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二十节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二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的“所讲之法”中,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

  《大圆满前行》非常重要,它是实修的窍诀书,讲的都是实修法。现在正在讲不共内加行的“积累资粮”。

  ◎ 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现在,有很多佛教徒只重视理论,比如中观、因明、俱舍、般若、戒律,但没有实修的话,那就跟高等学校里的学术研究差不多了。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上都明白,可一涉及实修,就停住了。

  就算是在佛教团体中长期闻思的人,也不能太理论化了,天天背诵、讲考、辩论,甚至造论,理论上花去太多时间的话,一实修起来,还是有一些障碍。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平时将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入佛门是从《前行》开始的,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始终认为修加行是特别特别重要。

  刚闻思的人,很多都不懂这一点,他一上来就从最高的境界下手。特别利根者当然可以,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从“人身难得”开始,次第修下去,这个才是正途。

  ◎ 随时随地供曼茶罗

  修完外前行,又修完内加行的顶礼、皈依、发心、百字明以后,现在进入积累资粮的修法。

  积累资粮,在我们的传统中,前辈大德最重视的,就是供曼茶罗。

  供曼茶罗,不应该仅仅是五十万加行中的一个,而应该也是你平时的重要修行。比如,当你到了一个圣地、道场、寺院,或者在佛像、佛塔前,就应该供曼茶,一百、一千……随你的意乐进行供养。

  不知道你们见过没有,藏地修行人去五台山时,很多人就在那座大塔前,供十万曼茶。印度金刚座也有,1990年,我们去那里时也看到过,很多藏人、西方人,就在金刚座前供十万曼茶。这是相当殊胜的修法。

  因此,不论你前往什么地方,随身带个曼茶盘是有必要的。就像阿底峡尊者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供养。今年我做的那个,可能随身带着还行,平时供的话,稍微大一点比较方便。

  不管怎么样,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常常供曼茶。有条件的,佛堂里可以摆设佛像等所依,然后陈设五供,在这种环境里供曼茶,功德特别大。

  ◎ 对修福德有一个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供曼茶罗,我希望大家对修福德有一个新的认识,不要对积累资粮不重视。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空性,有什么可积累的?”

  如果真有这么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空”的话,你不修善,同样也可以不吃饭、不赚钱。但有些人理论上说空,实际上又空不了,还是要拼命赚钱,那修行也是一样,一定要积资、修福。

  人与人的福报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就说在座的各位,有的人,无论哪方面都很差劲,但有的人,各方面都不错。什么原因呢?就是前世积累的资粮不同。这一世的话,怎么说也很短,但来世是极其漫长的,为了来世,我们现在一定要积累资粮。

  还有人说:“供曼茶罗有什么用?拿着米在那里擦来擦去的,有什么功德?事情是做出来的,钱是赚来的,自己不努力,这样供有什么意义?”

  有这种分别念,我也理解,因为对因和果的道理,用思维是无法测度的。下面讲一则《旧杂譬喻经》里的公案:

  有一次,佛陀到舍卫城乞食,来到一个女居士的家门口。这位女居士戒行圆满,她将饮食供养到佛的钵中以后,退到一面,恭敬而住。

  这时佛陀为她说法:“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如是生万生亿,得见谛道。”意思是,种下一,可以生长至十;种下十,可以生长至百;种下百,可以生长至千,乃至生长至万、至亿……最终便能见到真谛。

  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他听了佛陀的偈颂,就说:“瞿昙沙门,你太言过其实了吧,施一钵饭,能得那么多的福吗?”

  佛问:“你从哪里来?”

  他说:“我从城中来。”

  佛问:“你见到的尼拘类树有多高?”

  他说:“高达四十里,每年能收获数万斛的果实,它的核就如芥子一样,很小很小。”

  佛说:“那要栽种多少才能长这么大的树,一升吗?”

  他说:“不用不用,只一粒种而已。”

  佛说:“你也太言过其实了吧?种一芥子,就能长到四十里高,得十万果实?”

