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无著菩萨: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来源:   作者:无著菩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无著菩萨: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分二: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丁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

  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如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以及长寿天,邪见佛陀不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由于断除了这八种无暇,因而称为闲暇。如云:“为人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佛出世间与说法,法住入教有施主。”身为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转生于地界中土,眼等诸根具足,断除五无间罪因而业际无有颠倒,对如来的律法有信心因而称为信佛法,这以上是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于世,宣说佛法,因为有见谛的补特伽罗而使佛法得以住世,根据圣者的证悟而开示教言令有缘者趋入佛门并且有提供资具的施主这是指为利他众的慈悲,这五种是他圆满。由于具足以上十种特点,所以称为圆满。具足如是十八种功德的这一身体是极为难得的。《华严经·佛暖处传》中云:“遣除八种无暇亦难得,清净圆满闲暇亦难得。”这般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已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此时应当精勤修持善法,假设在此时未修持有利自他的善法,那么后世怎么能得到这样清净圆满的暇满人身?是绝不会得到的。因此,作者教诫我们万万不可无义空虚此人生。如经中说:“莫令如此闲暇无意义。”又《致弟子书》中云:“何者得后越过生之海,播下殊胜菩提善种子,功德亦胜如意之宝珠,如是人身谁令空无果。”

  丁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例如:在乌云密布的漆黑夜晚,以闪电的外缘刹那能使色法现得极为明显。同样,以佛陀的威德力,有时也能使由罪业所感处于痛苦黑暗中的所有世人偶尔萌生行善修福的智慧,当然不会屡屡长久地生起,因而应当努力生起、增上奉行善法之心。如云:“具备闲暇圆满之双翼,亦具现见善恶功过目,然被贪图名利网所擒,岂非已入罪业之笼中?”

  丙二(入者之意乐)分二:一、发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发心之功德)分三:一、真实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

  戊一(真实功德)分二:一、共同功德;二、特殊功德。

  己一(共同功德)分五:一、断除罪业;二、成办利乐;三、满足愿望;三、名义转移;五、以喻赞德。

  庚一、断除罪业: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
  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所依与意乐既难得又短暂,因此善法的对治也就显得十分可怜,在所有时刻恒常都是力量微薄弱小而存在的。相反,一切不善业的因却容易聚合,因此罪恶的力量格外强大、势不可挡,难以忍受,而且接连不断产生。由此可见,现在必须要具备能摧毁罪业的善法。对于严重的罪业,除了圆满智悲自性的菩提心以外其他的任何善法都无法压服。所以应当发起菩提心。《华严经》中云:“猫眼见即能镇慑诸鼠,令无法堪忍。同理,遍知之心如意宝明目亦能镇压一切业惑之鼠,令无法堪忍。”

  庚二、成办利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佛陀于三大阿僧祇劫的多劫中深深思维、反复观察利益众生的方便,结果发现此菩提心是对众生最有利的,因为依靠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殊胜安乐无上菩提。

  庚三、满足愿望: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想摧毁自己在三有中的数百痛苦、想遣除其他一切有情的所有不幸并想使自他有情均享受成百快乐的人恒时也不要舍弃菩提心,因为依靠它必定能成办这些利益之故。

  庚四、名义转移:

  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在轮回的牢狱中被业与烦恼紧紧束缚的苦难众生如果能生起菩提心,那么瞬间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名称上可以堪为一切如来之子,从意义上来说,也成为人天世间的应礼处。

  庚五(以喻赞德)分六: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明救脱罪业之果;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辛一、以点金之喻说明由劣变胜:

  犯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如同依靠最殊胜的冶金原料可变成金子一样,已投生为不清净的这个身体依靠菩提心可以变为无价之宝的佛身,因而对于具有这种能力的菩提心应当坚持不懈稳固受持。《华严经》中云:“如以一两水银类之金能使千两铁变成金为喻,如是发心水银界善根以普皆回向遍知之智所摄持,即能灭尽一切业惑障之铁物,诸法亦成遍知之妙色,然而一切业惑之铁不能灭尽为一切智知而发菩提心之金。”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能将一切众生带到解脱城享受功德宝珠的唯一商主无与伦比的佛陀之智能遍及万法,除此之外其他众生则无法衡量,因而佛通过无量的智慧详细观察诸法时,彻底照见此菩提心最为稀罕难得,功德最大,最为珍贵。《华严经》中云:“诸宝之中如意宝堪为宝王,同理三世中遍知智慧照见法界对境,诸人天与诸声闻缘觉之有漏无漏善根皆不及菩提心宝珠如意宝王之价。”因此,想远离众生痛苦的所有人应当坚定不移善加受持菩提心。

