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禅茶文化:开引一股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舒曼 陈一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茶文化:开引一股源头活水

  舒 曼 陈一珉

  中国禅茶文化作为一个话题是近几年来被茶、佛界人士谈论,但始终无法归纳出精神内核。 于是有人认为,当人们生活于禅茶文化之中,本身就是这一文化的直接表达者。如净慧大 德倡导的“生活禅”就是禅茶文化具体实践最为真实的写照,有茶、有禅,除此而外,再也 没有别的参照对象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有关于这个文化的具有界定性的概念。而当整个中国 社会的时境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异之后,当人们重新审视与评价过的漫长的茶文化历史, 即把“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赵州“吃茶去”(禅茶一味)这一文化现象时,才真正产 生关注传统禅文化与茶文化这样的观念与词汇。然而,当净慧大德把生活禅中的“感恩文化 ”与国学泰斗文怀沙老顽童手中握有的“正、清、和”三字经,再加上中国茶文化中固有 的一个“雅”字,而创造出中国禅茶文化理念这样一个词汇,却激烈地搅动了茶佛界人士对 之的眷注之心。

  ——本文题记

  去岁金秋十月,轰动海内外的禅茶文化“嘉年华”盛会——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在河北赵州柏林禅寺隆重召开。这一盛会引起了世界禅茶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韩国《茶的世 界》杂志不惜以连续两期杂志的版面,全方位报道和关注了这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禅茶文化 盛举。禅文化、茶文化、禅意茶韵交融,合二为一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一 大贡献。这次大会最具影响力的、亦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诞生了中国禅茶文化四大精 神和四大功能。2005年10月20日上午,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德在石家庄人民会 堂正式宣告了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 大功能时,意味着中国禅茶文化所承载的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极大地提升了禅茶文化 的品位,指明了中国禅茶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必将推动禅茶文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现把净慧大德讲话全文摘录如下:

  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各位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赵州禅茶之发源地——河北,共同品味赵州 禅茶的清芬甘美,探讨禅茶文化的精神奥妙,交流禅茶活动的经验体会。这是一个难得的盛 会。在此,我代表河北省佛教协会和柏林禅寺,对各位的光临和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 心的感谢!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中的落实与升华。有学 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的精神集 中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 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想, 一个“雅”字可以体现它。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正、清、 和、雅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 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教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 、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参 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迷者迷于贪嗔痴,悟者悟于戒定慧。贪嗔痴 乃人生修养必除之三毒,戒定慧乃人生成就必修之三学。人生执三毒而不觉,是为迷失之人 生;人生修三学而恒觉,是为觉悟之人生。人生执三毒而迷,不离日用事;人生修三学而觉 ,亦不离日用事。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人生亦在日用事中觉。迷失与觉悟,同在一件事情上 起作用,同在当下一念之间的迷惑与觉照。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 的就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 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禅即是茶,茶即是禅;清化浊,浊变清 ;雅化俗,俗变雅。

  禅花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 的特殊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 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之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将禅茶文 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 ,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了人文精神,充 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 就互相和气。

  包容——用包容的心态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 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清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 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难, 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心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 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佛缘,让法 的智慧,佛的慈慧,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深入 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四 大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的四大功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境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 发挥禅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 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以上是我对禅茶文化的一点初浅的体会和认识。

  这次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愿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以便更多 的中外禅茶文化爱好者能像今天这样,济济一堂,共享禅茶的正清和雅之气,为这个热烦的 世界注入一剂吉祥。

  当净慧大德在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表述了中国禅茶文化新概念时,听之,读之,使禅茶 界人士顿觉胸臆为之一畅,视野为之一阔。也许有人要问:中国禅茶文化理念究竟是怎样诞 生的?“正、清、和、雅”这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的出处从何 而来?在这里,首先我想把“正、清、和、雅”这四个字作为禅茶文化精神的来龙去脉作一 说明,因为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禅茶文化精神诞生的全过程。

