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15.《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佛教题跋汇编
宗舜法师:15.《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佛教题跋汇编
内容提要:本文集中收录了原本散见于六册《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中除佛经外的全部汉文发愿文、序跋、题记等佛教资料34篇,并纠正了《西夏佛教史略》和《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叙录》中收录的此类资料的录文讹脱及标点讹误近百处,为研究宋代佛教、西夏佛教乃至编辑《全宋文》、《全西夏文》,提供了基本资料。
关键词:俄藏黑水城文献 佛教文献 发愿文 题记 西夏
西夏佛教研究,一直显得有点冷寂。尽管今天有学者提出“西夏学”的名目来,但其中的佛教部分,仍旧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位学者在埋头耕耘。其原因虽有多种,而最为根本的还是阅读障碍和文献稀缺。西夏文文献当然是研究西夏佛教最基础的资料,但是,往往懂西夏文的没有佛教研究背景,而研究佛教的,往往又不懂西夏文。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这种状况恐怕都很难消除。现存的与西夏佛教有关的汉文文献数量太少,根本无法仅仅依靠这些来开展全面的研究。
从现存的资料看,研究西夏佛教的汉文文献最集中的,当首推《俄藏黑水城文献》的“汉文部分”。
黑水城,也称黑城,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位于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南约25公里的荒漠中。据《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介绍:“黑城,蒙古语称做哈拉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的遗址。”1早在1908年和1909年,俄人彼·库·科兹洛夫(1863-1935)率领的探险队,就曾两次盗掘2了黑城,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今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共有八千多个编号,包括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写本和刻本。这些文献,于1996年12月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编辑整理出版。至2000年12月,《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六册全部出版完毕,3世人始得窥其全貌。同敦煌遗书一样,《俄藏黑水城文献》(以下均就其汉文文献部分讨论)中佛教文献占了极大的比例,不过,这些佛教文献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无法同敦煌遗书相比。尽管如此,《俄藏黑水城文献》的佛教文献部分,仍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其中保存的印施发愿文、序跋、题记等资料,集中地反映了西夏佛教和西夏王朝政治生活的种种特点。
例如,《俄藏黑水城文献》遗存的佛经,同敦煌遗书一样,仍以功德经居多,故《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普贤行愿品》三种经保存的数量最多。但是,在整个敦煌遗书中,只保存有两件《转女身经》,4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此经之汉文刻本保存了三件, 都是夏仁宗的皇后罗氏印施的。根据其《印施发愿文》可知,此经乃天庆乙卯二年(1195)九月二十日,仁宗去世后二周年时所印施者,而且数量多达三万余卷。5仅从宗教意义上看,似乎不能看出什么特别意味,毕竟“转女成男”乃是多种净土信仰所共宣说者。如《无量寿经》卷上法藏所发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五愿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6《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药师如来之第八大愿亦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7而且,大小乘诸经论,多指女人有五种障碍,即无法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圣王与佛陀。因此,若欲成佛,或入诸佛净土,则必须转变为男身。刘宋·昙摩蜜多译的《转女身经》即佛为无垢光女说女身之种种苦恼以及转女成男的方法。作为女性的罗氏印施此经,似乎理所当然。但是,为身是男人的仁宗作追荐之功德而印《转女身经》,就未免有点叫人奇怪。联系罗氏在夏仁宗去世后的种种表现来看,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罗氏其人生卒无考。据清·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夏天盛十九年(1167)三月,罗氏被立为后。她本是汉人,陷没于西夏。至此时,被选入宫已经数年。8在此条后,吴广成特意加了一条按语:
书立罗氏,志祸始也。罗氏失德,史无明文。然观《金史》所载异日纯佑之废,罗氏有力焉。故志之。9
罗氏立为皇后之后近十年,方生子李纯佑。而仁宗晚年得子,自然珍若掌珠。母以子贵,这也是她后来能干政的巨大政治资本。仁宗去世后,李纯佑继位,是为夏桓宗。桓宗登基之时才十七岁,罗氏顺其自然地参与了朝政。与汉地不同的是,辽、夏均有太后执政之先例。后来,立襄宗时仍由罗氏上表金朝,就颇能说明问题。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之“西夏”章中,邓如萍指出:“在元昊以后的50年中,西夏实际上是由后族统治的,最初15年由没藏氏秉政,后来权力又转落在了势力强盛且娴于权值牧菏鲜种小_@种由母族执政的类型显然深深地植根于党项(和吐蕃)的社会政治和血缘亲族的传统之中。” 10但是,罗氏本为汉人,自然缺少母族强有力的支援。在纯佑渐长成人之后,罗氏难免会有大权旁落的感觉。
史称桓宗为人“仁慈恭俭”,颇能继承乃父遗训,治国有方。但是,桓宗继位十四年后(1206年),仁宗族弟越王王仁友之子李安全,在桓宗生母罗氏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桓宗,自立为帝(夏襄宗)。而桓宗则在被废后不到两个月,就暴卒宫中。金朝对桓宗被废,本不支持。桓宗暴卒后三个月,作为其生母的罗氏,居然遣使到金朝上表称:“桓宗不能嗣守,与大臣议立安全。”11请求金朝对李安全予以册封。金朝后来鉴于桓宗已死的事实,加之罗太后又数次上表为之伪饰,这才顺水推舟册封了襄宗。与生母罗氏所称“不能嗣守”相反,史家对桓宗的评价是:
在位十四年,四郊鲜兵革之患,国中无水旱之虞。盖西夏小邦,但能循旧章安无事,已称善守矣。即其宫闱间,未闻失德。乃以宗孽擅权,失爱母氏,位遭幽夺,身死废所,哀哉!后罗氏表中訾其不能嗣守,其中委曲,史少明文,亦千古疑案也。12
从桓宗被废一事中可以看出,罗氏在政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桓宗虽然不能象他父亲那样大展身手,但还是颇有政治抱负的。在罗氏不能左右朝政,而又缺少母族支援的时候,母子矛盾激化,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史称“天资暴狠,心术险鸷”的李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罗太后曲意逢迎,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废纯佑,立安全来看,罗氏即使有政治野心,也缺少政治资源,更缺乏政治手段。那么,罗氏印施《转女身经》,就不仅仅有宗教的因素,更多的是,还是对自己身为女人的深深遗憾。在她之前,辽之述律太后之代行皇帝职权、13萧太后之摄政,14给了罗氏什么样的启发?从印施《转女身经》中,似乎能够透露些许端倪。由于这段历史残缺太多,印施《转女身经》的发愿文的被发现,为连缀这些历史碎片,起到了不容轻视的作用。
由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封建时代的史书,对于宗教活动记载极少。即如佛教极为发达的唐代,很多与佛教有关的诏敕,都不见于正史记载。而西夏史过去仅是辽金史之附庸,想发掘出佛教史料,就更加困难。如夏天盛六年(1154)九月,西夏曾请在金购买儒、释诸书,《西夏书事》对此特意加了一条按语说:“市书,美举也。而兼及于释,则未免祸于异端矣。”15从儒家正统的角度来说,这样理解确实中规中矩。但是,不顾西夏民俗和信仰,一味强用汉人的正统观去套西夏,就未免有点迂阔。清之吴广成如此,而历代修史者也未尝不如此。相形之下,《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保存下来的印施经典的发愿文,为我们提供了过去鲜为人知的研究西夏佛教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史金波先生的《西夏佛教史略》,就大量利用了这些材料。比如其中“西夏佛经”中的“汉文佛经”这一节,几乎全据相关之发愿文等写成。16《西夏佛教史略》概括的仁宗朝佛事盛况及其活动四大特点,也是依据仁宗之《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施经发愿文(1189年)总结的。17可以说,这些汉文发愿文、序跋,与西夏文发愿文、序跋,共同为我们勾画出西夏佛教的大致轮廓,无论是缺少汉文部分还是西夏文部分,西夏佛教都是残缺的。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发愿文和序跋,也是研究宋代佛教的补充材料。比如疑伪经问题,由于敦煌遗书的存世,大量的疑伪经得以保存,为我们呈现了普通民众宗教信仰需求的真实形态,也成为佛教中国化的见证。但是宋代新造的疑伪经,由于缺少那样的保存条件,多半湮没于流逝的岁月之中,往往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由于黑水城文献的存世,我们发现了一种宋代新造的伪经——《佛说竺兰陀心文经》,此伪经过去不见于任何经录记载。更值得庆幸的是,经后附有印施发愿文,对此伪经的来历交待颇详(见后文所录,此略)。其中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几句:
