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临安的古塔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建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临安的古塔

  王建华

  临安现存的古塔有五处。功臣塔、普庆寺石塔、祈祥塔、南屏塔、秀峰塔。在一个县级市范围内保存有这么多的古塔在全省并不多见。

  功臣塔建于后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前后,是五塔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塔,也是全省现存的最早的一座楼阁式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81年5月又重新公布。功臣塔座落在临安市城南的功臣山上,塔高25.12米,塔基外径为5.06米,内径2.54米。塔为四面五层,砖木结构。塔壁立面呈抛物线形,雄浑古朴,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塔檐用平砖叠涩砌成,每层均有壶门。塔刹为生铁铸就,高2.80米,是后代修缮时所加,原来的塔刹已无。塔的地宫早已被掘空。该塔原来塔顶已有一半倒塌,塔内构木也腐烂一空。1983年省、县拨款按古建筑修复的要求重新整修。

  普庆寺石塔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临安市城东北20公里的横畈镇湖山村。该塔建于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塔身全由石块雕凿砌筑而成。六面七层。塔高六米,基座为须弥座,下部采用圭脚做法。对角直径1.6米。每面都有佛龛,共计浮雕佛像28尊,镌刻精致。在浙江的古建筑中,宋代都用老角梁和仔角梁,翼角起翘较平缓,而从元代开始则采用老戗和嫩戗,翼角起翘比较高,普庆寺石塔体现了这一变化。该塔是古塔建筑史上宋元过渡时期的典型作品。

  祈祥塔建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座落在於潜镇南二公里的官堰山顶。塔高约25米,八面七层,砖木结构。底部外径4.6米,内径2.6米。现今塔刹已无,塔身北面墙体风蚀严重,急待修缮。该塔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屏塔本地人称之南塔,座落在昌化镇南隔岸的南屏山上。始建于宁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遭雷击,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重修。现存塔身底部三层为北宋时原建,上面四层为清朝重修。砖木结构,六面七层,塔约高32—33米。塔基为须弥座,顶为六面执攒头,塔刹为铁铸。每层有腰檐平座,均用斗拱承托。该塔建筑雄伟精致,被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塔,俗称东塔。座落在昌化镇东1公里的东塔岭顶。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2年)。塔通高约10余米,六面七层,塔顶为六面攒头,塔刹已无。塔东北面自上到下似被雷击,塔体破坏十分严重。该塔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我县原来还有不少古塔。如建于五代的临安朗山塔、宁天禧五年建造的临安海会寺双塔,临安还有东山塔、群支塔;於潜有凌云塔、窄双塔、古城塔;昌化的大塔、洪岭的来风塔等等,但几经沧桑,现已无存。

  关于塔的起源,有人认为与生殖文化有关,是母系氏族社会衰落崩溃,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男性的象征。但这种说法毕竟缺乏有力的根据。一般认为,塔的概念和形制,起源于印度的“堵坡”,又名“塔婆”(梵文Stupa和巴利文hupo的音译),是为了保藏佛的舍利、遗物和经卷而建造的。在东汉时传到中国后,几乎各个封建王朝都盛行建塔。但是,它的功能、结构和形式,都有所改变,结合中国建筑的传统,把原来的“堵坡”缩小了,加上了多层的塔身,而且,每一个朝代,又融合了各自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塔的建筑文化。

  临安的五座古塔,建筑时间刚好经历了唐(末)、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看到塔文化的演变过程。古塔一开始都与佛教有关,后来逐渐演变得广泛起来,有的用于军事;有的用于交通;明清两代出现了文峰塔、文星塔、风水塔等。并不限开佛教。建造功臣塔的吴越国王钱一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据记载,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钱应募从军,天目汪湮禅师见之,执其手屏左右谓曰:“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以佛法为主。”后来钱屡建奇功,发迹后曾大兴土木,在杭州兴建了不少寺庙佛塔。在临安老家,他于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建造功臣寺,修建海会寺。海会寺经幢上记载:“乙亥岁,暂归故里,遍集胜因,以功臣山之奇峰,岁崇禅室,观竹林寺之湫溢,重构莲宫,半载之中,庄严俱毕。”功臣塔也是此时所建,应为功臣寺的配套建筑。除此,在此前后他还建造了朗山塔。

