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从《维摩经变》看佛教对唐朝敦煌人物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顾月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维摩经变》看佛教对唐朝敦煌人物画的影响

  顾月月

  [摘要]《维摩经变》是佛教故事中的独特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的认识有很大的互通性,本文通过对《维摩经变》分析,可以找到在佛教传入中国数百年之后,佛教教义与佛教绘画已经逐渐转化为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关键词]佛教;禅宗;维摩诘;经变画;王维

  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中国的佛教,实际上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禅宗对印度佛教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将佛教思想的精华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终成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化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画也随之传入中国。佛画的传入,对中国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维摩诘经》讲求意在言外,描述事物只显现其象而不要做任何是非善恶的判断、从而引发意识火花,这种手法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隋代到唐代(公元581——公元907年),中国绘画艺术逐渐进入繁荣昌盛阶段。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人物画成熟期原作,数量最多的要算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了。其中敦煌壁画最为突出,它不仅数量大,而且保存了人物画创作从稚拙到成熟的一個完整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中西绘画的融合过程,展現了其由始到盛至衰的发展规律。

  敦煌壁画以唐代最盛。其人物画表现形式均趋于写实,比例适度,面相丰腴,体态健美,庄严常青,人物形象很丰富,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王公大臣、地方官吏、贵族妇女、僧侣居士以及仕女、奴婢等。其构图意境之开阔,笔墨之优美,色彩之丰富,是世界上其他绘画艺术少见的。如敦煌唐代二二0洞窟中的人物塑造楚楚动人,特别是头部的处理极有震撼力,气度非凡,构图敬人,极有生活。这里所画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既写实又传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物画的精华。在一七二窟中,我们可以感到其构图宏伟,空间自由,在巨大的画面上从整体到局部控制得 非常自如,浑然一体;在技法上亦能看出画家的高深修养。在五十七窟中,我们看到画家对生活的充分感受,每个人物的造型都富有音乐感,仿佛画家是生活在一个歌舞的世界中,精神永恒,色彩灿烂辉煌。在三八四窟中,有一尊塑像的手塑造得非常突出,造型严谨,质感细腻,栩栩如生,可谓形神兼备。敦煌壁画发展到唐代,线条已非常成熟,铁线描、兰叶描都发挥到自如的地步,特别是兰叶描的变化已出神如化,赋彩的渲染技术也发展到高度纯熟的地步,作画程序严谨、讲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能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思,这是通过对生活的不断感悟而升华成的一种精神世界,是一种自由的空间,一种传神的艺术,是把握造型、色彩、空间的能手。以形写神是中国人物画的精神所在。

  由此我归纳出佛教对唐敦煌人物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佛教传入,首先引起了美术创作队伍的变化。此前的美术创作基本上是由工匠(画匠)完成的,而此后则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士大夫画家。其次从题材上看,增加了新的表现内容。早期的敦煌人物画多为佛教、本生故事和说法图题材,而唐代宗教壁画的经变、佛教故事是乐观昂扬、美满和谐的,画家们所创作的这些宗教壁画也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群像的塑造。就题材而言,新添了变相画、经变画、供养人画等品种。

  再看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美术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印度佛画使用“晕染法”制作,讲究色彩的渲染,以表现对象的立体感效果。从《维摩经变》可以看出唐朝画家不是搬用,而是将这种技法与传统的勾线方法结合起来,用线描和点、擦、染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感。而且就图案制作而言,佛教传入之后,图案样式大大丰富,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图画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

  我们再从绘画种类上看,促进了壁画的发展。佛教壁画的传入,使石窟壁画、佛寺道观壁画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佛寺的大量建造,画佛画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佛教美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流派,它促进了中国美术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佛教美术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总之,佛教传入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流而不是源。因为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华美术的成绩便己斐然可观。而佛教东传之后,给中国美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不仅使中国美术得到迅猛发展,而且佛教美术自身亦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综上所述,敦煌莫高窟的唐朝壁画《维摩经变》是能够反映当时佛教壁画面貌的代表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画工们用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去描绘宗教的内容,用生活的主观认识和美的理想,同时以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使唐朝的宗教壁画人物画实现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西宗教与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张育英2003

  [2]《唐朝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徐连达2003.11

  [3]《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洪再新 2003.1

  [4]《敦煌俗文化学》上海三联书店高过藩1999.11

  [5]《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傅抱石1998.12

  [6]《美学》商务出版社(德)黑格尔1979

  作者简介:顾月月,淮南市二十五中学。

  出自: 《文学教育·中旬版 》 2010年11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