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利道歌讲记2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利道歌讲记2
第二节课
《胜利道歌》中,第一部分“劝修密法”讲完了。第二部分是“发菩提心”,这分两个方面:发心之理和发心功德。“发心之理”昨天讲了,今天接着讲“发心功德”。
丙二、发心功德: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以此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阻塞恶趣之门,亦可暂时得到善趣人天安乐,究竟获得解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诸位道友切莫散乱,应着手修行此殊胜要诀。
上述所讲的发无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功德无量无边,这个道理在《学集论》、《入菩萨行论》及大乘经典中讲得非常细致,我在这里不作赘述。简而言之,菩提心的功德可从两方面得以体现:
一、若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后,相续中的罪业会全部遣除,以菩提心的功德已阻塞了地狱、饿鬼、旁生的恶趣之门。寂天菩萨说过:“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样,在生起的当下,能摧毁五无间罪、谤法罪等难以清净的重罪,如果罪业得以清净,就没有机会堕入恶趣。上师如意宝在教言中也说,具有菩提心的人,不可能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在临死之前,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生起菩提心,生起后不要让它毁坏,这样自己就不会堕落。
二、有了菩提心的话,一切善根功德越来越增上,暂时能转生于天界人间等具福报之处,享受善趣的一切安乐,寂天菩萨也说:“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究竟能圆满五道十地的功德,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菩提心对众生来讲,利益真的非常大。如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佛陀在多生累劫中以无碍智慧再三思维:对众生最有利的是什么呢?是有吃有穿好,还是身心健康好?结果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就像一些发明家,通过长期潜心研究发明出一样东西,觉得对人类特别有利,同样,佛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依靠它,无量的众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佛果。
因而,法王在这里说“切莫散乱修此要”。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被世间八法等外境诱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菩提心这种秘诀,这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可贵的修法。
关于这个问题,凡是听过《入行论》的人,对菩提心都有所认识,这一点我的确很高兴。现在不管到哪个城市,大家都觉得菩提心很重要,只不过有些人因为烦恼、工作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修好,有些人还是修得非常不错的。人生很短暂,希望大家不要先高攀一个大法,而应先把基本的加行修圆满,每时每刻忆念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这样以后,对今生来世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乙三(发出离心)分二:一、护戒功德;二、破戒过失。
丙一、护戒功德: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于此轮回中令人炫目的盛事与富足,不要有丝毫羡慕之心,应当一味守持人天众生的殊胜供养处——清净戒律。
对于想脱离轮回、希求解脱的人来讲,轮回中的名声、地位、权势、妙欲等殊胜之事,无有任何意义,一点也不会生起羡慕渴求之心,看见特别豪华的轿车美宅,只是把它视为如梦、如幻、如水泡。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心中确实感到三界犹如火宅,没有刹那安乐,真正有一种出离心。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就像难陀尊者一样,很难以做到对轮回不起贪念和执著,但只要通过学习理论,然后再加上长期串习,必定会觉得身处轮回没有安全感,进而生起厌离心。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共同加行修完之后,相续中定会生起出离心。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什么样才是生起出离心呢?对上述四个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后,何时对轮回的荣华富贵一刹那也不起羡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独希求解脱,如关在监狱里的犯人渴望被释放一样,何时就已经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当然,“一刹那”也不生羡慕心,这个要求比较严格,非常难以做到。尤其是我们凡夫人,在经堂里上课时,听上师讲得十分精彩,就觉得轮回一切琐事没有实义,马上生起了出离心。但等一会儿下课后,路上遇到悦意的对境,又开始产生贪恋之心,刚才的出离心立即荡然无存了,这对凡夫人来讲极有可能。但是要知道,真正希求解脱的人,对名声地位等人天福报要看得淡、看得破,只有这样,才能变成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有了出离心之后,一定要受持人天众生的供养处、整个世间的庄严——清净戒律。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别解脱经》中也说:“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修行人以耳环、手镯等饰品为严饰,并不是很庄严,倘若具足清净戒律,这才是最庄严的装饰,值得人天众生顶礼、膜拜、供养。
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所受持的戒律也不相同。如果出离心比较强,则可出家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沙弥戒、沙弥尼戒;如果这方面的因缘还没有成熟,至少也要受持居士戒,或以出离心摄持的皈依戒。假如相续中什么戒体都不存在,一切功德很难生得起来。《亲友书》云:“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大地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样,戒律是一切功德得以产生的根本,有了清净的戒律,一切功德才有产生的可能。倘若一分戒律也不受持,将来想获得人身、转生善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每一个人、尤其是皈依三宝的弟子来讲,还是要受持约束自己的戒律,这非常重要!