  普庆寺石塔则纯粹是普庆寺的附属建筑,是一座佛塔。普庆寺约建于唐代,是径山东南山脚的一个寺院。宋延祐年间赐额,明洪武年间重建,后毁。现仅存寺前的这支元代石塔,使人们仍想象当年普庆寺壮观的气象,也是当时佛教兴盛的一个见证。

  从明朝末年和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於潜祈祥塔、昌化秀峰塔来看,则是古代风水道术的产物。据《於潜县志》载,有“方士题寂照寺壁云:“於潜何不发科甲,官堰山头少宝塔。”认为於潜三面环高山,只有南面“其势奄伏不振”,缺少回荡之势。因而有人发起捐募,建造宝塔,到了清嘉庆五年,犹嫌不足,又在官堰山上另筑一凌云塔,后在一九一四倒坍。昌化秀峰塔也是如此,《建造儒学甲卯方秀峰塔碑记》中刻有:“自国朝辛丑迄今四十余年,武犹接踵,文则未能继起焉。”请术士细察风水认为:“甲卯方低陷,宜建塔以盖文峰,更引白下皖上补救。”当时的知县林霖培捐俸以倡,建成此塔。这些塔一般就称之为“文峰塔”、“文星塔。”还有一个现象,我县三个区镇(过去皆设县制)上的三座主塔都建在“官”字的山上,临安功臣塔所在的功臣山原名大官山,於潜祈祥塔建在官堰山,昌化南屏塔建在南屏山,这座山又名官山。还有各地的一些塔也是如此。由此看来、古代建造宝塔许多都与兴科甲有关。人们希望本地多出一些官宦才子,可以荣宗耀祖,福荫一方。这大概也是中国宝塔的一个特色吧。

  从五座塔的建筑情况来看,在层次上,功臣塔五层,其余均为七层。在形状上,功臣塔为正方形,南屏塔、普庆寺石塔、秀峰塔为六角形,祈祥塔为八角形。在建筑风格上,数建于唐末的功臣塔和北宋的南屏塔最为精致细腻和雄伟壮观;元代的普庆寺石塔的建造开始对楼阁式塔予以简化,柱子、阑额、斗拱被省去,平座较浅,比例上失去了韵律,是塔建筑开始衰落的一种表现。建于明清的祈祥塔和秀峰塔虽然有改进,但与前两座塔相比,毕竟相形见绌。

  多少年以来,塔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神圣的象征,一个县或一个市,总是把塔作为标记。无论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塔怀有特殊的感情。尽管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很苦,但捐款修塔、造塔却是绝不吝啬的。“康熙十五年,昌化县令涂铨上任,捐一年俸为倡,募得千余金重修“南屏塔。”明崇祯六年,教谕沈在宥捐俸“倡建祈祥塔。”

  由于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长期来,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塔的优美的故事和传说。传说秀峰塔的金塔刹掉进取深潭,徽州朝俸说,八个亲兄弟就能抬上来。有一家七兄弟,邀了一个老表去抬塔刹。眼看就要成功。老大喊了声表弟,露了馅,塔刹就骨碌骨碌滚回了深潭,再也抬不起来了。其它塔也有许多传说。功臣塔有“夫妻蛇神”,普庆寺有“袈裟化塔”,祈祥塔有“凤凰相会”,南屏塔则有“师徒造塔“等等传说故事。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历史,塔文化就是其中的精华。今天我们从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很有必要去认真地发掘和整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从这点出发,我们理应对这些保存下来的古塔给予更好的重视和保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