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9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课

 

  外道以及佛教的有部宗、经部宗的一部分人,承认一切万法中微尘应该是实有的。但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下面主要讲这个问题。

  丑二(破微尘之实一)分二:一、阐明破微尘之理;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

  寅一(阐明破微尘之理)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驳斥。

  卯一、宣说对方观点:

  麦彭仁波切在宣说对方观点的同时,对每一种观点都作了详细的分析。

  许粘或环绕,无间住亦尔。

  此处讲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比如食米派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粘合而存在,佛教的个别论师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以环绕的方式存在,也有部分论师认为微尘之间无有任何间隔而存在。

  上述三种观点都不合理,为什么呢?通过胜义理观察时,微尘的本体根本不成立。如果微尘的本体不成立,无论粘合还是环绕或者无间隔地存在也就无法成立。

  《俱舍论》第一品中已经讲过,色声香味触五境和眼耳鼻舌身五根都属于色法,再加上无表色,有部宗承许有十一种色法。五根五境等凡是粗大的色法都可以一直剖析,最后变成众多的法。而且,一法的位置会障碍另一法的存在,比如色法中,一个微尘不可能占据另一个微尘的位置。不论瓶子、柱子还是山河大地,我们所见所闻的一切色法,其实都是由若干个法聚合在一起而组成的,通过一一地剖析,最后都可以一分再分直到不存在。譬如,瓦瓶碎成瓦片,瓦片磨成粉末,粉末也有粗细之分。通过这种方式来说明一切色法可以分割得支离破碎。最后再再剖析时,瓦瓶的一微尘许也不存在,已经成为空性了。

  当然,以世俗量观察时,我们也承认最细微的一个量,这个量不存在的话会出现很大过失。但是正在以胜义量进行观察的此时,对方所承认的微尘根本不可能成立。

  从名称上来看,所谓的“色”也就是指可以插入、可以转变毁灭的法。这一点从藏文来讲比较好懂,色法的法相是什么呢?比如刀子可以插在色法上,凡是色法都有插入的含义。《俱舍论》中说:不一定是一个有阻碍的法插入色法,用心缘取也有色法的意义。尤其《大乘阿毗达磨》中说:所谓的插入不一定是真正的插入。不然,想要真正以一种有阻碍的法来插入无表色也相当困难。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首先将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抉择为无生空性,到最后,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又建立了一种法相,其中所谓色法的法相即是插入的意思。

  从意义上讲,色法也就是可以互相阻碍,可以用心识来执著它,乃至对它产生执著之间,必定会成为所破的对境。比如“刀刺”,也就是指刀可以插在某法上或者可以砍断的意思。

  当然,阻碍和插入这两种含义在比较粗大的色法上可以成立,但在非常细微的微尘上不应该有插入和阻碍的含义。这样一来,微尘已经不是色法了。微尘如果不是色法,而它也不是除色法以外的心法,那它究竟是什么呢?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下面对其进行回答。

  无有上述过失。在粗法上可以具足插入和阻碍这一法相的缘故,微尘可以称为色法。按照承许无表色的观点来讲,微尘自己虽然不具足色法真正的法相,可是微尘存在的所依以其他色法可以损害,或者说对其他色法有阻碍,如此一来,能依的微尘也可以得名为色法。

  而且,按照因明的观点,一个名词可以有释词、说词兼具以及只具其中之一的三种解释方法。

  比如水生,对于水中生长的莲花来说,它既有说词也有释词。也就是说,由于是水中生长的莲花,可以称为水生,因此具有释词;在辞藻学中,尤其在藏文诗学中,一提到“水生”就知道是莲花,因此也有说词。这是释词、说词兼具的情况。

  只有说词、没有释词的情况,比如地上生长的莲花,虽然可以称之为水生,但不是水中生长的缘故,不具足释词。

  水中生长的青蛙,我们可以说是水生,但只是一种释词,因为提及“水生”时,任何人都不知道是指青蛙。所以,它只具足释词、不具足说词。

  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有些名词既具足意义,也可以作为称呼;有些名词根本没办法解释,但人们还是用它作为称呼。所以,你们所说的微尘,说词肯定是具足的,但释词不一定具足,因为你们自宗也不承认微尘真正具有插入和阻碍的作用。而粗法瓶子,既具足色法的说词,也具足释词。

  有障碍性虽可说是色法的法相,但人们却主要是将非常粗大的眼根的对境立名为色法。比如听到声音、尝到味道等,它们虽然可以包括在色法当中,但是人们真正说起色法时,则是指眼根所见到的12种显色和8种形色。

  对于这些粗大的无情法一分再分,直到最后再也无法分割时,论典当中将其统称为极微。也就是说,一个微尘具有四十九个极微的量。极微的七倍即是铁尘,依此类推,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虮尘、虱尘直至指节之间,以七倍递增。

  所以,在名言中一定要承认极微。虽然我们在心中可以不断分下去,直到无穷无尽,口头上也可以说“再分、再分、再分……”,但实际上,对这一点进行观察时有两种量,以胜义量分析时,对于极微以离一多因进行观察,所谓的极微以下再也无法分时已经成为空性,根本找不到。通过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了知万法空性的道理。如果以名言量观察,再也不能分的一个量应该存在,麦彭仁波切在给单秋的辩论书中说:名言中如果不承认这样一个极微的量,吉祥草与须弥山也就无有任何差别了。为什么呢?吉祥草最细微的微尘可以一直分到无穷无尽,这其中分出的又可以再分下去;须弥山也是如此,都可以不断地再分。这样一来,吉祥草当中包含着无量的微尘,须弥山也包含着无量的微尘,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别,这会出现很大的过失。

