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四十)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9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思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观法──析空观丶十六行观

  声闻人闻解四谛教已,依教起观,而其观慧,不外「析空观」。

  ●析空观

  第九表中总说三乘宗旨,已略明三谛三观。其中「空观」观「真谛」,有「析空观(观
散坏空)」丶「体空观(观当体空)」二种,而小乘(藏教)之观慧为「析空观」。观万法
缘合则生,缘散则灭,有生有灭故「无常」;无独立自体,不能自在作主,故「无我」。
  何以名之为「析空」?盖佛常将色心诸法分析为五阴丶或十二入丶或十八界,令行者观
察,但见有阴丶入丶界法,起惟法起,灭唯法灭,不见有我及我所有,故名「析空观」,又
名「无常无我观」。能了「我空」,能破「我执」(不能了「法空」丶破「法执」)。
  小乘声闻人即以此析空观慧,观「生灭四谛」道理。

  ●四谛十六行观

  何以须观四谛?以迷四谛则见惑起,明四谛则见惑除故。盖行者必须将四谛一一观明,
方能所修无谬(道),所断无谬(苦集),所证无谬(涅槃)。否则,以苦为乐,以无常为
常;应断者不断,应舍者不舍;或非道而计为道,非涅槃而计为涅槃。则堕凡夫外道邪知见
中,永无断惑证果之分矣!若能观明四谛,定慧功深,则见惑断,进一步可断思惑;如是则
三界因缘灭,因缘灭则三界苦果灭,而证入真谛涅槃矣。是谓「理惟一真(真谛),观有四
谛;由观四谛,方显真理(真谛)。」
  如何观四谛?欲使修观者取理无谬(於四谛理确实明解无误),故经论中於每谛下各以
四行观之(起四种观解),四行观明了,方於此谛明了无谬。四谛合计十六行观,又称「十
六行相」。如左表:
  一丶苦下四行──「苦谛」指三界依正果报,色心诸法。此诸法缘生缘灭故「无常」;
为无常所逼故「苦」;一相异相不可得(破外道执「我」与「五蕴」为一或异)故「空」;
我我所不可得故「无我」。
  若但观欲界苦谛,则可观「苦丶不净丶无常丶无我」,而此四行观即「四念处观」(後
详)。
  二丶集下四行──「集谛」指见思惑业。有漏惑业和合,能招苦果,名「集」;观於六
因(《俱舍论》等将万法生起之因分为六种,如能作因丶俱有因等),能生苦果,名「因」
;观於四缘(亲因缘丶增上缘等,如第二表中说),能生苦果,名「缘」;还受後有苦,名
「生」。
  三丶灭下四行──「灭谛」指涅槃。於涅槃境界中,诸烦恼灭,名「灭」;一切苦尽,
名「尽」;一切第一,名「妙」;超过生死,名「离」。
  四丶道下四行──「道谛」指戒定慧。此道能至涅槃,名「道」;非颠倒法,名「正」
;圣人行处,名「迹」;运至三脱(空丶无相丶无愿三解脱门,乃入涅槃之门),名「乘」

  此十六行观,又有欲界十六行与上界(色界丶无色界)十六行之别,上下界合为八谛三
十二行观。声闻行者,初则惟观欲界苦谛四行相,次则具观欲界四谛十六行相,後则遍观上
下界八谛三十二行相。

  ◎行位──七贤四圣

  天台藏教声闻乘之行位,依《俱舍论》等明之,有七贤四圣之位。先消释「三界迷谛(
即此讲表之丙表)」,然後说行位。

  ●三界迷谛

  「起见惑八十八使」──如第九表释「见思惑」中已言,见惑有十使,思惑有四使。见
惑十使配合三界四谛而论,则成八十八使。何以须论三界?以三界见惑不同故。又何以须论
四谛?以见惑乃迷四谛而起,四谛迷则见惑浩然;四谛明则见惑断除故。如左表:
  「苦下俱一切」──迷於苦谛,则十使俱起。
  「集灭各除三」──迷於集谛丶灭谛,则各起七使。
  「道除於二见」──迷於道谛,则起八使。
  「上界不行絈」──上二界「絈」伏而不起,以有定水寂静滋润故。
  或问:何以身丶边二见唯在苦谛下?答:身见(我见)惟迷苦谛而起,以凡夫莫不执此
五阴苦果为「我」故;又依於身见,乃起边见;馀三谛非身,故无此二见。又此二见,於明
苦谛时断之。
  又问:戒取见何以唯在苦丶道下?答:外道多计苦行,以为解脱正因,此乃迷苦谛而起
,知苦谛时则不生戒取,故在苦谛下。又戒取见乃非道计道,故在道谛下;集灭非道,故不
生戒取。
  如是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於「见道位」时顿断之。
  「起思惑八十一品」──见惑为「迷理惑」,乃迷於四谛道理之妄见,故须论四谛。「
思惑」则为「迷事惑」,乃迷於五尘事境之妄情,故不论四谛;但论三界,以三界思惑不同
故。
  欲界思惑有四使(贪丶絈丶痴丶慢),上二界思惑各有三使(除絈),如是三界思惑共
十使。此十使思惑分为九地八十一品:谓欲界为一地,色界四禅为四地,无色界四空为四地
,合为九地;每一地分为九品(上中下三品,又各分三品,如上上丶上中丶上下等),如是
共八十一品思惑,於「修道位」中分断之。(待续)
                      第404期 公元2010年5月发行

标签:佛学概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