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密义解释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密义解释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概述

  心经正文解释

  修行般若的时间

  般若智慧的见证

  般若智慧的效用

  请求般若智慧者

  般若智慧佛理精华

  般若智慧的真理

  破除五蕴著相的迷网

  破除六识遮蔽的迷网

  破除第七末那识的方法

  破除第八阿赖耶识法

  破除小乘“法我执”之法

  破除权教菩萨法相

  真悟空境的效力

  破除烦恼妖障

  破除所知魔障

  破除习气业障

  修炼般若的结果

  修炼般若的威力

  般若波罗密多的密语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密义解释

  作者 生根活佛

  自序

  今天我们有这么良好的机缘,在极乐佛学院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大德常说:“佛法如大海,信心如船舱,智如渡船者。”依据印度佛教的记载,释迦牟尼在世时,讲般若的时间最长,用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份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慧为主。依据雍仲苯教的记载,辛饶弥沃在世时,讲般若的时间也最长,用了三十三年,般若经的份量最多,但以大圆满的智慧为主。有些人误会认为大圆满的见地和般若经讲的见地毫不相关,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大圆满的智慧依靠般若经中讲的智慧而生起的,所以般若经中讲的智慧非常重要。在佛经中可以看出,诸佛宣扬这个法门的对象是达到菩萨境界的弟子与众生。如果没有大智慧的话,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因此真有智慧的人才能讲般若,对于我来说,般若经非常重要,是我自己经常修炼的法门之一,所以今天我将自己修行的经验谈谈。我在藏地讲般若时,以雍仲苯教的般若为主,在汉地讲般若时,以汉传佛教的般若为主,因为,在大陆同胞有些人对雍仲苯教产生误解,大多数人从无闻名。今天我依汉传佛教的心经,附带宣讲雍仲苯教的般若,我知道很人不接受我的讲法,但我希望大家多了解雍仲苯教的教理,不要再造诽谤和偏见的恶业。

  讲经有三种:字面解释、心意解释、要义解释。字面解释指的是,对本文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著作书,被称为释文;心意解释指的是对原作者用意所加解释,被称为疏意;要义解释指的是,不解释字词含义,只阐述原著内容的书,被称为疏证。另外,讲经还可分学术界的讲经和修心界的讲经两种。学术界的讲经只通过字词解释,词义库藏,好听好看,动听悦目,但很难说出来经的精华;修心界的讲经只通过经的要义,坦率直言,百言一旨,归根结底,除修心方法以外,别无他法。今天我用三种讲经方法来解释《心经》,同时讲一点修心方法。希望对众生有帮助。

  据汉传佛教记载,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在古印度也没有;这部经是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期间才有的。当时他走了很长时间、断粮断水,在这种情况下昏倒在地,当他醒来时,看到一位老者在他身边,而且给他备足了干粮和水。唐玄奘就问老者是谁,老者也没有告诉他是谁,老者给他讲了这部心经。当他再细问时,房子没了,老者也没了,这时在空中,现出观世音菩萨像,(这说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所说的经)。唐玄奘把这部心经传到古印度后又传回中国,这种说法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调查,因为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像神话,也有宗教的思想。我们应该将宗教的思想和佛教的思想分清楚,因为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能干涉民间神话的说法,因为佛教不是神话,佛教是一种文明与教育,佛教是正理。我个人认为汉传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是释迦牟尼传教而来的,是观音菩萨传教给舍利子,后来唐玄奘法师翻译成汉语,传入中国的,干吗要干涉神话和宗教崇拜的说法呢?依据汉传佛教的记载,历代翻译心经共有十四种,常见的有七种,此次采取流通最广的玄奘大师译本。在中国各宗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可见心经在整个佛教中所占的地位。依据雍仲苯教记载,雍仲苯教的心经有上百部,目前常见的有九部,是辛饶弥沃亲口所传的。下面我来解释汉传佛教经典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时讲一点雍仲苯教的思想。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概述

  作者 生根活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一句是这部经的题目及概述。简单地字面解释:“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罗密多”是到达彼岸,“心”是精髓,“经”是总纲的意思。原文没有这个“经”字,是译师加的,合拢起来是“智慧到达彼岸的精髓总纲”。