  因此,名言当中应该以最细微的量作为支点,有部宗和经部宗一直承认无分微尘的原因就是如此。那我们是不是与有部宗、经部宗的观点一致了呢?并不相同。在胜义当中,对无分微尘通过六种微尘环绕的方式进行观察,最后已经变成空性,所谓的无分微尘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有部宗和经部宗并不是这样承认的,他们说胜义中存在这种细微的再也不可分割的微尘,这样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同样,依靠这样的推理对我们的心识进行分析,按照胜义的观察方法,最后的无分刹那也变成了空性,根本得不到。名言当中则需要承许最细微的无分刹那,否则,一年与一刹那无有任何差别了。为什么呢?一年也是由无数的时间量组成,一刹那也是由无数的时间量组成,二者都可以无限分割下去的缘故,由此就会导致一年与一刹那相同,时间的长短也就不成立了。

  因此,大家应该明白:在胜义中,千万不能承认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存在,不然我们的见解已经堕入小乘;名言中一定要承认最细微的一种量——心识的无分刹那和外境的无分微尘,否则,一个大劫与一秒钟应该相同,吉祥草与须弥山也已经无二无别了。这些问题在分析中观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要的,大家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我们应当知道,在欲界中,能现于根前的一个小微尘最起码也具有不包括根尘与声尘的八个极微尘,如果有根尘等,则再累加。有部宗认为:任何法都必定具足八种微尘,如果具足根尘与声尘,则具足十种微尘。按照经部宗的观点,地等微尘不一定全部具足,而是以一种能力或者作用的方式存在。唯识宗则认为:外境当中的法,有些具足一种微尘,有些具足二尘、三尘,虽然不一定具足八种微尘,但它的作用是存在的,在不同的因缘下,这一法的微尘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此处主要是以有部宗的观点来讲。他们所说的最终的无分微尘则是指除大种[23]和大种所造[24]以外的微尘,已经不能再加以分割,由此称为无分微尘。而所有的粗法,根据大小的不同,其中含有的极微也具有多少的差别。比如一粒青稞和一条茶叶,二者根据物质体积的不同,其中所包含的极微的量也应该是不同的。

  藏地因明前派的夏瓦秋桑等论师认为:微尘是无穷无尽的,一切诸法的法相也是无穷无尽的,也即法相具足法相、法相的法相也具足法相,他们承许很多法都是无穷无尽的。

  这种观点并不合理。如果法相成为无穷,最后将导致根本的法相无法了知,《量理宝藏论》第八品中对此有专门的驳斥。此处所说的微尘无穷也是不合理的,本来粗大的法应该在微尘上建立,但是微尘可以无穷无尽分下去的缘故,最初的微尘将从何处建立?这样会出现很多过失。

  外道以及佛教当中凡是承认微尘的宗派都认为:粗法是不存在的,但最细微的微尘应该存在。如果作为基础的这一点不存在,一切粗法也将化为乌有,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说:极微是最极微小、不可抛舍而存在的。

  前文已经讲过,在名言中如此承认当然未尝不可,但在胜义中,这样的微尘如果仍然无法遮破的话则不合理。

  外道与佛教小乘宗虽然都承许微尘,但二者的差别在于:外道认为微尘应该是常有的;佛教当中,不论有部还是经部,都不承认一种常有的法,而承许其是刹那性的。

  粗大的法需要依靠微尘来建立,但对于微尘组成粗法的方式,有观点认为:微尘与微尘之间无有任何间隔,全部是粘连在一起的。有观点承许中间必须要有间隔。在这一问题上,内道和外道当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歧和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包括在以下三种观点当中。

  首先是外道食米派的观点:微尘必须要相互接触并且聚合在一起才能组合,如果不相接触,那么粗大的实法不可能成为一体,因此所有微尘绝对要一个粘合一个而存在。比如建立瓶子等粗大的法时,组成瓶子的所有元素和微尘需要聚合在一起,一个微尘粘合另一个微尘从而组成粗大的瓶子等法。

  实际上,由于他们认为微尘常有,这样一来,微尘粘合和不粘合都是不行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轻而易举遮破这种观点。外道大自在派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说整个世界变成空无时,组成万事万物的微尘全部在空中存在;世界要形成的时候,大自在会特别慈悲地将微尘全部召集起来结合在一起,由此创造世界。

  现在的有些观点说,整个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他们可能也是承认微尘的,但到底承不承认常有呢?也有不同的很多观点。不过现在西方的很多人,对于上帝如何创造万物、如何创造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问题也是无从下手。因为现量根本无法成立,而比量的推理也十分混乱,根本找不到可靠的历史作为依据,因此情况也是相当复杂的。

  总的来讲,食米派承认微尘是一切万法的来源,但他们认为微尘以粘合的方式建立粗大的法。下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驳斥。

  所谓的无分微尘,也就是指最细微的、再也无法分割的法。但按照你宗的观点,无分微尘在粘合时,必定会出现东方的微尘、西方的微尘等不同方向的微尘与其粘合,如此也就出现了接触和未接触的部分,这样一来,所谓的无分微尘必将无有立足之地。为什么呢?无分微尘现在已经成为有分微尘了,因为出现了接触东方微尘和接触西方微尘的部分,从而变成了有分微尘,这与你们自宗的观点明显相违。

  对方对此辩解说:并不存在未粘连的部分。

  这样的话,东方的微尘和西方的微尘等,无数的微尘都与这一微尘融为一体,如此将导致粗法永远也无法建立,因为这一微尘的体积永远都不会扩大,最后,须弥山也变成了一个微尘。

  有关这方面的推理,《四百论》当中分析的理证非常尖锐,先把粗大的观察为细微,细微的观察为极微直到无分微尘,最后无分微尘也是如同虚空一般,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成实之法。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翻开《四百论》看一看。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