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寺碑刻诗文选
青莲寺碑刻诗文选
摩崖诗刻
唐·杨夫人
此山霭霭通云烟,峭壁嵯峨势分绵。
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
莺啼花开入禅音,掷笔台前梵呗宣。
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
(石壁刻:唐天祐丙子岁六月十四日离府,至中旬巡祀到此,登陟硖石山,偶上先师掷笔台,眺观景象,为诗上渴,弘农郡君人述)
《青莲寺》
七 律
金· 许安仁
(一)
硖石山藏古洞天,秀岩水隐老蜿蜒。
巨峰蔽日两株角,叠嶂排空三叶莲。
兰若政当群景会,规抚方捂昔人贤。
涅槃大义笼高阁,掷笔危台锁碧烟。
(二)
圣迹名山自古传,太行庐阜渺云烟。
青莲寺比白莲寺,北远名齐南远贤。
下界林泉蟠万壑,上方楼阁会诸天。
自怜未得安心法,只有僧窗且遏缘。
(三)
硖石谗岩一道幽,神功开凿几经秋。
青莲殿阁千山拥,丹水波涛万古流。
林壑深埋龙虎气,云烟误入凤麟洲。
今宵掷笔台边月,来照幽人物外游。
(许安仁,泽州刺史。)
《青莲寺》
七 律
金·杨廷秀
青莲胜概名天下,竹杖艺鞋得得来。
障日乱峰围翠柏,椅天峭壁老苍苔。
一炉沉水藏经阁,千古清风掷笔台。
欲访开山圣贤迹,断碑细与佛尘埃。
(杨庭秀,字德懋,华州人,大定中进士,自题华山晦叟,有“谒心晓梦江湖阔,醉眼春风草木低”之句,当时任泽州刺史,迁平凉府同知,致仕后被诬以谋反诛。)
《青莲寺》
金·宋雄飞
易觉春光老,难消夏昼长。
问囚伤道气,嚼句疗肌肠。
殿古苔痕涩,坛高桧影凉。
黄冠谁可语,试与辨亡羊。
(宋雄飞,字翔霄,号和安居士,真定人,仕至同知汾州府,其书法遒劲。)
《青莲寺》
七 律
金·牛文郁(题)王炳(书)
耸秀莲峰染黛新,中藏精舍碧鳞鳞。
一溪云水分金界,十里烟霞隔世尘。
圣境清凉僧不老,天风轻软景阳春。
我来率尔留狂斐,无复终篇遇骆宾。
《暮春游硖石山青莲寺》
七 律
金·牛文郁
走观东郊正暮春,看山透出石嶙峋。
一湾云水分金界,十里烟霞隔世尘。
塔影遥从天外耸,青螺浮向画中皴。
我来留宿招提境,借扣禅关悟宿因。
《访青莲寺》
七 律
明·陈棐
□郊□□远寻芳,石硖浑藏大佛堂。
□吐玉毫□法幻,经留贝叶启函香。
宅幽真与红尘隔,山静如添白昼长。
期得浮生□半日,人间此是小清凉。
《观瀑布帘洞》
寄西江月
明·陈棐
铁壁翠云堆里,悬崖细路萦回。丹河转处境天开,玄圃琼田堪爱。玉凤九苞倒下,银河几派低垂。楼台回首莫言归,落日钟声云外。
(陈棐,河南鄢陵人,进士,任泽州知州,居官清直,后任省学使,副都御史。)
《游青莲寺》
七 律
明·茹子嘉
青莲游览雪初晴,入寺羊肠折坂行。
为爱幽偏天地别,更怜高朗水山明。
望猿坐月僧堂静,看洞穿云世味轻。
半席得分依掷笔,吾尚卜筑此逃名。
(茹子嘉,明嘉谙二十二年乡科,官工部郎中。)
《青莲寺》
七律
明·裴宇
两峰雄峙插青天,万古钟灵事上玄。
禹凿河山崇绝顶,舜封冀岳绕丹泉。
风云重合□间出,日月周回掌畔悬。
祇□□□□□□,敢为皇运祈长年。
(裴宇,字子大,嘉靖二十年进士,官翰林,历吏部尚书、工部尚书)
《青莲胜游偶题》
七 古
明·王大学
青莲胜据丹山轴,缛嶂异岚乱云矗。
苍穹咫尺可跻攀,殿阁巍峨俯林蔍。
山僧馨击双峡开,薛萝梯尽上层台。
振衣掷笔岩花落,望断南飞鸟倦回。
石窍通源清且洌,凝有神蛟此旋结。
逐客临流肆灈缨,淋漓墨洒成碑碣。
飞觥徒倚山之巅,如凭鹤驭临风烟。
钧天节奏入须竹,合浦珠玑缀坐筵。
洞底流虹奋华渚,天边孤雁来苍屿。
壮心犹自为秋惊,四顾枫梧坠几许。
禾黍垂垂遍大畴,斜阳牧笛何悠悠。
钟落空山村欲暮,野灯数点剩溪头。
篆炉香霭浮丹阙,火树星繁匝琪樾。
孤虬吼动万壑风,双娥捧超千山月。
地灵多产贤且豪,丰襟海阔天之高。
直探龙窟度空谷,坐看瀑布觞随涛。
无奈好山僧占住,便欲参禅诵经句。
白云红日关我心,负却山林无知遇。
(王大学,山阴人,进士,泽州知府。)
《青莲游》
排律
明·宋岳
碧落饶余兴,青莲喜更来。
上公为地主,俗客到仙台。
入谷云雾映,寺崖竹梅回。
镜中双□引,天处几峰开。
胜景凭楼阁,□□畅酒杯。
休心堂隐约,待月峰崔巍。
□泻千帘雨,钟鸣万壑雷。
恣视题咏处,不尽古今才。
醉欲寻僧榻,狂将卧石苔。
葛巾聊散诞,溪鸟莫相猜。
《游青莲寺》
七 律
明·王国光
(一)
硖门深锁法王庭,谷转丹河浸石屏。
月上晚山双角起,云开晓日一莲青。
桂函锦落尚书卷,株阁龙蟠贝叶经。