  心意解释:《心经》是专门讲“心”的道理和佛法中真实的道理的。虽然没有多少字句,但是佛说的总共六百卷《般若经》大部分的所有精深奥妙的道理,都收在这几句经中了,所以叫“般若”。般若有三种,重要悟到“实相般若”,要依靠智慧,才能使智慧到达彼岸,才能彻底获得究竟的涅槃,所以《心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书。

  要义解释:这次讲经的题目及概述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八个字,可分四部分,1、般若,2、波罗蜜多,3、心,4、经。

  【般若】是古印度的言语(梵语),用中国文字来解释般若的话,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简单翻成中国话来说,般若的意思是智慧。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通常说般若有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指的是,诸法本性真空之体,即真实的相状;观照般若指的是,诸法的自性、现象及实相之用;文字般若指的是,诠释言教,整个佛经皆属文字般若。众生通过文字般若认识观照般若,才能彻底认识到实相般若。对佛来说,认识实相般若,不要文字般若,直接认识到缘起性空及真性。文字般若是佛对众生留下的圣物。

  般若的别名很多,如真性、实相、中道、空性等等。这里般若可分对境的般若和精神的般若两种。对境的般若是诸法本性缘起性空及真性;精神的般若是了知真性及空性的智慧,也是说心的妙用。只有心才能认识到对境的般若,才能达到精神的般若,一般六度之中的般若,指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都属于精神般若。佛对众生说般若的目的是,不让众生执著名相,让众生体会真实的意趣,让众生获得真正的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佛。般若是一种法,但佛为众生说很多般若经,而且建立了许多名相术语,因为众生迷惑,很难认识到深奥的般若,另外,众生的因缘和根器有区别,所以佛传教上万部文字般若,都是为众生觉悟,不让众生迷惑,提醒众生从迷惑中觉醒过来,怎么觉醒过来呢?依靠自己的智慧去理解万法,先用心观照外景,然后自心观照自心,才能认识无形无状的实相及佛性,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这个佛性及实相般若是人人都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大小高低之分;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所以众生要通过文字般若去认识实相般若及佛性。

  另外,我们要知道,世间所有法离不开般若,般若也离不开世间法,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世间法,我们要彻底地认识世间法的真相,从世间法中找到出世间法,才能认识到真正的般若,才能达到不生不灭佛的境界。智慧可分自然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和修炼以来的智慧。自然智慧是一切众生相续中具有的空智无别之慧,这个智慧从无离开过我们,但我们的无明遮蔽它,从无认识。圆满的智慧是佛的智慧,佛地有十种智慧: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世俗智和他心智。修炼以来的智慧指的是我们学习和经历以来认识到真相大白的智慧。

  【波罗蜜多】是古印度的言语,用中国文字来解释的话,{波罗}是彼岸的意思;{蜜}是到的意思;{多}是上面的意思。总的来说到达彼岸之上的意思。这里到达彼岸就是获得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也就是究竟圆满之智慧,与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有差别。佛经里经常将轮回比喻成此岸,涅槃比喻成彼岸;或者世间比喻成此岸,出世间比喻成彼岸。据雍仲苯教《般若经》中云:“轮回如苦海,众生如此岸上受苦恼者,要度苦海,需要船和船夫,佛法如船舱,智慧如船夫,达到涅槃就像到达彼岸,达到彼岸就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已经达到无挂碍的等觉佛位。”轮回和涅槃之间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河的此岸上及轮回之中受苦恼,佛已经达到彼岸上及获得究竟涅槃,涅槃就是清净与快乐。

  从此岸达到彼岸要可分五步:第一步,首先要在此岸的众生从内心对轮回的苦恼要厌心,产生向往涅槃之心,总的来说要出离心;第二步入流,就是下决心渡船,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十地以下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第五步上岸,是十地以上的涅槃,是究竟的涅槃。这五步是真有的吗?不是,是假定的,为了方便度众生而分的。实际上远离轮回法,再去寻找涅槃法的话,永远得不到究竟的涅槃,因为究竟的涅槃就在世间法中,只不过是我们没有认识它。