一日,薛卿复附语以谢曰:赖公之赐,获生天矣。公诘以特索是经之意,云:佛书几万卷,冥间视此经,犹今之时文,方所信重,故一切苦恼,悉能解脱,予是以获其祐也。18
薛仲孺的这段话,其实将伪经之造作的根本目的和盘托出:大藏经典虽然有那么多,但是这些新造的伪经,就像是佛经中的“时文”,正在冥间流行,自然格外管用。佛经向来不讳言持诵、讲说、流通之功德,福德与智慧,本是佛教之两足双翼,不可缺一。疑伪经则全然不顾智慧(般若)这个总纲,从来都是无限夸大自己的福佑功能,并附带对不信者的恐吓,这可以说是一切疑伪经的共同点。但是,用“时文”这样直白却又贴切的比喻点出,实在有点妙绝今古的意味。两者的身上,折射出的都是浓厚的功利色彩。时文的影响如此深地渗透到世俗佛教信仰中,也可以为研究宋代文学、宋代科举制度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参加此伪经校勘的,一个是“卫州管内僧判兼表白仁化寺净土院兼讲唯识因明论僧贤惠”,一个是“卫州管内副正仁化寺净土院主讲华严经传法界观僧贤熙”,抛开他们僧官身份不说,作为讲唯识、因明、华严并传法界观的义学沙门,对如此溌豢暗膫谓洠粌H不能鉴别,而且积极参与推广,不管是学力所致还是利益所驱,这样的现象,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俄藏黑水城文献》发愿文等的价值,当然不只限于研究佛教,有些内容,可与正史相互印证。如夏仁宗去世时间,《宋史》记载为绍熙四年(夏乾祐二十四年)九月二十日。《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下”云:“绍熙四年九月二十日,仁孝殂,年七十。”19署作“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皇太后罗氏发愿谨施”的《转女身经》发愿文中云:“今皇太后罗氏,自惟生居末世,去圣时遥。宿植良因,幸逢真教。每思仁宗之厚德,仰凭法力以荐资。遂于二周之忌晨,命工镂板,印造斯典,番汉共三万余卷。”20可证《宋史》所载夏仁宗卒年不误,而且连日期都是很准确的。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可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如宋之降官任得敬是夏仁宗朝的一个重要人物,从大力辅助仁宗直到企图分裂西夏,他把持西夏朝政的二十多年,是西夏中期历史非常重要的一段。但是,有关任得敬的资料,正史留存甚少,今天的叙述,除据《金史》等外,多依据清·吴广成的《西夏书事》。由于吴广成的很多史料来源不明,其准确性始终为学者怀疑。邓如萍在《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之“西夏”章中即称:“就12世纪的西夏历史而言,任得敬的经历确实是非常突出的事件之一,但是这件事是由吴广成记述的,缺乏早期史料的佐证。”21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任得敬印施《金刚经》发愿文的发现,则为研究增添了一件新资料,而且也为《金史》、《西夏书事》等的论述,找到了可资参考的文献。《金史》卷一百三十四“外国上·西夏”中记载了天盛十九年(1167)末,夏仁宗借向金国贺正的机会,替任得敬求医之事:
久之,其臣任得敬专国政,欲分割夏国。因贺大定八年正旦,遣奏告使殿前太尉芭里昌祖等以仁孝章乞良医为得敬治疾,诏保全郎王师道佩银牌往焉。诏师道曰:“如病势不可疗,则勿治。如可治,期一月归。”得敬疾有瘳,遣谢恩使任得聪来,得敬亦附表进礼物,上曰:“得敬自有定分,附表礼物皆不可受。”并却之。22
史书的记载虽然明晰,但是过于简略。任得敬称病,是其篡国的第一步。从《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保存的署名秦晋国王(任得敬)23印施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发愿文”可以知道,他为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予论道之暇,恒持此经。每竭招模V生实信。今者灾迍伏累,疾病缠绵。日月虽多,药石无效。故陈誓愿,镂板印施,仗此胜因,冀资冥祐。傥或天年未尽,速愈沉痾;必若邤惦y逃,早生净土。……时天盛十九年五月日,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秦晋国王谨愿。24
印施此经的时间,在天盛十九年五月,从文中“今者灾迍伏累,疾病缠绵。日月虽多,药石无效”、“必若邤惦y逃,早生净土”等话来看,任得敬当时的病情,似乎相当严重。但是,既然五月印经,则生病当然比五月要早。而求医在冬十二月,正式医治则在次年元月,那么严重的病居然前前后后拖了近一年,这就不能不叫人起疑。而金国医生一到,即刻妙手回春,二月,任得敬即附表谢恩,那么严重的病居然又好得如此利落,就更叫人觉得离奇。所以,完全可以肯定,任得敬的病,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他的目的,一是用生病迷惑夏仁宗,二是借求医试探金主。所以,任得敬的病被医治好后,夏仁宗派遣左金吾卫正将军任得聪任谢恩使,至金国致谢,而任得敬居然也跟着附表进献礼物,其真实用心,至此表露无疑。吴广成说:“得敬之附表谢,盖阴蓄异郑葹阅L试计也。金主烛其奸而不受,足以褫奸雄之魄矣。”25虽然“足以褫奸雄之魄”的话有点迂腐(任得敬并未因金主的态度而停步不前,其后可谓变本加厉),但“阴蓄异郑葹阅L试计”却说得不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发愿文”的存世,使得这段历史更加清晰,而任得敬其人,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一些篇章,可以辑补到《全宋文》中,如俄B63释智坚等三人往西天取菩萨戒记(端拱二年,989)俄TK149梁□印施《金刚般若经钞》发愿文(大中祥符九年,1016)、俄Ф337据璞等印施《佛说竺兰陀心文经》发愿文(元丰六年,1083)、俄TK132崔振孙《慈觉禅师劝化集序》(崇宁三年,1104)、俄TK133吴敏《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1123?)等等。26至今《全宋文》尚未出齐,希望编者能够留意。
相对于辽代文献和金代文献来说,西夏文献有着太多的不幸。近人曾辑有《辽文存》(缪荃孙)、《辽文补录》(黄任恒)、《金文最》(张金吾),今人则有陈衍的《全辽文》,几乎囊括了有辽一代的遗存文献。而2002年8月出版的《全辽金文》27,更是广事搜集,全书收录作者786人(不含无名氏),文3356篇,28较旧之所辑,多出近三分之一。但是,西夏之文,迄今尚无此类总集,29不能不令人深深遗憾。创造西夏文字,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给文化交流带来障碍,却是不争的事实。《西夏书事》在夏天盛十三年(1161)夏五月,李仁孝命王佥纂修《实录》条下感慨道:
西夏历国三百余年,其行事不少概见。窃以为羌俗少文史职,固失传耶。及考《金史》,有夏臣罗世昌,曾叙《夏国世系》。元托克托作《宋史》,亦得《夏国枢要》等书,资其采拾。然在当时,已与正史稍抵牾,况夫世远年湮,并此残编不得见耶。今观仁孝之修《实录》,非不有志修明,奈其泥用蕃书,后之人欲征遗事,苦于文义难明。方策虽存,亦具文而已。噫。30
今天,西夏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旧是天书。专家的缺乏,导致西夏文文献至今还是“具文”。而我们对西夏文的掌握究竟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在读一些从西夏文翻译过来的文献的时候,常常令人起疑。即如同一人所撰的发愿文,往往是汉文极为流畅明晓,而从西夏文翻译过来的文字,一些地方简直不知所云。若将全部西夏文译成汉文,恐怕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而要保证翻译的质量,则更要长时间的检验。所以,什么时候才能编辑出包含汉、蕃全部文献的《全西夏文》,实在只能期待而已。
不过,跬步之积,岁久见功。《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发愿文等资料,不仅一直为学者重视,也有作了一些搜集工作的。比如史金波先生的《西夏佛教史略》,在附录一“西夏碑碣铭文、佛经序、跋、发愿文、石窟题记”中收录了16篇31,首创之功,实不可没。但是,估计史金波先生乃是在俄期间据原件抄录,由于时间仓卒,条件艰苦,所录未能注明编号,不便徴引。而且录文颇有舛误,令人遗憾。署名孟列夫、蒋维崧、白滨先生编撰的《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部分《叙录》中虽然也有录文,但对一些佛教发愿文等往往留尾去头,并非完璧。而且,《叙录》还有一些属于识文的讹误,白璧微瑕,终成憾事。加之散见各号之下,使用颇为不便。更甚者,全部图录本动辄万元甚至数万元,穷书生欲购置而几不可能,敦煌文献、黑水城文献的研究,完全变成富人才能做得起的学问,实在令人慨叹。为方便更多的学人,并基于为编辑《全宋文》、《全西夏文》提供文献积累考虑,笔者将《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全部发愿文、序跋等资料单独辑出,汇集成此篇,供大家参考。
笔者虽对时贤有所纠正,非敢自是,恳盼方家指教是幸!
