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诗之融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禅与诗之融合
杜松柏
诗本言情,亦可以载道,禅属宗教。所探究的却是哲学上的“自性”,“大全”、“本体”,形而上之道,固可待形而下者以为显扬,如《谈艺录》所云,“乃不泛说理,而状物态以明理,不空言道,而写器用之载道,拈此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者,使寥廓无象者,托物以起兴,恍惚无映者,著迹而如见。”
所以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谓随遇皆道,道无不在,触处可悟,故在诗的本质上,以寓道,尤其禅宗所探究的是“自性”,是“大全’,在认识论方面,固然是由寻思起,而终于心行路绝——即超过寻思与知解的境地,而冥契真意,这种“心行路绝”的情况下,于是禅师欲以可感觉的表显不可感觉、不可思议的,除了扬眉,竖拳之类,以使用诗为最佳的表现方式了,尤以比兴诗应用最多,因为就诗所表达的部分而言,“能言有尽而意无穷”,能不背此“自性”、“大全”,诗有省略而未表达的部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乃能不触此“自性”、“大全”,不背不触,说而无说,禅境诗意,遂两相融合,如贞元六书《新知言》论诗章所云。
进于道的诗,必有所表显, 它的意思,不止于其所说者,其所欲使人得到者, 并不是所说者,而是其所未说者,此所谓“超以象外”(诗品)。就其所来说者说,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进于道的诗,不但使人能得其所 表显者,并且能使人于得其所表显之后, 知其所说者,不过是所谓筌蹄,鱼获而荃弃, 意得而言冥。
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明道与诗合的原因,禅家更认为诗更能“总一切语言为一句,摄大千世界于一尘”而充分地融道合诗,因而诗与禅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