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研究(一五六)
◎修习位──广释行义.五修门(续二)
《论》九云:「此十修者,有五种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乐修,
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依此五修,修习十种波罗蜜多,皆得圆满。」
当知:此五修门,乃是说明修习位菩萨,修习布施度等十种胜行,有十三门之第七门也
。谓此修习位菩萨,依此五种修习之法则,修习布施度等十种胜行,悉皆获得圆满也。
《对法论》十二,广说五种修习法则之行相,初二种修,即「依止任持修」及「依止作
意修」,前已略释讫,今续解释第三种「依止意乐修」。
三丶依止意乐修──何谓「意乐」?窥基大师之《说无垢称经疏》六云:「旧言心念,
即意乐也」谓意乐,即指心识之思念也。又「意乐」,亦即「思惟」之义。何以知之?以梁
译之《摄论》卷中,称「意乐」为「意」,所谓:广大意丶欢喜意丶恩德意丶善好意等。此
中「意」字,即思量丶筹量之义。总之:凡是心之所欲作为者,皆可称之为「意乐」。
《对法》十二云:「依止意乐修,复有六种,谓由无厌意乐丶广大意乐丶欢喜意乐丶恩
德意乐丶无染意乐丶善好意乐故,修诸波罗蜜多」上来一段总标六种意乐也。至於修习位菩
萨,如何依此六种意乐,修习布施等十种波罗蜜多?今即依《对法论》略翻作白话,一一分
解释之:
(1)无厌意乐
无厌,即不厌倦丶不满足之意,谓於诸善法,无有厌足,修断(断恶修善)无废也。无
厌意乐,《对法》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无厌意乐──谓诸菩萨,於一刹那顷,以遮伽沙(即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遍满其中之七宝,唯布施一位有情(此「外施」也),又以遮伽沙等身命布施(此「内施」
也。又「身施」者,但割身肉,救济饥饿众生;「命施」则全身施与,命亦随尽),如是布
施,经过遮伽沙等大劫!不但对於一位有情,如此内外布施,乃至对於所有一切有情众生,
亦复如是!菩萨修习种种不同之布施(华严谓有「十种施」)一直到使得一切有情,皆得迅
速成就无上菩提,可是菩萨布施之意乐,犹不厌足!是名菩萨於布施波罗蜜「无厌意乐」!
2於戒度等无厌意乐──谓诸菩萨,假使经过遮伽沙数之生死,且在每一期生命之中,
都具有遮伽沙数等大劫之寿量,在此长远时劫之中,菩萨衣食住等资生之具,经常有所匮乏
!而且猛烈大火,遍满大千世界之中。菩萨生活在如此恶劣环境之下,只能於一刹那极短暂
时间内,修习戒波罗蜜多,乃至智波罗蜜多,像这样展转反覆不断地修习种种波罗蜜多,并
且将所有修习功德积聚起来,乃至究竟满足,当下证得无上菩提!可是菩萨修习持戒波罗蜜
多意乐,乃至智波罗蜜多意乐,犹不满足!是名菩萨於戒度等菩萨行「无厌意乐」!
(2)广大意乐
亦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广大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布施波罗蜜多时,展转反覆,念念相
续,无一刹那,有退有断,像这样一直到自己究竟安坐菩提座,常无间息,是名菩萨於布施
波罗蜜多「广大意乐」!
2於戒度等广大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时,展转反覆,
念念相续,无一刹那,有退有断,像这样一直到自己究竟安坐菩提座,常无间息,是名菩萨
於所修行之戒度等「广大意乐」!
(3)欢喜意乐
亦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欢喜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布施波罗蜜多时,菩萨布施所摄受之
有情,固然心生欢喜,可是菩萨本身更是欢喜,而且菩萨本身所生之欢喜,是那些蒙受利益
之众生所不能及者!譬如母亲送给幼儿心爱之图书或玩具,幼儿固然欢喜,然而母亲因为幼
儿欢喜,而心生之欢喜,比起幼儿者,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名菩萨於施波罗蜜多「欢喜
意乐」!