纵我老怀宁忍去,时登掷笔入苍冥。
(二)
晋魏河山第一奇,青莲云涌出天地。
花擎日月开千丈,藕发龙蛇走万枝。
□水灌根常不老,金仙趺坐稳如斯。
诸贤携我寻幽谷,欲着荷衣赏景时。
《掷笔台》
七绝
明· 王国光
高僧云卧到莲宫,
台上传经写色空。
落笔山头乘鹤去,
老松犹响雨花风。
《待月楼》
七绝
明·王国光
同人宴月待层台,
不让南楼庚照怀。
广寒玉女抽金匣,
闪烁东方一镜开。
《瀑布》
七绝
明·王国光
(一)
高山喷雪引流长,
满谷风生六月凉。
天散玉帘常不卷,
白虹窥日走霞光。
(二)
震叠雷声出白云,
银河倒泻自无分。
望见玉龙飞不定,
空山常喜气氤氲。
(王国光(1512-1549),阳城人,字汝观,号疏庵,嘉靖甲辰(154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青莲寺》
七律
明·傅淑训
帝遣名山列画屏,苕峣初地入苍冥。
中天忽堕莲花片,下界时闻贝叶经。
王屋山光邀去鸟,丹河水色舞蜻蜓。
我来却忆骑鲸事,翻笑人间有独醒。
《掷笔台》
七律
明·傅淑训
笔台遥挂五云端,众壑悬涛泻急湍。
掷笔裁云空自语,登台款月好谁看。
远公衣钵青莲坞,元度襟期紫箨冠。
石竹扇凉侵几席,暂时高卧小阑干。
《珏山》
七律
明·傅淑训
危峦高插万山尖,瀑布泉声带石岩。
双角峥嵘云树隐,两峰突兀剑锋铦。
山御晓魄窥星斗,酒挹丹霞拂客髯。
入瞑杖藜归未得,坐看凉月白纤纤。
《乳窦》
七律
明·傅淑训
山月溪云映石床,到来青人入虚房。
悬崖罅滴仙人露,怪壑泉飘玉女浆。
壶峤洞幽仍未险,武陵花满不闻香。
避秦今日逢人说,漫说天台在太行。
(傅淑训,湖北孝感进士。万历后期泽州知府。)
《掷笔台》
七律
清·景文魁
涅槃疏就是何年,掷笔台看迹尚鲜。
怪石却愁春雾重,岩山偏结老僧缘。
身随飞鸟乘风上,藤绕苍松带月穿。
孤峭直令群岫頫,肯教高与珏峰连。
《饮青莲寺听奏梵乐》
七律
清·景文魁
奇探文复望青莲,万壑幽然别一天。
云送细泉流涧口,雷行空谷遍山(山肙)。
静听梵杂笙簧奏,相劝杯教松柏传。
兴到忘饥真得趣,醉驰骏马出高巅。
(景文魁,辽东人,顺治十七年(1660),泽州知府。)
《游青莲寺》
五律
清·李俊民
行处春风恶,
山中胜概藏。
渐佳如煮尾,
薄险似羊肠。
翠楫双峰角,
清临一水堂。
夜长僧睡少,
为我话兴亡。
(李俊民1177-1260,子用章,金末元初晋城人。金承安五年中进士,先后任沁水县令、长平佥事,又擢朝请大夫,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其诗文意新句奇,寓意深刻。)
《仙台魏稹孟冬初游青莲寺》
七 律
清·魏稹
硖山危峰势倚天,同友初陟梵玉仙。
更深鸟宿古柎度,夜静月明老僧明。
山色穿林云影密,水声激浪雨花鲜。
无穷景色观难尽,只觉长天一镜悬。
(魏稹,阳城人,濩泽仙台山居士)
隋慧远法师遗迹记
原在郊区藏阴寺后,现在郊区铺头乡古青莲寺南殿中。宝历元年(1825)立。《山西通志·金石记》载:“《凤台县志》:‘沙门紫羽刻石。记称慧远为泽州霍秀里人,俗本敦煌李氏,故居尚存。与晋慧远同名,相距四百余年,别为一人。周武欲废寺塔,抗辞折服。入隋,文帝命公参校经义,卒,深悼惜之。考太和《释紫羽碑》,以“慧”为“惠”,与此不同。’”《上党古建筑》收有碑首阴刻佛殿图纹样,并附说明:“图中所刻是弥勒(一称慈氏)讲经的情况,因为当时弥勒尚未成佛,所以服装仍是印度在家人(菩萨)的装束,头戴花冠,结跏虽为佛教故事,但出之我国远师之手,所以事实上还是唐代寺院的写实作品。……在建筑史上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资料。”今存。
硖石寺慧元法师遗迹( 薛 重 元 )
硖石岩岩,灵气膺侯,千截之□不□详其志。自北齐、周、隋,物接耳目,远公之居,以成其道。既修“涅槃”藏疏,绝笔石巅,掷上太虚,得以明真契示其同。法师称号惠远。生敦煌李氏之族,家数世居霍秀里,本宅犹存旧墌。与硖石西北连岗□附。前晋有匡山慧远,南朝时论所宗,四百余年。至法师占泽州,远当周氏□齐,并除塔庙,异人大集,独抗震霆之下,正辞无屈,面折武帝,以阿鼻地狱不论贵贱。响非幽证,其能及此?竟隐汲郡西山。大隋受命出诣上京,文帝始引昙延为大师,诏公掌校译经,行僧中统理,耀临一时,表仪八尺,立众清庄。开皇十二年,没于京净影寺。是日辍朝。帝曰:“丧吾国宝矣。”验掷笔故处,丹流中贯,危石最峭,后之人实目曰“掷笔台”,邑里时朝礼之,想在容声。有唐宝历元年夏四月,传学沙门紫羽请刻石台上,河东薛重元刊录,故志云。
青莲寺碑