2003年5月于苏州西园
戒幢佛学研究所无尽灯楼
凡例:
一、本文收录《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中的全部汉文发愿文、序跋、题记等资料。考虑到此类资料存世极少,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故残篇断简,亦予保留。佛教专题著述不收。
二、所收文献,有原题的,均据原题。没有原题的,据内容拟题。为使题目能清晰反映文献性质,故对写(刻)经后有祈愿目的的跋文统称“发愿文”。仅记印施年代的,则称“题记”。凡能考订作者的,均在题目前加作者名。确知为出家人的,在名字前加释字(如印施《六字大明王功德略》之比丘智通)。出家而不废俗姓的(如印施《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之李智宝),则不加,以存其本。
三、文献排列,一般依据年代。时间不可考者,按原藏编号排列。一般有作者名的在前,无作者名的在后。
四、因本文研究重点不在文字,加之电脑字库的限制,录文时,除特殊需要外(如不能确认是何字者),写(刻)本中常见的一些俗字写法,及个别部首混用的情况,均改为通行写法。如“撰”统一作“撰”,“赞”统一作“赞”,“辞”统一作“辞”,“算”统一作“算”等。原卷抄写错误者,一般不作改正,以存其本。如需改定,在误字后面加圆括号。补字则加六角括号。
五、原有的刻(写)时表示尊敬的提行、空格等方式,一律取消。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再保留原用于表示自谦的署名格式(字体略小)。文长者,依据内容酌分段落。署有年代的,为使眉目清晰,一概另起一行。
六、考虑到史金波先生的《西夏佛教史略》(以下简称《史略》)和孟列夫、蒋维崧、白滨先生的《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叙录》(以下简称《叙录》)也收录了一些发愿文和序跋,且在学界颇有影响,为避免其中的讹误流传,凡上述二书中的录文及标点错误,均在校注中予以纠正。
目录:
1、释智坚等三人往西天取菩萨戒记(989)
2、梁□印施《金刚般若经钞》发愿文(1016)
3、陆文政印施《夹颂心经》发愿文(1073)
4、杨据璞等印施《佛说竺兰陀心文经》发愿文(1083)
5、释守琼散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回向偈(1094)
6、崔振孙《慈觉禅师劝化集序》(1104)
7、吴敏《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1123?)
8、王善惠等刻施《妙法莲华经》发愿文(1146)
9、释法随《刘德真印施<注华严法界观门>发愿文》(1152)
10、李仁孝(夏仁宗)《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御制后序(1167年)
11、任得敬(秦晋国王)印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发愿文(1167)
12、袁宗鉴等印施《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发愿文(1184)
13、李仁孝(夏仁宗)印施《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御制发愿文(1184年)
14、释智通印施《六字大明王功德略》题记(1185)
15、李仁孝(夏仁宗皇帝)印施《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发愿文(1189年)
16、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题记(1189年)
17、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题记(1189年)
18、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转女身经》发愿文(1195)
19、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行愿品》发愿文(1196年)
20、《亲诵仪》题记(1196)
21、仇彦忠等印施《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发愿文(1200)
22、李智宝印施《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发愿文(1210)
23、释宗密、释本明集勘《亲集耳传观音供养赞叹》题记(1211)
24、呱呱等印施《佛说父母恩重经》发愿文
25、安亮等印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发愿文
26、李仁孝(夏仁宗)《御制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并胜相顶尊总持后序发愿文》
27、王简印施《大方广佛花严经梵行品》发愿文
28、释恒润启
29、金龙进《释摩诃衍论》题记
30、释普珂印施《西方净土礼》题记
31、印施《佛说业报差别经》等发愿文
32、《弥勒上生经讲经文》发愿文
33、印施《密咒圆因往生集录》发愿文
34、发愿文残页
1、释智坚等三人往西天取菩萨戒记(989)32
端供(拱)二年岁次己丑八月十八日,其汉大师智坚往西天去,马都料赛亭壮宿一夜,其廿日发去。其大师智坚,俗姓董,其汉宋国人是也,年可廿四岁。其缘从大师二人:其法达大师,俗姓张,其朔方人是也,年可三十七岁。其法诠大师,俗姓阳,年可廿八岁,朔方人是也。
端供(拱)二年岁次己丑八月十九日,往西天取菩萨戒僧智坚记。
2、梁□印施《金刚般若经钞》发愿文(1016)33
雕印功德,广大如虚空,究竟如法界。皇庭宴肃,率土丰登。勾当者实相通神,助缘者弥卢积福。飞行水陆,带角披毛,俱沐良因,齐登觉岸。
时大中祥符九年四月八日雕毕。朝散大夫行尚书驾部员外郎知丹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借紫梁(押印)施一卷
3、陆文政印施《夹颂心经》发愿文(1073)34
盖35闻《般若多心经》者,实谓腥36昏衢之高炬,济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文政睹兹法要,遂启招摹R夂霟o漏37之言,用报父母罔极38之德。今则特舍净贿,恳命39良工,雕刻板成,印施含识。欲使佛种不断,善业长流。荐资考妣,离苦得乐,常生胜处,常悟果因。愿随弥勒以当来,愿值龙华而相见。40然后福沾沙界41,利及□□42。有识之俦,皆蒙此益。
天□□[赐礼]盛国庆五年岁次癸丑八月壬申朔,陆文政施。
4、杨据璞等印施《佛说竺兰陀心文经》发愿文(1083)43
