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片在玉壶——记妙湛老和尚二三事
冰心一片在玉壶——记妙湛老和尚二三事
作者:释界象
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是妙湛老和尚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12月19日,是他老人家圆寂十五周年纪念日。在同一个月里,这位僧伽教育家、朴实无华的行者、为慈善事业耗尽心血,鞠躬尽瘁的长老,为后学、为世人示现了生与死、入世与出世、悲悯与愿力的极致。
光阴荏苒,十五年的逝水流光冲不淡闽院学子对妙老的深切怀念,忝座追念,道影现前,恍若昨日依旧于座前聆听教益。记得1994年,我刚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回到厦门,妙老让我担任南普陀寺知客一职,老人家怕我难以调整好心态,叫我要以多学习、多锻炼,以负责任的心态为常住服务,好好发心。妙老说:“为常住发心,要不怕困难,遇到困难,要‘忍辱负重、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以这样的心态去处理事情,再有困难,来找我。”
此后,为常住和学院工作的日子里,我一直都铭记着他老人家教给我的“十二字真言”。遗憾的是,在我担任大知客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妙老就离开了我们。习惯了有妙老时常的耳提面命,妙老的突然离去,使我有如幼儿失去慈父依怙般的无助和惶恐。幸而有老人留给我的金玉良言陪伴着我,不断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的心念始终没有离开初发心时的坚定和纯真。我时刻铭记着他老人家的教诲,尤其是那句:“有困难,来找我”的信念上的支持和深似大海的信任,让我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从未惧怕和退缩。这十五年来,我总觉得妙老一直就在身边,老人的慈悲、智慧、和道德早已化作无形的身影,时刻伴随着我。
今逢妙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作为曾经跟随过妙老身边,和妙老有着极深因缘的我,亦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献上心香一瓣,与各位大德以及闽院的各位学子们一起追忆妙老生前的二、三事,来纪念这位精神巨擎、美德丰碑——伟大而朴实的长者。
一、省吃俭用 慷慨助学
妙老的一生是朴实的一生。妙老未出家前曾担任过教员,剃度后至青岛、扬州、上海、镇江等地寺院参学挂职,后一直住锡于厦门南普陀寺,不管是当清众,还是任副寺、监院,以至后来在一九八九年妙老被大众推举担任南普陀寺方丈。老人家一直都是平平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一直都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清众的位置上。妙老说:“观音菩萨有六字真言,我有十二字真言,就是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委曲求全。”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1957开始住锡南普陀寺,到1995年示寂的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在身心备受冲击的文革时期,还是后来历尽艰辛重建南普陀寺、复办佛教养正院、恢复闽南佛学院时期,妙老都以菩萨悲智行愿的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毅不拔、行万里路、吃万般苦。妙老说:“真真实实,脚踏实地地,为大众做好事就是奇迹,施比受有福,能三轮体空更好”。
妙老一生极其俭朴,衣食都非常简单、朴素,力行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不糟蹋一粒米。居士供养他的衣服,他转身就拿给了缺衣的小和尚。妙老自己常年只有一件浅咖啡色的大褂,外出开会的时候,得提前一天洗好晾干,第二天再接着穿。妙老平时只穿短褂,出门都是挤公交车的,吴昭仁老师回忆妙老时说:“如果车站同时停着公共汽车和小巴士,小巴士上还有很多空位,而公共汽车上已经挤满了人,妙老为了省下四毛钱,就挤上票价只要一毛钱的公交车。”慈悲的妙老不顾年高体弱,就这样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办学和接济困难的学僧,布施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是1990年从闽院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那时妙老每年都要到北京开会,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为了省钱出门从来不带侍者。有一回我到妙老下榻的西山宾馆去看望他,宾馆很大,从住处到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很不好找。我劝妙老带个侍者,好有个照应,他说:“多带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省下的可以资助好几个贫困生一整年的学杂费呢”。