丙二、破戒过失: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增上生的暂时人天福报、决定胜的究竟解脱果位,全部依靠戒律而生。倘若破戒而没有忏悔清净,则一定会堕入三恶趣。因此,修行人切莫迷惑颠倒,务必要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
《别解脱经》中说,破了戒的人,唯一的去向就是地狱、饿鬼、旁生。这种人连自利都没办法承办,想帮助别人、救度一切众生简直可笑,如《般若摄颂》云:“破戒自利尚不能,岂有成办利他力?”
末法时代,守持清净戒律越来越不容易了,尤其是信息商业化时代,出家人守持净戒实在是难上加难。我所在的县城里有一座寺院,据了解,大概十年前有三百多出家人,现在剩了还不到两百,在十年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由于电视、电脑、手机的信息刺激着人的感官,市场上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种种外境的光一直在凡夫人面前闪烁着、诱惑着,这样之后,很多人不像古代修行人一样有出离心,真正安于静处修持正法的人非常非常少。
这次在北京的时候[25],我遇到各大寺院的方丈、住持、大德,他们自我介绍是某某寺院的,我问:“你们寺院有多少出家人?”回答是十来个人、二十来个人,最多是三十来个人。不客气地说,汉地很多现象真的非常可悲。(我们佛学院虽然出家人很多,但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也不好说。)有些出家人问我:“你们寺院有多少人?”我回答:“现在国家统计的有六千多人。”“啊?你有没有算错!”我说:“这个数字只是常住人口,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可能会更多。”很多人都觉得我在造神话。
的确这是法王的加持,我们学院几乎每天有人出家,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好像出家人太多了一样。但别的地方不是这样,许多寺院以前非常出名,而今只剩下金碧辉煌的殿堂,此外根本没有闻思修行。那天我还遇到一个很有名的和尚,我们聊了很长时间,他一直说寺院花了多少多少钱,我问:“你寺院有多少人啊?”他说:“我寺院有很多居士,出家人嘛,只有我和我的徒弟。”
我并不是说汉传佛教不兴盛,藏传佛教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不管是拉萨那一带,还是康区这一带,很多寺院的出家人日渐减少——比丘和老修行人纷纷圆寂,年纪小的不愿出家,中年还俗的也非常多。所以,这几十年也看得出来,出家人守持戒律越来越麻烦了。
对现在的居士而言,一部分不敢说有真实的出离心,但还是有相似的出离心,很多人对解脱也有希求之心,既然这样,大家还是要重视戒律,三皈五戒应该受持,一旦破了,则应在上师面前重受。有了大地,花草树木才能得以生长,同样,有了戒律,一切功德就有了依存之处。因此,在末法时代,大家不要迷失方向,务必要详详细细地取舍,该接受的护戒因缘理应接受,该抛弃的破戒违缘应当抛弃,这方面值得多加努力!