  他说:“真是这样的。”

  佛说:“大地无知,尚能成熟如是果报,更何况以欢喜心供养佛陀一钵饭,这个福德,是无法衡量的。”

  这样一说,夫妇二人心开意解,当下获得须陀洹果。

  从这里看,修福的道理的确深细难知,偶尔生些怀疑,也是正常的。但是一直怀疑的话,慢慢就成了邪见,当邪见的“癌细胞”一扩散,自他的一切善根就被摧毁了。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当利用“怀疑”来追寻真理,这样慢慢有了正见以后,就会深信佛语,深信福德的果报不可思议,从而积福行善。如《因缘品》云:“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

  ◎ 堪布阿琼修曼茶罗

  那么,要积福的话,供曼茶罗是最殊胜的。供的时候,有真实的珍贵供品,当然最好;没有的话,观想也是一样的。

  供曼茶的方法,《前行引导文》中讲得不广不略,但我建议大家,还是看一下《前行备忘录》。在那里面,堪布阿琼根据上师的窍诀,以实修的方式,对入座、出座的具体修法,作了阐释。

  我译《前行备忘录》的时候,前面放了堪布阿琼的传记,里面有好多感人的故事,你们都看一看。没有书的居士,可以上网找,你们天天上网,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有意义,如果能利用它学些佛法,也是很好的。

  堪布阿琼的传记记载:堪布修完十万百字明以后,来到上师[82]面前。上师让他放舍,休息几天。《入行论》里说“放舍”有两种:一种是在一件善事完成时,彻底放舍;还有一种,是在行持善法的中间,身心实在太疲惫了,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行持。

  就这样,休息十天以后,堪布又来到上师面前。这次上师让他供曼茶罗,并借给他三宝所依:身所依,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语所依,一本《般若摄颂》及一本《大幻化网颂词》;意所依,一尊噶当塔。

  (噶当塔,与如来八塔的形状稍有差别,据说是阿底峡尊者入藏时,从印度尼西亚带来的。我们知道,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佛塔,都是尖尖的那种,的确跟噶当塔有些类似。记得在《泰国游记》里,我好像提过:虽然没见到可靠历史,但噶当塔与泰国、印尼等的佛塔,说不定真有一些渊源。不管怎么样,我们修的时候,用噶当佛塔也可以,八大佛塔中的任何一座也可以,都是意所依。)

  接着,上师又结合三士道及戒定慧三学,给他讲了噶当佛塔的象征意义。然后,又赠与他一尊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像,里面装有尊者的些许脑肉,以及智悲光尊者的头发,特别有加持。同时,还给了他一些做灯芯的棉花等,让他在供曼茶期间使用。

  回去以后,他按照上师的吩咐,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在供曼茶罗期间,有单独佛堂的话,最好清理干净;没有佛堂的话,也应该搞一搞卫生,让房间干净一点),在石板上放置好上师赐予的圣物,并在这些所依前,陈设了日常五供。

  然后,他准备了四驮粮食,作为供曼茶罗的供品。(四驮还是挺多的,一驮就是一个牦牛能驮得起的,四驮的话,大概要四五百斤,或者六七百斤。)在修持之前,他很仔细地将里面的小石子及燕麦、鸟粪、碎食渣等杂物,都拣了出来,然后又作了清洗,之后就修了起来。

  修到约三万遍时,堪布阿琼又到上师那里去,上师让他再继续修持七万以及增补的数目,并问他念的是哪个供养偈。他回禀上师说,自己念的是法王赤松德赞作的供养偈。上师很赞许。

  后来,有一次他梦见依卓玛护法神。护法神把他带到一个山顶,在一块清净的草坪上,他见到了无垢光尊者。尊者将水晶置于他的头顶上,为他唱了一个前后都有“阿”字的六句大圆满偈文。当时他生起无比敬信,当下中断了分别……出定时,他也醒了过来。醒来以后,他非常欢喜,并在无垢光尊者的像上,找到了几颗舍利。

  修完曼茶罗以后,他把上师借与的东西都还给了上师。上师问他:“你是否见到了大全知无垢光尊者?”他已经忘了那个梦,而且也并未现量见到,所以就说:“我没有见到。”

  过了一段时间,上师又问他见到没有,他还是说没见到。于是上师问:“那你是否做过相关的梦呢?”他说:“梦倒是做过。”接着,他把梦境详细地告诉了上师。上师听后,特别欢喜,说无垢光尊者已经把大圆满的所有法都传给了他。之后,又在其他弟子面前赞叹说:“阿乐(对阿琼的亲切称呼)见到了大全知。”