《竺兰陀心文经》,大藏所无有也。元丰二年,太常少卿薛公仲孺死之三年,以地狱之苦不能往生,依陕西都邔W士皮公公弼之女求是经,以解冤结,公哀许之。大索关中,获古本于民间,饭僧诵之。一日,薛卿复附语以谢曰:赖公之赐,获生天矣。公诘以特索是经之意,云:佛书几万卷,冥间视此经,犹今之时文,方所信重,故一切苦恼,悉能解脱。予是以获其祐也。今三秦士民,竞传诵之。
卫州管内僧判兼表白仁化寺净土院兼讲唯识因明论僧贤惠校勘,卫州管内副正仁化寺净土院主讲华严经传法界观僧贤熙校勘。
承议郎杨康国男大名府乡贡进士据璞、珫、瑰、琚、管、璹,女四娘、五娘,奉为亡妣金华县君石氏小祥,谨镂板印施《竺兰陀心文经》五百卷,庶缘胜利,用浸广于善因,追荐慈灵,愿早登于净土。
元丰六年三月日施
5、释守琼散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回向偈(1094)44
大延寿寺演妙大德沙门守琼
散施此经功德
大安十年八月日流通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普施尽法界,万类诸含识。依经行愿行,广大无有尽。灭除恶业罪,速证佛菩提。
6、崔振孙《慈觉禅师劝化集序》(1104)45
朝请大夫前通判成德军府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振孙撰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言语道断,千圣不传。故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事相门中,不舍一法。故诸佛菩萨,传一大藏教,历代祖师,垂示宗风。乃至一句一偈,謦咳动作,无非佛事矣。
慈觉禅师,传正法眼,久坐道场,其为偈颂文赞,莫不直指佛心,发挥道妙,足以开人天之耳目,为苦海之津梁。门人编录成集,属余为序。余素知师者,义不得辞,于是乎书。
崇宁三年九月初八日序。
7、吴敏《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1123?)46
长芦了禅师,芙蓉之孙,丹霞之子。得法于阌蹗o上,以无所得而得;说法于一苇江边,以无所说而说。云行水止,从而问法者,常千七百人,以无所闻而闻。余尝造其室,窅然空然,温伯雪子之忘言、净名居士之杜口,余亦莫能知也。观其抱美玉于空山,混银河之秋月,视之不见,言之莫及。时时顾堂上之草深,怜户外之屦满。于是万金良药,湔肠易骨,斯须之间,病者起走。人人轻安,得未尝病。又如雷雨既作,草木萌动,顷刻霁止,了无痕迹;天清物春,雨已无用。虽然,岂直如是而已哉!木鸡啼霜,石虎啸云,鸟鸣山幽,蝉噪林寂。世有望角知牛、闻嘶知马者,其庶几历其藩乎!师语盖上堂、法要、偈颂、机缘,凡若干篇。中桥居士吴敏序。
8、王善惠等刻施《妙法莲华经》发愿文(1146)47
粤以《莲经》者,入不思议之妙法也。故衣珠设譬,谓自性之无知;火宅导迷,言宦心之罔觉。以慈悲喜舍之旨,启开示悟入之门。难焚于烈艳48之中,永转于法轮之内。二十八品,皆觉皇宣演之书;七万余言,咸49真圣玄微之理。洞究而须推七喻,力穷而在毕三周。诵之则舌变红莲于亿年,供之则帙放华光于满室。蔗岄T之扃钥,真苦海之津梁。
今有清信弟子雕字人王善惠、王善圆、贺善海、郭狗埋等,同为法友,特露微眨陨系钭谑矣放_正直本为结缘之首,命工镂板,其日费饮食之类,皆宗室给之,雕印斯经一部,普施一切,同欲受持。以兹功德,伏愿:皇基永固,同盘50石之安;帝寿无疆,逾后天之算。凡51隶有生之庶类,普□[获]罔极之洪休。
时大夏国人庆三年岁次丙寅五月□□□□白52。
9、释法随《刘德真印施<注华严法界观门>发愿文》(1152)53
恭惟:毗卢现相,称性演百千偈之大经,彰生佛也无二,如一味时雨,甘苦自分;曼殊化身,随机设三十重之妙门,明阶降也非一,似三兽渡河,蒙罡鳟悺J枪识ɑ圩鎺煟瑖@云奇哉,显诀54文约义丰,理深事简。以科注释其义,引学者击其门。至于悟入大经法界,则方通相虚,万象性实一真也。相国裴公制序,指示惑者,赞斯法门,都可谓入圣玄术,出凡要路。意偁词存简易,尤忻举网提纲。(《花55严经》云:张大教网56,于生灭河,漉57人天鱼,置涅槃岸58。)此之观文,若唯注而不科,如无纲之网。若但科而不注,如无网之纲。科注别轴,稍劳披览。故有先贤移其科格,以就观文。既观下有注,文上有科,三者备矣,一经显焉。使诸修观之徒,讲宣之侣,无烦眩目。移科之意,其在兹乎。
今者德真,幸居帝里,喜遇良规。始欲修习,终难得本。以至口授则音律参差,传写者句文脱谬,致罢学心,必成大失。是以恭舍囊资,募工镂板,印施流通,备诸学者。若持若诵,情尽见除;或见或闻,功齐种智。仰此上乘,遍严法界。延龙算59于皇家,曜福星于官庶。道如尧舜之风,国等华严之境。总期万类,性反一真。不间60冤亲,将来无对。溥冀含情,悉如我愿。大圆镜中,欲垂慈照者也。
皇朝天盛四年岁次壬申八月望日,污道沙门释法随劝缘及记。邠州开元寺僧西安州归义刘德真雕板印文,谨就圣节日散施。
10、李仁孝(夏仁宗)《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御制后序(1167年)61
粤以真空绝相,声色匪求;妙有不无,凡62庸叵测。惟我正觉,恢弑摹S懈斜赝ǎ瑹o机不应。因言显不言之奥,懋阐真空;示物名不物之玄,廓昭妙有。施含63万行,慧彻三空。俾乘般若之舟,庶达波罗之岸。甚深之法,实在斯经。文简义丰,理幽辞显。括十二部之分教,总六百卷之大经。色即是空,万浪风恬而真性寂尔;空即是色,千江月64印而妙用昭然。不执二边,不着中道。绝蔑65五蕴,涤除六尘。一切众生,仗兹而度苦厄;三世诸佛,依此而证菩提。
朕66睹胜因,遂陈疹垓っm山觉行国师沙门德慧,重将梵本,再译微言。仍集《真空观门》、《施食仪轨》附于卷末,连为一轴。于神妣皇太后周忌之辰,开板印造,番汉共二万卷,散施臣民。仍请觉行国师等,烧结灭恶趣中围坛仪,并拽六道,及讲演《金刚般若经》、《般若心经》。作法华会,大乘忏悔,放神幡,救生命,施贫济苦等事。恳伸追荐之仪,用答劬67劳之德。仰凭觉荫,冀锡冥资。直往净方,得生佛土。永住不退,速证法身。又愿:六庙祖宗,恒游极乐;万年社68稷,永享升平;一德大臣,百祥咸萃。更均余祉,下逮含灵。
天盛十九年岁次丁亥五月初九日,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诸V侵屏x去邪惇睦懿恭皇帝谨施。
11、任得敬(秦晋国王)印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发愿文(1167)69
窃以有作之修,终成幻70妄;无为之□71,□契真如。故我世雄,顿开迷网72,为除四相,特阐三空。辟智慧之门,拂执着之迹。情波永息,性水长澄。乘般若之慈舟,达涅槃之彼岸者,则斯经之意也。然此经旨趣,极尽深玄。示住修降伏之仪,显常乐我净之理。人法俱遣,声色匪求。读诵受持,福德无量;书写解说,果报难穷。粘龇鹬谠矗硕壬尽�
予论道之暇,恒持此经。每竭招模V生实信。今者灾迍伏累,疾病缠绵。日月虽多,药石无效。故陈誓愿,镂板印施,仗73此胜因,冀资冥祐。傥或天年未尽,速愈沉痾;必若邤惦y逃,早生净土。又愿:邦家巩固,历服延长。岁稔时丰,民安俗阜。尘刹蕴识,悉除有漏之因;沙界含灵,并证无为之果。
