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注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注释

 

  --------------------------------------------------------------------------------

  [1] 四种成立:一、法性本性而成立,一切文字,本来成立大空等性之本性。二、有法自性而成立,一切诸法之各自本体,无欺而成立其不共显现之性。三、由以加持而成立,圆融一切万法之诸如来,从一文字至众多文字之诸密咒,皆示现为智慧幻化故,以如来加持而成立。四、由从能力加持而成立,如同妙药、宝珠之力,如是彼等密咒已具无欺无碍而能成就悉地之力。

  [2] 如世尊自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证悟犹如甘露法性义,纵于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

  [3] 在藏文译本中,“一切人天音乐”和前面的“诸伏藏珍玩所须”是连在一起说的,即:及诸伏藏珍玩所须一切人天音乐。

  [4] 如果天气太干燥,对马蹄会有损害。

  [5] 《阿弥陀经》中说,因为那里的器情世界庄严无比,凡是往生彼国的众生身心都极其安乐,所以名为极乐世界。

  [6] 这个偈颂应该是从《无量寿经》的康僧铠译本提炼出的,如云:“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7] 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8] 此处提到了十四个名称,康僧铠译本中有十二个名称,藏文译本中有十九个名称。

  [9] 又作优波尼沙陀分、忧波尼奢分,略称尼杀昙、尼萨昙。古印度形容极少之数量名称。《希麟音义》卷一云:“尼杀昙分,梵语,数法之极也,或云优波尼洒陀。《慧苑音义》引《瑜伽大论》译为微细分。如析一毛以为百分,又析彼一分为百千万分,又于析分中加前析之,乃至邻虚,至不可析处,名为邬波尼杀昙分也。”

  [10] 藏文译本中是:“析一毛端为一百分”。

  [11] 了义的文殊菩萨实际上就是明空无二的心性。

  [12] 佛慢:密乘行人认知自己本来就是本尊的见解,此虽以“慢”名之,实为清净的智慧,不同于凡夫烦恼体性之我慢。

  [13] 安隐:即安稳。

  [14] 不是世间的玻璃,而是水晶。

  [15] 红珍珠。

  [16] 有些论典中说,因为这种珍宝颜色像马脑,所以又名马脑。

  [17] 兜罗为树名,兜罗绵即兜罗树所生之绵,此棉极其轻柔。

  [18] 《极乐愿文》中说,阿弥陀佛背靠菩提树而坐。

  [19] 这段经文在藏文译本中没有,在汉文其他有些译本中也没有。

  [20] 有些经中说,阿弥陀佛的四周有宝柱,柱顶覆盖着宝网。

  [21] 但佛教用的是正方形的卐,而纳粹党用的是斜45度的卐。

  [22] 康僧铠译本中说是六根。

  [23] 据有些论典的观点,这三种忍可以依次对应闻慧、思慧、修慧。

  [24] 即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之大铁山。据《彰所知论·器世界品》记载,以阎浮提等四大洲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其外有一铁山围之,称为小铁围山;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其外亦有一铁山围之,称为中铁围山;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其外复有铁山围之,称为大铁围山。

  [25] 即须弥山。

  [26] 色界共有四禅十七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有八天,在色界十七天中最高的是色究竟天。

  [27] 同等理:因明中的一种破斥方法,即用对方的理路反过来破斥对方。

  [28] 不久前日本发生了海啸。

  [29] 《往生论》:世亲论师依《无量寿经》而造,此论分五门(即往生净土的五种因),其中观察门详细宣说了极乐世界的器情功德。该论传入中国后,昙鸾法师造有《往生论注》,结合马鸣、龙树之教言解释此论。此论在汉地影响极大,净土宗有“五经一论”或“三经一论”的说法,其中“一论”就是《往生论》。

  [30] 藏文译本中还有三解脱门声。

  [31] 如孔雀、鹦鹉生卵后,时时亲附、覆育之,令其生乐触;若不亲附、覆育、温暖之,卵则腐坏。

  [32] 如海龟在陆地生卵后,以细沙覆之,然后回到海中,如果这些卵一直思母便不会腐坏,如果不思母就会腐坏。

  [33] 藏文译本中没有提到散花。

  [34] 类似《大圆满前行》中讲的十三种报身服饰。

  [35] 黄门:男根受损者,如太监。

  [36] 时逢首届“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许多参加研讨会的大学生晚上也到经堂听课,故上师有此说。本课的很多开示也是针对他们的。