  二OO五年九月十九日下午,我应邢台市茶文化学会会长项春霞女士诚请,特邀时在邢台玉泉 寺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德前往“三剑茶艺馆”品茗论禅。当 时除了我和项春霞之外,还有邢台市茶文化学会秘书长刘洋先生、中国实验水墨青年画家梁 建平先生、青年杂文专栏作家尹纪周先生。因“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召开在即 ,距会期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以净慧长老在海内外禅宗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又是本次赵州 大会的组委会主任,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请净慧大德借赵州禅茶文化大会召开之际,总结、 归纳和推出茶佛界期盼以久的中国禅茶文化理念,并以此作为禅茶文化的核心而发扬光大, 这对举扬赵州“吃茶去”任运自在的生活禅风以及赵州作为中国禅茶文化发祥地,均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于是关于茶、关于禅的话题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声中铺开了。此时三剑茶 馆“洞庭碧螺”雅间内茶烟袅袅,淡兴正味,大家讨论的气氛异常活跃。当时,我对净慧老 和尚说:“中国茶德有廉、美、和、敬之‘和’,中国茶礼有俭、清、和、静之‘和’,中 国茶道基本思想有和、静、怡、真之‘和’,日本茶道精神中有和、敬、清、寂之‘和’,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和合’文化,以‘和’为中心,我感觉在禅茶文化的理念里是否也 应该有个‘和’字呢?”只见净慧老和尚念珠在握,双眼微闭,略有所思。恰好桌面上有河 北省茶文化学会和邢台市茶文化学会主办的《茶文化大观》报,报上正好刊有一代国学大师 文怀沙老先生的照片,净慧老和尚若有所悟,指着文老的照片说:“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 的时候,文老先生给我写过‘正清和气’四个字,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 这些都是和禅茶的精神相关的。‘气’是这三个字的辅助字,还差一个字,那么再加个什么 字呢?茶是什么气呢?”是啊,茶应该用什么字来表达?所有人均陷入沉思中……但见老和 尚举起品茗杯小啜一口后,很郑重地说道‘雅’字能不能代表茶呢?‘雅气’如何?”好 一个茶文化主“雅”,一语即出,立刻攫人心怀,现场的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净慧老和尚 看到大家的那股兴奋劲很是高兴,继而说:“‘清’字和‘雅’字刚好合平仄,这四个字放 在一起本身看起来很庄重。”老和尚话音刚落,大家不约而同地连声赞誉:“好!太好了! ” 一贯严谨的老和尚最后叮嘱大家:“这个提法还不成熟,多找一些禅茶人士再好好研究一下 。”于是大家围绕着这四个字开始了论证。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的国 情,在传播和推展过程中吸纳并融合了中国道、儒两家的文化思想,而中国茶文化兼融了儒 、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髓而传承下来。“正”者,为人之正,为事之正,秉正、公正、 正气、清正等等,不但儒家主正,佛家也讲“正觉”、“依正不二”、“正信”、“正觉” 等等,其最终境界与儒家不谋而合;“清”者,清心、清淡、清廉、清馨、清净、清白、清 新等,崇尚“道法自然”和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一体不二。认为茶发“自然之 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和” 者,强调和谐、和睦、和气、和爱、和平、和美、和解、和善、祥和等;“雅”者,文雅、 高雅、儒雅、雅志等,是在环境雅、茶具雅、茶客雅、饮茶方式雅,无雅则无茶艺、无茶文 化,自然也就达不到禅道、茶道的境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 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思想,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 神。这也正好浓缩在“正、清、和、雅”的理念之中。

  自净慧老和尚在邢台三剑茶艺馆归结出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个字后,经常也 在琢磨这四个字韵味。二OO五年十月十三日,距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只剩五天时间, 净慧老和尚百感交集,他在弘法归来的途中特为本次大会吟诗一首,正式把“正、清、和、 雅”四字融进了自己的诗偈之中,以示颂歌: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