时天盛十九年五月日,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秦晋国王谨愿。
12、袁宗鉴等印施《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发愿文(1184)74
伏愿:天威振远,圣寿无疆。金枝郁茂,重臣千秋。蠢动含灵,法界存亡75,齐成佛道。
雕经善友众:尚座袁宗鉴,杜俊乂76,朱信忠,杜俊德,安平,陈用,李俊才,杜信忠,袁德忠77,杜彦78忠,杜用,牛智惠,张用,讹德胜,杜宗庆,薛忠义,张师道等。
乾祐甲辰十五年八月初一日,重开板印施。
13、李仁孝(夏仁宗)印施《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御制发愿文(1184年)79
朕闻:能仁开导,允为三界之师;圣教兴行,永作群生之福。欲化迷真之辈,俾知入圣之因,故高悬慧日于昏衢,广叽群届犊嗪!U趟姑氐洌摫藟m弧:魬╈缎蕹郑谅}必垂于感应。用开未喻,以示将来。睹兹妙法之希逢,念此人身之难保,若匪依凭三宝,何以救度四生。
恭惟《圣大乘三归依经》者,释门秘印,觉路真乘。照瘢ㄕ┠缰颍酥该灾辏健>逻凵崂毦屿o处以归依;善逝法王,广设譬喻而演说。较量福力以难尽,穷究功能而转深。诵持者必免于轮回,佩戴者乃超于生死。劝诸信士,敬此真经。
朕适逢本命之年,特发利生之愿,恳命国师、法师、禅师,暨副判、提点、承80旨、僧录、座主、众僧等,遂乃烧施结坛,摄瓶诵咒,作广大供养,放千种施食,读诵大藏等尊经,讲演上乘等妙法。亦致打截截、作忏悔、放生命、喂囚徒、饭僧设贫,诸多法事。仍敕有司,印造斯经番汉五万一千余卷,彩画功德大小五万一千余帧。数珠81不等五万一千余串,普施臣吏僧民,每日诵持供养。所获福善,伏愿:皇基永固,宝邚洸K囎�82神宗,冀齐登于觉道;崇考皇妣,祈早往于净方。中宫83永保于寿龄,圣嗣长增于福履。然后满朝臣庶,共沐慈光;四海存亡,俱蒙善利。
时白高大夏国乾祐十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十五日,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诸V侵屏x去邪惇睦懿恭皇帝施。84
14、释智通印施《六字大明王功德略》题记(1185)85
乾祐乙巳十六年季秋八月十五日,比丘智通施。86
15、李仁孝(夏仁宗皇帝)印施《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发愿文(1189年)87
朕闻莲华秘藏,总万法以指迷;金口遗言,示三乘而化众。世传大教,找嫠姑瘛=瘛队^弥勒菩萨上生经》者,义统玄机,道存至理。乃启优波离之发问,以彰阿逸多之前因。具阐上生之善缘,广说兜率之胜境。十方天众,愿生此中。若习十善而持八斋,及守五戒而修六事,命终如壮士伸臂,随愿力往升彼天,宝莲中生,弥勒来接。未举头顷,即闻法音。令发无上不退坚固之心,得超九十亿劫生死之罪。闻名号则不堕黑暗边地之聚,若归依则必预成道授记之中。佛言,未来修此众生,亦88得弥勒摄受。感佛奥理,镂板斯经,谨于乾祐巳(己)酉二十年九月十五日,恭请宗律国师、净戒国师、大乘玄密国师、禅法师、僧众等,就大度民寺,作求生兜率内宫弥勒广大法会。烧结坛作广大供养,奉广大施食,并念佛诵咒,读西番、番、汉藏经,及大乘经典,说法,作大乘忏悔,散施番、汉《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十万卷,汉《金刚经》、《普贤行愿经》、《观音经》等各五万卷。暨饭僧、放生、济贫、设89囚诸般法事,凡七90昼夜。所成功德,伏愿:一祖四宗,证内宫之宝位;崇考皇妣,登兜率之莲台。历数无疆,宫闱有庆。不谷享黄发之寿,四海视升平之年。福同三轮之体空91,理契一真而言绝。谨愿。
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诸V侵屏x去邪惇睦懿恭皇帝谨施。
16、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题记(1189年)92
大夏乾祐二十年岁次巳(己)酉三月十五日,正宫皇后罗氏谨施。
17、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题记(1189年)93
大夏乾祐二十年岁次巳(己)酉三月十五日,正宫皇后罗氏谨施。94
18、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转女身经》发愿文(1195)95
恭闻竺干大觉,特开甘露之玄门;沙界含灵,普获真常之宝藏。今斯《转女身经》者,上乘秘典,了义真诠。谈无相无名之妙心,显非男非女之真性。大权应迹,右胁化生。摧天帝不受珠衣,挫声闻直谈妙理。慈亲献盖,报此世之洪恩;诸妇转形,酬多生之育德。闻经欢喜,定转女身;信乐受持,速登圣果。
今皇太后罗氏,自惟生居末世,去圣时遥。宿植良因,幸逢真教。每思仁宗之厚德,仰凭法力以荐资。遂于96二周之忌晨97,命工镂板,印造斯典,番汉共三万余卷。并彩绘功德三万余帧,散施国内臣民,普令见闻蒙益。所鸠胜善,伏愿:仁宗圣德皇帝,抛离浊境,安住净方。早超十地之因,速满三身之果。仍愿龙图永霸,等南山而崇高;帝业长隆,齐北海而深广。皇女享千春之福,宗亲延万叶98之祯。武职文臣,恒荣显于禄位;黎民士庶,克保庆于休祥。六趣四生,咸舍生死;法界含识,悉证菩提矣。
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皇太后罗氏发愿谨施。
19、罗氏(夏仁宗章献钦慈皇后)印施《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行愿品》发愿文(1196年)99
恭闻含灵失本,犹潜尘之大经;正觉开迷,若烛幽之杲日。是以王100毫散彩,拯苦恼于群生;梵说流徽,徴奥旨于一致。今斯《大方广佛花101严经普贤行愿品》者,圆宗至教,法界真诠。包括五乘,该罗九会。十种愿行,摄难思之妙门;一轴灵文,为无尽之教本。情含刹土,誓等虚空。示诸佛之真源,明如来之智印。身身同毗卢之果海,出世玄猷;心心住普贤之因门,利生要路。繇是一偈书写,除五逆之深殃;四句诵持,灭三涂之重苦。
今皇太后罗氏,恸先帝之遐升,祈觉皇而冥荐。谨于大祥之辰,所作福善,暨三年之中,通兴种种利益,俱列于后。将兹胜善,伏愿:仁宗皇帝,佛光照体,驾龙轩以游净方;法味资神,郀岢硕仿x。仍愿:萝图巩固,长临万国之尊;宝历弥新,永耀阎浮之境。文臣武职,等灵椿以坚贞;玉叶金枝,并仙桂而郁翠。兆民贺尧天之庆,万姓享舜日之荣。四生悉哽洞群剑穗y咸沾于法雨。含灵抱识,普会真源矣。
大法会烧结坛等三千三百五十五次,大会斋一十八次。开读经文:藏经三百二十八藏(大藏经二百四十七藏,诸般经八十一藏),大部帙经并零经五百五十四万八千一百七十八部。度僧西番、番、汉三千员,散斋僧三万五百九十员。放神幡一百七十一口,散施:八塔成道像、净除业障功德共七万七千二百七十六帧,番汉《转女身经》、《仁王经》、《行愿经》共九万三千部,数珠一万六千八十八串。消演番汉大乘经六十一部,大乘忏悔一千一百四十九遍。皇太后宫下应有私人尽皆舍放并作官人,散囚五十二次,设贫六十五次。放生羊七万七百七十九口,大赦一次。又诸州郡府边□102之地,遍国臣民僧俗103(后残)
