村民,至今村民言谈之间仍念念不忘法师的种种好处。法师是个有心人,“我虽出家未忘世”,她关心世事,爱国爱教,致力于为祖国培养僧才的教育。为新一代僧尼树立了良好的楷模。1981 年后,法师先后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通愿法师一生行持,高风亮节。在学佛的旅途上,其人格闪现灼灼光华,似一通无字丰碑为学人作默默的接引。她一生不收徒弟,却有那么多尼众钦服其教化,追随左右。纵观法师一生,在师自己决不求名利恭敬,而于实际上能令一切信众皆受莫大之利益。法师平居时,如春风满庭,易亲易与;洎其说教,则严于冰霜,厉于雷霆,无少假借。其常随弟子都说:法师似慈母,又象严父。法师威仪端庄,焕发着天然的尊严,令人一见之下,肃然起敬。其人格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感召。法师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在处处都洋溢着慈悲救世、度生不倦的情怀。
通愿法师不贪图名闻利养,依教奉行,海内善信同仁,共仰风范。1981年底,法师扶病南下四川弘戒。与一代尼师隆莲法师合作,于1982年1月圆满完成了二部僧戒。这是“文革”以来中国第一次传二部僧戒,揭开比丘尼严净毗尼的新纪元。
1982年夏安居,是通愿法师于成都为尼和尚圆满二部僧戒后赶回台山布置的,课堂就设在法师的寝室。学员来自辽宁、浙江、福建三省,有佛教的耆德,也有后学,开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观”。1983年夏安居,学员20余人,仍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1984年,法师由旧通教寺学生永证等请去辽宁开原普觉寺安居。自此后彼等随法师到山西大同华严寺,与比丘合作,又一次圆满传授了二部僧戒。
1985年,因原先居处无法容纳日渐增多的学员,通愿法师迁居圭峰寺,这是法师在五台山的最后一年,也是学员最多的一年,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仍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并应要求录了音。
1986年,因特殊原因,圭峰寺无法居住。此时正好法师在陕西的一个学生请师前往。法师到陕西后,以个人积蓄买下乾县杨汉乡村五间废弃的旧房,略作修整,建起“吉祥精舍”,成就了一个弘戒道场。1988年有40余人参加研究班;1989年夏天有50余人,冬天有20余人;1990年亦有50余人。因法师处众谦和、持身有则,常随弟子及研究班学员都能自觉遵守丛林仪轨,奉行佛制。法师时常教诲她们要勤苦自修,以戒为师,做真正的佛弟子;鉴于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令人树立信心,未信的令信,已信的令增长。法师自行化他,德望远扬。吉祥精舍出现了教观并重,讲修并进,清规整肃,海众乐道的新风。吉祥精舍为福建、浙江培养的佛学院教师,把法师的精神推广至浙、闽一带,影响所及,风行草偃,远近四众多来吉祥精舍参学。其中亦有新加坡、香港的信众。
由于吉祥精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为了方便信众的参学,扩大学戒道场的影响,同时为更好保存精舍里的几套大藏经。通愿法师回到山西太原,经与五台山有关部门协商,准备重返五台山。
1991年2月14日夜,除夕的礼炮,映红了半个太原城,通愿法师参加了与居士联欢的迎春会;15日(初一)与前来拜年的几位比丘尼谈话,受感染感冒;18日(初四)后,病渐加重,先请中医诊治,后于3月4日,住入264医院,进行治疗。6日,法师自知尘缘将尽,决意要回崇善寺(山西省佛协所在地)。到崇善寺后,法师头西脚东,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夜里,常随弟子齐集师前念佛,为师助念,法师嘴唇亦微动,默念佛号。21时35分,法师以慈眼向左右环视八个弟子,作告别示意后,闭目正卧。21时40 分,在弟子念佛声中安祥辞世。法师病重住院及圆寂后,山西省民族宗教局的有关领导曾前往探视。省城居士信众前往哀悼。通愿法师的法侣、一代尼师隆莲法师于3月9日从成都发来唁电:
电悉通愿法师示寂,莫名哀悼,无缘趋奠,短章当哭,烦陈灵右:
南山日月,
清凉冰雪,
鸿泥几度留遗迹。
古调重弹,
律意谁传?
流水高山生暮寒!
悲君不起,
留君无计,
青囊总是埋愁地。
长记相从,
丽日晴空,
影落峨嵋第一峰!