在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大和七年(833)立。道振撰。司马映书。《山右石刻丛编》以《龙兴寺上万阁画法华经感应记》为名全文收入。《凤台县志》收入序文时,略去开头104字。正书。最后一行为“唐大和七年十月廿二日记耳”。《山右石刻丛编》附有按语:“此《龙兴寺造上方阁法华感应记》,上座大德道振撰,前试太常卿司徒映行书。……《访碑录》作《青莲寺碑》,亦见《金石记》。”《山西通志·金石记》著录。司徒映,泽州人,明经。
青莲寺碑(释 道 振)
城隍信土,共结法华,邑都有六十八人,各持念《法华经》一品,至一二年后,伦散出邑。今时只有六七人共结其志,供应硖石寺春冬二税若科,兼造上方阁一所,并画法华感应事相及素画弥勒佛,即诸方使者共同崇矣。兼述山寺奇景,古德高僧能事之迹记也。郡城东南三十余里,丹河湾曲,山罨翠屏,云霞生双髻之峰,碧霞吐香炉之石。谷深景邃,地处山幽,藏阴南连,礼浮北接。硖石之名,本非寺号,径通人行,时共称焉。初有昙始禅师,大齐起义之首,奏藏阴寺,讲《涅槃经》。感野雉来听,藏神遗绢,猕猴奉果,山神献飧。时之异人乎?其难识矣。周朝有惠远法师,即晋城霍秀人也。制《涅槃》疏,掷笔升空,精义入神,以验其旨,名振古今,号掷笔台,己现存焉。近唐代宗之运,神墨禅师,唐之贵叶,学究典坟,义闲庄老,舍荣慕道晦迹,亡名藏阴,宴坐林薮,行节孤迅,人难可俦。贞元之时有智通法师,近朝供奉,聪惠天假其灵,善谈《涅槃》真文,制六波罗密疏,流于世也。今有惠愔禅师,业善儒门,博通子史,高道不事,弃笔从缁,究禅理而真心自闲,习心观定惠双运。居无定所,云林是家,远寻灵迹,来届此山。时有智岑,善讲天台教门,深远妙源,精义尤博,誓为佛使,行化人间,来亦于此,知山灵秀,景胜处幽,名僧继踵。其时愔公至此,欲过嵩岳,志求法华道场之处,土地时运,宿缘所追,乃感邦伯邀留,及有清信长老结邑请住去。太和二年,上方创造僧院,兼置普贤道场,为山寺荒废岁久,杜绝人来,道者难居,盖为差税。时太守王公,以善理人,慈爱育物,敬崇三宝,荷护伽蓝,自至山门,殷勤留请,兼舍禄粟,及劝官僚资助,并咸降差科。时有清信之士,以议助济差科。时有廿八人□经□年间,人即沦散出邑。今有六七人,同为竭力崇供山寺科□,并造阁一所,兼素画弥勒,兼诸方信施者,并邑外持念经人,具历此石,法华之应,事亦具载矣。邑人司徒映等,宿植深厚,菩提种成,法雨润根,善□开发,又能晦迹藏名,隐循州城縓肆,和光混俗,乐道安穷,共结良缘,□修福利。心贞志固,刻石记文,感集陈情,命余题述。龙兴寺上座大德道振撰。邑人前试太常卿司德徒映书。
青莲寺经幢
在今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开成四年(839)《山西通志·金石记》载:“《凤台县志》:‘前书《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并赞序,乡士赵洞彻撰序并书’。文用骈体,辞颇工雅。后书‘唐开成四年己巳五月十日建立’。考开成元年为文宗年号,元年丙辰,四年己未,二年系丁巳,非己巳,其为幢误无疑。”《山右石刻丛编》用题为《王刘赵珍等造陀罗尼经幢》除经文外全录。今存。
佛顶尊胜阤尼幢赞并序(赵洞彻)
夫天□□,得道生之药□金,七返堕身,帷真言之可救拔。是佛陁波利,问大圣于五台,远陟流沙,赍神咒于七载,佛顶尊经者金果宣□以重译。为五部之真宗,千佛之上道。善主捧受,免阿鼻之苦厄;天帝传时,教敷扬于沙界。层幢回耸,沾泽者销殃;石塔苕峣,□尘者灭罪。则有择□居士王刘、赵珍、魏浣,张仲卿、□□XV武全谊、左立、唐二娘等,晓王田忍达真如赡礼巡游□夹□□此寺形盘郁□远大师之遗迹,北睹翠阁峥嵘。□忆□之初称周。则隹伯于心李□□□□□顺□因如何济渡。众命良匠,各舍家财,琢石稠多辛镇来□□坐,普贤西归,弥勒象□,□其□祥云叆叇□其为如山岳之不倾。同地子固,谓余知道。众请属词述赞书经。乃因不□□。词曰:沉沉三界,生死乃大。作□六□,本因挂碍。以共出走,经文具载。诸公创迹,福谦永赖。
上方院铭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天福七年(942)立。《山西通志·金石记》载:“《凤台县志》文:《上方院铭记》无年月及撰人姓名。文四六,历叙不空三藏譒译真经,颁行到寺,将《佛顶尊圣陀罗尼经》摹临上石之由。考唐人百家佛陀波利,仪凤年取经至西京,与杜凯等翻译;垂拱元年,晤三藏法师;永昌元年,大爱敬寺见澄法师俱取譒经,校勘相符,奉沿颁行。其为唐碑无疑。”《山右石刻丛编》录全文。今存。