20、《亲诵仪》题记(1196)104
天庆丙辰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写,勘了。
21、仇彦忠等印施《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发愿文(1200)105
右愿印施此经六百余卷,资荐亡灵父母,及法界有情,同往净方。
时大夏天庆七年七月十五日,哀子仇彦忠等谨施。
22、李智宝印施《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发愿文(1210)106
盖闻《无量寿王经》者,诸佛秘印,海藏真诠。闻名乃六度107齐圆,诵持则三涂殄108灭。《般若心经》者,神功叵测,圣力难思。高谈无二之门,直显真空之理。今微僧智宝,宿有良缘,幸逢斯典109。特升弘愿,命工镂板。伏愿三界九有,咸获衣中之宝;六趣四生,速证常乐之果。普施传持,同沾此善者矣。
时皇建元年十一月初五日,众圣普化寺连批张盖110副使沙门李智宝谨施。西天智圆刁,索智深书。
23、释宗密、释本明集勘《亲集耳传观音供养赞叹》题记(1211)111
皇建元年十二月十五日,门资宗密、沙门本明依右剂门标授中集毕。
皇建二年六月二十五日重依观行对勘定毕。永为真本。
24、呱呱等印施《佛说父母恩重经》发愿文112
伏以《父母恩重经》者,难陀大圣,问一身长养之恩;妙觉世尊,开十种劬劳之德。行之则人天敬仰,证之则果位独尊。罩^法藏真诠,教门秘典。仗此难思之力,冀酬罔极之慈。男儿呱呱等,遂以亡考中书相公累七至终,敬请禅师、提点、副判、承旨、座主、山林、戒德、出在家僧众等七千113余员,烧结灭恶趣坛各十座,开阐番汉大藏经各一遍,西番大藏经五遍。作法华、仁王、孔雀、观音、金刚、行愿经、乾陀、般若等会各一遍。修设水陆道场三昼夜,及作无遮大会一遍。圣容上金三遍,放神幡、伸静114供、演忏法,救放生羊一千口,仍命工(后残)
25、安亮等印施《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发愿文115
盖念荷君后之优恩,上穷罔极;戴考妣之元德,旁及无涯。欲期臣子之眨瑹o出佛乘之右。是故畅圆融宏略者,《华严》为冠,□□116乐玄猷者,净土惟先。仗法界一真之妙宗,仰弥陀六八之弘愿。今安亮等,恳斯威福,利彼存亡。届亡妣百日之辰,特命工印《普贤行愿品经》一□117有八卷,绘弥陀主伴尊容,七十有二帧。溥118施有缘。仍肇薨逝之辰,暨于终七,恒兴佛事,广启法筵。命诸禅法师、律僧、讲主,转大藏及四大部经,礼千佛与梁武忏法,演大乘忏悔,屡放神幡,数请祝119寿僧诵《法华经》,常命西番众持《宝集偈》。燃长明灯四十九海,读声不绝,《大般若》数十部。至终七之辰,诠义法师设药师琉璃光七佛供养,惠照禅师奉西方无量寿广大中围,西天禅师、提点等,烧结灭恶趣坛,矧六道法事。袭此功德,伏愿:帝统延昌,迈山呼之景算;正宫永福,享坤载之崇光。皇储协赞于[千秋],(后佚)
26、李仁孝(夏仁宗)《御制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并胜相顶尊总持后序发愿文》120
朕伏以神咒威灵,功被恒沙之界121;玄言胜122妙,力通亿劫之多。惟123一听于真筌,可顿消124于尘累。其于微密,岂得名言。切125谓自126在大悲,冠法门之密语;顶尊胜相,总127佛印之真心。一存救世之至神,一尽利128生之幽验。大矣,受持而必应;圣哉,敬信而无违。普周法界之中,细入微尘129之内。广资含识,深益有情。闻音者,大130获胜因;触影者,普蒙善利。点海为131滴,亦可知其几何;碎刹132为尘,亦可量133其几许。唯有慈悲之大教,难穷福利134之玄功。各有殊能,迥存异感。故《大悲心135感应》云:若有志心诵持《大悲咒》一遍或七遍136者,即能超灭百千亿劫生死之罪137。临138命终时139,十方诸佛皆来授手,随愿往生140诸净土中。若入流水,或大海中而沐浴141者,其水族众生占142浴水者,皆143灭重罪,往生佛国。又,《胜相顶尊感应144》云:至坚145天子,诵持章句,能消七趣畜146生之厄。若寿终者,见获延寿。遇影147占尘,亦复不堕三恶道中。授菩提148记,为佛嫡子。若此之类,功效极149多。朕150睹兹胜因,倍激諔K烀ょU板151,雕152印番汉一万五千卷,普施国内臣民153,志心看154转,虔枕斑堋k抟喙H而□155服,每当竭意而诵持。欲遂良缘,广修众善156。开阐真乘之大教,烧结秘密157之坛仪。读经不绝于诵声,披典必全于158大藏。应干159国内之圣像,悉令恳上于160金妆。遍施设供161之法筵,及集斋僧之162盛会。放施食于殿宇163,行法事于尊容164。然斯敬信165之心,悉竭精罩留=衤粤年惧兑欢M可详悉而具言。以兹胜善,伏愿:神考崇宗皇帝,超升三界。乘十地之法云,越度四生,达一真之性海。默助无为之化,潜扶有道之风。之子之孙,益昌益盛。又愿以此善力,基业泰定166,迩暇扬和睦之风;国本167隆昌,终始保清平之折Q幼谏�168而克永,守历数以无疆。四方期奠169枕之安,九有获覆盂之固。祝应□170罩校�171臻福善之徴172。长173遇平□,毕无变乱。普天率土,共享[治]□。□有所求,随心皆遂。为祝神圣174,乃为颂曰:
法门广辟理渊微,持□175□□□□□。大悲神咒玄密语,□□□□□□□。176
[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诸V侵屏x]去邪惇睦懿恭皇帝(后残)
27、王简印施《大方广佛花严经梵行品》发愿文177
粤以灵灵不昧,是万行之本源;了了常知,乃一真之心境。夫《梵行品》者,意不外此。所以为三天之奥义,九会之雄文也。故特仗鸿勋,虔资妙□178。伏愿慈航电激,作沉迷旷劫之津梁;宝簶菰绵,印社稷万年之(广+吊)179福。辛未大(太)原王简施。
28、释恒润启180
恒润启:近善定处,获捧《三解脱律》及《立志诫心铭》181,文辞精要,笔格孤高。内外典章,明同日月。绚目清心,惊神爽骨。伏门182觉皇宣教,应根而演乎一乘;释子弘经,救病而陈乎三品。是则上品名病,中品财病,下品色病。观夫色染最重,其如蛇首,触之痛伤。财病非轻,有类刀剑,得而自害。名闻大患,譬若毛绳,缚人彻骨。况以起三毒、发三行、轮三界、堕三涂者哉!似蚁巡镮,终而复始。如蚕作茧,吐丝自缠。以斯背觉合尘,显妄隐真。沉溺众生,莫斯为最。故我上人,应病设药,演法随根,咄w之大悲,谈一灵之深观。寰中万类,尚是真空;世内三番,争为实有。所以名无实体,起大虚妄,类若干城。财无正主,五家奔竞,如鹿逐阳。色无实乐,妄想情生,同梦所见。是以爱色财名,悉是情意。一诫心志,三过咸祛。翻过成德,归正舍邪,况达灵源,尽无差别欤。是故自然净三业、崇三宝、除三障、证三身者也。如睡得觉,似醉获醒。迷心本绝痴狂,梦境何存好丑。应知变凡成圣,背暗向明,登般若之台,入涅盘之苑矣。由是三过永离,不复为愆,以此名为三解脱律。是知我之上人,性游物外,威灵而难思难议;身现人间,踪迹而堪依堪仗。用□灵之妙药,疗三病之深痾。巧化殊规,未之有也。实谓登宝山之捷径,越苦海之迅航。入圣超凡,其唯是寽(乎)!