法师的遗体,如法茶毗,获舍利7000余颖。遵师遗嘱,骨灰将分三份:一份撒在五台山大白塔周围,以法师慈悲愿力,护持佛法;一份撒在四方朝台路上,令僧俗人等悉踏而上,以消弭法师尘世罪愆;一份送苏州灵岩山寺供养。
通愿法师终于走完她78年的尘世之路。圆满了她51年青灯黄卷、古刹钟声的修行生涯。
通愿尼师,原籍山东,自祖父那一代移民关东,落籍於吉林省(http://baike.baidu.com/view/2659.htm)伊通县,而通愿则是於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癸丑岁的九月初六日,出生於黑龙江省双城县,那是因为他父亲在黑龙江服官的缘故。通愿的父亲翟文选,字羲人,上一代以家庭贫困,自山东原籍「下关东」垦荒,在黑龙江双城县落户。文选公出生於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幼年苦读四书五经、八股文,於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中了辛丑、壬寅并科举人。以後宦途得意,历任黑龙江将军府全省文案处提调官,安达厅抚民通判,呼伦厅抚民同知。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任黑龙江省警察厅厅长,通愿就是这一年在黑龙江出生的。後来,翟文选於民国九年(一九二○年),任东三省盐运使,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张学良任命他为奉天省长。东北易帜,全国统一後,出任辽宁省主席。晚年担任万国道德会理事,从事慈善事业。
通愿师出生之後,他父亲官运亨通,不次升迁,他自然过著官家小姐的生活。他的母亲李淑华,毕业於双城县立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曾创办林甸地区的第一所女子小学,自任校长。愿师自幼被母亲视为掌上明珠,随著母亲在林甸女子小学循序就学。十四岁举家迁居沈阳,他进入沈阳女子师范附属中学读初中;十七岁到北平,就读北平女师高中部。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理学院经济系,循序就读四年,於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璁假日寇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之前毕业。
日寇侵华战争开始,未几平津沦陷。他家此时住在北京,战乱年代,他无意出外就职,就留在家中陪伴母亲。这时,湖北籍的慈舟老法师,任北京净莲寺住持,寺中且设有佛学院──这原是老法师在福州法海寺所办的「法界学院」,以老法师受请到北京任住持,他不能两地兼顾,就把福州的佛学院迁到北京,在净莲寺继续授课。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二月开始,慈舟老法师在净莲寺开讲《华严经》。愿师的父亲翟文选,本是佛教居士,曾皈依於谛闲大师。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他在奉天省长任内,曾聘请上海的持松法师,到沈阳主持「仁王护国法会」,他请当时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将军,到法会上拈香礼佛。愿师的母亲李淑华,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常年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这种种因缘的促成下,翟夫人李淑华居士,就带著女儿,风雨无阻的到净莲寺听经。
慈老的一部《华严经》,到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秋天圆满结束,通师听了两年佛经,脱胎换骨似的,前後变了一个人。他感悟到万法无常,人世间功名利禄,一切皆是镜花水月,虚幻不实。他皈依於慈舟老法师座下,以後即摒却铅华,摘下头上的珠玉装饰,成为一名朴素无华的优婆夷。到了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因缘成熟,他徵得父母同意,依慈舟老法师剃度出家,法名通愿。由一位富贵的官家小姐,走在时代尖端的高级知识分子,若非具有善根夙慧,岂能有此彻悟、看破、放下。
是年,北京名刹弘慈广济寺,传授三坛大戒,愿师报名参加。与他同戒的戒兄弟,有後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住持湛山精舍的性空老法师,及在美国旧金山住持智藏寺的衍慈老尼师。愿师受戒後,慈舟老法师介绍他到北平通教寺依止於开慧老尼师座下,研究经教,学习佛门轨仪。开慧老尼师办有一所「八敬学院」,命愿师在学院任监学之职,过了两年,命他在学院讲课,同时也要他在通教寺升座讲经,弘化一方。愿师在通教寺驻锡十年,许多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及一般信女,都以愿师的度化因缘,而皈依佛门,成为虔诚的信徒。