  堪布阿琼,据某些历史说,是布玛莫扎的化身。如果是这样,他是不用修的,但在显现上,他还是修得特别特别认真、圆满。

  ◎ 不要等老了再修

  圣者的显现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对于修福、修加行,千万不要懈怠,千万不要等老了再修。

  有些发心人员确实很忙,不要说供曼茶罗,就是发心本身,白天工作、晚上加班,一直在忙。这样暂时没办法的,以后空出时间修也可以。

  但除了这些人以外,大家都要修,现在就修,不要拖延。一个人能活多久很难说,现在有机会了,就应该修法。否则的话,总是“我不空,我还要做什么什么,等我老了以后再修……”,这种心态,可能永远都修不了。

  昨天,我家里来了个领导。这个领导的为人很好,但他的看法和我不同。他说:“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我身为国家干部,要好好上班,为人民、为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到我六十岁之前,都是这样,好好工作;退休以后呢,六十到七十岁之间,我想陪着家人游山玩水,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这些都结束以后,七十岁,我准备从七十岁开始正式修行,迎接死亡,为后世积累资粮,这样就很圆满了。”

  表面上,我只能随顺他,但心里一直在嘀咕:“七十岁,到底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啊?活七十也不容易啊!就算活到了,能不能修啊……”

  可能这也是世人的普遍想法。尤其是年轻一点的人,上班下班,养儿育女,“等儿女们上了大学,成家立业以后,我再慢慢修吧……”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让他们现在修,很难;但等到他们退了休,人都七老八十了,要修的话,更困难。

  所以,因缘成熟的时候,一定要修。不修的话,我们末法众生福德太浅薄,就会很难接受教化,甚至死后还会堕入恶趣,就像从沙中榨不出油一样,哪里会有快乐呢?如《因缘品》云:“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

  我们的传承上师们特别重视加行,这是有道理的。你们可以看看,那些加行修得好的人,修行非常稳固,永远都不会变,也不会退转。但加行修得不稳的人,暂时也许会有点小神通,看到点什么、出点什么境界,但时间久了以后,这些全部就消失了。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打好基础。尤其是像曼茶罗这样积累福报的法门,一定要努力修持,而且要现在就修,不要等老了再修。

  下面正式讲曼茶罗的修法。曼茶罗,分所修曼茶罗与所供曼茶罗两种。如果有条件,这两个都要供。

  戊二、所修曼茶罗:

  首先,在所修曼茶罗的基盘上,放置五堆所供物。这五堆,可以明观为五部佛,也可以明观为皈依境。

  如果明观为五部佛,那么,将位于中央的一堆观想成毗卢遮那佛,由如来部尊众围绕;前面的一堆观想成金刚不动佛,由金刚部尊众围绕;南方的一堆观想成宝生佛,由珍宝部尊众围绕;西方的一堆观想成无量光佛,由莲花部尊众围绕;北方一堆观想成不空成就佛,由事业部尊众围绕。

  或者,像明观皈依境那样,将中央的一堆,观想成与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莲花生大士,大圆满传承诸上师以重楼式安坐;前面的一堆,观想成释迦牟尼佛,由贤劫一千零二尊佛围绕;右侧的一堆,观想成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左侧的一堆,观想成声闻二圣[83],由小乘圣者僧众围绕;后面的一堆,观想成光芒四射的方格架内,层层叠叠放置着法宝经函[84]。

  不管是哪种观想,都要将所修曼茶罗放在供台上。

  ◎ 供桌

  按照我们的传承,所修曼茶罗摆放在供桌上之前,要先供一遍三十七堆曼茶,再供一遍三身曼茶,之后便供到供台上。

  这个供桌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摆放三宝所依:佛像、经函(《大般若经》、《般若摄颂》、《七宝藏》等)、佛塔;中间一层,摆放所修曼茶罗;底下一层,摆放五供。

  五供:神馐、花、水、灯、香。供的时候,从左到右;收供水的时候,从右到左。供水最好是七杯,条件所限的话,一杯也可以。就这样,五供环绕在所修曼茶罗的周围。这些具体做法,《前行备忘录》里讲得比较清楚。

  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只有一个曼茶盘,那对所修曼茶罗,只是在心里明观也可以。或者,也可以按有些上师的做法,先把所修曼茶供一遍,放于佛台上,这样表示一下之后,再取下来供。

