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九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九课

 

  在讲课之前,给大家强调两件事情:

  一、每次听课时要发菩提心:“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要听这堂课。”以此心态来听受很重要,这是三殊胜的第一个。

  二、要观清净心。这并不是表面上说说,而应真正将听课的地方——不管是经堂、居士家,或是其他道场,观想为莲花生大士的刹土、观音菩萨的刹土或阿弥陀佛的刹土;跟自己一起听课的人,都是具殊胜缘分的大乘根基者,全部是菩萨或金刚勇士勇母,而不能认为“我旁边这个人是坏蛋,那个人如何如何”,好像除了自己以外统统是凡夫;传法上师,也应观为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等……总之,从自性清净来讲,万法均为清净的,并不是把本不清净的东西硬观为清净。

  这五种清净观,如果你不能长期坚持,那在短短的听课期间,也要尽量观想。若能如此,一堂课的法义就会融入自心,所得的加持跟其他课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密乘的不共窍诀。有些观修好的人,哪怕只听一堂课,也会有极大收获。这一点,你们听课时务必不能忘!

  下面继续讲一切都是业的自性。昨天讲了佛陀也会感受果报,今天继续讲阿罗汉受业报的公案:佛陀的声闻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是由业力所感被外道杀害的。

  目犍连和舍利子二位尊者,时常前往地狱饿鬼、旁生、人间和天界五道去饶益有情。一天,他们来到无间地狱,见那里有无量众生感受燃烧之苦,于是就各显神通降下雨水,令地狱众生得到清凉。

  当时,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30],死后也转生在这里。由于他生前为众人演说邪教,如今正在感受舌头上有五百铁犁耕垦、鲜血淋漓之苦。饮光对他们说:“您们二位尊者返回人间时,请转告我的弟子:‘你们本师饮光能圆堕在无间地狱中,舌头上每天被铁犁耕垦,极其痛苦。遍行宗派[31]没有沙门善行,此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你们宗派是颠倒的教派,因此,应当舍弃自己的宗派,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本师的骨灰做成灵塔之后,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他身上,所以万万不要供养他的遗塔。’”

  二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路上正好碰到了这些外道。外道原本就对他们不满,因为他们昔日也曾是外道,皈入佛门之后,以修行的功德力感召了很多人,令外道威望大大下降。于是外道就商量:“如果这两人赞叹我们的宗派,我们就算了;如果态度不好,这次要把他们狠狠打一顿。”

  首先,外道问走在前面的舍利子:“我们宗派有没有沙门善行?”舍利子以偈颂回答:“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内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由于没有前世的业缘,他们没有听懂,以为是在赞叹自己的宗派,就放过了舍利子。(可见,人与人因沟通所致的吵架、打架,都跟前世有一定的因缘。)

  目犍连问舍利子:“你有没有把饮光能圆的口信转告给他弟子?”舍利子答言:“我说是说了,可他们却什么话也没说。”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懂,还是我去说吧。”

  随后他来到遍行外道的所在地,先说你们宗派是颠倒的,之后又说你们本师如今在地狱里受苦,我亲眼看到了,他让我给你们捎口信……外道听了怒不可遏:“这个人不但对我们妄加责难,居然胆大包天地诽谤起我们的本师来了。来,给我打!”他们数数殴打目犍连,目犍连的身体被摧残得像苇草一样支离破碎。

  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这要是在以前,不要说被这些外道打得皮开肉绽,哪怕是三界所有众生群起而攻之,就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动不了。可是在当时,由于往昔的业力所压,他连变化也想不起来,更不必说大显神变了[32]。此时此刻的尊者,与平常的凡夫人一模一样,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舍利子见后非常悲痛,就把他背了回去。

  未生怨王听说这个消息,带领大臣、眷属前去问候。他看到尊者的样子极为气愤,下令把这些遍行外道抓起来,用火烧死。尊者劝他不要这样,并说这是往昔业力所感,不怪他们。国王只好改变主意,但把这些外道逐出了国境。

  国王问尊者:“您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怎么会被这些外道打成这样?”尊者用了一个偈颂回答:“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国王要求国内医术高明的医生们,必须在七天内令尊者的身体恢复如初,否则就免去现在的一切封禄,并让大臣亲自照顾尊者,然后就回宫了。

