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惟贤长老与弟子正住就学习楞严经的精采对答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来源:   作者:惟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2009年11月12日,惟贤长老在深圳参加“本焕长老105岁寿诞庆祝典礼”后,于弟子正恩家暂住。时,三学读书会深圳负责人正住居士前来拜见恩师,因正住从1993年开始研习《楞严经》,且从2005年开始于每周日组织“楞严经共修法会”,于是便有了下面师徒二人的精采对答。

师:你现在会背《楞严经》吗?
正住:还不能背整本经,只是学习义理,能背楞严咒。
师:《楞严经》的中心是什么?
正住: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还有楞严咒。
师:文殊菩萨有一个四句偈,“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这个说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与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法门是相通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一致的。守根护意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能够护意以后再与外界接触,就是“明触”,而不是“无明触”。
正住:明触和无明触有什么差别?
师:明触是有智慧,能够触而不受,能够破十二缘起。这与《楞严经》的去妄归真、守根护意都有关系。“楞严”是什么意思?
正住:是“一切事究竟坚固”的意思,《楞严经》里讲四科七大,就代表了一切事。
师:不错,这就是“即事而真”,与密宗是相应的。密宗修曼荼罗,建坛城,这也是即事而真。这才是修真心,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你讲下心得吧。
正住:学习了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后理解到一点,就是要达到初住,需要破根中六结,伏五十阴魔才可以,之后才可以六根互用。这样对吗?
师:这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还是即事而真,一根通,六根就都通了。知道什么是六结吗?
正住:六结是“动、静、闻、觉、空、灭”。
师:对。破六结就是即事而真,这里闻的声不是外面的声,而是“自性声”,是要找本来面目,找真如。这也是《法华经》里面讲的“一乘法”。
正住:“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师:所以《法华经》里面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就是一乘法。
正住:普门品与《楞严经》的三十二应身是一致的。
师:一通百通,这些经都是相通的。观世音菩萨成佛的根本,就是“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要修大悲心,不离众生,不舍众生,这是成佛之道。《法华经》最重要的一品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摄住耳根,六根都转过来了,学佛就是一个“转”字,唯识就是转识成智。“转恶成善,转邪成正,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这一条道路,显教密教都一样,所以太虚大师说“八宗平等”。显教不能诋毁密教,密教也不能诋毁显教。八宗是修行的方式不同,但道路和目标是一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正住:这是《金刚经》上说的。
师:《金刚经》讲般若。学好了《楞严经》,一经通百经通,般若和唯识也是相通的。一经不通,其他都不通。学习要融会贯通,太虚大师讲的八宗平等很有道理。你学习《楞严经》,诵楞严咒这么多年,有何体会和进步呢?
正住:我体会到确实像经上所说的有金刚藏菩萨“精心阴速”来帮助我们进步,除掉障碍,以前很多很难除掉的习气现在能够除掉,身体上很难除掉的病也会慢慢的消失。我以前一到冬天全身都会发痒,很多年都是这样子,持了楞严咒之后这几年都没有了。我从1993年开始喜欢上《楞严经》,为什么呢?我当时患慢性鼻窦炎很严重,医生说不可以治,但当我第一次看了《楞严经》以后就很喜欢,于是我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读了一个月我的病全好了。其他相关感应也比较多。因此,我感到不管是学《楞严经》还是读楞严咒对自己习气和业障的消除,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一直坚持在学习。
师:《楞严经》是一部智慧的经典,与禅宗讲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完全相通,重点是去妄归真,由染趋净。其中就要明两种根本:生死根本、菩提涅槃根本。生死根本解释流转原因:由于妄识的无明和业,招引异熟果受苦。菩提涅槃根本指在修行中不攀缘外境,而返观根性,恢复真性。如何修行?便说明二十五圆通的修证方法,经历五十五圣位,最后说明修定须消灭五十种阴魔。因此,由般若显示我们的真心,使我们真心恢复光明,达到如来的本性,恢复本来面目,就可以返妄归真。这个思想与禅宗是相通的,与唯识法相所讲的“转识成智”也是相通的。转识成智,识是染污的,智是清净的,要转八识成四智。
正住: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转识成智,这个“识”就是《楞严经》所讲的生死根本,“智”就是菩提涅槃根本?