  辛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

  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其他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一般生果后会自然灭尽,而菩提心的妙树恒时都会生果,非但不会灭尽,反而会更加增长、繁茂。《宝箧经》中云:“文殊,各种树以四大摄持而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以菩提心摄持且回向遍知(佛果),则增长。”

  辛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救脱罪业之果: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即便是造了损害三宝等不堪设想的弥天大罪,但就像依靠一位护送者的勇士,能摆脱怨敌的大恐惧一样,对于能顷刻脱离重罪异熟果的菩提心,小心谨慎罪业的人们为何不依靠呢?理应依靠。《无尽慧经》中云:“善男子,譬如依勇士可不惧诸怨敌,同理,依真实菩提心勇士之菩萨不畏一切罪行怨敌。”

  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末劫火能将一禅以下的器世界焚尽无余,同样,依靠菩提心刹那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严重罪业。《华严经》中云:“能焚诸罪行如末劫火”善天尊者说:大安忍一刹那不缘所取必定能焚烧(罪业)。这一功德与前面所说的并不重复,前面的功德是指压制罪业,这一比喻是说明从根本上摧毁。若问:那么,一个菩提心具这二种功德不是相违吗?不相违,如果获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则功德也会越来越殊胜,是依照这样的层次而说的。

  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此外,具广大智慧的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此菩提心的功德无法估量。《华严经》中记载:“乐源城中商主财坚之子善财童子于文殊前发心后,为寻菩萨学处而逐渐前行。尔时至尊弥勒正于南方海滨由毗卢佛严饰之具藏宫殿中为如海菩萨眷属说法。善财童子见此情景急忙顶礼。弥勒菩萨向诸眷属赞颂善财童子言:‘且看意乐清净者,坚财之子名善财,寻求殊胜菩提行,来至智者我面前。'又言:‘善来善来慈悲汝,善来弥勒坛城中,善来寂静调柔尊,行持之时疲倦否?'善财童子合掌请问:‘圣者,我若真实趋入无上菩提正道,不知该如何励力而持菩萨行,请您明示。'弥勒菩萨答言:善男子,你已为善知识摄持。何以故?善男子,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一切有情分别依赖,故如大地;能真正断绝一切贫困,故如多闻天子;能圆满护持一切菩萨,故如父亲;能真实成办诸事,故如摩尼宝王;能满足一切心愿,故如妙瓶……菩提心具有此等及其余千百万无量无边利益。”

  己二(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二、本体之差别;三、功德之差别。

  庚一、分类: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我们应当清楚,若归纳而言,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庚二、本体之差别: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庚三、功德之差别: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在住于轮回中时愿菩提心可以出生广大的果报,《华严经》中云:“善男子,譬如金刚宝虽坏损,亦胜过一切上等金饰,且不失金刚宝之名。善男子,同理,发菩提心之金刚宝纵然离开勤奋亦胜过一切声闻缘觉功德之金饰,亦不失菩提心之名,复能遣除轮回之一切贫困。”然而,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相比,并不能接连不断产生福德。从何时起,为了能使无边无际所有众生界从业惑的束缚与轮回的牢狱中解脱出来,乃至轮回未空前以不退利他之心真实受持行菩提心,自此以后如果未失毁这一行心,那么即便是在睡眠或陶醉等放逸的状态中,福德也会连续不断屡屡产生,量等虚空。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理性。

  己一、教证之合理性:

  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
  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行菩提心能产生众多福德这一点具有合理性,可靠的依据是《妙臂请问经》中说:为使信解小乘之一切众生趋入大乘,佛陀在此经中云:“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缘利乐一切有情无边之善根,即使昼夜放逸或睡眠,心之刹那亦增长、强盛、圆满。”

  己二(理证之合理性)分二:一、意乐殊胜;二、加行殊胜。

  庚一(意乐殊胜)分二:一、意乐之所缘广大;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辛一、意乐之所缘广大:

  若令思疗愈,有情诸头疾,
  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
  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怀有慈悲心仅仅想以药物等治愈少数众生的头痛病等,就证明他具有饶益心,也能获得无量福德。对此,有些论师是按照匝哦之女的公案来讲的。缘于所缘境的一切众生而想遣除每一众生的痛苦,想使每一位众生具足无量安乐,能获得无量福德当然就更不言而喻了。