  [37] 有些大学生在课上拍照,上师遂对此作开示。

  [38] 晡时: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39] 《阿弥陀经》也有这样的说法:“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40] 不仅阿弥陀佛的名号,受持其他如来的名号也有如此功德,如《十二佛名经》中说:“若人持佛名,七宝华中生,其华千亿叶,威光相具足。”

  [41] 此处的译文较难理解,其他译本中无此说法,故据藏文译本作此解释。

  [42] 在藏文译本中只提到了造五无间罪和谤法,没有说谤圣人。

  [43] 后两辈发菩提心的情况下堂课会宣说。

  [44] 原话是:“善导师意谓,虽是谤法五逆,倘于临终,闻法能信,忏悔回心,至心信乐,愿生其国,乃至十念,佛垂大慈,亦可摄彼往生极乐。”

  [45] 其他译本中没有“同归”。“同归”应该是最后的行为,不然诸菩萨刚到极乐世界,还没来得及顶礼供养阿弥陀佛,也没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这时就回去显然不合理。

  [46] 所谓“道光”,即由本性清净而自然显发的智慧光,菩萨能以这种智慧光饶益无量众生。

  [47] 这是类似于佛陀的四无畏,真正的四无畏只有佛陀才具足。

  [48] 康僧铠译本中是“游入深法门”。

  [49]《说文》:景,日光也。

  [50] 这是接近于佛陀的三十二相。

  [51] 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清净柔软之故。

  [52] 一般获得加行道忍位以后就不会再堕入恶趣。

  [53] 如云:“极勤利众生,大悲为性故,无间(即无间地狱)如乐处,岂怖诸有苦。”

  [54]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宋绍德译。鸠摩罗什译为《诸法无行经》,隋朝阇那崛多译为《诸法本无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经常引用此经的教证,那里面的译名为《诸法无生经》。

  [55] 我想和自想有所区别:前者是就“人”、“法”中的“人”而言的,后者是就“自”、“他”中的“自”而言的。

  [56] 按照《宝性论》的观点,凡夫是不清净位,一地以上的菩萨是清净位,佛陀是极清净位。

  [57] 萨迦派果仁巴大师指出,小乘行人只能获得六通,而不可全得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才具足五眼。

  [58] 一地到十地菩萨也有相似的佛眼。

  [59] 一乘:即佛乘。《妙法莲华经》中说,佛出世的本怀是令众生皆入于佛乘,但因众生根机不等,故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

  [60] 康僧铠译本说是:“三昧如山王”。

  [61] 康僧铠译本说是:“慧光明净,超逾日月”,藏文译本也是这样讲。

  [62]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无性菩萨和世亲菩萨均造有此论的注释。

  [63] 有些经中将世尊称为大仙人。故此处也可解释为菩萨的光芒犹如佛光一样,任何贤圣的光芒都无法比拟。

  [64] 龙象: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佛经中经常以龙、象比喻佛陀和大菩萨。有些经论中认为龙象就是大象,就像马中俊美者叫龙马一样,如《维摩诘经•不思议品》曰:“譬如龙象蹴蹋,非驴所堪。”

  [65] 康僧铠译本中说:“旷若虚空,大慈等故。”藏文译本中也以虚空比喻菩萨的慈心。

  [66] 藏文译本中还有“受持法幡,燃亮法灯”的说法。

  [67] 佛经中说,凡是听到讲经说法前的海螺声、鼓声的众生都能获得解脱。

  [68] 《无量寿经义疏》云: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69] 堪布阿琼:1879-1941,宁玛巴近代著名大德。

  [70] 阿弥陀佛身体各处都能放光示现神变,如《极乐愿文》云:“法身无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观音,复化百俱胝观音;左手放光化度母,复化百俱胝度母;心间放光化莲师,复化百俱胝莲师,顶礼法身阿弥陀。”

  [71] 其他译本无此说,“他论”疑为“他伦”,即其他种类的众生。

  [72] 除了阿弥陀佛幻化的鸟儿。

  [73] 康僧铠译本的说法有所不同:“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也就是说阿难当时还在。

  [74] 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希求这些智慧就是希求佛果。

  [75]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于五百年中,虽具乐受用,听闻佛语声,然花不绽放。”而这里说在莲花里不闻法,可能是深广的法门听不到,而一般的法门可以听到。

  [76] 原文为“已”。

  [77] 意为无能胜,即弥勒菩萨。

  [78] 因明中说犹豫分为两种:非理犹豫和合理犹豫。合理犹豫即能引生合理认识自境之正确心识,如思维“声是常耶,抑无常耶?很可能是无常”,此犹豫能引生认为声是无常之正确心识。非理犹豫即能引生不合理认识自境之邪分别心,如思维“声是常耶,抑无常耶?很可能是常”,此犹豫能引生认为声是常之颠倒分别心。此处的怀疑当属合理犹豫,比如心中想:我应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60%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好像还有一些问题……