  对一个真正修心者来说轮回和涅槃都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我们的心被无明遮蔽,无始以来自我的执着捆绑我们的心,遮蔽我们的心性,所以我们迷惑不解,心中产生无数分别的念头,难以放松、难以安静,我们自己每时每刻折磨自己的心,所以要承受苦恼。谁能将心安定下来,放下执着,认识自己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获得涅槃。只有心清静的话,我们的分别心及凡夫心自然就变成智慧妙用之心,我们的心如一杯浊水浑浊不清,我们用浊水静置的方法,浑浊自然沉淀下去,水的清明自然显现出来。我们的心越清静,自然智慧越显露出来。

  彻底认识我们自己心性才能到达最究竟的涅槃。体悟心性的时候,已经体悟到无我,体悟无我时,我们已经超越对于自我的执着,超越有二分别心,超越二元性,超越苦和乐,超越善业和恶业。体悟我们心的真性和无我是最究竟的智慧。我们首先要体悟心的真性和无我,然后放下我执,没有我执,你会变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快乐。总的来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彻底的智慧,是究竟的智慧,是圆满的智慧,有般若的智慧才能离开生死轮回,证得大涅槃的彼岸。(待续)

  思考题:1、真正的般若是什么?

  2、智慧和佛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般若波罗密多的究竟含义在哪里?

  )【心】这个字不是印度文,而是中文,自古以来解释心字之文甚多。那么,心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心是影子,心是光明,心是能力、心是力量、心是意识、心是心脏、心是大脑的功能等等不同的看法。真正的心是无形无相,不能说有,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无法解释,谁也说不出来它是什么样子,无法描写,不可言喻,不可思议;也不能说没有,因为心是存在的,它的力量谁也比不上,速度比什么都快,简单来说它能控制我们的一切。心是没有形象,也没有颜色的,因为它不是物质的东西,所以谁也找不到它的来源、住处和未来的去向,它不是有相的,而是无形无相的。

  心自己以外世上无法找到能控制它的力量,三千大世界也压不住它,原子弹也炸不了它,找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它,它超过世上所有的力量。说心的力量大,世上没有能超过它的力量;说它的力量小,反观自心一个念头能控制它。依据雍仲苯教的经度记载,轮回、涅槃、外面的世界、一切众生等万事万物都是心的现象,轮回和涅槃、生和死、佛和众生就在心中,不在别处,这种教法至今仍具有革命性的智慧。苯教认为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佛,创造了众生;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创造了地狱,也创造了天堂,谁也比不上心的能力,辛饶弥沃曾经说过:“一切法是心中产生的”,所以心觉悟就是佛,心迷惑就是众生,有佛经云:“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明心见性,立即成佛”。

  觉悟心是非常重要的,对般若来讲,心是更重要。心有很多层面,其中凡夫心、清净心和心的本性是比较突出的方面。何谓凡夫心?拥有分别观念、相对观念、执着外物的心,就是凡夫心,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就是凡夫心,基本上,凡夫心与其他某种事物相结合,才有观察者,才有情绪和思考,凡夫心是相对的。心在外界因素、习气和行为约束的影响下,会执着、思考、暴怒、分别等烦恼。心在不停地改变、摇动和移动,就象风口的灯火,吹来吹去,无法稳定。我们在心的作用下,混乱、迷惑、没有规律、不停地变化和死亡。我们怎么样才能超越生死,远离痛苦,突破危机,铲除业障和心思,解脱烦恼呢?放下世间法,进入佛道,真正的觉悟只有一条路——依靠心,认识心,觉悟心,一切都成功。

  怎么样能认识心呢?只有一个方向:反观自心,安下心来,心要放松,放下心念,才能使清净的心显露出来,才能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佛性与心的本性。众生的心性如大海,众生的凡夫心及苦恼的心像风波浪潮的大海,风波浪潮的大海是灰尘染垢,那时候根本看不到,海水清净的方面,更照不出影子。当大海没有风浪,平静下来,灰尘染垢沉降下去,清净的海水呈现出来,那时候清净的水自然会显露出来。一个道理,我们的心越清静越放松,越安心下来,心的本性自然而然就显露出来,自然而然就认识佛性,自然而然就到达般若经典所讲的彼岸之上。