  此时目犍连告诉舍利子,不久后自己便会涅槃。舍利子非常伤心,说:“我们二人刚开始一起学外道,后来一起出家,一起听受佛法甘露,同样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倘若你要涅槃,我也会跟你一起涅槃。”

  马胜比丘听说目犍连受伤极重,于是也前来探望。但他不像我们,得知亲友生病了、受伤了,去医院时只拿一束花,而他没拿什么花,也没拿什么钱,当时只讲了两个偈颂:“非山非海中,无有地方所,亦不在空里,能避于先业。如影随人去,无有安住者,善恶业不亡,无上尊所说。”不管是大山也好、大海也好、虚空也好,三界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避开业力。人的业力相当于随身的影子,不会安住在别的地方,只要因缘成熟了,前世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定会在自身上现前果报,这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马胜比丘讲完就走了——以后我们有修行境界的人,去医院看一些金刚道友时,也可以讲两个偈颂就走,这是释迦教徒的一种做法。(众笑)

  话说刚才那些医生,苦于国王所下达的七日之限无法做到,便去乞求目犍连尊者:“您千万不能死啊!不然,国王会剥夺我们的封禄。”尊者答应了,并让他们转告国王,七天后自己会去城中化缘。七天之后,尊者果然入城次第化缘,然后来到王宫门口。国王得知后很高兴,连忙请尊者入宫应供。

  这时,舍利子入定观察为何目犍连身负重伤还入城化缘,结果发现他有趋入涅槃的打算。于是就去佛陀那里,悲伤地说:“对于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了?既然他要趋入涅槃,我也不想住世了,所以想提前圆寂。”佛陀三次问他是否真要如此,但舍利子的心意已决,佛陀只好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那就随缘吧!”

  最后,舍利子与八万阿罗汉先入涅槃。紧接着,目犍连回到自己的故土,讲经说法后,也与七万七千阿罗汉入灭了。这个公案,不仅是藏传佛教有,汉地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也有详细阐述。

  此经还记载,当时众弟子见目犍连被外道打得粉身碎骨而示现圆寂,就问佛陀这是什么因缘。佛陀说:往昔有个婆罗门的儿子娶了一个媳妇,媳妇跟婆婆之间的关系不好,儿子因为偏爱媳妇,就对母亲特别不满。有一次,媳妇又跟他告状,他心生恶念、口出恶语:“要是有个力气大的人,把母亲打得像苇草一样,该多好啊!”以此因缘,他在五百世中常被人打得像苇草一样,最后即使成了“神通第一”的阿罗汉,也仍要感受这种余报。

  可见,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他们不要说真正去打,就算是心生恶念、口出恶语,将来的果报也十分可怕。还有些经典中说,目犍连前世是婆罗门的儿子,曾经对父亲生过恶分别念、骂过恶语[33];也有论典中说,目犍连前世对父母都产生恶念恶语,从而招致了如此恶果[34]。但我看《毗奈耶杂事》中讲的是“母亲”,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这个公案时,也是说对“母亲”不恭敬而成熟的果报。

  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对此公案理应引起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且不说过去的很多世,仅仅是这一世中,我们对父母可能也生过恶念,甚至有人把父母打得特别厉害。如果是这样,果报何时才能忏净啊?我们现在若没有发自内心地忏悔,下场肯定很可怕。这一点,你不信就另当别论了。但就算不信,因果也不会有丝毫改变,一旦你造了这种恶业,痛苦只能由自己承受。《诸法集要经》云:“愚夫无正见,不达罪福相,循环三有中,唯苦为己有。”意思是愚夫由于没有正见,根本不明白哪些是罪、哪些是福,以至于在三界轮回中一直不断循环,饱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所以,取舍因果在学佛的过程中非常关键。我为什么经常强调“修高法不重要,先打好基础最重要”?就是因为只有打好了前行基础,修学了前行的这些道理,即使再过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修行境界也很稳固。否则,一两天内修个大法、修个窍诀,甚至跟人天天辩论,好像智慧相当不错,但是这样长期下来,你根本不会有什么真实境界。

  因此,大家必须要打好前行、尤其是业因果的基础,对这个公案要再三思维。虽然它表面上只是个古代故事,但你若真正相信因果,就会知道对父母乃至上师、僧众做好事,功德必定不可思议;反之,倘若你对他们不敬、不孝、诽谤、伤害,在业力没有忏净之前,果报绝对会无欺成熟!

