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一章】绪说 第二节 印度的宗教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一章】绪说 第二节 印度的宗教

  有人说:通观印度的历史,得於其中寻出世界一切宗教之模型,同时又能寻出希腊以来迄於近世之西洋哲学的重要思想;而尤足为印度夸者,此等宗教与哲学,自始即保持着一体不离之关系而前进。西洋则发生於希腊的哲学与发生於犹太的基督教,在古代本相冲突,至中世两相调和,近世则再分离,而与印度大异其趣。(此语见於高楠顺太郎及木村泰贤合着《印度哲学宗教史。绪论》)

  四《吠陀》

  印度民族众多,宗教也多,唯以雅利安人的宗教为正统,那就是根据《吠陀》而来的一贯思想和信仰。佛经中的婆罗门教,现在的印度教,都是由此而来。

  四《吠陀》的大致内容是:

  (一)《梨俱吠陀》:含有一千零一十七篇长短不一的祭祀圣歌,其中仅十分之一是关於一般世俗的,十分之九皆是宗教的,尤以<礼敬太阳神歌>为最重要,乃为婆罗门僧侣朝夕祷颂的一首。其内容成立的时代不一,最迟则为西元前一千年顷编集而成,此一《吠陀》乃为考察雅利安人最古状态的唯一资料。

  (二)《莎摩吠陀》:计收圣歌一千五百四十九首,为婆罗门僧侣於酒祭时所唱者。

  (三)《夜柔吠陀》:此与《莎摩吠陀》大致相同,是教导如何施行祭礼者,所 不同的,大部分为《梨俱吠陀》中,尚未出现的独创祭词。

  (四)《阿闼婆吠陀》:内容分二十卷,包括七百三十一首圣歌。此系雅利安人与印度原居民族接触之后,吸收其若干信仰的要素而后集成,故其多属神咒,为控制神鬼之法,仅少数为歌颂上帝之诗,所以多含迷信色彩。

  四阶级

  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1.《吠陀》天启主义,2.祭祀万能主义,3. 婆罗门至上主义。这也可说是神教的特色。《吠陀》是由梵天上帝的启示而来,所以神圣无上。依据《吠陀》的指导而行祭祀,所以无所不能;祭祀须由婆罗门僧侣职掌,所以婆罗门阶级也是至上的。

  实则,阶级制度的出现,乃在雅利安人到了印度之后,由於《吠陀》诗歌的渐增,祭祀仪式的渐繁,始产生专职的祭司。祭司自私,为保自姓的利益,乃主张祭司的世袭,遂藉神职的权威而倡出四姓的阶级:

  (一)婆罗门:祭司阶级的宗教师,由历代子孙的繁衍而形成一大种姓,他们是生来的僧侣,但却只有到年老时,始行林居的出家生活。(其分人生为:1.儿童教养期(梵行期),2.结婚与家庭生活期(家住期),3.森林期,4.遁世潜修期)

  (二)刹帝利:王者阶级的武士族,这是为了对内的统治,主要是为对外的抗御,而出现的武人种姓,是由於武艺的世袭、战士的专职而形成。他们要藉婆罗 门的祭祀而得神佑,所以是第二阶级。

  (三)吠舍:除了祭司和武士之外,尚有其他从事於农工商业的雅利安人,便成为第三阶级。

  (四)首陀罗:这是被征服的先到印度的达罗维荼人,是奴隶、是贱民。

  在此四大阶级中,前三者有诵念《吠陀》及祭祀的权利,死后得再投生於世,故称为“再生族”;非雅利安人的首陀罗族,既无诵经祭祀的权利,亦无转世投生的希望,故称为“一生族”。婆罗门族於死时只须拜神诵经,即可归返宇宙本体之梵天,称之为顿悟法;刹帝利及吠舍族,除诵经祭祀外,尚得苦练修禅,方生梵天,称之为渐证法。

  神的信仰

  不用说,雅利安人的信仰是根据《吠陀》而来。在《梨俱吠陀》中,分宇宙为天、空、地的三界,每一界有十一神,计三十三神。然其实际神数颇多,看似多神教,唯其往往对某一主要神的赞颂,辄用最上的词句来形容,故在主要神中,亦常变更其地位,因此有人称之为交换神教(Kathentheism)。若从信者的主观状态而言,则显然带有一神教的意味,故被人视为单一神教(Henotheism),即在多神中只崇拜某一神的宗教。

  通常地说,雅利安人崇拜太阳、天、雨、空气、火,这五种天然力量的神格 化。但对天之神婆楼那(Varuna)及雷雨之神因陀罗(Indra),特别崇敬。由於对因陀罗的特重,致有人以为印度之名,即由此神之名而来。

  《吠陀》的神,是先由天神、空神而渐重地神。其原始的神为特尤斯(Dyaus),此神与希腊的宙斯(Zeus)及罗马的朱彼得(Jupiter),同为由发光(dyu)之语根而成的神名,乃由光明而神化者。《吠陀》神界最有力的是婆楼那,其出现稍早於空界的主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Agni),则为地界的主要神。

  不论如何,《吠陀》的神数虽多,当他们礼拜各种神只之时,并不忘怀宇宙的主宰,所以《梨俱吠陀》中说:“虽然,世人称其为因陀罗、密多罗(Mirowa 此神乃表太阳的恩惠者)、婆楼那,实则只是一个,不过诗人给予各种不同的名字而已。”(此节资料采自高楠顺太郎及木村泰贤合着《印度哲学宗教史》及周祥光《印度通史》)

----------------------------------------------------------------------------------------------------------------

相关链接

印度佛教史(目录)

佛教基础读物

----------------------------------------------------------------------------------------------------------------

圣严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圣严法师佛教问答

圣严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圣严法师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