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千载宝严寺 百年遗师踪——弘一大师瓯海缘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风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千载宝严寺 百年遗师踪——弘一大师瓯海缘

  作者:风宇

  青山有幸,巍巍大罗山西北麓的低矮山丛中,有一座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千年古刹宝严寺。寺院坐东朝西,背依山脉,格局完整,宽敞幽静,周围尽是葱笼茂密的杨梅树林和高大挺立的桂花树。夏至杨梅红,露白桂花香,给寺院增添了时令的色彩与芬芳。僧寮寂然,黄卷青灯,这是一处极为清净的修行胜地,千百年来,默默地积淀着、弘扬着深邃的宗教精神和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曾任温州教授的王伯广,在《全宋诗》第一卷中留有《宝严寺》一诗:

  平湖镜净中,背贴青峰峦。

  去郭二十里,金碧辉波澜。

  是曰宝华境,万象郁以盘。

  壮哉窣堵坡,一瞰天地宽。

  谁怀堕尘鞅,几欲招飞鸾。

  我生眇何能,山水情所安。

  扁舟几来斯,不为开愁端。

  意列自行乐,樽酒那追欢。

  何时结青莲,超适心外观。

  尘迹身两忘,浩然天地间。

  宝严寺尚存出土的北宋文物“七宝如来石塔”若干部件,可佐证寺院创建之久。

  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广东按察使,永强二都英桥人王叔果(1516—1588),留有为宝严寺撰写的《重建宝严寺募缘疏》,《募缘疏》中说到该寺明弘治(1488—1505)年间曾修建过,后来“栋桡楹倾”,王叔果倡导募缘重建。然而,现在明代寺宇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大雄宝殿前后中门石柱四根。前大殿中柱刻联曰:

  慧日重光,三界四生蒙照鉴;

  慈云广佈,千门万户沐色罗。

  后中门石柱刻联曰:

  但存平等心,无处不成极乐;

  愿仗慈悲力,是人皆见真如。

  这两联字迹端庄有度,文句禅意充盈,对仗工整,估计会是王叔果亲为撰写的手迹,有待日后考证。

  王叔果从永强来往宝严寺,常要翻过大罗山峻岙(现为舜岙)岭,留有一首《度峻岙岭观梅有怀同仁》的诗:

  海日千林友,山梅万树花;

  俄惊庾岭雪,将映赤城霞。

  宿雨含香细,微风落素斜;

  徘徊不能去,村酒忆同赊。

  宝严寺明代重建后,经清代至今已过去四、五百年,期间寺中住过不少名僧大德,最近寺院后山挖出来好几块颇为考究的清代住僧墓碑,详情有待进一步考查。

  1921年,在杭州虎跑毅然出家才三年的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因缘来到温州,并常住宝严寺,使这座千年古刹又闪现出新的人文慧光。

  宝严寺所在的舜岙岭,旧时虽是龙湾状元等地步行赴南白象、环游至瑞安的必经古道,但从城里到此却十分不便,要坐手划小船儿沿着温瑞塘河和三垟水网,慢悠悠地荡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谁也想不到,近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叶,宝严寺的所在地竟成了北接三垟湿地景区,南临宏伟大学城校园的衔接点,交通便捷,文气浓郁(舜岙岭下现仍留有晋时古墓和南朝旧窑址)。宝严寺背依大罗山森林公园,和香山等景点相互呼应,作为弘一大师的纪念地,必定成为温州生态园区的重要人文景观。钦佩大师生而有灵,当年慧眼识珠选此宝地常住,与宝严寺结下了不解之缘,给瓯海留下了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被人尊为旷世凡夫“一公”的弘一大师,是近代极富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和一代高僧,从富家公子、才子到新式艺术家、教育家,到皈依佛门而成中兴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经历非凡。其心路历程的神秘性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探寻。