乙四(人格贤善)分二: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丙一、修习贤善人格之理: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所谓的贤善人格,是指言行举止恒时随顺亲友,为人秉性正直,心地善良。若欲长久利益自己,暂时利益他众乃是窍诀。
贤善的人格确实很重要。前面也讲了,修行密法或般若法门要依靠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必须有出离心,而出离心只有好人才生得起来。非常坏的人不可能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会有大圆满的开悟。就像你没有读小学的话,则不可能中学毕业;没有中学毕业,就不可能有大学文凭;没有大学文凭,又怎么会有博士学位呢?假如有,这个证书也肯定是假的。
修行需要人格贤善,这是法王如意宝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不管你学显宗、密宗,具有人格都非常重要,人格不好的话,什么出世间修行都是纸上谈兵,绝对不可能成就。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世法(贤善的人格)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佛法的殊胜证悟无从谈起。
当然,每个人对人格贤善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脾气好、性格好、做事勤快,就是人格贤善;有人认为漂亮的人,就具有人格魅力;有人认为心比较软,就是人格很好;有人认为个性坚强,肯定是好人……但法王并没有这么认为,他老人家说,人格贤善的标准有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好好记住:
一、“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大家在发心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团体都会有许许多多矛盾,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话,对谁都能观清净心,别人说什么也可以随顺。佛陀在经典中说“我要随顺世间人”,佛陀尚且如此,我们凡夫人就更需要了。当然,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应当随顺,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时,你非要背道而驰,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为上处处与人冲撞,就算坐车从色达到成都,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会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离开后,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样,要吃顿饭庆祝庆祝。但一个好人离开了,所有的人会特别伤心:“怎么办啊?我们中午不想吃饭了,那么好的人都走了,呜呜……”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每次刚认识一个人时,往往有这种分别念:“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有时候这个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时候这个人似乎比较坏,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非常好,很让人信赖。
二、“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规教言论》中也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为人正直、随顺别人,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领导和学者,话说得特别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也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进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长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是很好的窍诀。作为一个凡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虽然为了自己而帮助别人是一种狡猾,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但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不能利他,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对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得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他说:“应该要做好人,多帮助别人。实际上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空间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不会有什么成果。”我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点点头说:“我们佛教也是这样赞叹的。”确实,不管依止上师也好,依止企业家也好,如果你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要想自己得利益,暂时帮助别人是很好的窍诀。
上师曾一边开玩笑一边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着自己,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也毕竟是人,最后会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修学佛法时,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没有人格的话,高深莫测的境界不可能生起。”
