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宣化上人:虚空打破明心地 代序: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宣化上人简传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来源:   作者:宣化上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虚空打破明心地 

 

   代序: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虚云老和尚开示

  

  摘自《虚云老和尚开示》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祇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铄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瞋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自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怀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宣化上人简传

  

 上人,名安慈,字度轮,接虚云老和尚法;嗣?仰,法号宣化,籍东北,诞于清末民初。年十九出家,庐墓守孝三年;修禅定,习教观,日一食,夜不卧,修种种梵行;行脚参方,亲近虚云老和尚及当代耆德。一九四八年抵香港,成立佛教讲堂等道场。一九六二年携正法西来,在美开演大乘经典数十部,升座说法万余次,乃在美建立三宝之第一人。

  历年来,上人创办法界佛教总会,及其所属道场机构多处。他教导东西善信,实践佛法于日常生活,又训练弟子翻译经典、兴办教育,并督导法总所属各道场之僧众,成为真正行持佛法之僧团。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上人圆寂于美国洛杉矶。慧日遽殒,世人同悲。高僧示寂,风范犹存。上人一生大公无私,其慈悲智慧之教化,令无数人改过自新,走向清净高尚之菩提大道。

  长白乞士性憨直,助人利他唯恐迟;

  为法忘躯捐生命,应病与药舍髓皮。

  愿同十万成一体,行尽虚空摄万机;

  无去无来无现在,亦无南北与东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