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96.居讷祖印禅师悟道因缘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96.居讷祖印禅师悟道因缘

  庐山圆通居讷祖印禅师,延庆子荣禅师之法嗣,俗姓蹇,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人。居讷禅师生而英伟,读书过目成诵。十一岁依汉州什邡(fang,属成都府)竹林寺元昉(fang)禅师出家,十七岁试《法华》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游于讲肆,究习经论,学冠巴蜀。

  一日,居讷禅师碰到一位禅者,刚从南方参学回川。二人一起相谈甚欢。禅者大赞南方禅宗之盛,并历数四川有道之士,皆因投于宗门而悟道,如马祖本是四川什邡人,因参宗门大德而得明心性,名播天下;亮座主本以讲论闻名,后归于禅门,得法后便罢讲,隐于西山;德山宣鉴法师原来也是以讲经为业,归依宗门后,便烧掉了《青龙疏钞》,称“滴水莫敌巨海”。居讷禅师经禅者这样一番鼓励,遂生游方之想。于是便离开了四川,行脚于荆楚之间。遗憾的是,虽几经寒暑,却无所得。

  后来,居讷禅师便来到襄州洞山,投子荣禅师座下参学。子荣禅师是智门光祚禅师之法嗣,与雪窦重显禅师是同门师兄弟。在子荣禅师的身边,居讷禅师整整请益了十年。

  一日,居讷禅师读《华严论》,至“须弥在大海中,高八万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揽可及,以明八万四千尘劳山,住烦恼大海。众生若能于一切法,无思无为,即烦恼自然枯竭,尘劳成一切智之山,烦恼成一切智之海。若更起心思虑,即有攀缘,即尘劳愈高烦恼愈深,不能至诸佛智顶”这一段时,恍然有省。于是他又反复熟读了多遍,遂感叹道:“石鞏云无下手处,而马祖曰旷劫无明,今日一切消灭,非虚语也。”

  居讷禅师悟道后,道誉日隆,后应南康太守程师孟之邀请,住持庐山归宗寺,既而又迁圆通寺。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官方出资创十方净因禅院,诏天下有道者住持。在欧阳修和程师孟的推举下,仁宗皇帝诏请居讷禅师入住。居讷禅师以目疾为由,将位子让给了大觉怀琏禅师。

  后有人问居讷禅师:“圣天子旌崇道德,遣使持书,恩被泉石,师何因辞哉?”

  居讷禅师道:“予滥厕(混迹于)僧伦,视听不聪,幸安于林下,饭蔬饮水。虽佛祖所不为,况其他耶?先哲谓大名之下,难得久居。予行平生知足之计,不以声名自累。”

  学佛就是为了成佛,现在连佛都不成,何况名闻利养!真正大禅师的气魄!

  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左迁滁州,第二年归庐陵,途经九江的时候,他特地上庐山拜访了圆通居讷禅师。

  欧阳修此前不仅不信仰佛教,反而还曾仿效韩退之(韩愈),著书立说,排斥佛教。在与居讷禅师交谈的时候,欧阳修“耸听忘倦,至夜不已,迟回逾旬,不忍离去”。

  居讷禅师道:“佛道以悟心为本,足下……偏执世教,故忘其本。诚能运圣凡平等之心,默默体会,顿祛我慢,悉悔昨非,观荣辱之本空,了生死之一致,则净念常明,天真独露,始可问津于此道耳!”

  在居讷禅师的开导之下,欧阳修恍然有所省发,其排佛之心遂荡然无存。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