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蛇一条生路
给蛇一条生路
蛇对食客说,请嘴下留情吧!
这是一组令人悲哀的数字,这是一种可怕的欲望和嗜好:来自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专家调查显示,中国年消耗活蛇1万吨以上,如果每条蛇按2公斤计算,就是500万条,如果将它们按1米长、1米宽进行排列,这些蛇可以排成250公里的长蛇阵。而同时,中国的蛇类却面临着灭顶之灾!
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定震副教授介绍,中国209种蛇类中,已经有23种进入重点城市食用蛇贸易,上了餐馆的菜单,在这些上了餐桌的蛇类中,有1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据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原来蛇类资源较多的省份,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原来蛇类种群数量较少的省份,在调查中已很难发现;野生蛇类的栖息地严重退化和减少,野外发现蛇的个体也越来越小。目前,43种蛇类已经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占全部种类的21%,一些省份蛇类每年超过合理捕获量的30%以上,少数蛇已经处于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的状态。
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认为,野生动物的过度开发、以蛇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品的大量增加以及国际贸易,特别是吃蛇之风的盛行,是造成蛇类资源濒危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目前,包括蛇类资源在内的野生生物管理失控,资源总量消长情况不清,从猎捕、收购、运输,到进入市场、饭店、餐馆等加工利用单位,各有关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尤其是无证猎捕、运输和经营的情况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教授认为,目前,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除一种蟒蛇外其余都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难于依法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蛇类研究尚有待突破,养殖技术不成熟,蛇类资源利用水平粗放。凡此种种都严重制约着蛇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黄山市蛇类研究所黄接棠研究员、广州暨南大学生物系劳伯勋教授以及辽宁大学生物系刘明玉教授一致认为,目前在蛇类的养殖上,饲料、疾病防治和越冬等问题都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在目前的科研条件下,蛇类的饲养繁殖技术还不能进行商业性开发和利用,多数养蛇场实际上是野生蛇的收购站或周转仓库。
中国蛇类资源的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再不采取措施,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只能在资料上见到蛇了。拯救濒危物种,做好我国蛇类资源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同一批专家联合建议:必须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必须进一步强化蛇类资源的保护管理,希望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掌握蛇类资源数量消长情况,并逐步从限捕、定期禁猎到全面禁捕的转变;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把那些数量稀少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我国特有的或分布十分狭窄的蛇类列到名录中,加强濒危物种的管理;增加保护经费的投入和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加大蛇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的力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研究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王福兴一再告诫人们,我国的蛇类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吃蛇是引发乱捕滥猎的关键。目前,一些商家过分夸大蛇的保健作用,认为吃蛇可以大补祛病。其实蛇肉的营养价值绝不像商家鼓吹的那样神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的祖先早已把最好的野生动物驯养为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未必就有家禽家畜高,特别要指出的是,蛇身上有多种寄生虫可对人类造成很大伤害。比如人们常吃的榕蛇,经解剖发现,在蛇皮下、肌肉里、腹腔中有数以千计的寄生虫,经实验室鉴定,这种寄生虫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其虫卵和幼体很难在加工特别是在吃火锅时被杀死,这些虫卵和幼体进入人体后可使人感染裂头蚴病,引起眼、口腔颌面、皮下、脑及内脏各部的疾病,在皮肤上形成1~6厘米的肉芽肿囊包,很难根治。裂头蚴在肠道内发育成为成虫,即曼氏迭宫绦虫,可导致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对人体极为有害。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