  还有一则公案:从前,在克什米尔地方,有位具有神通神变的比丘,名叫日瓦德,他座下的弟子为数不少。一天,当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时,附近一位主人出门寻找丢失的牛犊,见林间炊烟缭绕,就顺此方向来到近前。他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问:“你在做什么?”

  日瓦德答言:“我在煮染法衣。”

  主人打开锅盖一看,发现煮的根本不是什么法衣,而是肉。比丘自己也惊讶地看见了锅里的肉。(他明明没偷过牛犊,但业力现前也无可奈何。)

  主人推推搡搡把他带到国王面前,呈禀道:“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犊,请国王惩治。”国王不问事情始末,便将比丘打入了监牢。

  几天之后,主人家的母牛自己找回了牛犊,于是主人特别后悔,又急急忙忙来到国王面前说:“那位比丘没有偷牛犊,请求国王释放他。”但国王因为事务繁忙,在六个月里忘了此事。

  后来比丘的许多获得神变的弟子,从空中飞来,到国王面前禀告:“这位比丘是我们的师父,他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是清白的,请国王放了他!”

  这时国王才想起来,于是亲自去释放。当看到比丘满脸憔悴、吃尽苦头的样子,国王万分懊悔地说:“此事延误已久,我真是造了滔天大罪。”

  比丘说:“您没有错,是我自作自受。”

  国王问:“您以前到底造了什么业?”

  比丘讲述道:“我往昔曾转生为一名盗贼,当时偷了一头牛犊,被主人紧追不放。到了林间,我惊慌之余,就将牛犊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独觉面前,却给独觉带来入狱六天的厄运。因为这一恶业的异熟果,使我在多生累世中感受恶趣之苦,今生也受到这样的苦难。不过,这是最后一次的果报了。”

  汉地的《杂宝藏经》中,我也看到过这个故事,情节大致相同,只是时间上略有出入。它是怎么讲的呢?从前有个阿罗汉叫离越,他门下有五百弟子,都得到了圣者果位。有一天,他在煮法衣时,有个人丢了牛,到他面前打开锅一看,法衣自然变成牛皮,所煮的染草变成牛肉,染汁变成了血。牛的主人见了,把他绑到国王那里,国王将其关入监狱,天天做饲马除粪等低劣之事,长达十二年之久。

  离越阿罗汉的弟子,见上师突然失踪了,就用神通观察他去了哪里,但这么多年来始终找不到。直至十二年后,离越阿罗汉的业力慢慢尽了,一位弟子才发现他在国王的监狱里,便飞到皇宫,要求国王释放此人。

  国王派人去监狱查看,但除了看到一个身体憔悴、须发极长的人外,没有发现出家人的影子。国王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弟子,那弟子对国王说:“您最好去监狱宣布:出家人全部得以释放。”国王遵照他的要求,颁布了这个法令。离越阿罗汉此时因业力清净,须发自落、袈裟著身,飞入虚空,示现十八种神变神通。

  国王见了叹未曾有,在他面前五体投地,开始忏悔。离越阿罗汉说:“国王,您没有错,这是我自己的业力现前。”

  国王问是什么业力。他回答说:“往昔我丢了一头牛,寻找时在山里见到一位独觉,我就于一日一夜中诬陷是他偷了牛。以此因缘,我在恶趣中受了无量痛苦。如今虽已得阿罗汉果,但仍要遭受这样的果报。[35]”

