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注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注释

 

  --------------------------------------------------------------------------------

  [1] 《三十五佛忏悔文》:出自于《大宝积经(90卷)》。经中告诫佛子应如何在三十五佛面前,对所造的罪业不隐瞒、不覆藏,全部发露一一忏悔。

  [2] 经中原文是“大畏报”,但结合前后文来看,似乎应为“大果报”,请读者详察。

  [3] 陀罗尼: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莫测的智力为其体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法为其功用。

  [4] 素烟、荤烟:焦烟,旧俗布施给一切“中有”鬼物的糌粑火烟。焦烟分为素烟与荤烟二种:素烟,即混有乳、酥三素的糌粑火烟;荤烟,即混有血、肉、脂三荤的糌粑火烟。

  [5]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云:“由称多宝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一切诸鬼多生已来悭吝恶业,即得福德圆满;由称妙色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诸鬼丑陋恶形,即得色相具足;由称广博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由称离怖畏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灭,离饿鬼趣。”

  [6]《大智度论》云:“闻佛法有二种施:法施、财施。出家人多应法施,在家者多应财施。”

  [7]《大宝积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具足七宝,施满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若复有人,能受持此无畏德菩萨受记法门一句一偈,闻已受持,得福过彼。”

  [8] 《大圆满禅定休息》云:“当今时恶众蛮横,静处自修尤重要,如翼未丰不能翔,不具神通难利他。”

  [9] 这涵摄了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法要,在《别解脱经》及《大般涅槃经》中都有宣说。

  [10] 四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慈心布施。

  [11] 《菩提道灯论》云:“若常具余七,别解脱律仪,乃有菩萨律。”

  [12] 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一心转绕,最后回向一切众生。

  [13] 四摄: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4] 《经律异相》云:“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赞叹于佛,亦无喜色。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

  [15] 新肌:伤口或疮口愈合时所生嫩肉。

  [16] 卫藏厉鬼:当地一种鬼神,据说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对其稍有不满便立即制造违缘。

  [17] 《入行论》云:“悦众令佛喜。”

  [18] 秃鹫在断法中被视为空行母的化身。

  [19] 《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讲述了整个过程。

  [20] 金刚镜:又名梅龙多吉,是无垢光尊者的一位上师。他的传记在《上师心滴·历史宝鬘论》中有。

  [21] 拉刻是一种树,藏地很多地方有,它的树皮吃起来不伤喉咙。

  [22]   十二金刚大笑、稀有八句:在《七宝藏》之《句义宝藏论》,以及法王晋美彭措的《直断要诀释》中有明释。

  [23]  十二头陀行:十二杜多功德。即:持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处阿兰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间、长期端坐、随处而坐。如此十二种苦行,佛家用以针对修治贪著衣食居住,抖擞烦恼之行,名头陀行。

  [24] 十六种无暇,在本书的前文中,曾引用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作了系统阐述。

  [25] 五家:王、贼、火、水、恶子。《大智度论》云:“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

  [26] 《定解宝灯论》云:“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27] 《中观根本慧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28] 毗卢七法:两足跏趺、两手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尖抵上腭。

  [29] 我们平时随便盘腿坐着,只是“打盘脚”;而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时,脚要从大腿旁出来一点。

  [30] 瑜伽:与物相应之义。相应有五义: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三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

  [31] 堪布在讲《释量论》时说,听不懂的可以念“超越轮回的心咒”——六字真言。

  [32] 辩论的人要连续拍手掌,用力大了,手掌会拍裂。

  [33] 获得佛学院“佛学学士证书”的法师,事先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发愿,三年之内不能离开,一直在讲考班好好闻思,以巩固对佛法的理解。

  [34] 因为境和有境是互相观待的,外境不存在,执著它的分别念也就不存在。

  [35] 三轮无分别:三轮体空。

  [36] 三轮:布施者、所施之物、布施对境。

  [37] 执现观圣:所执显现皆观想成圣尊。

  [38] 《中观四百论》云:“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39] 《密宗大成就者奇传》:觉囊派多罗拉他造,现收录于《显密宝库18—圣行集萃》。

  [40] 《定解宝灯论》云:“正修盲修之差别,断证增进而了知,犹如由从烟子相,可以推出存在火。”

  [41] 仁亲桑波:即宝贤译师。一般认为,仁亲桑波是前译、后译的分界。也就是说,从囤弥桑布扎至荣索班智达之间的佛教译作,称“前译”;从仁亲桑波至今的译作,称“后译”。

