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鹿舞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非物质文化遗产:鹿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贵德县罗汉堂寺和昨那寺寺院跳羌姆种类繁多,其中的鹿舞最具有代表性。该舞以歌颂家乡、保护家乡、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而且有浓厚的宗教仪式性、庆典性和超高的表演性。

  罗汉堂寺、昨那寺宗教鹿舞历史久远,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风格独特,表演丰富,至今保留了许多古代藏传佛教的原生态艺术,它的古老性和神秘性,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都体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两寺鹿舞在藏传佛教寺院舞蹈艺术中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鹿舞主要分布在贵德县拉西瓦镇的罗汉堂寺和昨那寺院,是宗教寺院跳羌姆,即面具舞。罗汉堂寺所在的罗汉堂村,位于贵德县城西3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为镇政府驻地。罗汉堂为藏语"拉康塘"的转音,意为寺庙滩。南靠黄河(附近有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大型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西临象鼻山,平均海拔2500多米。2001年全村人口为177户,784人,有藏、回、汉三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为半农半牧区,全村有耕地1800多亩,拥有各类牲畜1万多头(只)。村中有罗汉堂红教寺院,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分主寺和护法寺2处,其中大经堂建筑面积450平方米(49间)。

  罗汉堂村东3公里处的昨那村有昨那寺,也有跳羌姆(鹿舞),昨那地区也是由贵德至国家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的中继站。现已开通的自贵德县城至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恰卜恰镇的旅游公路途经此地,故该地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

  二、历史渊源

  罗汉堂村,历史极为悠久,村内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一,1923年我国考古队与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罗汉堂发掘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其二为罗汉堂红教寺院。罗汉堂寺前身为公元492年修建的一所宁玛派(红教)拉康庙,已有1500年的历史,至今寺内还保存着传说为当年建寺时使用的粉碎谷物用的大、小石臼3具,其高度皆为2尺,口径分别为1-2尺,其底部均被杵通,据文物部门鉴定,已有千年历史。

  罗汉堂寺、昨那寺所信仰的是红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如今两寺法舞是最原始的宗教舞蹈艺术--羌姆,汉语称"跳神"或"跳官经"。羌姆的法舞历史悠久,据藏文史书《巴协》等记载,在八世纪吐番王朝赤松德赞赞普时期,莲花生大师把藏族土风舞与宗教结合起来,导演成一种面具哑剧舞在寺院法会上表演,并沿袭至今。

  罗汉堂寺、昨那寺法舞,由于信仰莲花生,所以首先表演的是莲花生八变舞,按八种别号变化跳羌姆,即释迦狮子、莲花生、日光、狮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爱慧。还有鹿舞、则日、黑帽子、东毛一、阿子拉、猫头鹰、七生、托沟、虎、狮等十多种。它的来源是由四川西康宁玛派色青寺、竹青寺于明末清初时,分别流传到贵德罗汉堂寺、昨那寺,至今已有400年历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基本内容

  1、罗汉堂、昨那两寺院的鹿舞是宗教寺院的一个护法神的跳羌姆表演,它的内容主要以莲花生八名号舞为主,表达护法制敌,向民众施行仁慈、祝愿地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2、二寺法舞中鹿舞的具体内容是以护法山神的化身鹿为主体,舞姿基本上是驱邪降魔的动作。包含着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与鹿(动物)共存,创建吉祥和谐社会的寓意。

  3、两寺每年两次法会上跳鹿舞,即在农历十月初九、初十的小调欠,正月初九、初十的大跳羌姆中表演。

  4、两寺院鹿舞全系面具舞,头戴鹿头饰,按鼓、钗和大喇叭(称长筒号)节奏表演鹿的各种动作,多作左右大幅度地跳跃,手、脚、头同时并用,给人以热烈雄壮的感觉。有时中间穿插唸经,根据经文内容,动作则细腻婉转,表示对佛的虔诚之至;有时手持刀、矛、箭等奔跳狂舞,表示对敌人的仇恨和征服魔鬼的决心。表演者都是青壮年男性。

