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明灯长燃——五台山普寿寺尼众生活纪实
愿做明灯长燃——五台山普寿寺尼众生活纪实
凌晨三点半,当茫茫群山还都隐没在如墨的夜色中时,昌明就同普寿寺全体僧俗一起去上早课了。尼众走在前面,身穿上殿时才穿的褐色僧衣和袈裟,居士走在后面,不少居士身着海青,神情庄严肃穆。长长的队伍在黑暗中蜿蜒前行,除了细碎的脚步声和几声轻咳再无半点声音。
昌明出家已经3年了,今年24岁,非常清瘦,她一个月前从东北来到五台山的普寿寺,希望能留下来修行。
五台山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胜地,这里有47座寺院和两千多名僧尼,每年夏季前来朝山礼佛的香客不计其数。一进入台怀镇,人们立刻就会感到这片佛国胜地的神秘气息。 普寿寺人气旺盛,特别是夏季,除本寺尼众近三百人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尼和居士来此结夏安居,每天约有四五百人之多。尽管人数众多,寺中仍秩序井然。
出家女众的生活是清苦寂寞的,她们须遵守三百四十八条戒律。普寿寺的比丘尼持戒尤为严格,每天早晨三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每天只吃早、午两顿饭,其余时间都用来诵经、劳动和做功课,一言一行都要谨遵佛法。
普寿寺诵经的法坛宽敞明亮,有两层楼高,能容纳上千人。由于五台山夏季的平均气温最高不超过22度,大殿里尽管灯火通明,仍然显得凄清。虽然是夏天,五台山的早晨还是很冷,不少人被冻得直抽鼻子。真不知冬天她们将怎么过。
早课诵经的内容以梵文经咒为主,尼众们早将经文了熟于心。随着木鱼敲击得越来越快,她们念经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有时一气要吟诵二十几个字才能换一口气。诵经礼佛时,尼众笔直挺拔的身躯威仪端庄,有着一种天然的尊严。所有的经文诵完后,还要念一段祈祷风调雨顺民安乐的话,早课才算结束。
下殿时,天刚蒙蒙亮,连绵群山被薄薄晨雾和各寺庙升起的袅袅炊烟环绕,像幅会动的画。五点半,板声响过,全寺排队去“五观堂”用早斋。在寺庙里,一切行动都要听打板,僧人的板声就像军人的号声。
昌明随着队伍进入五观堂,全寺僧俗在长长的桌边位次落坐,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只有衣服的簌簌声。每个比丘尼面前摆有一只紫砂饭钵、一只搪瓷菜碗,一只小木勺,一副筷子、一只小刷和一块橘黄色的小毛巾。待所有人坐好后,负责分饭的沙弥尼往钵中和碗中添饭加菜。
早斋一般是粥、面食和一咸菜一热菜,吃多少不限,但不能剩。对于出家人来说,吃东西只是为了支持修行的色身,食物无好坏之分。用斋时不能讲话,要多少只能用筷子表示。如果要半碗,就用筷子在碗中部划一横;要稀的,就用筷子在碗里荡一荡;要稠的,就将筷子直立在碗中。
饭前,昌明和所有人一起双手合十诵经,神情凝重,反省修行有无日日精进,是否对得起十方居士的供养。饭后,和其他人一样,她用沙弥尼给每人碗中倒的一点开水把残留的饭菜涮干净,然后将水喝掉。比丘尼们还要细心地用小刷和清水将自己的钵和碗洗净,擦干,然后用小毛巾盖起来放到抽斗里。整理完后大家再一齐诵经,鞠躬谢饭,列队回房。这时早有几个小居士抢着收拾清洗居士们用过的餐具,并帮助值日僧打扫斋堂。
由于佛教中有“过午不食”的说法,普寿寺一天只吃两顿饭。午斋上午十一点开始,内容要比早斋丰富些,有米饭、面食、粥和两样热菜。为保证营养,粥里通常加些桂圆、红枣、莲子或花生,做花卷的面也是揉进了碎花生的。有时午斋也吃早上或前一天剩下的饭菜,在寺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浪费。
用过早斋,七点刚过,天已大亮,苍翠的群山清新可人。稍事休息后,寺里的尼众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居士则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居士指的是未出家的佛教徒,普寿寺中常有女居士来修行,她们住在护法苑,与尼众们住的院子隔街相望。比丘尼的课程,她们是不允许听的,她们只能上早、晚课和劳动,从锄草、搬砖运沙到和泥盖房子,什么活都干。昌明尽管是比丘尼,但因为是客尼,也只能住在护法苑,跟居士们吃、住、劳动在一起。
这些弱女子,干起活来毫不含糊,非常起劲。米面运到了,沙弥尼一人扛起一袋,运到五观堂里;砖拉来了,十几个居士分成两组热火朝天地卸车,站在车上的往下扔,车下的接住后码放整齐,动作利落而有节奏;一个瘦弱的小居士努力地抱着一块沉重的木板往前走;旁边一群人在将暖气片上的锈打磨掉,再上防锈漆和银粉……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无边众生无量愿,一肩挑起莫踌躇”是小居士们在干活时常唱的歌。
一个才来了一个星期的小居士让昌明看自己粗糙龟裂的手,说,“我的手以前跟你的一样细嫩,可我一点都不抱怨,反而很欢喜。每当我抱木头抱不动时,晚上躺在床上腰酸背痛时,我就念‘阿弥佗佛'。也真奇怪,我一念,就有了使不完的劲,腰也不痛了。”
其实,整座普寿寺就是全寺尼众和居士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现在东院还有一大片在建的工地。1991年筹建时,除了政府批给的一块四十几亩的土地,寺里只 有105元钱。如瑞和妙音两位法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