在他於通教寺弘化的十年之间,世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八年抗战获得胜利,日寇的侵略战争失败,无条件投降,沦陷区光复;在举国庆祝胜利的欢呼还没有落下,国共内战又打了起来。三年烽火,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共产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宗教为人民的「麻醉剂」,认为出家人是社会的「寄生虫」,全要参加劳动生产。男众寺院被迫改为工厂做工(连佛教高僧巨赞法师,也在寺院中开办了大雄麻袋厂)。女众寺院组织「缝纫社」缝制衣服。通教寺也改为缝衣厂,愿师担任第十八缝纫社主任。
到了一九五六年,因环境的变化,使他和开慧老尼师,感到在北京住不下去了,乃报准宗教主管部门,移居於五台山,驻锡在小茅蓬。愿师的母亲李淑华老居士,在愿师出家後未久也出了家,同住在通教寺,此时年已七十多岁,也一同到了五台山,数年後往生,世寿八十二岁。一九六三年,愿师在五台山五郎庙任监院──当家师。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发动。没有多久,太原的大批红卫兵小将串连到了五台山,全山僧侣都受到批斗。这时驻锡五台山善财洞的能海法师,因被批斗凌辱致死;广济茅蓬(又名碧山寺)住持净如和尚,也被递解回籍,无数僧侣受到拘押拷打,愿师自然也逃不过这场劫难。他被「造反有理」的红卫兵小将们劫持到太原,长期关押,受尽人所不能忍的折磨与侮辱。这时他已五十四岁,在狱中度过苦难的十年。在一九九三年的《法音》杂上,有一篇德智师所撰写悼念老尼师的文章,说到他被红卫兵押走时的情形。文中说∶
···再说五台山虽是名山古刹,但当地的群众并不信佛。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吃寺庙、偷寺庙,而不护持三宝。然而在文革中,当太原的红卫兵去五台山用汽车载您时,五台山的群众却义愤填膺,搬起大石头来阻拦汽车的运行,这是多么大的威德所化呀!···
十年浩劫过後,老尼师回到了五台山,驻锡於南山寺。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後,落实宗教政策,寺院恢复活动。一九八一年底,他南赴四川,与四川的大德隆莲老尼师合作,於一九八二年元月,在四川传授二部僧戒。这是寺院恢复活动後,最早的一次传戒。在四川居留数月,回到五台山结夏安居。他为维持僧伽传统,培育尼众学律持戒,在五台山开班授课,以後每年结夏安居都开办,对尼众学僧讲授戒律,以《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为课本,全国各地学僧来听课的,常在五、六十人。海外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学僧前来听课。
一九八五年,老法师游化陕西,驻锡终南山大元寺。一九八六年游化辽宁丹东,驻锡於其弟子能济的栖莲精舍,在此传授了一场在家二众的菩萨戒。下半年再游化陕西,驻锡乾县吉祥精舍,建设吉祥精舍成为一所略具规模的弘戒道场。一九九○年到四川朝礼峨嵋山,与法侣隆莲法师相会,之後回到山西太原。到了年底,因当地的人民政府规定不准集众讲经,且不许没有户口的人长期居住,所以又回到五台山。
老法师一生戒行精严,一丝不苟,在大陆有「四大尼师」之称(另外隆莲、灵宵等也名列四大法师)。他持过午不食戒,终生不犯。某年,在五台山病咳,一个弟子以一枚梨子供养他,请他吃下去以止咳,老法师拒绝不吃,弟子固请,老法师说∶
我现在接受你一个梨子,将来会有人效法我接受人家一个馒头,这样我岂不成为一个败坏佛法的罪人了吗?
他平常开示信众,皆以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为开导。他常说∶
一心念佛,此是出苦的正因,若能生西,一切事办。否则,无始业因,果熟难逃。生死轮回,可畏可怖。我现一心专念,虽事多打闲岔,但内心只此一念是唯一目标。
这种行持,他是继承自慈舟老法师。慈舟老法师,一生「教弘贤首,律持《四分》,行在净土。」教弘贤首这一点,老法师没有做,那是各人的因缘际遇不同。而「律持《四分》,行在净土」,他力行实践,不负慈老教诲。
他晚年因肝病在身,带病弘化。一九九一年春节过後,腹部出现积水,他自知世缘将尽,嘱咐常随弟子为他安置後事。他自己也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至三月六日(辛未岁正月二十日),在太原崇善寺,自行沐浴更衣,卧床头西脚东,环示周围弟子示意告别。然後闭目正卧,一心念佛。至是日晚间九点四十分,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七十八岁,僧腊、戒腊皆五十一年。
十年浩劫过後,老尼师重回五台山,以後十馀年间,先後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老法师圆寂後,这些单位都派人协助料理丧事。七日荼毗,检获五彩舍利不计其数。老尼师遗嘱,将其骨灰分为三份,一份撒在五台山大道上,一份在五台山供养,一份送往灵岩山寺供养,弟子遵照遗嘱办理,悉皆如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images/Loading_1.gif)
![](/images/Loading_1.gif)
![](/images/Loading_1.gif)
![](/images/Loading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