峡石山青莲寺上方院铭记
粤以释氏垂化,教显多门,金仁演西域之名,东土传流沙之曲。娑婆境内,除十善而足可归依;尘劳界中,恁调御而顿□热□。于是寺居幽邃。掩映林峦。观双峰之危势,上接云烟;观远岫之屈盘,下生瑞气。东窥藏阴之峭,次化三泉;西眺中承之山,连其师谷。南接伏牛之嵩,圣迹可量;北望礼浮久钦,灵德异境。多端难期具载。昔有疏王高僧远大师隐迹兹地,响誉乾坤;帝泽垂滋,群情普洽。况山门累因郡侯巡礼,躬亲数临,蒙府主以蠲徭,别垂惠施。晨旦焚香,誓报三友。爱有泽郡邑侯庞邵言等英哲一十余人,并乃栖心觉道,恳志金园。悟苞蕉之菲坚,喻火中之莲莠。遂以每年春景仕庶赏游,特减净资,清徒一设。于是各抛尘境,众醵珍财,同崇石铭于楼台之前,刊记于大师之侧。伏愿国安谧静,四赛休和。郡邑咸尧舜之风,各家喜尊卑有庆。聊冀始终,后叙胜典。
福岩净影山场记
在晋城东南青莲寺西禅房门外。崇宁四年(1105)立。黄灿撰。杨之道述书。福岩即青莲寺,净影寺在蟠龙山,为福岩下院。崇宁四年(1105年)立。文叙下院净影斋会,请青莲寺住持鉴(《通志》误作“锁”)峦开座说法,毕,因访隋代高僧昙馥法师遗迹,清查山场,立石。由蓝田知县黄灿为文,详定一切,敕令所删定官杨之道书。文内详刊两院山场四至。《山西通志·金石记》、《山右石刻丛书》录。黄灿,碑书为“宣德郎,知蓝田县事”;杨之道,碑书为“将仕郎、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今存。
福严净影山场之记
时大宋崇宁四年,岁次乙酉,三月一日,因下院净影寺斋会,有住持福润预日赴上寺,请峦禅师说法。师曰:“余自住院来,未暇至彼,今必赴焉。”师欣然而往,到彼升座,演法开示。会毕,游看祖师遗迹,四顾峰峦秀丽,嵯峨陡峻,师乃叹曰:“真圣贤依栖之地也。”又见古碑曝落,上有山场四至,隐隐而已,乃大隋开皇七年,昙馥禅师之所立也,遂录之回还。时本寺营造殿阁斋厨一新,功毕命匠砻石以俟□□纪其岁月,遂清宣德郎知蓝田县事黄公为文,命予记其三寺山场,予辞不已,遂摭峦禅师之说勒之碑阴,略为其记。
一、福严禅院山场四至:
东至马鞍坨,南北随山势为界。
南至珏山顶,西南至风门岭,东西随山势为界。
西至高家岭棘针林,南北随曲尺地形为界。
北至交河水心,西北至柳泉南分水岭,东西随河岭为界。
二、净影寺山场四至:
东至箭豁子,东南至孔杨坂,南北随山势为界。
南至大回沟,西南至梯岩山,东西随水心为界。
西至大河,南北随河势水心为界。
北至耍子垂,东西随山势为界。
三、南关观音堂四至:东至庙,南至街,西至濠,北至濠为界。
潮公和尚塔幢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皇统元年(1141)立。释宝寂撰并书。正书。八面刻文。《凤台县志》:“宝寂为明昌年高僧,与郡守许安仁为方外交。其文简洁无浮辞。志称‘潮公名惠潮,俗姓陈氏,晋城人’。后序生平巅末,于宣和元年出家,天会丁末遭兵乱,度脱僧众,谈经法,为一时冠。皇统改元,春秋三十有七化去。瘗于昙师塔旁,寂为铭。”文中“天会丁未遭兵乱”指宗翰四年丙午十月破泽州,五年丁未山寨聚抗,兵戈四起事。《山右石刻丛编》著录。
峡石山福岩禅院故副住持潮公和尚塔铭(宝 寂)
师讳福潮,字巨源,俗姓陈氏,本郡晋邑柳泉人也。身长六尺,颜貌俱伟,而鹰眼虎身,声气雄亮,志略宏远。故使黑白傲岸者,咸所推仰焉!师年在幼学,早有绝尘之操,每廉俗(第一面)累,欣慕出家,□心无退。二亲顾其标异,知非继绍之裔。年始十三,遂舍令依靖□山主为门弟子。宣和元年岁登十五,乃具尸罗。自后时丁饥馑,兵火扰攘,虽艰以德习超论,而□□谈□必由经典,粗皆谙晓,□□梵非佛,德响高如雷。时参□□真□□□□亦停驻飞走矣!天会丁未狼烟(第二面)□□,人和□所学字而物废坏略尽。乃副沼公率化有□□乎□□□□□□郡廿自莅职,乃于两庄及院内事无大小,提振□□□□□怠,僧行役使,无不悦□。由是念□以高声,飞□□□□□□□所知识也,遂佥议命师为住□者,无何□□□同□感激。□皇统改元正月初九日卒。(第三面)□□□□□□十七也。廿二日具礼瘗于祖师塔亭之内,俗属沙门福清宝遇尝感师诫□,遂罄舍衣盂,命工建塔,竖师墓所。乃恳请宝寂铭师德行。宝寂自顾□□廉,□□意于文,未之许也。己而俱来固索,深辞弗得。乃直书其梗概,且系之词曰:(第四面)师仪形兮堂从容□,师志略兮缁素钦承,师幼□兮□□□□,师具戒兮与物无争,师言终兮□□□□,师□□兮四大皆□,师□□兮□□□□,师将灭兮□舍□彦,师□□□□□□□,师□□兮□□期念。
福岩院钟铭