  [42] 详见《三十五佛忏悔文》所述。

  [43] 息业:息灭病、魔、罪障等;增业:增上福、寿、智慧等。

  [44] 《忠言心之明点》云:“忽然障尘极遮蔽,难现深广等持影,故需四力布勤拭。”

  [45] 《杂譬喻经》云:昔罗阅祇国有婆罗门子,独与母居。年少长大自问其母:“我父何所奉事?欲习其踪。”母语子言:“汝父在时,一日三反入水自洗浴。”子言:“父作是何所希望乎?”母言:“恒水遣垢、可得神通矣。”子曰:“不然。”母谓子:“汝宁有异见乎?”子言:“若其然者,水北居民日驱牛南渡放,日再洗浴,何不得道?且水中有鱼鳖之属在水活,何以复不得道耶?”母言:“汝意云何?”子言:“唯有如来八解之池、三昧之水浴,此乃无为耳。”因报母言:“当诣佛所求沐神化。”于是母子至佛所。佛为说法。子作沙门得罗汉道。还为母说法。复得须陀洹道。

  [46] 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

  [47] 开元三大士:密宗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48] 《大集经》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

  [49] 比如,其中有一则,就是“王布果杀五千人得度证果”的公案。

  [50] 《大乘集菩萨学论》中,《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

  [51] 《地藏十轮经》云:“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52] 堪布翻译的《前行》,最初叫《普贤上师言教》。后来,又重新对照藏文作过校对、修改,现名为《前行引导文》,归在“显密宝库”中。

  [53] 详见《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54] 放光、收光,意为供养圣者、布施六道众生。

  [55] 有些修法中也说,如果对上师信心够大,形象也可以直接观作金刚上师。

  [56] 报身服饰中,也可将璎珞分为长、短两种,计为两饰,不计指环,如图。

  [57] 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并不是指所有修行人的食品,但如果某个修行人心里决定期限“依靠此食品我在这个月里修行”,假设享用了他那寥寥无几的食品中的一点儿,那么在他所想的期限里,饮食就不足了。

  [58] 八种邪罪,在别处也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59] 《庄严藏续》云:“妙观白莲月垫上,上师金刚萨埵尊,依百字明之仪轨,倘若念诵二十一,即将加持堕罪等,使其不复得增长,诸成就者所宣说,故当恒时而修持,倘若已诵十万遍,必成清净之本性。”

  [60] 诵忿怒本尊心咒时,以威猛、猛烈的方式念诵。

  [61] 悔前戒后:追悔往昔所造的罪业、避免以后再犯之心。

  [62] 有些修法中讲,降下的黑水、脓血等到了冤家债主的手里,就变成往昔我们欠他的那些东西:钱、感情乃至各种各样的物品。这样就还上了,他也心满意足了。

  [63] 这里只讲中脉,《文殊大圆满》等其他修法多讲三脉:中脉、精脉、血脉。中脉位于中央,四轮脉瓣全部与中脉相连。

  [64] 四喜智慧:《上师心滴》、《杰珍大圆满》中分别有说明。

  [65]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法贤译,经云:“萨埵金刚菩萨真言曰:唵(引)萨埵嚩日哩(二合)吽(引)。”

  [66]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般若译,经云:“是时如来,入一切诸佛普贤菩萨三摩耶出生金刚萨埵广大威德三昧,从定起已,于自心中出生秘密真言曰:唵(一) 缚(去) 日啰(二合)(二) 萨 怛婆(二合)(三)。”

  [67] “班扎尔”(2#),两个字算一个。

  [68]  四种持明:异熟、寿命自在、大手印和任运持明。

  [69]  那达:代表法界的一种符号,观修生起次第时需要观想。

  [70] 多年前汉僧在学院的经堂。

  [71] 当时华智仁波切在世时,藏地有些寺院有这种现象,现在蒙古一带的汉传佛教以及汉地的道场中也有。

  [72] 绮语伏藏之门:指讽刺那些言说各种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

  [73] 所谓“捋肠子”,就是光顾了说话,手在念珠上一划而过,根本不是计数。

  [74] 以前,藏地施主请僧人念经时,常常供养肉块和油饼。

  [75] 冒渎晦气:违犯誓言招致的不祥。

  [76] 三恩德上师:赐予密法、灌顶、窍诀的上师。

  [77] 倘若上师接受了这个弟子的忏悔,那两人的相续都将被焚。

  [78] 《君规教言论》云:“人中显赫之高位,纵以黄金亦难买。”

