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文殊菩萨的故事 39.指出衣珠—无着禅师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文殊菩萨的故事 39.指出衣珠—无着禅师

        唐朝时,有位无着禅师,是永嘉董氏之子。从幼小时即天资聪颖才学出众,和大家相比,有如鹤立鸡群,显得特别出色,到了十二岁,皈投在本州龙泉寺猗律师那儿,披剃出了家,每天念诵大乘经典,达数万偈之多。

天宝八年,因为道业甚优,那一年刚好二十一岁,剃度师便把衣钵传给了他,由他担负起寺务暨度化的工作。

他既精于戒律,因为仰慕金陵牛头山慧忠禅师的德名,于是前往参访求学,在慧忠禅师那儿学习禅宗心要,用功得片刻光阴也不肯空过。

但是慧忠禅师却这样对他说:

「人家唯恐不够聪明,而你却是聪明太过,才不能通达禅理,如果不是过份的聪明,心地早就通快淋漓了。要知三世诸佛,于众生心外,无有一法可得,心里的幻象如果消除,那幺虚空原本净无一物,就毫无可执的了!」

无着在慧忠禅师一言之下,顿然开了法眼,证得心要。

从此他倦游五湖四海,一心一意的在山林泉水的天然环境里,到处参访着,这对他本身的道业,有着极大的益处。

大历二年的夏天,抵达清凉山,就在华严寺内挂单,并在藏经楼前结跏趺而坐,禅寂三日以后,于后半夜见到一道白光从东北方直射而来,照耀在他的头顶上面,很久很久才消失不见。

经过了这道白光的洗礼,身心觉得清凉自在,得到很大的法喜。第二天凌晨,他回忆白光来处,就向东北而行,到了楼观谷口,心里想着圣境,就顶礼数百拜,然后跏趺坐着养息。

这时忽然传来有人叱喝牛群之声,一惊而醒,见到一位老人衣着朴素,牵着牛走着,来到无着的面前,无着向他礼拜问道:

「长者是从什幺地方来的?」

「我是从山中来的。」老人回答。

「您家住在什幺地方?」

「就这山谷里面啊!」

老人接着反问他:

「你呢?你准备到什幺地方去呢?」

「想到金刚窟去,可是找不到路径。」

「那幺,何妨到敝舍休息片刻,喝一点茶?」

无着就跟着老人走,北行五十步左右就到了,老人向门内唤了一声,应声而走出一个童子,打开了门从老人手中接过牛牵了进去。老人就请无着进屋内,但见这房间的地十分平整,呈琉璃色,厅堂卧室、摆设都不像世间人所使用的样子。

坐定之后,老人再问无着:

「你从何方来的?」

「南方。」

「你有没有好的念珠呢?」

「祇有粗糙一点的念珠罢了。」

「请拿出来给老朽看看吧!」

无着就拿出念珠给老人看。

「要把属于你自己的拿给我看才是啊!」

「这分明是属于我的啊!」

「如果说是属于你的,怎幺是从南方来的?」

两人对谈的当时,童子捧来两个玻璃杯子,杯里盛满了酥蜜,一杯敬奉无着,一杯呈给老人。

老人举起杯子问:

「南方有这个吗?」

无着看了看这个杯子很精致,样式也很特别,就回答老人说:

「南方并没有这种杯子啊!」

「既然没有这个,用什幺来吃茶?」

无着也不知该怎样应对才好。

老人便再问他:

「你南方的佛法,是怎幺样宣扬的?把情形说给我听吧!」

「很可惜,末法时代,比丘们奉持戒律的很少。」

「有多少人受持戒律?」

「大致有三百五百人左右。」

无着答了以后,接着反问:

「这边呢?这边的佛法,是怎幺个宏扬的情形?」

「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有多少的学佛人?」

「前三三与后三三。」

无着沉默了下来。老人又问他:

「你经常作些什幺事?」

「以般若熏心,可是却自感不得要领。」

「你所说不得要领即是得到要领啊!」

老人又问下去:「你最初出家,志求什幺事啊?」

「欲期证得佛果啊!」

「这很好!只要能维持初发心就必然能证得佛果的。」

再问:「你今年几岁?」

「我三十一岁了。」无着答道。

「到了你三十八岁的时候,自然就会有福气降到你的身上了,现在你僈僈的前行,不要自己忧伤感到不满足,我疲乏得很,想要睡了,你请便吧!」

无着说:

「天气已经相当晚了,能否让我在这里留宿一晚呢?」

老人却拒绝说:

「你有两位伴侣,这是你执着留恋之处,所以你不应留宿。」

「我本来并无伴侣,而且也没有什幺留恋执着啊!我不明白您的话。」

老人便说:

「你既然心中没有留恋的念头,又何必要求住在这里?既然有了留恋和需求,不是等于身边有了两个伴了幺?」

这一说,无着不知要说什幺好了。

老人再问:

「你有没有随身带着衣钵之类呢?」

「自从受具足戒以来,我平常都带着的。」

不料老人却不以为然地说:

「沙门并无难事,应知能舍即舍,连衣钵都不舍,你好走了。」

临拜别时无着诚恳的要求:

「我现在心中还有疑问,敢乞大德垂示,五浊恶世的众生,实在少有善根,应当怎幺样的做法,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呢?」

老人于是为他说了一偈: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意思是:如果人能够静静地禅坐,哪怕是一刻间的功夫,胜过造那恒河沙的七层宝塔啊!要知道宝塔究竟有一天也会化为尘土的,然而我人心中诚挚的一念为基础,却可以使自己日后完成正觉的大道。

说完这首偈之后就叫童子送无着出门。

无着趁机问童子说:

「刚才主人说的前三三与后三三,是多少数目呢?」

童子回答他:

「金刚背后的。」

无着心中惘然,还是不清楚。

又再问童子:

「请问你,金刚窟在什幺地方呢?」

孩童忽然用手指指背后:「这个是般若寺。」

当无着回头看的时候,童子与房舍都消失了,祇见山色苍苍,密密的林木郁郁的样子,一时悲伤、怅惘、留恋、钦慕,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仿徨久久,忽然看见天空中祥云密布,云层上现出了圆光,像镜子似的悬挂着,仿佛有很多菩萨的影子隐隐约约的映现在圆光之内,并且映现出藻瓶锡杖、莲花师子的形状,这时他真是悲喜交集,不能自制。

过一回儿,一切又恢复了原状,无着心里感慨得很,就很自然地写了一首偈语:

「廓周沙界显伽蓝,满目文殊接对谈;言下不知开何印,回头祇见旧山岩。」

说完了偈语,寻路回到大华严寺,对寺众提起遇见菩萨这件事的前后经过。无着禅师最终在金刚窟前立化了。

后来雪窦禅师作了首偈颂道:「千峰盘曲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