原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大定三年(1163)十一月铸。《山右石刻丛编》作《硖石山福岩禅院钟识》。共八面,铭只两面,余皆人名。《凤台县志》载铭文有“北齐天保年中昙始禅师创立道场,距大金大定之岁,年将六百,中间高僧继起,顶□梵钟,寺僧惠珍选工陶铸,命僧开悟为铭。”“昙始北齐高僧,寺所由始。《府志》辨为始于慧远,即晋远公。不知此另为一人,系昙师弟子,由齐、周入隋,非晋之慧远也。”《山西通志·金石记》、《山右石刻丛编》并著录。钟不存。
峡石山福岩禅院钟识(闻 悟)
始自北齐天保年中,昙始禅师创立道场,距大金大定之岁,年将六百。中间高僧硕德相继兴葺,朱甍绀宇,像设经诰,罔不具备,唯无法钟警悟情识。今有论师惠珍特发济苦利生之意,不惮劳苦,命良工铸成,以补寺之不足,诚可嘉尚。古贤谷祥林院讲论僧闻悟为之铭曰:(第一面)“寺维欠钟兮,铸金以成;绝壁深林兮,铮然奏声;大千普闻兮,贤圣聚灵,铿鈜长应兮,睡破无明;三途远震兮,苦提种性兮,聆音发萌;以兹功德兮,利乐有情;夫子万寿兮,国人永宁。”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十一月甲子二十七日甲寅记。(第二面)内都纲沙门善诒,儒林郎晋城县簿尉陈师颜,朝奉大夫行晋城县令郑崇,承事郎军事判官薛怀祖,明威将军同知军州事□□盏□里,中散大夫泽州刺史兼知军事曹兖。(第三面)檀越高都景德寺僧普灯、普存、普宣、宗宝、宗信、宗臻、宗才、洪照,妙果院尼清海母董善宝,铺头李惠通,山头社崔宝,郭壁杜毋党,男小五、侄毋觉、毋悟,柳泉社郭秀、妻陈氏,积善村王珍,悟桐村牛进、牛闰为亡僧福完,端氏县孔壁村女弟子李冲靖、晋城县王毂妻崔氏、男念二,在州崔义妻孙氏、男皋、妻刘氏,田莘妻张氏。男念一妻杨氏。(第四面)维那法轮院主僧定澄、定卞、定朗,端氏县圆寂院僧圆溶,宝积院主尼超宣水,北村赵温、男赵衍等,南霍秀邢法正,侯家庄张善宝、孔亭,南村吴志,孟家庄焦法善,山头社杨净法,弟净权,周村范维、妻贾氏,高平县陈岖村李元。(第五面)绛州曲沃县金火大鉴文千、男文从善、文广在、文世昌,道僧孙文道仙,小鉴王通、李用、吴清、刘宝,匠人任通、王荣、王政、连忠,施工瓦种接匠人李实、李璋奉,为追荐亡父李济。(第六面)法眷青莲寺主僧宝宁、福清、宝通、宝遇,维摩院僧法王祭,院主僧智岸,青莲寺廨院主僧崇信,地藏院主僧崇宝,净土院主僧智遇,禅林院主僧惠圆。(第七面)知库僧宝忠,副院僧宝诚,院主僧福裕,副会首僧惠宗,都会首讲论传法沙门惠珍,尚庄僧洪澄、善瑞,本院小师宝诠、宝顺、宝安、宝庆。(第八面)
硖石山福岩院重修佛殿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大定四年(1164)立。古贤谷禅林院僧闻悟撰并书。文述福岩院主持院事僧福俗重修佛殿事。后列名多人。《山右石刻丛编》著录。今碑存。
峡石山福岩禅院重修佛殿之记(闻 悟)
峡石道场其来尚矣。爱自唐大顺中,有法师玄依誓就远公掷笔台下筑室栖息。其徒相继兴造。至宋崇宁间,得大师鉴峦修新易陋,方完备。今僧福裕,复顾峦所创殿疏漏欲坏,乃于皇朝大定三祀,募缘重构,辉华壮丽,照映山林,宜立碑石以传后裔,裕来古贤谷恳请法亲闻悟述其所以,系以辞曰:“猗欤远公,僧中之龙。法嗣蕃衍,世世有功。乃至福裕,能继高风。重新宝殿,巧极良工。金碧光耀,人天顺恭。砻石镌记,昭示无穷”。大金大定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修造主持院事僧福裕立。
峡石山福岩禅院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泰和六年(1206)书,六年(1206)立石。郡守杨庭秀撰并书。郡人郭俣篆额。《凤台县志》:“……记称慧远授昙始衣钵,周武帝承光二年诏集沙门,欲废佛教,远公面析之。此段与《唐司徒太常僧紫羽记》合。至所称示寂后适隋乱,导唐记不符,不知何据。又记称前郡守许文简安仁子襄献仲略及郡人郭俣,《金史》皆有传”,按:周武帝罢汰僧道在建德三年(574),承光(577)为北齐幼主年号,并无二年。郭俣时官中都西京按察副使。泰和六年迁国子祭酒。《山西通志·金石记》、《山右石刻丛编》、《寰宇访碑录》并著录。府县志均载入“艺文”。杨庭秀,字德懋,华州人,大定中进士。今存。
泽州硖石山福岩禅院记(杨庭秀)