  [79] 原文说“莫离二资之车轮”,此处按意思译。

  [80] 或说供五方如来,下面讲“所修曼茶罗”时会讲到,以五个供堆供五方佛。

  [81] 供堆:供曼茶罗所用的物质。

  [82] 纽西龙多,华智仁波切之弟子。

  [83] 声闻二圣:指舍利子与目犍连。

  [84] 大圆满续部、经律论三藏等所有经函。

  [85] 很多窍诀书讲到,手腕处有智慧脉,用这里擦拭,有助于开智慧。

  [86] 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帝忽必烈之国师。

  [87] 像绕那朗巴、秋嘉朗巴、嘎玛朗巴,还有我们很多近传上师的著作里。

  [88] 牛净物:黄牛所出粪、尿、酥油、酪和乳等五物总名。但现在一般不这么做。

  [89] 有说左旋三遍、右旋三遍,但我们的传统是右旋三遍就可以。

  [90] 曼茶罗中最大的那个圈代表铁围山。

  [91] 如果你只有一个曼茶罗,等三十七堆供完后,可以把供物倒进口袋里,然后再用它供七堆。

  [92] 曼茶盘的质地与前面一样,金、银、铜等都可以,供品也是,米、红豆、绿豆等都可以,左手拿念珠计数。

  [93] 东方,是靠近自己身体的这一方向,即图中“2”。

  [94] 详见《前行备忘录》。

  [95] 四相:修习密乘大圆满道,证得有学乃至无学所有道相:法性现前相、觉受增长相、觉性如量相和法性灭尽相。

  [96] 嗡那曼扎勃匝梅嘎萨莫扎,萨帕那萨玛耶啊吽。

  [97] 详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 (卷12)》之“大迦摄波”与“癞女”的公案。

  [98] 偈云:“我从山居走下来,进入城市行乞食。行礼如仪见一人,麻风患者正进食。满手鳞癣与病状,将一勺食布施我。于彼置食入钵时,一指掉落于其中。我于墙角坐下来,享用他布施之食,吃时以及结束后,我无丝毫厌恶感。”

  [99] 在佛陀的弟子中,迦叶尊者专找贫穷的施主化缘,须菩提尊者专找富贵的施主化缘,他们俩的特色完全不相同。现在也有人特别重视富贵人,与他们交往就特别欢喜。但是,须菩提尊者找富贵人化缘的目的,是破他们的吝啬和悭贪,以度化他们。

  [100] 《格言宝藏论》云:“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

  [101] 《佛光大词典》:“《彰所知论》卷上谓,成劫之初,阎浮提有五王,由初代至静斋名为成劫之五王,顶生王为第六世,即转轮王之第一世。”

  《彰所知论》云:“是时众人议一有德,封分田主。众所许故,谓曰大三末多王(此云众所许)。王多有子,相续绍王。嫡子号曰光妙,彼子善帝,彼子最善,彼子静斋,是等谓曰成劫五王。静斋王子名曰顶生,彼子妙帝,彼子近妙,彼子具妙,彼子严妙,是等谓曰五转轮王。”

  [102] 在《贤愚经》中,则由阿难祈请。

  [103] 在藏文烧施等仪轨中,有这个偈颂,平时很多人都在念。如果我们在作布施或供养后,念《普贤行愿品》有一定的困难,就念这个偈颂。总之,在供养后一定要好好发愿,这很重要!

  [104] 19世纪,华智仁波切住世期间。

  [105] 为迎请尊者,前往边境筹备黄金,被外道国王所俘,死在狱中。

  [106] 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是公元1041年。

  [107] 也有说因为是菩提光国王祈请的,所以这样命名。

  [108] 藏地确实有这种修法,亦名金丹术。在八几年的时候,丹巴那边有一些出家人修持伏藏大师大乐洲的金丹术,可以半个月、一个月不吃饭。

  [109] 《大方等大集经》云:“有四种魔:一者阴魔,二者烦恼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

  [110] 魔王波旬: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

  [111]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集》里讲:“所谓古萨里,除三想(吃饭、解大小便、睡觉)外无其他世间俗事,唯一心修禅定者。”

  [112] 在藏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显现为男性。

  [113] 一般来讲,上午素斋,中午花斋,下午荤斋和黑斋。

  [114] 指华智仁波切住世的时期,尊者于1889年圆寂。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