妙老每次来京,我都会去看望他。一来是发自内心的想去亲近这位可敬的老人;二是存了些私心。当时在北京读书,生活比较困难,每次去看望妙老时,他总会给我两百块。后来,有同学知道了,也要和我一起去。慈悲的妙老,总是人人有份。有时,身上钱不够,就向其他来开会的长老借钱,资助我们这些求学的穷学僧。
妙老一生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他在培养佛教僧才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妙老不是很有钱,但为了教育他很舍得。从1990年到1995年,妙老先后四次共向中国佛学院捐资25万元作为教育资金。最后一次捐助,是在他老人家圆寂前的一个月,即1995年11月22日,妙老躺在病榻上,仍旧念念不忘资助办学,嘱人给中国佛学院送去10万元。赵朴老来医院看望妙老时,紧紧握着妙老的手说:“你是我心目中最敬佩的和尚,是一个真正的和尚。”
对兴办教育、培养僧才,妙老的热忱无限。勤俭办学、捐资助教仍觉不够,还通过其它种种方法来呼吁。1991年,妙老发表了《全国佛教徒都来支持中国佛学院》一文,倡议全国各大寺院的诸山长老,从经济上给予中国佛学院以支持;1987年,妙老派人资助了岭东佛学院的复办;1991年2月,致信湖北的昌明法师等倡议恢复武昌佛学院,并派人送去开办经费。除此以外,还从经济、师资及学员等方面对福建佛学院、泉州佛学苑、黑龙江依兰尼众佛学院和江西尼众佛学院等进行全力支持。同时老人还极有智慧的提出“佛教大国一定要有佛教大学”的倡议,并为了早日实现中国佛教大学的成立而四处奔走呼吁。遗憾的是,妙老走了,“中国佛教大学”至今却还没有办成。而对于闽南佛学院的办学,妙老是呕心沥血。在他圆寂前不久,还为了给女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修学场所,修建了紫竹林寺做为女众部佛学院的所在地,耗尽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滴心血!
二、躬亲实践 培育僧才
闽南佛学院刚复办时,规定白天劳动,晚上上课。后来学僧越来越多了,则改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晚上坐禅。妙老每天都带着我们出坡劳动,每次干活都最卖力,汗流浃背,一天要湿透几身衣服。有时学僧都回去了,妙老还在继续干活。妙老每天都比别人起得早,睡却比别人晚。在实修上,妙老十分重视修持,以戒为师,严持毗尼。坚持参禅打坐,晚上至少要坐一支香,并且勉励我们要多去禅堂。他说:禅堂是寺院里最重要的修行地方,出家人光学教理是不够的,学修要并重,到禅堂用功,消化所学的东西,才能有所受用。
妙老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或打坐、或诵经,等到晨钟敲响,就会站在方丈楼的走廊上,声如洪钟,喊学僧起床。无论多想赖床的学僧听到这喊声,也都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排班上殿,不敢偷懒。就读过闽院的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每天凌晨早殿前,妙老拖着他的“法宝”——一根竹棒,从学僧楼走廊的这头走到另一头。竹棒分四个节,上面三节是实的,底部的一节用的时间久了的缘故,分裂开成了几根细枝。裂开了的竹棒在地上被拖出“沙拉拉、沙拉拉”的响声,学僧们听见沙拉拉的响声传来,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去上殿,碰到一两个调皮赖床不起的,等妙老进寮房来查到,那便要挨顿棒子了。
妙老常常趁着和大众一起过堂用斋的时候表堂训话,鼓励学僧珍惜当下学习的胜缘。妙老常说:“你们千里迢迢来求学,如果我不成就你们那是我的罪过,如果我成就你们了,而你们又不好好学习那是你们的罪过。这么多学僧哪位将来会成才,天上哪片云会下雨,我不知道,我把你们当成自己多生累劫的父母看待,把你们当成菩萨看待,你们要勇猛精进,才不会对不起你自己,不要白白来出家,一辈子只当光头俗汉。”
对于偶尔犯了院规的学僧,只要学僧忏悔求情,慈悲的妙老也总是给予他们再次学习的机会。有个别调皮的学僧常常会做出些超出规范的举动,有如父母的妙老,往往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虽然也示现了怒目金刚相给以严厉的呵斥、棒喝,予以教育。其情之真切,其心之悲悯,总是让受教者多年以后依旧难以忘怀。妙老常说:“有错误,改了就是好样的!”“人各有短长,如果看到他们的好处,就没有不可用的,如果只看到他们的坏处,天下就没有可用之人。”
妙老殷切地希望学僧们能在这山不高而花木秀、地不低而怪石奇,峰峦叠翠、临海而居,虽处闹市却清幽静谧的五老峰下用功修学,希望一个个都能成为弘法利生、传佛心灯的法门龙象。
三、爱国爱教 救苦救难