  辛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无论是父母还是一切亲友,谁有这样的利益心呢?根本没有。就算是天人、仙人或梵天具有此心吗?不具有。如《经观庄严论》中云:“犹如佛子具利心,于此成熟诸有情,如是父母诸亲友,子与至亲不具备。”这些众生以前为自利甚至在梦中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心,怎么能真实生起利他的心呢?因此说,无论是为其他众生还是为一己私利,都未生起过,更何况说唯一利益有情的这一珍宝菩提怎么会生起呢?因而生起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菩提心实在是难能可贵、稀有罕见。

  庚二(加行殊胜)分二:一、加行所缘广大;二、其它无有如此加行。

  辛一、加行所缘广大: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因、遣除有情痛苦重疾之妙药的珍宝菩提心,她的福德怎么能衡量得出来呢?《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仅思维利益众生也胜过供养佛陀,精勤成办一切有情安乐的事业更为超胜也就不必说了。《圣等持王经》中云:“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诸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

  辛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

  尽管有想丢弃痛苦的心,但由于不知痛苦之因是不善业,反而屡屡奔波造罪,虽然想得到快乐,却不知得乐的方法,以这样的无明愚痴而舍离善业,将自己的安乐如同怨敌般毁灭。对于乏少安乐、多具痛苦的这些众生,凭着大慈心以一切快乐满足他们,以大悲心解除他们的所有痛苦,以大智慧遣除他们不知苦乐之因的愚痴,哪有能与此相比的善业呢?哪有如是帮助的亲友呢?哪有能生起如此的福德呢?

  戊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分五:一、自行利益;二、是殊胜施主;三、是殊胜福田;四、不为痛苦所害;五、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

  己一、自行利益:

  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
  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

  如果有人感恩图报尚且应当受到赞叹,更何况说未受嘱托也是甘心情愿地利乐他众的菩萨了。

  己二、是殊胜施主:

  偶备微劣食,嗟施少众生,
  令得半日饱,人敬为善士,
  何况恒施予,无边有情众,
  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

  仅仅对于少量的众生,时间也只是一年、一月一次施给普通的食物,而且态度也是不屑一顾、极不恭敬,所行的利益也只是解决了对方半日的充饥饱腹的食品。如此之举尚且被人们称为善行而受到众人恭敬,更何况说对境是无量无边的有情,时间也是漫长恒时不断,施物也是善逝的无上安乐,所行的利益也是满足一切愿望,行为上也是以毕恭毕敬的方式施予。所谓的“恒”,有的注释中解释为纵然虚空界众生穷尽也不穷尽。慧源尊者是按照时间的差别而讲的,善天尊者则按照施物的差别来解释的。

  己三、是殊胜福田: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如果有众生对于这样慷慨博施的施主菩萨生起恶心,那么他将在长达等同他所生起恶心刹那数的劫中住于地狱中。《寂静定幻经》中云:“文殊,菩萨对菩萨生嗔轻侮,则等同此心之劫中住于地狱而披上盔甲。”相反,如果任何众生对具有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则它的果报已远远胜过恶心的果报。《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设若十方所有世间界诸众生之眼被挖出,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心令彼等众生之目复明。文殊,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信解大乘之菩萨,则所生福德已胜前者无量倍。”

  己四、不为痛苦所害:

  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

  一切佛子即便遭受再大的痛苦与磨难,然而非但不会生起嗔恨等恶心,反而会以此外缘力使善法自然增上。如《般若摄颂》中云:“虽受数多难忍害,然彼胜士心不变,安忍之力极稳固,故多信修胜菩提。”

  己五、称为应礼处与皈依处: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
  谁令怨敌乐,皈依彼乐源。

  《宝积经》中云:“譬如大国王,生有具相子,见童子诞生,城人小国聚,自生菩提心,成具相太子,天等世间礼,净心尊重彼。”何人生起珍宝菩提心,作者即对他的身体顶礼。即使对他加害,也会令作害者与安乐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源泉的菩萨面前(作者)皈依。

  若有人问:此处的说法不是与“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相违吗?不相违。上句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罗刹获得安乐一样。

  不见尽遣二障暗,菩提心宝之日轮,
  坠于愚痴黑暗中,睁常断见眼稀奇!

  第一品释终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