泽之硖石山青莲寺,河东之胜概也。余为儿童时,闻之熟矣。盖华之与泽相去不远故也。泰和壬戌冬暮,余由右司谏补河间之献。乙丑夏五月,自献移泽。私心喜曰:“泽佳郡也,又与余乡近,向之所闻青莲寺者。余得而游焉。”泽之俗,俭而纯,熹儒学,比他州为易治,不逾月,事理讼息。孟秋中休日,余骑至硖石山。主僧宝贤逆之。硖路险而下,舍骑而步。峰峦回合,穷回复通,杖筇转侧于乱石之间,路益狭,山益奇。行三里许,双峰岿然若门。山之阴有二古篆字曰“硖石”。余谓宝贤曰“此硖石山乎!”“贤闻先师珍唯识言,硖石山盖取两山夹路之义也。山阴之刻不知某氏,实好事者为之。硖石乃此山之总称也。峰之北,有嵌岩;岩下有池,深丈馀,广倍之。岩之奥有罅,高深不能测。夏秋暴雨,罅中若雷鸣状。须臾,池水满,寺僧饮食之,费,岁仰给焉!峰之西南,孤峰挺然,高数丈,峰顶平若砥,纵广十余尺,此远公掷笔台也。台之西,八十步有涧,曰弥勒,盖往时,弥勒化现其上。台之北。石壁峭拔如环堵然。壁之上,乱峰向背,草树丛翠,南望珏山,下瞰丹水,屏障横列,水墨粲然,即青莲上方也。刘轲谓似庐山黄石岩者此也。台之南,曲折行二百步古青莲寺,寺额咸通八年所赐也。寺之东五里古藏阴寺,即北齐昙始禅师之所建也。祖师慧远器识宏伟,风神爽澈,昙始见而度之曰:‘子有出家之相,善自爱之。’乃礼为师。既冠游学邺都,回翔十馀年,博涉经论,无不该贯,乃携学侣卜藏阴寺之西丹谷,筑室而居焉!宏演大乘数,朝夕不倦,远近皈依,於是建大阿兰若即青莲寺之权舆也。承光二年,周武帝集沙门于殿庭,宣废佛教意,众皆暗默。帝五问,师五对,抗声厉色,不为之屈。教之不废,师力居多。师退隐青莲造《华严》《地持》等经疏。一夕梦登须弥山顶,瞻礼卧佛像。觉谓其徒曰:‘吾著述有益感此灵征,不敢多让。’遂避纷入谷结庵孤峰下,制《涅槃》经疏。疏成,掷其笔曰‘若疏义契理,笔当驻虚空中。’灵应果然,道俗称庆。师示寂后,遭隋室乱,法席久虚。太和初,有慧愔禅师自并汾来,少习庄、易,晚学天台。止,观见远公遗迹,叹曰:‘忍使圣贤依栖之地,反为墟落!乃辟翳荟,壮栋宇,以空假中通之教,开剔聋盲,是以苾刍之流,多依附焉。继有玄依法师驻锡上方,栖心胜地,驾济世航,行利他行。开平二年,邑民程行立施山前田二十顷,以充禅悦之须。逮太平兴国三年,赐名福严禅院。崇宁间,鉴峦禅师继主其教,以其寺基久远,岁坏月隳,虽补罅苴漏,不胜其弊,乃刻意规画,度越前辈,凿东崖,陻西涧,培薄增卑,以广寺址。由是供佛有殿,讲佛有堂。构宝藏以贮圣经,敞云房以栖法侣。宾寮香积,法鼓斋鱼,焕然大备。皇朝大定初,福裕、慧珍二法师嗣之。福裕补弊易陋,内主寺事,惠珍持戒炼慧,外阐玄风。珍好因明、瑜伽二大论,晚悟唯识之趣,松岭龙门开大道场,提耳接人,学者辐凑。寺旧有法堂三楹,不称殿阁,规而广之为五楹,未果谢世,赖寂定师兄左右辅翼,乃克就绪。自远公而来,几七百余岁,子孙绳绳经营,堂构成于今日。寺有藏经五千卷,以为悟人之阶;有山田二千亩,以给斋粥之费,僧不出户庭,坐以办道,此皆灯灯相续之力也。宝贤膺老师之荫,弗蚕弗耕,而服而食,远离火宅之苦,安受福田之禄,而不知所谢,能不愧乎?此寺经几废兴,而无刻识可考,俾开山圣贤之迹,晦昧而不彰,难逃弗嗣之责矣。碑石砻之久矣。近年泽守如许安仁子静、李仲略简之,皆一时之文士也,法堂未成,不敢以文为清,今福严海会润色圆满,公盍为我记之,以报祖师之德,以种天人之福,使丰功隐行传之不朽,可乎?”余谓贤曰:“昔,欧阳文忠公赴夷陵,舟次浔阳,舟贾李迁,砻石载于舟。公问其故。曰:‘迁修讫湘潭药师殿,欲修讫归而记其始欲归而记其始造岁月也。’‘视其色若欲得予记而不敢言也。’公欣然书之。况宝贤磨砻琬琰待余之文,余何辞焉?”噫嘻!天壤之间半山水,潺湲而流,崭岩而峰者,如尘沙,著赫赫之名者无几。皆自古昔圣贤依栖而称道之,然后能辉映于后世,水之洙泗,山之沩仰是也。硖石去州治远,悬崖列壑,撑拄含呀於无人之境,然一经远公盘桓,使狐虺寝庙,虎狼窟宅而化为庄严宝坊,岂不伟欤!余景仰古圣灵迹,又喜宝贤不忘先师之言。故余摭贤之说,校以僧史而为之记。泰和乙丑十一月晦日。泰和六年正月十日住持沙门宝贤立石。
福岩院法藏经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后)至元二年(1336)立。乡士贺禄撰并书。碑文记福岩院(即青莲寺)住持秀公补葺大藏经阁,僧通微捐造七百余方匣藏经,僧善裕请贺禄作记事。《凤台县志》:“元《重修法藏记》,青莲寺藏经阁也。乡贡士贺禄撰文。至元二年月日立石。记称僧通微造方匣七百,盛藏经五千余卷。考二年,顺帝丙子。今所藏经,有贝叶梵字经一卷。”《山右刻丛编》、《山西通志·金石志》并著录。按:青莲寺藏经楼所藏之经,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将北宋《开宝藏》运北平(今北京)展览,结果两卷丢失,三十六卷为卫立煌借去,不知所终。1986年,在高平县(今改市)河西镇新庄村,发现《开宝藏》两卷,《辽藏》一卷,经鉴定是青莲寺藏物。现存高平市文博馆。碑存。