  一般来讲,所修曼茶罗要每天早上供一遍,摆在佛台上;到了晚上临睡前,就取下来收好。如果觉得每天这样有点麻烦,也可以一直供着,直到供曼茶修完为止。

  那天有一个道友问:“某某道友要搬家,那个所修曼茶罗一直放在那儿,我可不可以搬?”他不敢动,害怕一动了的话,会不会有什么不对。我说:“没问题,那个每天收都可以。”可能有些道理没学的话,做什么都不太踏实。

  ◎ 供品

  至于供品,供所修曼茶罗时,多用些珍宝比较好,因为供了以后,一直摆放在那里就可以了。而所供曼茶罗,多用珍宝的话,有些太大了,一撒到基盘上,声音特别响,而且每次拿在手里也不方便。所以,最好用米、青稞等,再加些绿豆、红豆,或者象征性地加些珍宝,像珊瑚、珍珠都可以。反正,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看。

  不管怎么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次都用新的。比如,我今天用的供品,修完就收在一个口袋里,下次再用新的粮食。这样没有吝啬的话,一天换一次,最少一星期换一次,如此全部供下来,可能需要好多粮食。(你看堪布阿琼就用了四驮,好几百斤。)但若没有这么多粮食,有些上师也是把供品换着用:这次供这份,把另一份洗净、晒干;然后再供另一份,把这份洗净、晒干。

  此外,供品一定要干净。特别是粮食,像以前的老修行人,他们在供之前,都会先把粮食洗净、晒干,把里面的小石头、渣渣等杂物清除掉,然后才开始供养。这是很好的修行传统。

  然后,在曼茶罗的基盘上,放五堆供品,这五堆或观作五部佛,或观作皈依境,在这些殊胜对境面前供养,自然可以迅速清净罪障、积累资粮。

  那么,所供养的是什么呢?是须弥山及四洲的一切财物,这远远超过一点点的金银,或者几千、几万块,功德非常大。当然,这主要是通过意幻供养实现的。意幻供养的功德,我们讲过,如果发心清净,它和真实供养是一样的。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所供曼茶罗有几种,首先是供三十七堆。

  ◎ 擦拭曼茶盘

  ● 左手持 右手擦

  在供曼茶罗的过程中,左手拿着曼茶罗,并持念珠计数,用右手腕来擦拭基盘。

  左手拿曼茶罗,这是共同承认的。但用哪只手拿念珠,在堪布阿琼的《前行备忘录》中,说是右手。除了堪布阿琼这么说以外,其他的我还没见过。而且,右手我也试过,好像很不方便,又拿念珠、又擦拭基盘,尤其是水晶念珠的话,去抓米时,声音有点杂。在很多上师的传承中,一般是用左手拿念珠,所以,我们也用左手。

  这样,左手拿念珠,并持曼茶盘,右手长时间擦拭基盘。与此同时,内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而念诵七支供。

  ● 念一遍百字明

  之后,要念一遍百字明。

  念百字明之前,有些仪轨中有这样的忏悔文: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所造一切身口意之罪业,如擦净曼茶罗上的灰尘一样,一切得以清净。

  这个忏悔文可以念,也可以只在心里想,然后就念一遍百字明。念完以后,按《前行备忘录》的观点,还要念一个《入行论》的偈颂:“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我们平常修的时候,《入行论》的偈颂一般也不念。所以,念完百字明以后,就直接开始,一边念诵仪轨“嗡巴杂布米阿吽……”,一边供三十七堆曼茶。

  对于这种供养,堪布阿琼提到了三种清净:意乐清净,不是为了今生救畏或善愿,而是为了拥有珍宝菩提心;对境清净,不是外道本师、邪魔之类,而是三宝尊;供品清净,是清净的珍宝等物,并且心无吝啬。具足这三种清净非常重要。