  5、两寺院鹿舞表演时,有一整套宗教舞蹈组成,其中鹿舞具有主要的地位。表演时,由僧人表演莲花生八名号舞及护法神、地方神、山神等舞蹈。舞者系身姿矫健的青年人,少则8人,多则16人,有的还头戴九头光曜、猫头鹰等鸟类等面具。舞者装扮成佛教传说的各种神袛形象,随着器乐鼓、钗等节奏而跳跃,在整套舞蹈中有:

  ①沙得力舞,意为征服地域舞,是一种宗教密宗净地仪式。因为藏族信奉天地,因此,在迁居定居时,首先要对所在地神灵进行祭祀活动,以求土地神、山神驱恶邪、迎吉祥、保平安。

  ②赛日羌姆,即黑帽舞。意为祈福神灵舞,其舞姿有向神灵献茶,请求各位神灵对今日的法舞予以保护的意思。

  ③九头曜舞,即表演者装扮为九头曜神(即日、月、火、水、木、金、土星与罗睺和计都为九曜),它是捉妖降魔的主将。九头曜把所有的魔怪捉拿归案,带到光天化日下进行曝光。接着扮演神鸟猫头鹰和坡日鸟的护法神,用它们的翅膀分清魔怪的罪恶,交予鹿神审判,定罪宰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基本特征

  1、两寺院鹿舞,仪式性和表演性相结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护法和莲花生八名号舞为主要内容,艺术上达到较高水平。

  2、因藏族群众都信仰藏传佛教,故两寺院都跳鹿舞,在藏族众多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给人以精神力量和尊严感。

  3、两寺院跳羌姆(鹿舞)的艺术形态为音(器乐)、舞结合,表演者头戴鹿头饰面具,合着钗、鼓等器乐的节奏,舞姿翩翩,激情奔放,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4、两寺院跳羌姆(鹿舞)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以寺院为主要场地,在寺院法会上表演。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5、两寺院跳羌姆(鹿舞),以形象生动的表演形式宣扬藏传佛教劝善、正法、禳灾、驱邪、祈福吉祥的宗旨。

  6、两寺院跳羌姆(鹿舞),博大精湛的内涵和表演形式,历来被广大藏族群众所喜爱和憧憬,具有很强的群众性。

  五、主要价值

  1、鹿舞是藏传佛教寺院舞蹈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认识和弘扬宗教传统文化具有特殊价值。

  2、因为以鹿舞为代表的寺院舞蹈,保留着原生态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因而蕴含着许多古文化信息,使两寺院鹿舞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3、两寺院鹿舞,在宗教传统文化中有神圣地位,影响广泛,在藏族群众中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可以挖掘成为品牌,在文化旅游中发挥独特作用。

  六、濒危状况

  面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宗教寺院舞蹈面临危机,罗汉堂、昨那两寺鹿舞也不可幸免。其表现如下:

  1、1958年宗教改革中寺院关闭,寺院舞蹈停止表演。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寺院舞蹈焕发新机,但仅局限于寺院法会上,传播面还是比较狭窄。

  2、由于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冲击了寺院舞蹈。广大群众对寺院舞蹈很淡漠,尤其是年轻人,大多不知寺院舞蹈,所以两寺鹿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七、传承谱系

  1、元旦尖措,男,70岁,藏族,现为罗汉堂寺阿卡,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三社人,鹿舞传承老艺人。

  2、旦正,男,57岁,藏族,退休干部,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人,是跳羌姆(鹿舞)的组织者和传承老艺人。

  3、桑结太,男,藏族,44岁,农民,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人,鹿舞新传承艺人,表演者。

  4、吉太,男,25岁,藏族,农民,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人,是跳羌姆(鹿舞)表演者。

  5、尕麻俄巷,男,51岁,藏族,农民,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人,器乐演奏者。

  6、巷知,男,50岁,藏族,农民,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人,器乐演奏者。

  7、巷多,男,49岁,藏族,农民,器乐演奏者。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