恒润宿生何幸,偶获嘉章,不释披详,深契愚性。如贫遇宝,若病逢医。感庆盈怀,翘思仰贺。虽自遵行,未为广利。今则转布,甘泽普润,群萌见闻奉持,咸归实际而已。谨于两文,共是四端,财色名志,随于别目,各构荒词,用传卑意。伏乞示导,禅余希垂荣览。
法弟沙门恒润上。
29、金龙进《释摩诃衍论》题记183
与马鸣菩萨造《起信》正论,龙树菩萨造于十论,总标百本经。文虽十河,经该一代,义包五教。利钝千门,等海纳于百川。
尚面金龙进宝。
30、释普珂印施《西方净土礼》题记184
西方净土礼,洪济禅院比丘普珂开板。
31、印施《佛说业报差别经》等发愿文185
(前缺)□□绍以来,机政余暇,景仰玄化,思济(后残)
32、《弥勒上生经讲经文》发愿文186
祝赞当今皇帝,圣寿万岁。文武官寮,禄位转千高。愿万民修行,在兜率天上。愿众生尽登彼[岸]。
33、印施《密咒圆因往生集录》发愿文187
盖闻至道无私,赴感而随机万类;法身无相,就缘而应物千差。是以罗身云于五浊界中,洒法雨于四生宅内。唯此陀罗尼者,是诸佛心印之法门,乃圣凡圆修之捷径。秘中之秘,印三藏以导机;玄中之玄,加声字而诠体。统该五部,独称教外之圆宗;抱括一乘,以尽瑜伽之奥旨。土散尸沾,神离五趣;风吹影触,识玩天宫。一念加持,裂惑障于八万四千;倾克摄受,圆五智而证十身。神功叵测,圣力难思。睹斯胜利,敬发虔铡l丁秷A因往生集》内,录集此咒二十一道,冀诸贤哲诵持易耳。将此功德,上报四恩,下济三有。生身父母,速得超升;累劫怨亲,俱蒙胜益。印散施主,长福[消灾;法界含识,同生净土。]188
34、发愿文残页189
(前佚)安。风雨依时,五谷丰熟。花果茂盛,永无疫疠。一切疾病,不遭横夭。一切时中,常得安乐。所祈愿事,随意充足。临终之时,无诸痛苦。住于正念。三十五佛而为上首,及与佛刹(后佚)
(完)
(附注:本文发表于《敦煌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 见“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考古报告之一”《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之“壹、黑城出土文书概况”,第3页。李逸友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一次印刷。
2 按:关于盗掘问题,俄国学者有自己的看法。Е。И。克恰诺夫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前言”中说:“我想特别强调此类探险工作是曾得到中国(清朝)中央政权机构的同意,并在地方当局监督之下进行的。探险队成员进行调查都曾获中国中央政府允许并签发护照。科兹洛夫就1907-1909年蒙古-四川探险一事曾写道:‘我们是通过俄国驻博格多汗得外交使馆从北京政府得到护照的。’‘俄国驻北京使馆曾将探险队的情况通知探险必经之路上的中国地方当局。’” 见《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第一册第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 史金波等主编之《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 按:即月001(0436)和盈043(0437)。
5 见其“刻施《转女身经》发愿文”,俄TK12,《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册第292页。另,罗氏在守丧三年满后,开列的三年之中所作功德中有“印施番汉《转女身经》、《仁王经》、《行愿经》共九万三千部”的记载,见罗氏“冥荐仁宗皇帝发愿文”,俄TK98,《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372页至373页。
6 见《大正藏》第12册第268页下。
7 见《大正藏》第14册第405页中。
8 按:《西夏书事》云:“三月,立罗氏为后。罗氏本中国人,陷没于夏。入宫已数年,仁孝幸之,遂以为后。”据“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二十五卷所收之景印本,卷三十七,第325页。甘肃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9 见《西夏书事》卷三十七,第325页。
10 第220页。史卫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1 按:《西夏书事》卷三十九云:“罗氏遣御史大夫罔执中奉表至金,言:‘纯佑不能嗣守,与大臣议立安全,请赐封册。’……金主遂遣使诘罗氏废立之故。”吴广成按语说:“安全内蛊罗氏,隐遂篡郑@求封册,方谓其恶莫知。金使一诘,虽不能明正其罪,亦足以使乱臣僮讨忠印!币姷�345页。
12 见《西夏书事》卷三十九,第345页。
13 按:即辽太祖皇后,谥淳钦,925年始代行皇帝职权,为期一年零三个半月。
14 按:即辽景宗皇后萧绰,982年摄政,为期长达二十七年之久。
15 见卷三十六,第316页。
16 见第94-10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7 见第49页。
18 见《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第130页。
19 见中华书局点校缩印本第16册第3566页上(14026页)。
20 见俄TK12,《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册第292页。
21 见第230页。
22 见中华书局点校缩印本第17册第734页上(2869页)。按:《西夏书事》对此事的记载,与《金史》基本相同。见第三十七卷,第326页。
23 按:辽景宗次子耶律捏里(淳)也封为秦晋国王,时间早于此。《辽史》卷二十八“天祚皇帝二”云:“(六年)六月乙丑,籍诸路兵,有杂畜十头以上者皆从军。庚辰,魏国王淳进封秦晋国王,为都元帅,上京留守萧挞不也为契丹行官都部署兼副元帅。”见中华书局点校缩印本第17册第91页(334页)。此据史金波之考证,见《西夏佛教史略》第39页。史金波先生另有《西夏“秦晋国王”考论》一文,见《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3期。
24 俄TK124,《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册第71页。
25 见《西夏书事》卷三十七,第326页。
26 按:吴敏的《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序》,是研究他和李纲佛教思想的重要文献。笔者撰有《真歇清了及其黑水城本<劫外录>》,中间专门论述了他们二人与清了的关系等问题,可以参考。
27 阎凤梧主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8 据其凡例之统计,见第1页。
29 按:过去缪荃孙等曾辑系辽代年号和臣金时者入辽、金文中,今则未录。
30 见第卷三十六,第319页。
31 按:仅统计出自《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者。其收录之题款(如某某译某经等),本文未录,故不计在内。
32 俄B63,第6册第65页。
33 俄TK149,第3册第279页。
34 俄TK158,第4册第7页。
35 按:盖,《史略》误作“盗”。见第237页。
36 按:原文如此,通“醒”。《叙录》录作“晴”,非是。见第20页。《史略》录文改作“醒”。
37 按:漏,《史略》误作“渴”。见第237页。
38 按:罔极,《史略》误作“同拯”。
39 按:命,原文字形甚似“尔”,《叙录》亦录作“尔”,然作“命”义长。
40 按:此句《叙录》点作“愿随弥勒,以当来愿。值龙华而相见,”误。
41 按:界,《叙录》误作“齐”,见第20页。
42 按:□□,《叙录》补作“群生”。见第20页。
43 俄Ф337,第6册第130页。
44 俄TK88,《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325页。《史略》拟题为“汉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发愿文”。见第238页。
45 俄TK132,第3册第82页。
46 俄TK133,第3册第127页。按:此文撰写时间乃据吴敏生卒年及《劫外录》编辑之大体时间考定者,请参阅笔者所撰《真歇清了及其黑水城本<劫外录>》。
47 俄TK11,《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册第270页。
48 按:艳,原文如此。
49 按:咸,《史略》误作“成”。见第255页。
50 按:盘,原文如此。
51 按:凡,《史略》误作“几”。见第255页。
52 按:□□□□白,《史略》误脱。见第255页。
53 俄TK242,第4册第295页。