  ● 擦拭曼茶盘的意义

  那么,擦拭曼茶盘有何意义呢?擦拭曼茶盘,并不是曼茶盘上有不清净物需要擦净,而是要通过这种苦行的方式,来净除自己二障的垢染。

  其实,曼茶罗的基盘表示我们的相续,上面的垢染表示我们的业障,而擦拭,则象征着清净业障。正因为这一点,从前很多噶当派的大德,将曼茶罗视为忏悔的最佳方便。

  他们在供曼茶罗时,先用手腕[85]来擦拭曼茶盘,当手腕磨破生疮时,就用手的侧面来擦拭,又磨破时,再用手背来擦拭……像宗喀巴大师就是如此。

  因此,擦拭曼茶盘的时候,绝不能用其他的氆氇、软布等来擦,只能用手来擦,这是往昔噶当派大德的传统,我们也要遵循这样去做。

  ◎ 摆放供堆

  接下来,一边念仪轨,一边供三十七堆曼茶。

  下面的《三十七堆曼茶罗仪轨》,是萨迦法王八思巴[86]所作,因为简便易行,所以为格鲁、萨迦、噶举、宁玛等新旧派普遍使用。

  此外,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各自都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仪轨。尤其是宁玛派的每一个伏藏品中[87],都有一种供曼茶罗的仪轨。宁提派也是同样,关于广供三身曼茶罗的仪轨,是依照无垢光尊者在诸《心滴》中亲口说的众多言教。所以,无论采用哪种仪轨来供养,都不矛盾。

  在供三十七堆的时候,首先念诵:

  嗡巴杂布米阿吽

  耶 南 巴 达巴    王 亲 色 戒萨耶

  清净本基              大自在金地

  同时左手拿着曼茶盘,右手洒牛净物[88]及香水。

  接着念诵:

  嗡班扎日客啊吽

  同时用右手拇指和无名指拿一束花(或一粒米)在基盘上右向旋绕[89],最后安放在中央。如果有现成的铁围山[90]要放,也在这时候放上。以下一边念诵仪轨一边安放供堆:

  谢 架 热扣  耶 给 够 哦

  外铁围山环绕

  为 色吽拉热意加波热绕

  中央须弥山王

  夏 利 帕 波    霍匝哦 郎

  东胜身洲          南赡部洲

  讷 瓦浪 秀     相 扎莫年

  西牛货洲          北俱卢洲

  利 荡  利  帕  鄂呀 荡鄂 呀 烟

  身洲及胜身洲      拂洲及妙拂洲

  右 旦 荡 拉  求 昼

  行洲及胜道行洲

  扎莫年荡扎莫年戒达

  恶音洲及恶音对洲

  仁波切热喔     画 萨 戒向

  珍宝山             如意树

  斗 久 瓦       玛谋 波漏斗

  如意牛             自然稻

  扣漏仁波切     洛吾仁波切

  金轮宝             如意宝

  怎母仁波切     轮波仁波切

  玉女宝             大臣宝

  浪波仁波切     达求仁波切

  大象宝             绀马宝

  玛 混 仁波切    得  亲 波哦 巴

  将军宝             宝藏瓶

  给巴玛  幢瓦玛   乐玛   噶玛

  嬉女      鬘女      歌女     舞女

  美斗玛  德 布玛   囊 萨玛

  花女     香女         灯女

  这恰玛  涅玛      达瓦

  涂香女    日           月

  仁波切  德

  珍宝伞

    秀  累 纳 巴 加 为 加 灿

  尊胜幢

  拉荡美 花 救 彭色 措巴玛仓瓦美巴的涅真坚

  将此等无不圆满之人天受用供养大恩

  匝瓦荡 结白吉波花旦喇嘛达巴那拉 哦玩结怄

  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

  在念诵“须弥山王……”时,在中央放上一大供堆,之后安置东胜身洲等四大洲时,将自己的这一方向或供养对境方向作为东方都可以,无论如何都要从东方开始,依次右旋来放。

  安放代表身洲及胜身洲等附洲的供堆时,每一洲在东方、西方各有附洲,要按照顺序来放。比如,东胜身洲之后,先放左边的附洲,再放右边的附洲,先左后右;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也是如此。

  再放置东方代表珍宝山、南方如意树、西方如意牛、北方自然稻的供堆。然后将代表轮王七宝及宝藏瓶的供堆,依次放在四方四隅。表示嬉女等外供四天女,置于四方;表示花女等内供四天女的供堆,放在四隅。之后东、西、南、北,依次为表示日、月、珍宝伞、事业尊胜幢的供堆。

  当念诵到“将此等无不圆满之人天之受用”时,在那些供堆上面,无有空隙地堆积供物。如果有宝顶,最后就放在所有供物上面。

  在“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佛菩萨众”这里,有些人说需要加上“无不圆满、圆满悦意”,但是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说:“这一句在本论当中没有,实属多余。”(《喇荣课诵集》里也没有。)