福岩院重修法藏记(贺 禄)
濩泽郡之硖石,太行之名山也,其佳丽匪它山可等。曩有明师远公,择是而处焉,福严精舍权舆于此也。考之他碑,迄今八百余载矣。中间先后缔构王宫梵刹,曰堂、曰殿、曰室、曰洞,宏敞相接。惟有所谓法藏者,置大藏经之阁也。历世代之绵远,缘风雨之摧剥,以致梁楹腐朽,栋宇挠折,将恐有就毁之患焉!元统乙亥,讲经律论弘义大师,住持讲主秀公,一旦欲补葺而更新之。僧众复从而乐翼之。于是度费计工,募材召匠,竟趋其役而无一倦焉耳!檀越闻之者争施其财。经始于是年之春,比迨夏而告成焉。腐朽者,于是乎鲜;挠折者,于是乎平。其功倍于前,其固愈于旧。峻檐危楹,轮焉奂焉。琉璃脊光夺日月,金碧吻势踊蛟龙,上凌苍穹,下瞰丹水,旁顾峰恋,巍峨然峥嵘于霄壤之间,其雄哉!兹所以壮佛宫,而竦人之瞻敬也。僧通□独捐已财,造方匣几七百个,盛圣经余五千卷。其严整也,无风雨之损;其致密也,无虫鼠之伤。尊佛敬法之恳,到于斯尤见焉!爱当换易梁楹栋宇之初,下则众木相衔,上有万钧之重,难矣哉!然一动之,若泰山之安,举之如鸿毛之易,无纤毫之失,其故何哉?或者谓匠氏智巧技艺之能也,殊不知秀公贞如之德,僧众不二之诚,与夫恭勤精修之所感,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越明年,有僧善裕、通遇,踵门求文以为记。仆辞曰:“予朴鄙不敏,而所谓文者,未之学也。”僧曰:“岂冀为华藻而炫于人哉?特纪其工役岁月之实,刻诸完青,俾后之嗣功者,有以知识之。”故书。大元至元二年岁舍柔兆困敦清和望日功缘主沙门僧通□立石。
观音堂灵迹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西禅房门外。 (后)至元二年(1336)八月立。贺禄书(此碑刻在《福岩净隐山场之记》(1105)背面)。《凤台县志》:“元《观音堂灵迹感应记》,在青莲寺南关。元至元二年八月上旬,乡士贺禄撰书。文字恶劣。考元至元纪元有二:一为蒙古世祖,一为顺帝。碑称大元,自属顺帝丙子。”《山右石刻丛编》、《山西通志·金石记》并著录。按:从碑载文字看,观音堂在“泽州南门外”,系青莲寺鉴峦长老“重举功力”重修。应为青莲寺“下院”之一。至元二年“殿后水发”,亦由郡守等到观音堂祈祷才“波息水止”。此碑应立在南关。但《丛编》与《通志》均注“在青莲寺”。
重修南关观音堂遗迹感应记(贺 禄)
粤观音堂在泽城南门外。偏左,白云北际,偏右旧有基墌,前抵道路,北迤濠水,西近城门,东围垣墙。前代已经兵燹荡平,视若僻隙廉隅之地也。大宋崇宁间仅有本州青莲寺长老鉴峦重举功力,木料砖瓦,起立观音堂殿三间,周延四阿,环以廊舍,及构前殿三间,俱有佛像,甚相具焉,安慰僧众。凡遇雨旸逾度,捍御灾祥,无求不获,无愿不从,当为祝厘嵩岳之寿也。历代灯传辉映云集。时至元二年八月初旬,殿后水发,滃洚冲流,将南关居民房舍淹倾。官民忧惧。幸得郡守达鲁花赤忽都鲁海牙,亲率官僚、耆老人等谒观音堂所,祝祷祭祀,遂感波息水止。蒙郡守达鲁花赤台旨,给俸米钞贯,敦请青莲长老福裕重修殿堂一新,永为本寺僧众嘉阐观音灵感洪誓之愿,特酬潮水消释、官民渴仰,共乐兹良,遵行善俗。古有谚语云:“下有海眼,不可渎犯。”从善之士,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存欤?斯征是言,使现者起信焉。至元二年中秋八月上旬吉日记。
青莲寺福岩禅院检藏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大雄殿外。万历四十一年(1613)立。周盘撰。程接孟书。周盘,字心铭,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甘肃巡抚、兵部尚书,半生戮力封缰,不徼功,不饰败,卒称荩臣。著有《古文杂集》、《奏疏》数卷。程接孟,泽州人,万历四十三年举人,曾任沭阳(江苏)知县。存。
青莲寺福岩禅院检藏记(周 盘)