2於戒度等欢喜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持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时,菩萨持戒
丶忍辱等所摄受之有情,固然心生欢喜,可是菩萨本身所生之欢喜,是那些蒙受利益之众生
所不能及者!是名菩萨於所修行之戒度等「欢喜意乐」!
(4)恩德意乐
亦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恩德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布施波罗蜜多时,以智慧观察到布施
所摄受之一切有情,於我自己有大恩德,而从未发觉自己对一切有情有什麽恩德!此义云何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载佛言:「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
百千劫,於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以是因缘,诸众生类,於一切时,亦
有大恩,实为难报!」
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载普贤菩萨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
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又云:「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於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
无上正觉。」
由以上所引二经,即可了知:一切众生,不但都是吾人之过去父母,而且又都是吾人完
成无上菩提之增上缘!因为菩萨常以智慧,作如是观察故,自然觉得自己修行布施度时,所
摄受之一切有情,对於自己都有大恩德,因此菩萨不会有邀功求赏(求取功劳与奖赏)之念
头!是名菩萨於布施波罗蜜多「恩德意乐」(玄奘大师所译之《摄论》作「荷恩意乐」,荷
恩者,蒙受恩惠也)。
2於戒度等恩德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持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时,以智慧观
察持戒丶忍辱等所摄受之一切有情,於我自己有大恩德,而从未发觉自己对一切有情有什麽
恩德。菩萨总是觉得一切众生,都是资助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福田」(生我福故
,名为「福田」)一切有情,於我己身,有大恩德,我是蒙受恩惠者,是名菩萨,於所修戒
度等「恩德意乐」!
(5)无染意乐
亦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无染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布施波罗蜜多时,虽然对无量众多之
所度化有情,发起广大的布施善行,可是菩萨却不希求众生报答恩惠!也不期望自己将来获
得殊胜果报!於中有四句分别:
一者,不望未来「资财」(财货也)之报。
二者,不求现在「名闻」(不贪求名声远闻於世间也)。
三者,不期当来人天胜处。
四者,不雪现在「利养」(不贪求财富之利益以保养身体也)。
如是意乐,是名菩萨於布施波罗蜜多「无染意乐」!
2於戒度等无染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持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时,虽然对无
量之所度化有情,发起广大的持戒丶忍辱等,其馀九种之善行,可是菩萨心中却不希求众生
报答恩惠,也不期望自己将来获得殊胜果报!如是意乐,是名菩萨於所修行戒度等「无染意
乐」!
(6)善好意乐(《摄论》作「纯善意乐」)
亦分二点解释:
1於施度善好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布施波罗蜜多时,以自己所修行聚集
之广大布施功德善根,以及所获得之殊胜果报,悉皆回转趣向,布施予一切有情,所谓「不
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也!菩萨又以此布施之功德善根,与一切有情,一起回向
共证无上菩提!
如是意乐,是名菩萨於布施波罗蜜多「善好意乐」!
何以名为「善好」(即「纯善」)?
无性菩萨《摄论释》七云:「若以施等,回求三有(欲有丶色有丶无色有,义同「三界
」),财位(货财丶帝祚宝位)圆满,如是意乐,雪求苦具(生苦之资具),似有罪(过失
)故,不名纯善;若施等,共诸有情,回求佛果,如是意乐,不求苦具,都无罪故,说名纯
善。」
2於戒度等善好意乐──又诸菩萨,修行如上所说之持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时,以自己修
行持戒丶忍辱等馀九种菩萨行,所聚集之广大功德善根及所获得之殊胜果报,悉皆回转趣向
一切有情,并与一切有情,共同回向无上菩提!如是意乐,是名菩萨於所修行戒度等「善好
意乐」!
上来修习位菩萨「五种修」之第三「依止意乐修」已略释竟。
第398期 公元2009年10月发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