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重庆河包舍利塔倾斜百年不倒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重庆河包舍利塔倾斜百年不倒

  周圆

  重庆荣昌县河包镇有座清代舍利塔,其约30度的倾斜角度,远远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萨斜塔高55米,目前倾斜约5.5度)。斜塔经历百年来的地震、山洪和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个中缘由究竟是什么?

  塔身摇晃竟然不倒

  斜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河包镇经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镇政府0.5公里。不久前,在该镇文化站站长廖和林的陪同下,记者看到了这座掩映在半人高杂草丛中的青色斜塔。

  廖站长介绍,整座石塔高约9.5米,基座为2.2米,为11层楼阁八角石塔,每层都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塔体分地宫、塔座、塔身、塔檐、塔刹5大部分。该塔为舍利塔,地宫在基座下,珍藏着佛舍利等物。石塔的底层大部分掩埋在泥土之中,因塔身整体倾斜,底层与基座间有着巨大的缝隙。

  为了证明石塔坚固不倒,廖站长与记者二人合力推动石塔底部,令人称奇的是,塔尖轻微摇晃几十秒后又恢复了平静。“这个塔自我出生时就是倾斜着的,至少上百年了,不管风吹雨打,还是有人去推动,它都一直保持这个样子,不会倒塌。”86岁的镇上居民廖桂鲜说。

  斜塔处处蕴含神奇

  据史料记载,河包镇,唐代设临时行州,宋置濑州镇。河包镇群山环抱,这座斜塔为埋藏白塔山报恩寺高僧骨灰之所。当地相传,宋代有一位皇帝在巡视南方时,因饥饿得到河包当地百姓的帮助,皇帝为报恩,便于公元1132年在河包镇修建寺庙及白塔,后人称寺为报恩寺、塔为报恩塔。清代中期,该寺一高僧修成正果圆寂后,后人将其骨骸葬于这座斜塔之下。报恩寺大部分建筑毁于“文革”时期,报恩塔至今仍耸立于镇郊。

  100多年来,这座默默耸立山腰的斜塔,是小镇居民茶余饭后的最大谈资。得知记者前来探秘,镇上居民纷纷上前诉说斜塔的神奇。有居民称,河包当地曾多次发生小地震,但从未对斜塔造成影响。64岁的经堂村老支书雷锡君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白塔山上还曾暴发过一次百年罕见的山洪,洪水夹带着沙石冲下来,山上的房屋因此被冲垮过半,村民们以为斜塔挺不住了,没想到山洪过后它依然屹立。

  专家实地勘察解谜团

  关于斜塔的各种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但斜塔为何倾斜,又为何斜而不倒,一直是未解之谜,居民们对此众说纷纭。有人称舍利塔下埋藏的佛舍利是镇塔之宝,可保石塔倾斜却不倒塌。对此,文化站站长廖和林说,5年前有一批重庆市博物馆的专家来石塔实地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塔身倾斜是由于基座倾斜下沉引起的——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石塔渐渐下沉,由于塔下地基土质有差异,一边疏松,一边坚硬,导致石塔向一边倾斜,形成斜塔姿态。

  按理说,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斜而不塌,是因为从一开始建造时,就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而河包斜塔的倾斜角度要比比萨斜塔大很多,而且从未进行过任何人为保护,其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这一点,据荣昌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甘勇经勘察后分析,认为应该和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古代建筑石塔时用米烧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浆,然后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这种古代粘接材料很坚固,其韧性接近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因此这可能是斜塔不倒的最主要原因。

  出自: 《百姓生活 》 2011年3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