  弘一大师出家24年中,有一半时间住在温州,并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称永嘉(温州)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作第二常祝当然,弘一大师在温期间也常去外地弘律、讲习,然而,每当回归则以温州为归宿。弘一大师在温州除常住庆福寺外,还住过茶山宝严寺、温州江心寺、瞿溪景德寺、仙岩伏虎庵等,其中以宝严寺住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弘一大师亲笔信中称赞宝严寺“风景殊胜”、“山中若兰”,表示愿“久居彼处”,并多次指出“彼处亦庆福寺之属寺也”。他在宝严寺曾写信嘱其弟子音乐家刘质平资助银元二十元修理寺院,后因当时宝严寺住持“谦让不受”,只得“以其中十金奉呈寺主,佛像装金之需”,“其余十金以为朽人请经及其其他之用。”弘一大师在多封书信中留下的茶山宝严寺踪迹,也引起来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很值得我们纪念与研究。

  现天津、厦门、泉州、杭州、宁波、嘉兴、台北等地都建有弘一大师纪念馆,研究者遍布海内外,而温州市却没有一处正式纪念地。在近年数量繁多的有关弘一大师出版物中,提到弘一大师在温踪迹均语焉不详,仅寥寥数句,这就要怪我们这大师“第二故乡”的怠慢了。然而,民间的怀思与追忆总是不息的。茶山王学剑先生在1996年《瓯海文史资料》第6辑上发表“弘一大师与宝严寺”一文引起了人们对宝严寺的首次关注,继而释宗圣住持不遗余力重建殿宇,中兴寺院,至今已成规模,并于1997年8月在寺内设立“弘一大师纪念室”。而后,温州市、瓯海区有关领导与文化界人士纷纷来寺参观。当时,市人大主任卢声亮先生还送来了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温州市弘一大师纪念堂”匾额。温州市东方道德学会会长、作家戈悟觉先生编写了《弘一大师温州踪迹》一书,与弘一大师先后皈依寂山和尚的徐祖光居士也刊印了一本弘一大师在温踪迹的著作,将温州探寻弘一大师的研究推向社会。其间,天津电视台、温州电视台曾来宝严寺拍摄专题片;弘一大师孙女李莉娟女士、弘一大师学生刘质平先生之子及平湖文化局长等人都先后来寺寻访当年大师遗踪。

  温州对于弘一大师来说,有三大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温州是弘一大师在世时唯一“第二常妆;二、温州是弘一大师佛学著作的完成之地;三、温州是弘一大师佛学思想建构的形成之地。弘一大师在温先后居留十二年,给温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是一位值得温州人民尊敬、纪念的大师。早在1956年,温州曾在庆福寺办过“弘一大师纪念室”,可惜如昙花一现遭到摧残,庆福寺于1989年因旧城改建被夷为平地,令人难觅遗踪。因此,抓紧建立“弘一大师纪念馆”和成立研究机构成了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同时也引起了我区有关领导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重视。2005年开始,我区政协和有关部门、协会多次组织人员到宝严寺考察调研,特别是2008年,区政协虞文成主席牵头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到宝严寺,参加纪念建寺1000周年和弘一大师诞辰128周年活动,并于今年初指导成立区政协纪念弘一大师联谊会,诞生了来我市首个纪念弘一大师的专门组织。现联谊会正在会同区佛教协会积极筹备“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拟印行画册,在宝严寺建立纪念馆,在温大人文学院设立研究组织,届时到会嘉宾将有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期待这一盛会能引起温州各界对弘一大师踪迹的进一步重视。

  篇末,引温大教授、地方文史专家张乘健先生一诗,概括弘一大师的瓯海缘:

  偶访宝严寺,还思李叔同。

  出家舍共筏,度世叩梵钟。

  古道伤瘖马,何方制毒龙?

  深悲万类佹,安禅觉倥侗。

  千秋庆福寺,何处可寻踪?

  积谷隐矫凤,冰心看夏虫。

  津门惊怒雨,瓯海喜嫣瞳。

  此际茶山麓,慧花映水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