妙老一生爱国爱教、热爱和平。记得有一年,我陪同妙老一起去广东的陆丰佛学院进行考察,晚上住在汕头的一家宾馆。吃晚饭的时候,大厅的电视里正在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录影,画面上一个日军正用刺刀尖挑起一个中国孩童并且洋洋得意的狞笑,正在吃饭并看着电视的妙老突然把手里的筷子用力摔在桌上,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走了,抑制不住愤慨之情。
妙老开示的时候常常告诉大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想想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要维护世界和平,拥护党的领导。在《闽南佛学院学报》创办时,要求《学报》内容不能违背爱国爱教的思想。还把纪念建国四十周年的演讲比赛主题定为“念佛不忘爱国”。
妙老年青的时代,民族多难,人民多艰,物质匮乏,医疗落后,种种困苦艰难都深深烙在他老人家的脑海里,即使后来国家发展,生活改善了,妙老仍然不曾忘记“世上苦人多”。因此,妙老立志兴办慈善事业,开办义诊院。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1994年12月,创立了大陆首家佛教慈善基金会。妙老要求办事人员,要严格按照《慈善基金会章程》办事,以保证捐赠的款项都用在实处。十六年来,有多少寒门学子得到了这位老人慈悲大愿的嘉惠而完成了学业,又有多少病苦无助者得到了慈善会的及时救助,更有多少公益事业得到了鼎立的支持,这一切都是无法用单纯的数字来表示的,无论施者与受者,都充满了感恩,而这些感恩,都源自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妙老知苦、行苦,深知心苦比身苦更难解决。1995年12月14日,身处病苦的他躺在病床上说:“众生的病苦,就是我们的病苦,这样想,度众生的心才会恳切,能替代众生承受所有的病苦而毫无怨言,就是菩萨。”为了现代僧伽教育,为了佛教慈善事业,妙老四十年如一日,以慈悲为怀,等视众生,临终之际犹心系众生,留下鼓励了无数后学的——“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
四、结语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在这十五年里,自1997年,圣辉大和尚继任南普陀寺法席三届九年,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妙老奠定的基础上,本着爱国爱教的传统,从规章制度入手,加强管理,遵循妙老的办学精神,以戒为师,整饬道风,提升僧团的综合素质,使闽院学制日臻完备,寺院的各项事务从此步入正轨,培育了大批合格僧才。这十五年来,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带来的巨大变化:香港、澳门都相继的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也实现了三通;分享了欢欣鼓舞的北京奥运和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并参与了爱心接力的抗震救灾。南普陀寺慈善会员已近五万人,遍及全国各地,发扬了大乘佛教入世利生的精神,积极参加扶贫济困、救灾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南普陀寺从过去办学拮据的窘境发展到今天的师资雄厚、声名远播,学子遍布海内外的景象。这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在妙老离开的十五年里,这些巨大的变化应该是他老人家最想听到和看到的美好愿景。
2005年,则悟法师履新丈席,继续发扬妙老勤俭办学、勇于担当的家风,遵循圣辉大和尚的严谨道风,服务大局、感恩奉献,致力实践佛陀遗教。对外弘访交流,对内领众熏修加强道风建设。则悟大和尚倾心常住建设,对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旧殿堂进行翻修,新建了功德楼、上客堂;使得南普陀寺殿宇高耸、宝刹重光。南普陀寺现在每天接待的海内外香客和游客超过万人,声誉远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正所谓:“妙老西归去,功德在此间。桃李满天下,继志有来贤。”两位继任方丈的德行和发心都没有辜负妙老您的遗愿。
“冰心一片在玉壶”,我们慈悲的妙老,您如冰似玉的纯朴情怀,永远刻在我们每个闽院学子的心中!荷恩深重,实难言尽!每一个就读过闽院的学子,都是您法身慧命的延续,像春风,吹绿了佛教的原野;恰似芳草般绵延,连天碧绿。我们祈愿:妙老,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仅以此文纪念妙老诞辰一百周年,示寂十五周年!
作者界象: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监院兼大知客、闽院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闽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