  关于曼茶罗的观想次第,如来芽尊者在亲传引导时就讲了这么多,再没有别的说法,所以在此,华智仁波切也没有撰写。然而,本引导文中说:另见《集密意续释》有详述。所以,如果想要广泛了解,不妨参阅此书。

  总的来讲,供曼茶罗,是将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珍宝供品,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所以意义及功德都很大。

  不管是哪一个教派,格鲁、萨迦、噶举等,在供的时候都一样,放好铁围山以后,就从中央须弥山开始,东、南、西、北,依次堆放。这个圈里面放满了,就把第二个圈摆上;满了,再放第三个圈;最后日、月、珍宝伞、尊胜幢,最后全部填满,放上金顶。之后,双手供在佛台上,或者供养在上师面前。

  最后念到“将此等无不圆满之人天受用”时,如果是为了求灌顶,可以加念一句“弟子为了求灌顶”;如果是为了求法,可以加念“弟子为了受持妙法”。之后接上“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

  法尊法师译过一个《供曼陀罗文观行述记》,里面讲述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你们也可以参阅。

  ◎ 十万加行供七堆曼茶罗

  五加行中修的十万曼茶罗,供的是七堆曼茶罗:

        萨耶 布 切  谢  向 美斗  扎

  涂香鲜花遍大地

  热绕 朗 月涅得  坚巴 的

  须弥四洲日月饰

  桑  吉  扬德  莫 得破瓦意

  观想佛刹作供养

  昼 根  那 大 扬 拉秀白  秀

  愿诸众生行佛刹

  供的时候,最好用藏文念这个偈颂。

  偈颂的意思是:

  先观想涂香及鲜花遍满大地,以为庄严;

  再观想须弥山与四洲(共五堆),以日、月(二堆)为装饰(所谓“七堆”,指的就是这七堆),将须弥山、四洲及日月中的所有珍宝财富,以观想的方式取到面前;

  再观想一切佛刹中的三世诸佛,将刚才的所有珍宝全部供养;

  最后,愿一切众生都能前往清净刹土。

  ● 为何供七堆

  麦彭仁波切《开显解脱道》中的“供三身曼茶罗”也很殊胜,但我们这次主要是供七堆曼茶罗。因为一方面以前是这样供的,一方面,这也是法王赤松德赞的金刚语。

  在堪布阿琼的自传中也讲过,他最初也抉择过,是用蒋扬钦哲旺波的供养偈,还是七堆的供养偈?都是金刚语,但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个偈颂是怎么来的呢?当时,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时,法王赤松德赞将自己的一切眷属、财富全部供养给莲师,并念诵了这个偈颂。

  从此,它就被广泛使用,并用来修持。因为是圣者的金刚语,所以加持力很大,否则,一般人自己造的,没有什么意义。在个别修法中,也有念咒语的,但在我们的传统中,是念偈颂。念一遍就是供一次,一共供十万次。

  ● 供七堆的方法

  供完三十七堆曼茶罗以后,就将它放在供台上[91],然后开始供七堆曼茶。七堆曼茶罗要供十万遍,工程很大,所以既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质保量。

  供七堆时,曼茶盘上面那几个圈就不用了,只用基盘[92],用左手持着。然后,以藏文念诵这个供养偈。

  念第一句“萨耶布切谢向美斗扎(涂香鲜花遍大地)”时,右手抓一把供品不撒,同时,手腕在基盘上尽量擦拭。

  念第二句“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须弥四洲日月饰)”时,就放供堆:从中间须弥山开始,然后东[93]、南、西、北、日、月,依次安放,总共有七堆。

  第三句“桑吉扬德莫得破瓦意(观想佛刹作供养)”,这一句是观想佛刹作供养。手上的动作:供养七堆,可以在念这一句结束时完成,也就是说,在念第二句和第三句时,尽量把一把米依次撒完,供完七堆。

  念第四句“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愿诸众生行佛刹)”时,用右手在基盘上一擦,或不擦也可以。再将米全部倒入盆里或袋里,接着开始下一次供养,同时左手就拨一下念珠计数,这样一遍就供完了。

  十万遍,就是以这种方式修持的。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