以上讲了人格要贤善,大家务必应牢记,倘若没有做好人,做佛是不可能的。想做好人的话,就要在这几个问题上下功夫。如果你想广泛了解,则可翻阅《教诲甘露明点》,法王在里面还讲了一些宽宏大量、广闻博学等要求[26]。
丙二、贤善人格之功德:
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
修习贤善人格,是世间清净的人规法;从出世间而言,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成佛的方便道;它还是菩萨行持四摄法的精要,诸位弟子切切不可忘记这一殊胜窍诀。
“人规”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昔日藏地佛法特别兴盛时,国王松赞干布对全藏人民规定了“人规十六条[27]”,有很多做人的行为规范,比如敬信三宝、修行正法、孝敬父母、心性正直、心量宽宏等等。具有贤善人格,不仅是世规,而且也是佛规,它是三世诸佛成佛的方便道,无论是哪一尊佛,因地时都会做好人,一个坏人不要说成佛,连菩萨、阿罗汉也无法成就。
平时也可以看出,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不说他的出世间修证,仅仅是人格魅力,也特别吸引人。我一生中依止过很多善知识,他们的言行举止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凡夫的说话、分别念没什么好效仿的,可是这些高僧大德,在人格贤善的基础上,拥有不共的出世间境界。所以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离开了基本的世规,佛法的成就则如空中楼阁。
贤善人格是诸佛成佛的方便道,自利利他不可缺少,同时也是六度四摄中“四摄”的精华。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利生的四大行为,这些均要以人格为基础。如果有了良好的人格,就肯定愿意布施,愿意说爱语,愿意做利他之事,愿意以身作则地摄受众生。
因而在道歌的最后,法王语重心长地叮嘱:对我有信心的弟子们,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千万千万不要忘记做好人,倘若人都做不好,其他修行境界如无根之树,不可能真实生起。
要做一个好人的话,起码应该随顺别人,不要今天跟这个吵架,明天跟那个打架,即使没有胆子打架,也天天毁谤别人,跟谁都合不拢;或者对这个生嗔恨心,对那个发恶愿,这些心要统统断掉。同时,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像有些世间人那样,说起话来天花乱坠,但私底下完全不是这回事。现在狡猾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直,若能做到这一点,别人冤枉误解也好、诽谤诋毁也罢,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危害,自己始终会像纯金一样发出真实善良的光,不被任何黑暗和违缘所覆盖。
过去噶当派的很多格西,在摄受弟子之前,首先都要观察他的人格:如果是坏人,则不予摄受、不给传法;如果是好人,虽然比较愚笨,但认为可以教得出来。因此,人愚笨不要紧,关键是人要好。所谓的人好,并不是相貌庄严、声音悦耳、举止高雅,而是心一定要善良。做好了人以后,再谈佛法才有希望。所以作为佛教徒,团体与团体之间不要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也不要争执不息,否则会让不信佛的人讥笑:“你看,佛教徒完全口是心非,每天说得那么好,却做得那么糟糕!”但如果僧团里彼此和睦相处,一切都很和合,别人也会见而生信的。
慈诚罗珠和我曾碰到一位著名的藏族博士,他特别羡慕我们学院:“你们学院人多,是一大特征;戒律清净,也是一大特征;但还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你们彼此间心性和善,没有什么矛盾,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我们单位才十几个人,就有五六个人的关系不好。”的确,这么多的僧众和合团结,完全是法王如意宝的加持。虽然从小的方面看,人与人之间有一点意见不和是难免的,不要说我们,即便是佛陀身边的僧团,有些比丘或比丘尼也很复杂,律藏中经常讲到一些公案,但整体上看,我们还是很和合的。因此,我非常希望,不管是显宗、密宗的四众弟子,跟信佛或不信佛的人接触时,应该有种和谐团结的气氛,这也是人格贤善的一个表现。
概而言之,法王在论中讲了,显宗密宗的无二智慧依靠菩提心而来,菩提心依靠出离心,出离心又依靠贤善人格。这四个要诀是八万四千法门理论与修行相结合的智慧总结,大家一定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甲三(末义)分二:一、回向;二、造论之事。
乙一、回向: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以此造论善根,回向一切老母有情,愿其超越六道轮回的恐怖深渊。同时,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要义摄于上述四种窍诀中,愿对法王和佛教有信心的心子生起极大欢喜。并愿一切有缘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无上的安乐,将来利益无量众生。
在茫茫无尽的轮回苦海中,我们能遇到这样如意宝般的窍诀,实在是极大福分,对此应生欢喜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欢喜心?有的话,说明你对佛法还是有信心;如果什么欢喜心都没有,觉得:“《胜利道歌》两节课终于讲完啦,讲完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再广讲。赶紧下课吧,我想马上回去吃东西、睡觉,等一会儿该吃什么好呢……”那说明你没有太大收获。
乙二、造论之事:
第十七胜生周丙子年,我等师徒遣除内外密诸违缘,阿旺罗珠宗美于庆祝胜利之吉日,近五千僧人中,即性而唱,善哉!
藏历以六十年为一周期,其纪年从公元1027年算起,法王如意宝造《胜利道歌》时是第十七胜生周丙子年,也就是公元1996年9月21日。前面也讲了,当时法王遣除内外密一切违缘回到学院后,与所有的弟子欢聚一堂,学院还专门开了金刚娱乐法会,表演法王生病的整个经历,包括唱了仲敦巴、麦彭仁波切等尊者加持法王的一些道歌。去年我看到了这卷录像带,但画面比较模糊,距今已经十多年了。“阿旺罗珠宗美”,是上师如意宝的法名,那时学院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上师在近五千名僧人中即性唱出此《胜利道歌》。善哉!善哉!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