硖石山为泽邑名胜最,寺曰青莲,余旧游也。山之景物,石磴天辟,双峰插空,翠壑丹流,草树茂郁,余息憩时所稔习也。一行奉简书,持节钺,前游顾隔,而寤寐间复时时与山灵对晤。归来请命杜门谢客,尚未克续履其地。僧官了位、住持了侣、正辉等,踵门而告阍人曰:“青莲寺福岩禅院创自隋僧昙始。其徒慧远者参禅说法,野雉来听,山神奉供。道成,草《涅槃疏》己,掷笔腾空而化。至今遗其台与夫贝叶、法衣具存也。藏经五千余卷,载在阁中。嘉靖间,僧如心一阅之。万历间成科、成志、真一检之。而今寥寥矣。曩三载前,信士申思明、宰国本等,供僧心宗讲《楞严》毕,复于客岁二月中,请禅僧慧宵、觉雾、觉澄等阅藏。兹以重阳望日圆满。敢丐一言,以纪其事。”余闻之曰:“修路之记,建塔之疏,余昔尝为之,此固不可无言者。然而纪事可矣,释氏之经有秘谛焉,试与尔一阐订以相印可。可乎?夫毗蓝托荫,盘陀证果,雨花吐露,尔辈听知也,鹫岭法华,逝林华严,三乘五教,尔辈所知也;金人兆梦,白马归东,利生广大,阔物供深,亦尔辈听知也;至于无人无我,无染无净,不生不灭,非明非暗,不有之有而成于有有之宗,不空之空而现于空空之境,真常湛然,弗随物化,脱声尘,杂文字,白醭出口,青草生舌,身心混融,虚己冥真,有绝不可思议者,在尔知之乎?吾儒之道,性天不可得闻。则释氏所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者,宁仅公因果轮回纸上之赘庞耶?且若禅僧也,禅有宗,教有旨,语云‘宗教双通,真人住空’,作如是观,则扷楔抽钉插锹竖□,岂诠忘而蹊径绝,体智圆通,真探摩尼矣。不尔,将铁鞋之踏,晓窗之融,千五卷祇属荃蹄,亿万言悉为糟粕,即应缘止息,终身何益乎!虽然镜镜继照,灯灯相传,觉性各具,慧识独超,异目倘有僧若慧者出,因文显道,由象识心,其将不易余言哉。然则此举也,续疥启后,则亦可谓盛事已矣。”笔之付诸僧。僧曰“唯唯”,用勒诸石,以志不朽云。
太和寨鸣凤班修路碑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已断作三截。嘉庆二十二年(1817)立。李和中撰,陈焕新书。碑叙鸣凤班为青莲寺修路里许事。鸣凤班为上党梆子著名班社,东家为凤台县东四义村(今属郊区巴公镇)太和寨史家。成立于乾隆五十年代初。碑上有当时东家史宗经(官户部河南、江南司员外郎)捐银十两之记载。李和中,凤台人,嘉庆五年恩贡,候选教谕。陈焕新,凤台人,秀才。存。
太和寨鸣风班修路碑记(李和中)
郡东四十里有珏山焉,萃□□□□□□□□两峰而驰奔云矗。凭出入于灵踪,云旗飘渺;任□来于仙侣,笙鹤翩跹。苍翠诡状,绮绾绣错,故志所载“吐月”之景者,殆天钟秀于是而为泽州之胜□□□□□□也。山之下丹溪环绕,砰湃潆洄,溪之西垤穴谺洼,□峦耸翠,而青莲寺当其垠焉。每岁春,遐迩之贵游仕宦,农工商贾以及老稚男女之朝山进香,通□□□□□绝者,举由乎此而过焉。所病者上自青莲,下及丹水,□间石磴崎岖为艰阻者,每多蹲踞之忧,不无颠蹶之患。岁在丁丑,郡之鸣凤班众等慨然有乎理□□□□所用募及四方乐输者,皆欣然愿出囊资,共成盛举。于□得金若干,遂命役,因其故址而斥大之,相险隘之盛者又改而开拓之。积其长约里许。视昔之忧蹲□□□者,无不履康庄而乐荡平矣。工既竣,嘱予作文以志。予□感而叹曰:“异乎!凡人之情莫不欲去危而就安,而曩之甘心履危者,岂姑息而不思耶?抑斯路之遭□□□时耶?而今兹之接迹而来,联肩而往者,或一念珏山之神有所阴惑,而斯路之遭甫得其时而成者耶?然而非鸣凤班之好善!与夫四方之乐输者,是又焉能若□□?爱勒诸贞王民,永垂不朽。俾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庶斯路之□不废也,非仅徒不没人善之意云。”
鸣凤班重修青莲寺玄帝殿碑记
在晋城郊区铺头乡青莲寺。道光九年(1829)立。系刻于嘉庆二十二年《太和寨鸣凤班修路碑记》背后。乔乐耕撰书。碑叙鸣凤班捐资修玄帝殿事,内有“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记载。乔乐耕,凤台人,道光五年拔贡。今存。
重修青莲寺玄帝殿碑记(乔乐耕)
庙者貌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青莲为凤邑第一大观,南面珏山。双峰并峙,上有玄武金殿。年年上巳节前,善男信女四方云集,香烟之盛拟武当焉。寺之西院玄武殿□即珏山之后宫也。近因风风雨雨,颓圮日甚,人人恻然,彼此以目。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每岁仲春念六日,合班进香,信宿寺中,或供灯、或献帐,率以为常。班众议曰:“金像森严,殿宇就倾,此亟事也。吾辈不□以小善废大功。”于是集资□兼募化,立志重修,不五年而工程告竣。予喜其善念之诚,而殿宇焕然重新也。爱为之笔其事焉。是为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