  因此,大家对因果务必要小心。这里之所以引用许多圣者的公案,就是在提醒我们:连世间上非常伟大的阿罗汉、菩萨、佛陀,显现上也会感受果报,何况是我们凡夫人了?有些人说“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但轮回也是一种显现,没吃饭会饿也是一种显现,你遇到痛苦也是一种显现,在这样的显现面前,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常有人说:“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这种论调特别过分。要知道,尽管一切法是空性的,但对我们而言,根本没有像目犍连那样的境界,既然目犍连都难逃因果,那我们会不会受因果支配呢?肯定会。我到一些城市去时,经常见个别佛教徒盲目地赞叹上师:“哎呀,您造点业肯定没事,您吃肉肯定对众生有利,您杀生肯定是超度,我相信您!”但是你的相信、上师的恶行,不一定能真正超越轮回。因此,在取舍因果方面,每个人一定要谨慎。假如你不是成就者就随便吃肉、喝酒抽烟、杀盗淫妄无恶不作,最终只能是自作自受,此外绝没有其他的路。

  对于这些,智者特别害怕,愚者却根本不在乎,这就是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诚如佛经所言:“愚夫乐作罪,智者心常怖,由具彼正慧,见诸恶险难。”愚夫喜欢造罪,智者却对此心怀畏惧,为什么呢?因为他具有因果正见的智慧,完全能看到造恶业的危险性。就像有一定智慧的人,深知不能贪污犯法,不然锒铛入狱会后悔莫及。然遗憾的是,如今在这个世间上,很多众生愚昧无知,不知造恶业会招致痛苦,或者由于因果见解不深,他们表面上知道,却常常明知故犯,这是相当可怕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因果正见!

  再来讲讲菩萨受报的实例:从前,龙猛菩萨从龙宫等他方世界中,迎请了许多般若经典在人间广弘。此举令魔王波旬火冒三丈,为了加害龙猛菩萨,他投入乐行王后的腹中,成了乐行国王的一名太子,名叫具力。

  有一天,母后送给具力太子一件精美别致、五彩锦缎的无缝衣[36]。太子说:“我现在还不穿,等到继承王位时,再穿不迟。”

  母后说:“你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本来,国王驾崩之后,理当要由太子登基。可因为你父王和龙猛菩萨成就了金丹术,生命是一体的,只要龙猛菩萨没有圆寂,你父王就不会离开人世。而龙猛菩萨已获得了寿命自在,如果他愿意住世,就没有圆寂的时候[37]。正因为如此,你的许多兄长都没能继位,就已经死去了。”

  太子特别着急,问:“那有什么妙计吗?”

  母后出主意道:“龙猛阿阇黎是一位菩萨,倘若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定会施舍,除此之外也无计可施。”

  于是,太子迫不及待地来到龙猛菩萨面前,索要他的头颅。龙猛菩萨心想:“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无数次地将头颅等布施给众生,我也应如是追循佛陀的足迹。为了慑服魔王波旬,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为了诸大佛子能生起勇气,我应当行此布施。”想到这里,他爽快地答应了太子的要求。

  太子喜不自禁,立刻挥起宝剑奋力砍去。但无论怎样,宝剑都好像在虚空中舞动一样,根本无法砍断菩萨的头颅。

  龙猛菩萨和蔼地告诉他:“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我往昔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果报还没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太子就采了一根吉祥草,去割菩萨的头时,头颅果然当下落地。

  这时,只见鲜血化为了白色的乳汁,龙猛菩萨的头颅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38]”太子害怕他的头颅和身体再重新愈合,就把头颅拿到很远的地方,途中被一位罗刹女抢走了……后因龙猛菩萨成就了金丹术,其法体与头颅都化成了山。觉囊派的多罗那他尊者,在《密宗大成就者奇传》中说:两山之间刚开始有四由旬远,慢慢地,中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如今只有一闻距左右。关于这事,他的上师也亲眼见过。

  在这两座山上,后人为了纪念,还修有殿堂。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南方时,有一天我们路经此地,附近有座特别大的水库,水库的两边指向两座山——龙猛菩萨的头和身体。当时我们时间比较紧,就没有去跟前,只是远远地看了。(不知我们学院去印度的人多不多?很多人到那里都迷迷糊糊的,只去一下金刚座就回来了。)

  以上这个公案说明,龙猛菩萨虽为一地菩萨,但他的圆寂也跟前世业力有关。所以,我们平时不论遭遇什么,哪怕是两个人在打架时,一个人拿石头把你头砸个窟窿,鲜血喷涌而出,这肯定也跟前世脱不了干系。