师:对,这都是相通的。唯识学所讲的转识成智,识就是妄的、虚妄的、染污的,智就是真实的、清净的。在唯识里面有三性: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遍计执就是我执、法执,那些都是虚妄的东西。依他起就是因缘生法,又分为两种:染污的依他起,清净的依他起。假若我执、法执还存在呢,就属于染污的依他起,是众生境界。假若转过来,从闻熏之中使这个染污的种子逐步消灭,清净种子逐步上升,就可以归入真心,逐步成智,识与智要分清楚。唯识里面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相、名、分别、正智、如如,这是五法;五法里面的染法是相、名、分别;分别相,分别名,名是遍计执,相是依他起;名相俱不起就是胜义,圆成实。转过来后是什么?正智、如如,这就是净的方面,有智慧。为什么八正道里第一个讲正见呢?有正见才有正智,所以八正道也很重要,这些佛理都是相通的。
正住:师父,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要走上五十五位菩提路,《楞严经》强调一定要用三渐次作为根本,才能从干慧地开始一直往后不断增长。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经上说“不是正观而是邪观”。
师:干慧地是地前,经过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有见解不等于说是有实证。结合实证要经过初地一直到十地。观缘起,观空,有相观空,无相观空,到第八地以上就证了。有这么个次序。还有就是《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十八界加上七大),也是即事而真,不是说这个真在我们身外,而在我们自心,就是我们的本性。那就要会观,会即事而真。密宗的六大缘起:地、水、火、风、空、识,也就是即事而真,世界的组成、人自身的组成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识,如何把它转过来?面对事实如何认识它?这样子来修就可开悟。
正住:我体会在二十五圆通即事而真这一块,是否可以借鉴《圆觉经》中普贤菩萨的如幻法门,我理解这两个是相通的。
师:相通。《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你要离开这个幻境,你不贪恋他,转过来,就觉悟了,也就是《楞严经》上说的即事而真,一切事都是幻化,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晓得是幻就不要执着他,就要离;能够离他,就返妄归真达到觉。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是《圆觉经》讲的,与《楞严经》道理相通。《楞严》、《圆觉》、《楞伽》三经都是禅经,中国的禅经,大乘禅经,另外还有《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最好,是部文学作品。
正住:《维摩诘经》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经,每一次我都是一口气全部读完,很痛快。
师:文殊菩萨同维摩诘居士呢,专门讲不二法门,这个法义很深。现在来讲是辩证的统一,由相对到绝对,不二法门,最好最好。天女散花那个故事很精典。
正住:天女散花遇到声闻弟子就粘住了,遇到菩萨就掉下来。
师:是的。舍利弗说,嘿,你这个花落在我们身上不掉,落在菩萨身上为啥就掉了?天女笑着说,不是花住你,是你在住花。色不迷人,人自迷。心理关系。
正住:师父,我一直以学习《楞严经》为中心。我有一个不是很有信心的地方,不知道能不能在今生此世破掉六结。这个难不难做到?
师:这个事情你也不要过急,佛在《遗教经》中讲呀,修行如弹琴一样,弹琴不能太松太紧。过紧了那个弦就要断,过松了就听不出曲调,要平和。我十几岁在龟山书院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王恩洋先生有个侄儿叫覃长孝,那个侄儿听到王先生讲诸法实相,王先生说他已经见了实相,他就学王先生每天修禅定,心情过于急,结果身理就发生偏差,吐血。
正住:关于修禅定,我读《楞严经》到“五十个阴魔”那部分时,我有一个心得就是,阴魔出现是因为他定和慧不能均等,“定过于慧”或者“慧过于定”都会出偏差。这个理解对吗?
师:戒、定、慧是联系起来的。定有偏差就是戒没真正守住,守戒就是伏根。根不伏,意就不能守,根门就不能守。戒、定、慧三学是佛教最重要的学,基本的学,三无漏学,最最重要的。弘一法师讲过,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做到四点:习劳、惜福、持戒、自尊。
第一个习劳。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劳动,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个要不得。
第二个惜福。吃这碗饭就想到来处,修五观,谷子是怎么来的,米是怎么来的,能够有饭吃就很有福报,就要好好珍惜,不要浪费。
第三个持戒。以戒律约束身心,你能够习劳惜福就能够持戒了,因为戒的中心是甘淡泊,甘于淡泊就可以守戒,心不外求,贪心就可以抑制下来,戒就守住了。
第四个自尊。尊重自己的心灵,人为万物之灵,就要发挥心灵的作用。这个心灵是什么灵呢?理智和爱心。人最灵就是这个地方,与禽兽不同也是这个地方。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指这个。心灵是颗明珠,修行就是使它发出光辉。普通众生的这个明珠是被埋在土里了,不能发光。学佛就是要把这颗明珠上的土给打扫干净,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让心灵发出光辉。有一首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正住:我上次去拜访河北的常辉法师,他办了一个孤儿院,有一次我请教他一个问题,修禅定如果心乱怎么办?他不是叫我打坐,而是叫我多做慈善事业,我觉得他这个回答给我帮助很大。