  心的本性有是什么?心的本性就是心的底蕴,是永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化或死亡所触及的。它就隐藏在我们的心中,被我们急速变化的思念、情绪、执着和无明所蒙蔽。譬如,心的本性就象光芒四射的阳光和广阔的天空,凡夫的心就象云,云蒙蔽太阳,要露出阳光和天空,必须要用强大的风把云吹走,才能看到阳光的笑容和蓝蓝的天空,我们要见心的本性,用特殊的法、殊胜的引导、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某种启发也可以为我们揭开且瞥见心的本性。很多人认为心性只有我们的心才有,心以外没有心性,这样看法是不对的。

  事实上,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心性就是佛性,佛性是开悟的种子,人人都有开悟的种子,因此每个人都有佛性。辛饶弥沃开悟时曾说过:“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一句话给大家带来无尽的希望。见到自己的心性之前必须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凡夫心,才能认识到心的真实性。这部般若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中?所以应用心字。

  【经】这个字不是印度文,而是中文,经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这里经指的是佛经,经有很多种类,但现在我们了知二百六十个字的般若是经律论中的经,也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本经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而是缘起性空。

  本经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大师是河南偃师人,姓陈名袆。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到印度求学,历一百二十八国。当时西域与印度均未统一,有许多小的国家。留学到中印摩竭陀国那烂陀寺,此项古迹到现在依然存在。他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他的老师是一僧一俗。贞观十九年回国,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师世寿六十五岁,圆寂于唐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公元六六四年。由印度返国之后翻经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份量之多为译经师之冠,对中国有最大的贡献。

  总的来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意思是“我们的心到达智慧无边无际的彼岸”。智慧无边无际的彼岸就是佛的境界,意思是我们的心要到达佛的境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的心到达佛的境界呢?我们要依靠般若的智慧去理解万法的本性,彻底认识诸法真理,才能到达无生无灭的境界。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认识自己的心呢?唯有学习佛法,才能认识自己的心与般若。佛法有很多种类,比如说,净土、禅宗、般若、密宗以及大圆满法。另外大乘和小乘等。汉传佛家把禅定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一开始就讲禅定;藏传佛教把密宗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主要讲密宗;雍仲苯教把大圆满看的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主修大圆满。这些法门都是为了众生认识自心,让众生以不同的路线去认识自己的心,不同的方法使心与智慧到达无边无际的境界。(待续)

  思考题:1、到底心是什么?

  2、凡夫能认识自己的心吗?

  3、怎么样能认识心呢?

  我们学佛修心的目标是要从痛苦走向快乐,从负面走向正面,从我执走向无我,从病痛走向全愈,从恶道走向善道,从迷惑走向光明,从轮回走向涅槃。我们的痛苦、病痛、恶道、迷惑、轮回等负面的来源就是自我的执着;快乐、健康、善道、光明、涅槃等正面的来源就是无我的智慧。如果在当下我们已经处于正面的心态,就要学习如何维持和欣赏它。我们越放下执着,就越会感觉比以前好。假如有负面的心态,就要学习以及体悟无我。我们越执着,执着的力量越大,我们就在执着的掌握之中,难以放下欲望。相反你越放下欲望和自我的执着,就越会感觉快乐,越没有病痛,越走向光明,越具足圆满涅槃的功德。我们放下与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千万不可以太猛烈,而用温和的手段去放下比较好。做任何事都一样不能冲动,也不能太极端,太极端做事不安全,不会圆满。耐心及温和的手段去做事一定安全,圆满成功。我们在修行漫长的旅程中,耐心及温和是非常重要的。初步修行者也一样,从小小的进步慢慢走向大进步,你就可以变得强壮而有力量。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觉悟无我也一样,从多一点点放下小小的我执,自然就从点滴体会从无我走向觉悟无我的道路,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无我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治疗。我们还是禅修、入定和观心的新手,就必须务实一点,通过自己师父的指导和通过学习对佛法的了解,自己详细地思惟、研究、辨析的体会来看清应该走的正道。你光看清正道还无法觉悟,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负面,实事求是地修行正面,但要保持和坚持开放的态度,精进地禅修,安祥地入定和清净观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修行路上快速前进,但要知道修、定和观不是真正的觉悟程度。修行的最高层次和最关键是,必需要达到远离“修”和“不修”、“定”和“不定”、“观”和“不观”分别的境界,这是最高境界,要达到最高境界,需要最上乘的向导,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智慧。我们的智慧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并不是天才。比如,现在有些人慧根很好,但他不是天才,他的慧根也是前世积累而来的。我们入定和观心都有很多方法,从很短的修禅时间慢慢走向很长时间,用一种方法进入,多一点点放松,多一点点安静,慢慢走向光明的大路,这些都是治疗的方法,所以觉悟是治疗。