  [79] 康僧铠译本云:“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此为苦。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若此众生,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亦得遍至无量无数诸余佛所,修诸功德。”

  [80] 在藏文译本和其他译本中,弥勒菩萨不仅问了娑婆世界往生者的数量,也问了其他世界往生者的数量。

  [81] 藏文译本中说,星光如来国中也有许多不退转菩萨往生极乐世界。

  [82] 关于如何成立佛陀为量士夫,详见《释量论·成量品》。

  [83] 受持经典,既可以指依照经典修行,也可以指经常将经典带在身上。

  [84] 在藏文译本中,“能作大光拯浊世”是“诸世尊”的定语。

  [85] 救世之行:即《无量寿经》。

  [86] 这个偈颂在藏文译本中没有。

  [87] “钦”在藏文中有很丰富的内容,表面意思是“知”,但构成词组“喇嘛钦”时,除了“上师知”以外,还有“上师加持”、“上师垂念”等意思,不过译为汉语只能是“上师知”,没办法表达出藏语中的丰富内容。

  [88] 在藏文译本中,本偈颂最后两句的次序相反,即:“如是妙法已听闻,常念诸佛而生喜,善能乐欲佛菩提,彼人往昔真吾友。”

  [89] 即无生法忍。

  [90] 法贤译本中说,是燃灯佛授记他们未来成为妙音如来,如云:“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无量寿佛者,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然灯佛记名妙音如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91] 阿迦腻咤天:即色究竟天,此天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位于色界最顶位,其果报于色界中为最胜。

  [92] 南华寺有三大肉身,一是六祖惠能,一是憨山大师,一是丹田禅师。

  [93]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朝嘉靖八年己丑科状元,世称“罗状元”。后出家为僧,在寺院中苦行十三年,曾回家度化妻儿,但家人没认出他,遂作诗离去,后得龙裤国师指点而开悟。

  [94] 此处的天堂也可理解为清净刹土。

  [95] 麝香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为了得到麝香,许多人猎杀麝。

  [96] 现在有些演员也剃光头扮演出家人,但因为没有信心和发愿,所以这种“出家”是无有意义的。当然,这是说意义不大,并非完全无意义,佛经中有个公案:某阿罗汉尼前世是戏子,曾经演过出家人,以此功德在释迦牟尼佛教下出家证果。

  [97] 此处的“相续”是“不断”的意思。

  [98] 歌曰:上师加持入我身,此身若与凡夫同,何堪成为大修士?现以化身显神通,惹琼子兮应顶礼!上师加持入我口,口若妄言或绮语,何堪成为大修士?我歌多富妙口诀,惹琼子兮应善思!上师加持入我心,心若纷起诸妄念,何堪成为大修士?神通明体广大现,惹琼子兮应皈敬!惹琼见地似野鹫,时飞高空时降地,如是高低不稳固,应趋坚中兮善思维。应舍放逸兮布衣行!你我父子若相等,何不速入此牛角?牛角内藏大宫室,广大宽敞甚舒适!惹琼修观似日月,有时明兮有时暗,时暗时明不稳固,应趋坚中兮善思维!应舍放逸兮布衣行!你我父子若相等,何不速入此牛角?牛角内藏大宫室,广大宽敞甚舒适!惹琼行素似山风,有时急骤有时缓,时急时缓不稳固,应趋坚中兮善思维!应舍放逸兮布衣行!你我父子若相等,何不速入此牛角?牛角内藏大宫室,广大宽敞甚舒适!惹琼证果似稼禾,有时好兮有时恶,时好时恶不稳固,应趋坚中兮善思维!应舍放逸兮布衣行!你我父子若相等,何不速入此牛角?牛角内藏大宫室,广大宽敞甚舒适!若于微妙因缘法,此心随意得自在,则能进入此牛角,享用宫屋之舒适!子兮!吾今呼唤汝,速入此屋伴老父,父唤子归子应归,为子之道应如是。我乃年迈衰残人,生平从未到印度,身微路险未远游。惹琼青年身健壮,曾往印度游学去,参访众多成就者,依止博学善知识;如今已为大贵人,应住广大舒适屋,乾枯废弃此牛角,何能增长我法执?是故吾子惹琼巴,应入牛角内室居!

  [99] 六祖显现上不识字。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