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行,德泽广布
1991年7月,由远房出家叔叔上世下道法师引见,前往昭明寺,拜谒芝老师公,并要求出家,老师公同意后,安排在常住干杂务。同年九月十九日剃度出家后,老师公择指我在他身边做侍者,此后,遂得亲近,朝夕随侍老师公达七年之久,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其间,在协助老师公做些杂事的同时,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所获足以终生受益不尽。老师公一生行持,勇猛精进,戒品庄严,身心清净,堪称人天之楷模。虽然幻身已远去十年之久,应当说法身慧命,长住于世间。
掀开对老和尚的回忆录,可以看到在那“人心颠倒,善恶不分”的岁月里,老师公由于正念分明,信仰坚定,不犯威仪,而被揪出来,带高帽游街示众,跪长凳提示他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许多僧人纷纷归俗,而老师公对佛教真理的信仰毫无动摇,安然处之,坚持默念大悲咒、楞严咒,暗地里拜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同时,老师公也制起了他师父笃山法师传授给他的少林丹和洪山药膏,救疗了诸多伤者的病痛,并与人结起善缘。这也对应他常说的:“未成佛前,先结人缘”吧。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以来,为佛教事业的振兴,老师公身兼数职,呕心沥血,恢复多所寺院。就以昭明古寺而言,整个寺院的主体建筑的重建,以及现今矗立于寺院中央、光映桐江的七层宝塔的修复,无不倾注了老人大量的心血。直至晚年的最后岁月,鉴于象山祖庭,地处偏僻,道路坑洼不平,给宾客往来带来不便,以及山门及殿堂尚未完全修复,老人依然决然地将平时四众弟子所供养的十几万元,付诸于公益事业和寺院建设。
芝公老和尚素以培养僧才为重,他经常说到:“自已没有上过佛学院,佛教教理没有系统学习过,这都是宿世少种了栽培他人的因,而感得今生没能上佛学院的这种果。”老师公也看到了佛教的兴与衰,主要在于有否正法住世,有否僧人在弘扬正法。92年,也是我出家的第二年,老师公在昭明寺内办起了昭明觉林学园,当时在课堂里学习有十几位小和尚,请刚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毕业回来的门羡、门淳两位法师授佛学课,界让法师授梵咒课,老师公亲自讲授《古文观止》、《梁皇宝忏》。这一系统的学习,为我们考取中、高级佛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4年台湾法藏法师来访,与老师公商议,想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办一所规模较大的佛学院,为教内培养更多的人才,后来由于因缘不具足,此事未能实现。
老师公在生活方面,从来清苦简单,讲究节约。日常对于一粥一饭,皆备加珍惜,记得有一次与老人一起吃饭,我不小心饭桌上遗漏了数粒米饭,老人看到后训示我说:“我们一米一饭来自十方的供养,不得浪费,爱惜自已的福报,如果一个人福报没有了,心就难以安在修道上,自然也就跟三宝无缘。”并举印光、弘一大师对于那些达官显贵铺张浪费的行为,批评呵斥,毫不宽容。意要我以祖师大德为学习的模样,才不辜负出家一生,才有所成就。老师公衣食住等都极为简单粗劣,竭力排斥,享用精美,有时信徒供养的补品及水果等,老人转送给常住体弱的老师父和大众师父共享。至于平时用物,哪怕片纸滴默,也决不半点浪费。如平时各方的来信拆阅后,其信封反面及信稿空白部分,均被剪成长方形小纸片作记事或写草稿用。其从不为自已身上花去十方供养之分文,而且历年来对于山区小庙、贫困学校、修桥造路资金匮乏求援者,无不慷慨相助。老人一生所有供养收入,都用于建寺育人、赈灾济困及各项慈善事业。
老师公给我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慈祥和蔼、宽厚待人。虽然他老人家德高望众,但待人接物方面却很谦逊、真诚。他常常开示我们:“出家人不得有丝毫的贡高我慢之心,贡高我慢之心是学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因当时寺院边上有很多毛竹,老师公指着毛竹对我说:“未出土时先有节,直上凌云总虚心。毛竹的有节,毛竹的虚心,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公这简单的开示,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指示着我出家以来如何做人与如何求学的心态。他对我的行住坐卧严格要求,同时在生活上又像慈父般的关怀、呵护。那时就住在老人家平时接待客人的客厅边上,晚上有时在背诵经文过了九点,他就打开房门,提醒我们时间差不多了,该关灯睡觉了;第二天清晨钟声一响,老人将我们住的地方灯打开,我有时处于熟睡状态,老人见之不醒,重咳一声,我听到咳声立刻起床,洗漱后跟随老师公到大殿参加早课。
老师公年到八十高龄,还是那么的认真学习,精进修持,这种恒常不变的定力非常人所能及。他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持念楞严咒数遍,并参加早课,有时亲自当起维那。早、中餐后到大殿领众经行念佛半小时,并为大众讲开示20分钟,有时讲禅宗公案我根本就听不懂,老和尚会很巧妙地讲一些念佛持咒的感应故事,让我们听后启发信心。老师公一生持念大悲咒不间断,每天至少持诵49遍,所以他念得大悲水也特别灵验,有一些人碰到疑难杂症、希奇古怪的毛病,喝了老师公的大悲水立即见效,所以每次寺院里举行法会,来参加的居士人人都满怀喜悦地拎着一罐老师公念的大悲水回家。我刚出家比较拙笨,老人教我每天持诵大悲神咒49遍,并在每天晚上顶礼观世音菩萨108拜,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我智慧开发,业障消除。更难得可贵的是,他老人家每天看书学习、作疏文、写诗数小时,直至临终,从未间断。他给我们留下了多本的手写文稿,老师公虽没读过佛学院,但从他的文稿当中可以看出学识之渊博,对教义理解之透彻,足以让我永久去学习他,效仿他。
老师公的一生,就像一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他那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深信因果的观念,崇尚节俭的作风,济世度生的悲心,谦虚和蔼的风度,卓然超群的恒心,是我一生行持的导航。至今老师公舍报西归已经十年了,我与师兄们发起为老师公出本纪念集,我也略书数言,以志缅怀。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