  对于人间的观点来看,真假真实存在,真是真,假是假,真假分明的人总算聪明人,真假分明也是重要性,我们的凡夫心觉得真的东西当成真实存在而实有存在的物质,或者独立实体,从心理来说,真假之分也是刺激精神的一种妄念,执着真相、真情、真诚、真事给人造成精神上的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

  从大圆满的观点来看,真假之分也是一种执着,真假都并不是真实存在,它们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也是心里产生的一种妄念。达到大圆满以及禅修最高境界时不会有真和假、善和恶、佛和众生之分的执着心。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快乐和痛苦、善和恶、真和假都决定于心,因此他们不会去分别。因为他们明了一切都是心的现象,心自己没有一个真和假的之分,何从来的一个真法呢?如果我们有这种体悟,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来自有情众生或无情世界,都是不会受到伤害。而且心的这种力量和智慧,提供给我们精神的治疗,时刻陪伴着我们,提供给我们安详与快乐,提高觉悟性。

  依据《耳传》记载,诸法在心中,心是佛的自性,心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如来的本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的佛性和众生的佛性没有区别,诸法平等,假物和真物都是平等的,平等在什么地方呢?就在空性中,空性中没有真假之分;如果有真假之分的话,那不是空性,因为空性中没有假和真、好和坏、善和恶、你和我、佛和众生的区别。有现分区别的心态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会有执着,有执着的人不会有平等心,没有平等心的人没法觉悟空性.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达到这种境界呢?比如,我们眼前的石头,把它观想成黄金,然后观想的黄金和真的黄金有没有区别,很多人说:“当然有区别的。”一个真正修大圆满的人来说,他的眼中,观想修炼的黄金和真的黄金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它们都是意识的外境,也是心的现象,心以外没有实有的物质。所以我们要知道诸法在心中,不能产生好坏、长短、高低的观念,因为传法的上师也是心,求法者也是心,感受三界六道的痛苦者也是心,饥饿者也是心,好坏、长短、高低分别者也是心,所以诸法的现分和心无法分别。烦恼和分别心要自我解脱,原始智慧要自然明显。自明、自我解脱、大明点、空明无二合一是诸法的本性。从大圆满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分别都来自于自己的心,只有你治疗自己的心,或者认识自心的时候,世间上任何法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和提高觉悟的基本法。

  精神上的刺激来源于产生真假之分的妄念,因为精神刺激由于语言、表情、动作、态度、情绪和生活压力等而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和真假之分的妄念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凡夫人喜欢真,讨厌假是本有的习惯,但真假之分的妄念会给精神刺激以及打击,比如说,我有一位弟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做事,这位朋友从语言、表情和态度各方面看起来很真诚,所以我的弟子太执着以及真心相信他,我劝弟子不要那么固执,不要相信表面现象,别太执着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性,判断也不同,他还是认为朋友所作所为都是真心真意,后来有一天朋友骗他了,他的精神受了伤害,从此以后他的精神以及心理出现了问题,我就给他讲一些世上一切法是无常,都是无我,真和假都是自己去分别以外,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都是空,后来他的感受、认识、态度和行为都转变了。为什么佛、菩萨和大成就者没有心理以及精神病呢?因为他们看透真和假都是空性,不会执着,所以他们变成人类心理及精神的领袖。(待续)

  思考题:1、什么叫无我的大智慧?

  2、烦恼如何自我解脱?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