  前不久,我们学院的一位堪布去印度,回来的途中车翻了,差点要了他的命。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在半昏迷的状态中,再三提醒旁边的人:“你们千万不要惩罚司机,如果我死了,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这确实是佛教徒该做的事。否则,若换成一般的世间人,肯定会把死因怪在别人头上,指责司机的技术有问题。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现在存有各种劣习,就算自己擦伤一点点,也会竭力去找对方的麻烦。而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当身体受到伤害时,最好不要去怪罪别人。即使别人故意用刀砍你、用棍棒打你的头,你也应意识到是自己的错:“我以前肯定这样对过你,没事没事,谢谢你帮我消业!”其实不管是圣者还是凡夫,所造的业迟早都会落到自己头上,永远不会耗尽。因此,在遇到这类事情时,我们应当有这种观念。

  然而,有些人根本不管这一套,就算别人根本没错,错完全在自己,也一定要找别人算账,这就是不懂因果所致。实际上,《佛说兴起行经》说过:“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恶事,此行还归身,终不朽败亡。”世间人所做的任何行为,善也好、恶也好,终究果报会归于自身,始终不会虚耗。所以,你在感受果报时,不该认为是别人不对,要知道是自己的错!

  总之,大家要好好地想一想:像圣者尚且要感受业力的果报,我们无始以来漂泊在轮回中,所造的恶业不计其数,那以后要受的报应更不用说了。况且我们现在仍执迷不悟地积累恶业,真不知何时才能从轮回中解脱。不要说解脱,仅仅是脱离恶趣,恐怕也不太容易。

  就如同一个农民,无论种的是苦种子、甜种子,既然已经种下了,其果必定会相应成熟。同样,我们不管是害人还是帮人,业既然已造下了,最终果报定会出现。《别译杂阿含经》也说:“譬如下种子,随种得果报,汝今种苦子,后必还自受。”可见,善和恶分别是快乐、痛苦的来源。但如今很多人非常愚痴,根本不明白这一点,这是相当遗憾的!

  故我们作为修行人,先要通过闻思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随时随地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比如,念一句观音心咒、转三分钟经轮,看到佛塔就摘帽、合掌、顶礼乃至转绕一次,有时间就观想佛陀的功德……如此对善法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最后才有开悟的机会。

  现在许多富人积累财富,都是从点滴开始起家的,甚至对小钱更重视、更执著。同样,有福报的修行人,对细微的业果也特别重视,而没有福报的人,内心却根本不在乎。其实,如果没有从小处着手,那么以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故对于微小的罪业,如诽谤别人、杀一个旁生、喝瓶酒、抽支烟,我们绝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这么一点点就无关痛痒。

  寂天菩萨亲口说过:“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仅仅在刹那间造下的重罪,都要堕入无间地狱历劫受苦,那无始以来所积的众多罪业,使我们失去善趣就更不用说了。《贤愚经》亦云:“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我们不能以罪业微小就轻视它,因为就算是个小火星,也能焚毁如大山般的草堆。(最近俄罗斯起了大火,据说200多架飞机被烧成一堆废铁,这个火灾的来源肯定也很小很小。)

  因此,在座的道友对善恶业果一定要注意。有些人因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有时候是不懂因果而造了罪;有时候虽然懂,但由于烦恼太深重,实在忍不住也会造业。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务必要了知:造罪是特别不好的行为,必须要尽心尽力舍弃。倘若控制不住自己,那也不能肆意妄为,一旦造了罪业,就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念咒再三忏悔。作为一个智者,刚开始就不会造罪;即使不小心已经造了,也会想办法把它连根拔除,不让自相续受到染污。

  综上所述,“一切为业之自性”的观念,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常说:“这是我的果报!”“这是我前世业力现前!”这种说法真的很对。我们遇到的所有情况,包括身上发生的怪事、人与人的苦乐,肯定都跟业力有关。曾有个高僧在讲法时说:“这世界是业的世界,既然我们今生很短暂、来世很漫长,就一定要为来世造些善业。”这个教言的意义很深刻。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看你来这个世间多少年了?在此期间,对业因果是重视还是轻视?今后的路要怎么走?自己应该给自己一个答案!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