师:这是实际行动。能做慈善事业就有悲心,有悲就能够舍。佛教的修行上供下施,对上,三宝、父母、师长要供养;对一般众生,贫苦众生要施舍。修禅定的目的是消除贪、嗔、痴,你能够存悲心,就不会有贪、嗔、痴。存悲心能施舍,财施、法施、无畏施,而且施了以后不执着,三轮体空,既有智慧,又有悲心,这就是在修戒、定、慧,也就伏住贪、嗔、痴了。所以这个方法也很好的呀。常在悲中,常在救济行动中,就在佛光中,就与佛心相应。
师:你做什么企业呢?
正住:我是在深圳华为公司,就是搞电话设备的公司。
师:那你学佛也不能耽误工作。学佛要与工作、生活打成一片,不能脱节,工作就是学佛,生活就是学佛,关键看你存心怎么样。存心好,力求于大众,力求于上供下施,地位越高越好,钱越多越好,没关系。佛法有五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定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善法力不可思议。这个意义大得很,不得了。
善法力不可思议,你的善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长久就成了大善。愿力不可思议,你的愿力,有悲心的愿力,就与佛心相合,除了你自己努力以外,佛菩萨还会加持,就可以冲过各种难关。定力不可思议,由禅定可以发智慧,发神通。法力不可思议,我们念一句经,念一句佛,念一句咒,就有力量,佛的力量,法的力量。业力不可思议呢,业非常之复杂,但有规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定业不可转,但你能发挥主观作用,遇到善缘就可以转;你现在享受福报,但福报也有消失的时候,你不继续培福,就要吃苦;所以业力是相当复杂又有规律,有别业,有共业,有共中共,有共中不共,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山河大地是共中共;你的田园舍宅,你的房屋,你的土地,那叫共中不共;不共中共呢,你的身根,大家都互相交往,都看得见;不共中不共是啥子?你的净色根、胜义根,那是你特有的,你的神经中枢,微细神经,不为大家所同,你的感受不同,大家感受不同,不为大家所感受得到的。这些内容在唯识学里面讲得很深、很微细。
师:你学过百法没有?
正住:我们搞活动开始是学《楞严经》,但发现《楞严经》很深,很多同修学不懂,于是就改为诵读共修,每次读二卷,然后学习您的著作《十善业道经讲记》,再学《觉者之言》,就是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为基础的小乘的一个本子。接着我们就学唯识的《百法明门论》,是广超法师讲解的。现在我们正在学的是演培法师讲的《八十规矩颂》。
师:这个基础很好的,这都是学佛、学唯识的基础。关键是要学通,不要学得似是而非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个不行。要认真学,一个名相,一个法相,它的定义是什么,体用是什么?要搞清楚。比如说百法里面,什么叫遍行?什么叫别境?什么叫根本烦恼?什么叫随烦恼?根本烦恼是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大随烦恼八个,中随烦恼两个,小随烦恼十个,每个都要搞清楚,不然就模棱两可了。就像学中医一样,你要把那药性背得,要把那个汤头歌背得,理法汤药,要通那个理,要懂得方法。背得汤头,懂得药性,再加临床实验,辩证施治,整体看问题,才能当中医。学唯识也是一样,要下苦功夫,基础才扎实。《楞严经》中唯识的名相也很多,要好好学,学通!
正住:还有一个小问题。我每天坚持打坐一年多了,有一次小孩调皮,打了一下我的肚子,我突然觉得右肩上一片清凉,这种情况在打坐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请师父帮我解答一下,这是为什么。
师:这是逆增上缘。增上缘有顺增上缘和逆增上缘,逆增上缘相当于反面教员,看你是否经得起考验,过不过得了关。有一首偈子:“龙女献珠不为妙,提婆达多转法轮。”提婆达多伤害佛,但佛不以为意,实际上是锻炼了佛的定力和智慧,所以说他转法轮。这就是逆增上缘,反面给你一个锻炼,看你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小孩打你那一下,就是逆增上缘,对你来说有好处,是消业障,消业障以后才能开悟。有些禅师棒喝交加,是给徒弟消业障,让他们开悟,这叫“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吼下息狂机”,比如说“临济三顿棒”的故事。这是因机施教,当头棒喝,是一种教育方法。
正住:弟子谨记师父开示!谢谢师父!

(录音整理:海立;文字编辑:正根)
 

--------------------------------------------------------------------------------------------------------------------

扩展阅读:

更多惟贤法师佛教问答

惟贤法现佛教文集

惟贤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http://www.fjdh.cn/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标签:惟贤长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