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菩提甘霖 注解
索达吉堪布:菩提甘霖 注解
--------------------------------------------------------------------------------
[1] 原名《入行论讲记》,共十册。
[2] 《神僧传》卷四中记载:“初大士(南朝梁代傅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仍有愿言。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今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实始于此。”
[3] 尽量不要掐断灯芯。
[4] 具体位置是:尸体头顶上方设一张桌子,在桌子上面供灯。
[5] 师尊:指上师与本尊。
[6] 香根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据史料记载:人寿一万岁时,诸佛智慧自然形成一尺高的水晶塔;拘留孙佛时,整个尼泊尔是一片汪洋,此塔在海中竖立;迦那迦佛时,这座塔被称为法界语自在塔;于迦叶佛时,寂德上师为保护此塔,扩建外形。直到今天,它依旧巍然屹立。
[7] 据史料记载,河北省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比洛阳白马寺塔早建成两年。
[8] 《譬喻经》举出造塔之十种果报:1)不生于边国;2)不受贫困;3)不得愚痴邪见之身;4)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5)寿命长远;6)可得金刚那罗延力;7)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8)得蒙诸佛菩萨之慈悲;9)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10)得往生十方净土。 在佛教中,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
[9]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云:若以清净心造佛塔,其功德为:1) 于此生中,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一切怨家悉皆退散。2)随所生处,身常无病。一切众生见皆欢喜。3)无净戒者能够净戒满足,不调伏者能令调伏,不清净者能令清净,破斋戒者斋戒复生。4)若犯四重及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无始劫来障累皆尽。5)若欲生男,即生勇健福德之男。6)四大天王常随拥护。7) 即使佛塔毁坏,变作微尘,风吹一尘散落他处,尘所经过山林河海,一切众生触到此尘者,永更不受杂类之身,舍身受生常得见佛。
[1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或者“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皆可,后者比较常用。
[11] 预试七人:是藏地历史上第一个僧团。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若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预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
[12] 大幻化网坛城也是佛塔,它属于坛城塔。
[13] 天法不变金刚:藏文是南秋门捷多吉,他曾发愿以遗体来治疗众多顽疾。“天法”指宁玛白玉派中的天法派。
[14] 能增上1000倍,是《水木格言》的作者贡塘丹毕准美所说。但也有增上1万倍功德的说法。
[15] 此转绕咒也有不同的念法。
[16] 六字真言: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
[17] 放在头的周围即可,不一定是头顶上。
[18] 西琼堪卓玛:即《西藏生死书》中的林萨秋吉。
[19]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20] 《增一阿含经》云:“提婆达兜最后命终之时,起和悦心,称南无故,后作辟支佛,号名曰南无。”
[21] 《根有律》云:“提婆达多善根已续,于一大劫生于无隙大地狱中;其罪毕已,后得人身,展转修习,终得证悟钵剌底迦佛陀(即辟支佛),名为具骨。”
[22] 胜义善:又名真如善。胜义善是指解脱,它远离一切痛苦,最为安乐。
[23]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著名的“戒烟将军”。1947年11月28日,戴高乐当众宣布戒烟,当时他已年近花甲。在此之前,他每天要吸3盒Nary Cut(切成细片的块形烟草)。自宣布戒烟到他逝世的长达23年的时间里,他始终遵守诺言,没再吸一支烟。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为了法国,应当保养好身体。有人问他戒烟成功的“秘诀”,戴高乐的回答是:“不妥协!”
[24] 列宁从17岁就学会了吸烟。他的母亲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就劝他戒烟。母亲对列宁列举了吸烟对身体有害的种种理由,思想早熟而又敬重母亲的列宁听从了劝告,毅然戒了烟,并且终生不吸。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办公室墙上贴上“禁止吸烟”的纸条,在有人不遵守规定依然吞云吐雾时,他生气地当众撕下纸条,并且说“免得糟踏规定”。列宁在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时,一个人出于敬慕请列宁吸烟,列宁谢绝了,并且幽默地笑着说:“同志,你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你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
[25] 《格言宝藏论》云:“恶劣愚者聚会中,有学之士怎受敬?犹如居住毒蛇处,灯火再亮不发光。”
[26] 以前有一个国王,婆罗门通过观察星相告诉他,几天后要下一场雨,喝了这些雨水,肯定会导致疯癫。几天后果然降下暴雨,整个国家的人都因此而发疯,只有国王记住星相婆罗门的预言,没有喝雨水,因而保持正常。但是,他的臣民见国王与他们不一样,便纷纷指责国王是疯子,在众人呵毁下,国王也渐渐觉得自己是疯子,最后也喝了雨水,真的变成了疯子。
[27] 颂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28] 三净肉:没有亲眼看见为自己杀,没有亲耳听见为自己杀,没有怀疑为自己杀,远离这三种过失的肉,叫做三净肉。
[29] 此为汉译。藏文的经典中,“同样”的意思比较明显,上师在《藏密素食观》中引用时翻译为:“为求利润杀有情,为贪肉食给财产,彼二具有罪业者,号叫等狱中受煮。”
[30]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31] 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32] 堪布阿琼:华智仁波切的传承弟子,大圆满虹身成就者。
[33] 四无量心若想广修,则慈、悲、喜、舍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可只修慈心和悲心;若想最略,只修悲心即可,其他的已包含其中。此处只讲了舍心和悲心的修法,修慈心、喜心的窍诀,可参阅《大圆满前行》或《大圆满心性休息》。
[34] 这是堪布阿琼的窍诀,与《前行》的观想方法不同。
[35] 即不用将自身观想为圣尊。
[36] 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7] 《殊胜等持经》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直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
[38] 《顶宝龙王请问经》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
[39]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40] 即本书内封中的佛像。
[41] 压地印:又名触地印或降魔印,象征胜伏魔王波旬及其一切眷属。
[42] 等印:象征已证得光明无为法的菩提正等觉。
[43] “供养于我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
[44] 上师在《白莲花论》这句话的后面加了一段小字:“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此处以无比之大悲大智,为身值末法浊世之众生开显出一条解脱捷径。无论何种根基之人,只要能依此法门修持,临终之时则决定往生!特别是其最后所述之方便法门,稍有神志之耄耋老人亦可借此而摆脱轮回。若再要置尊者之悲心切切于不顾,不珍视到手之如意宝,仍一意弃明投暗,则何堪为人?何堪为人?请三思!”
[45] 《白莲花论》云:“我们理应知晓:一切诸佛于法性平等性中可谓无二无别,释迦牟尼佛只是以不同身相显现种种不同本尊而已,从而成为我等浊时众生之怙主、皈依处。如果自认为自己修习之本尊与释迦牟尼佛乃为异体,并因之而舍弃释尊,如此‘专修’本尊绝难成就。”
[46] 即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47] 菩提学会的道友,一般都有。那张卡片中,上师亲手写到:“寂寞的心,不要再迷惑;流浪的心,不要再漂泊……”
[48] 出有坏:是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出”就是超离轮回;“有”是具足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不可思议功德;“坏”是摧坏烦恼障、所知障及四魔为主的一切障碍。
[49] 三种人:在上次的修学安排中已经明确地提过:“资料的免费发放对象,包括以下三种:A.准备考试并积极参加小组学习的道友;B.不准备考试,却参加小组学习并完成规定数量咒语的道友;C.虽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参加小组学习,却准备考试,并在规定时间内学完影音资料且完成复习思考题的道友。”
[50] 上、下罗科玛智悲学校,以及江达文殊学校。
[51]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迁移到现在的多芒沟。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