  瞿昙曾记?,鸿渐复添蛇;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

  虚空为玉盏,云水是天涯;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上供诸佛祖,平施百姓家。

  人人亲受用,处处绝尘渣;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

  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三字禅茶意,和风送迩遐。

  2005年10月20日上午,天下禅茶界同人聚集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人们似乎在等待和期盼 一种声音从大会开幕式上传出。“正、清、和、雅”中的其中三个字是文怀沙老人的座佑铭 ,所以净慧大德特意把95岁高龄的文怀沙老人请到了现场。在会场的贵宾休息室内,我很高 兴地见到了文怀沙老人,我和文老是用上海话进行交谈,文老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一口流 利的上海话为我和文老之间增添了许多话题和谈点,言谈中文老思路敏捷,透明、爽朗、谦 逊之中又略带狂放不羁,谈兴正浓处,我突然把话题一转,神秘兮兮地透了点天机给文老: “告诉您一个重要消息,在今天的开幕式上即将诞生出中国禅茶文化的理念,四个字的出处 是根据您老在养生、做人和行事之中常用的‘三字经’基础上加了一个‘雅’字。”“这是 真的 吗?”文老在疑惑中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养生之道被净慧大德融进了禅茶文化的内涵 中。“正、清、和”三个字,文老每天从练九遍直至现在每天练八十一遍,他以声韵中的吐 、纳、吸把这三个字作为练气标准,以平衡阴平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文老耄耋仍葆年轻的心 的缘故。

  当净慧老和尚在开幕式上正式宣布了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以及“感恩 、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时,全场掌声雷动。我们从这雷鸣般的掌声中分享着一种喜 悦,而这喜悦也将预示着中国禅茶文化理念将被载入中国茶文化的史册。此时,站在主席台 上的文怀沙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他讲起话来底气十足,根本不像年近百岁的颓颓 老者,他非常激动地说:“我感到今天是百感交集,净慧大师刚才的讲话真是可以说是发人 深省。我感到很荣幸!我这一辈子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编了一部最大的书叫做《四部 文明》(又称《四大文明》,指文老主编的《商周文明》、《秦汉文明》、《六朝文明》、 《隋唐文明》,笔者注);另外我写了一个最短的文章是三个字,叫《正清和》,注解也是 三个字,正、清、和,原文是这样写的:《老子》是五千二百三十五字,我是三十三字真言 ——‘正、清、和,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斯三气也 。’这就是我的三字真言。感谢充满睿智又有慈悲心又持平等法的净慧大师,他也是当代的 高僧。我有幸在五十年前与他结缘,将慧大师当时春秋方盛、春秋方富,今年已是七十多岁 的人,垂垂老矣。我有一个毛病,什么都记得,就是把年纪忘了,我觉得我今年不到五十公 岁(台下笑)。那么在净慧大师面前他用一指破禅(法),我讲正清和,自己以为把传统文 化掌握在手里,结果被净慧大师一指破禅,加了一个‘雅’字,在正、清、和的后面加了一 个‘雅’字来解释、来点化我的正、清、和,我受教良深啊!”

  幽默风趣的文老似感“最叹风雨故人来。”五十年前与净慧大师结缘,相续到五十年后的今 天,居然在石家庄完成了两位老人的杰作。文老的“正、清、和”字加上净慧老和尚的一个 “雅”字,如此绝妙地浑然一体,却圆成中国禅茶文化的殊胜资粮,成就了中国禅茶文化的 精神。文老洒脱无碍的言谈颇显一代国学泰斗之风采。文老拐仗在握,站立在台上依然声音 洪亮,神采飞扬,只见他又高声昂言:“我如饮其露,一杯清茶竟有这么多学问,禅和茶这 两个字,禅离不开思虑,就是安静地思虑,不是浮躁。静、躁这是一对矛盾,禅是需要从静 中领悟的。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我文怀沙说‘难得清醒’” ……接着,文老就茶文化与酒文化、糊涂文化与清醒文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文老的 这一段发言则是借用了他为广州著名茶人邹梦兆先生编辑的《茶人雅韵系列丛书》亲笔书写 的序言《燕堂茶话》里的内容。文老在此序文中一再强调了“正、清、和”文化与茶文化一 脉相承的观点。故在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文老把这段内容作为重点发言。现把《燕堂 茶话》(“燕堂老人”是文化圈内人赠予文老的别号,故为《燕堂茶话》,笔者注)两段内 容全部摘录如下,以贻读者:

  茶文化与酒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文怀沙说:“难得清醒”。只听说酗 酒闹事,却不曾听说品茶打架。

  醒酒的良方是饮茶。

  酿酒始于奴隶社会,喝茶则先于阶级社会。

  茶人是酒人的老前辈。

  人类糊涂之极,导致战争;世界清醒气爽,则走向和平。我晚年倡导《三字经》——“正、 清、和”文化,她与茶文化一脉相承。

  我主张:少开酒楼,多设茶馆。

  2005年3月25日漫笔

  上短文,书讫。文怀沙自评曰:

  “本人青年时代曾有酒精中毒的经验,我几乎醉死。复苏后,戒酒,遂移情于饮茶。”

  宥于个人遭逢,以上《茶话》难免片面性,如冷静地平心而论:茶与酒各有千秋,即糊涂与 清醒各有各的用处。可悲者“该糊涂时偏偏清醒;该清醒时偏偏糊涂。”

  “有的人大事糊涂,小事清醒;有的人小事糊涂,大事清醒……”

  “看来清醒与糊涂也许有互补作用……”

  “古今歌颂酒的诗、文真是太多、太多,本诸‘矫枉必须过正’,我歌颂茶!”

  2005年3月27日灯下

  文老发言意犹未尽,在他讲完以上话后又补充道:

  “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赵州不但涌出英雄豪杰,更有了不起的禅茶文化,而且禅茶文 化就是产生智慧的地方,就是说,燕赵大地,不光是产生英雄的地方,而且是生产智慧的地 方。我相信,茶文化将与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互相呼应。我们的和谐社会因为茶文化的弘 扬而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文老讲话妙语连珠,令全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其场面实在令人振奋和难忘。不知是巧合还 是文怀沙老人和净慧老和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文老有关“糊涂”与“清醒”、“茶” 与“酒”关系论述中,居然与净慧老和尚在阐述禅茶文化中的“悟”与“迷”、“雅”与“ 俗”观点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净慧大德所谓“迷者迷于贪嗔痴”“悟者悟于戒定慧”与文 怀沙老人所谓“糊涂”(迷)、“清醒”(悟)竟是如何巧妙,如此相似,如出一辙,真可 谓天地造化所得。

  中国禅茶文化除有“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以外,净慧大德还提出了“感恩、包容、分 享、结缘”四大功能。这八个字的诞生首先落在“感恩”二字上,其产生的背景可追溯一九 九零年八月,净慧老和尚在正定临济禅寺盂兰盆于报恩法会上的讲话精神。当时,净慧老和 尚在《佛法与报恩》的发言中指出:“报恩,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感恩思 想”。关于“感恩”的思想内涵,净慧大德在近十年来的各种佛事活动中不断加以运用和加 以完善。到了2003年,柏林禅寺隆重举行了万佛楼落成庆典时,净慧大德正式提出了将“ 感恩、分享、结缘”六个字作为庆典活动的指导思想。2005年5月,净慧大德在云南玉溪 市参加“释迦感恩文化苑”活动时受到启发,萌生出“感恩文化”的想法。净慧大德认为, 套用“感恩”一词以类比“报恩”的传统语言,是为了和主流语言接轨。他说:“我觉得佛 陀的一代教法中有关入世法的内容用‘感恩文化’或‘报恩文化’来加以概括,未尝不是一 种协时契机的新思考,值得认真探索,中国传统的‘推恩’、‘恩惠’思想,多强调上对下 的施恩,佛教的报恩思想多强调横向的彼此相互成就、相互感恩。我们提出了的‘感恩文化 ’,主要是想就落实‘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谈感恩文化,以及怎样落实感恩 文化的理念才能在关注心灵环保的实践中见到效果。”2005年7月初,净慧老和尚在参加 一次面对成功人士的讲座中,当他谈起“在生活中落实禅的安心法门”时,又在“感恩、分 享、结缘”六个字基础上加上了“包容”两个字,从此就产生了“四句话八个字”精神,把 它作为生活禅感恩文化的具体内涵,这就是——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2005年7月20日,净慧老和尚在柏林禅 寺举办的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开幕式上,以《弘扬感恩文化,落实人间关怀》为题,正式 对这“八个字”作出全面的解释。现在就让我们重温净慧老和尚这一讲话的内容:

  感恩者报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以此心面对世界及天地万物。包容者修四行:即菩提达摩大师在《二入四行观》一文所说的四行,即报冤行,随缘行,无 所求行,称法行;以此心此行包容一切,和谐自他,理顺关系。

  分享者行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以此心此行,分享成就,回报大众, 赢得朋友,赢得人心。

  结缘者结四缘:即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缘,成就善因 善果,创造和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大事因缘。

  怀抱四种心态:感恩、包容、分享、结缘;面对四件大事:世界、自他、大众、事业。一切 从感恩出发,这就是感恩文化的要义;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一切从心地开始,一切从根本做 起,一切从做人做事的具体言行做起,这就是感恩文化的要求。感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人生 修养中,成就道德品行,圆满建功立业。感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家 庭和睦,事业兴旺。感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社会生活中,人心向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感恩文化的理念就是菩萨的理念,出家众成就这些理念,就是在成就菩萨精神, 就是落实四弘誓愿的大菩提心。总之,感恩文化的理念是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宗旨的 具体体现,是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思想的实际运用,是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言行 要求。

  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非常英明,非常及时。我从佛陀的教法来体会,深深感到和 谐是生命内在的要求,必须从内心的和谐做起,必须从善待天地万物做起,必须从人的内心 净化、向善向上做起。只有这样,社会和谐才有基础,才有保障。因此,从佛教的立场来看 ,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慧孝敬、友爱尊重 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我们僧团要和谐必须从养成僧格、 融入僧团做起。在感恩文化理念的落实中,心灵环保有依托,社会和谐有内容,人间关怀有 目标,僧团建设有保证。

  2005年中秋之夜,净慧老和尚来到了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所在地——石家庄“三字禅茶院” 品茗赏月,他在为参加活动的茶友们开示中,第一次把“感恩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指明 了禅茶文化的追求目标应在“感恩文化”中得到具体实践,这也是预示着中国禅茶文化四大 功能雏形的形成。

  生活禅是赵州禅茶在现代生活的提倡,究其实质,正如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在本次赵州 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在赵州塔前献茶致辞中所言:禅茶文化“是要我们以禅心的智 慧之光照 亮生活的道路,转化人性的缺陷,我们相信这不仅是人类文化史上永恒的主题,更是当今时 代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大众生活品质、引导人们走出心灵迷惘的应机妙方。我们愿意通过 今天这千载一时的盛会,举扬赵州茶禅的神韵,表达对赵州禅师深深的感恩,也与各位朋友 分享法喜、广结善缘”……

  也正是从这层意义上,净慧老和尚把生活禅“感恩文化”中的八字理念作为中国禅茶文化的 四大功能加以提倡。从茶文化本身意义来说,是注重个人“德行”并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 。茶是人生,而当茶活在杯中的一刻,便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实写照。

  今天诞生的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和功能无疑将成为明天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茶是精神的绿液 ,禅是智慧的结晶。禅不是生活,但生活中有禅。明海大和尚说得好:“禅不能当饭吃,但 能使吃饭更有滋味。”同样,没有茶,就像生活没有阳光;没有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中 国禅茶文化的精神和功能,能够化为人们开启智慧殿堂的灵巧钥匙和遨游“正、清、和、雅 ”禅茶海洋的饱凡轻舟,有助于不断把人们从此岸引向成功的彼岸。如果说,赵州柏林禅寺 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那么,中国禅茶文化理念的诞生,则为人们的生活洒上一缕阳光 ,增添一份精彩,开引一股源头活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了一部美丽的人生诗篇。

  出自: 《农业考古 》 2006年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禅的故事
下一篇:曹洞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