54 按:诀,《史略》误作“诗”。见第256页。
55 按:花,《史略》改作“华”。见第256页。
56 按:网,《史略》误作“纲”。见第256页。
57 按:漉,《史略》误作“渡”。见第256页。
58 按:岸,《史略》误作“峰”。见第256页。
59 按:算,《史略》误作“莽”。见第256页。
60 按:间,《史略》误作“问”。见第257页。
61 俄TK128,第3册第76页至77页。
62 按:凡,《史略》误作“几”。见第259页。
63 按:含,《史略》误作“会”。见第259页。
64 按:月,《史略》误作“日”。见第259页。
65 按:蔑,《史略》误作“薨”。见第259页。
66 按:朕,《史略》后衍一“亲”,见259页。
67 按:劬,《史略》误作“勤”。见第259页。
68 按:社,《叙录》误作“祉”。见第16页。
69 俄TK124,《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册第71页。
70 按:幻,《史略》误作“幼”。见第261页。
71 按:似“行”字。《史略》作“后”,似非。
72 按:网,《史略》误作“罔”见第261页。
73 按:仗,《叙录》误作“伏”。见第15页。
74 俄TK129,第3册第79页。
75 按:亡,《叙录》误录作“土”。见第16页。
76 按:乂,《史略》误作“义”。见第265页。
77 按:忠,《叙录》误作“宗”。见第16页。
78 按:彦,《史略》误作“产”。见第265页。
79 俄TK121,《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册第51页至53页。
80 按:承,《史略》误作“丞”。见第262页。
81 按:珠,《史略》误作“串”。见第262页。
82 按:“艺祖”前,《史略》误添“□”。见第262页。
83 按:宫,《叙录》误作“宗”。见第15页。
84 按:与此相同之发愿文,还有《圣大乘圣意菩萨经》后的残页,见俄TK145,第3册第236页至237页。二经板式、行款等均同,为同一批印施者。
85 俄TK136,第3册第175页。
86 按:此《功德略》应该是某种经咒后所附对功德(作用)的说明,而非印施的主要内容。附有基本相同内容的,如俄TK102“观自在菩萨六字大明心咒”后(第2册第398页至399页)、俄TK137“圣六字太(通大)明王心咒”后(第3册第192页),但因不能确知智通所施为何种经,故据此拟名。
87 俄TK58,《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47-48页。
88 按:亦,《史略》误作“以”。见第267页。
89 按:设,《史略》误作“释”。见第267页。
90 按:七,《史略》误作“十”。见第267页。
91 按:空,《史略》误作“同”。见第267页。
92 俄TK14,《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册第309页。
93 俄TK61,《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65页。
94 按:此题记似另外的散页,被人为附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后。从栏线粗细来看,二者并不能吻合。故不能排除这是《金刚经》题记误附此处的可能。俄TK69后也是这样的情况,附有此种题记,栏线亦不能吻合。目前没有发现此年印施《普贤行愿品》的完整刻本,故当存疑。又,俄TK72《普贤行愿品》后,有残存题记,可辨识的文字有“大夏”、“巳十三年”的字样。见107页。“大夏”二字后残存的笔划,颇似“天盛”。仁宗天盛十三年,岁次辛巳,公元1161年。
95 俄TK12,《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册第292页。
96 按:遂于之后,《史略》均略,未知何故。见第275页。
97 按:原文如此。
98 按:叶,《叙录》误录作“业”。见第3页。
99 俄TK98,《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372页至373页。按:《史略》定为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并在文后补曰,“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 皇太后罗氏发愿 谨施”,未言何据。估计乃是据罗氏印施《转女身经》发愿文后所署之“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而来。但是,《转女身经》发愿文中明确说,该经乃是印施于夏仁宗去世二周年之时,其云:“遂于二周之忌晨 ,命工镂板,印造斯典,番汉共三万余卷。”时间在1195年。而印施《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行愿品》发愿文中明确说:“谨于大祥之辰,所作福善,暨三年之中,通兴种种利益,俱列于后。”可见,印施《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已经是夏仁宗去世三周年了,即天庆三年(1196),《史略》误,不可从。
100 按:王,原文如此,通“玉”。
101 按:花,《史略》误作“华”。见第273页。
102 按:□,《史略》录作“复”。见第274页。
103 按:“又诸州郡府边□之地遍国臣民僧俗”,此行文字仅存一半,此据字形文义推断而录。《史略》于文后补“天庆乙卯二年九月二十日皇太后罗氏发愿谨施”,误。
104 俄Ф214,第6册第72页。
105 俄TK135,第3册第173页。
106 俄TK21,《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册第7页。
107 按:《叙录》录作“亦庆”,误。此处六度,正与下文“三涂”相对,作“亦庆”则全不可解。见《叙录》第4页。《史略》亦误作“庆”。见第279页。盖原书略草,故形近致讹。
108 按:殄,《叙录》录作误作“弥”。见第4页。
109 按:典,《史略》误作“世”。见第279页。
110 按:盖,《史略》此字后误衍一“利”。见第279页。
111 俄Ф311,第6册第126页。
112 俄TK120,《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册第48至49页。
113 按:《叙录》误录作“十”,可能是觉得“七千”太多了。但是此字上有撇笔,与后文之“十”有明显差异。见第14页。
114 按:静,原文如此。通“净”。
115 俄TK142,第3册第233页。
116 按:此二字漫漶,《叙录》录作“趣秘”。见第18页。但是作“秘”字义不可通,或当为“极”。
117 按:《叙录》录作“万”。似是。
118 按:溥,《叙录》误作“砖”,见第18页。
119 按:原字较模糊,但略似“(祝-兄+几)”,故《叙录》录作(祝-兄+几),非是。见第18页。
120 俄TK165,第4册第50页至51页。按:《史略》此篇乃据TK164录文,故残缺极多。个别地方,几不成文,且空缺字数亦不准确。
121 按:界,《史略》作“□”。见第270页。
122 按:玄言胜,《史略》脱此三字。见第270页。
123 按:惟,《史略》误归上句。见第270页。
124 按:顿消,《史略》作“□”。见第270页。
125 按:原文如此。通“窃”。
126 按:自,《史略》作“□”。见第270页。
127 按:总,《史略》作“□”。见第270页。
128 按:利,《史略》作“□”。见第270页。
129 按:尘,《史略》作“□”。见第270页。
130 按:大,《史略》作“□”。见第270页。
131 按:为,《史略》作“□”。见第270页。
132 按:刹,《史略》误作“剁”。见第270页。
133 按:量,《史略》作“□”。见第270页。
134 按:福利,《史略》作“□□”。见第270页。
135 按:悲心,《史略》作“□”。见第270页。
136 按:或七,《史略》作“□”。见第270页。
137 按:死之罪,《史略》作“□□□”。见第270页。
138 按:临,《史略》作“□”。见第270页。
139 按:时,《史略》误作“持”。见第270页。
140 按:皆来随愿往生,《史略》作“□□□□□□”。见第270页。
141 按:或大海水中而沐浴,《史略》作“□□□□□”。见第270页。
142 按:占,原文如此。通“沾”。
143 按:水者皆,《史略》作“□□”。见第270页。
144 按:感应,《史略》作“□”。见第270页。
145 按:坚,《史略》误作“圣”。见第270页。
146 按:趣畜,《史略》作“□”。见第270页。
147 按:遇影,《史略》作“□□”。见第270页。
148 按:菩提,《史略》作“□”。见第270页。
149 按:极,《史略》误作“无”。见第270页。
150 按:多朕,《史略》作“□”。见第270页。
151 按:板,《史略》作“(板)”(补字),然原本不缺。见第270页。
152 按:雕,《史略》脱,见第270页。
153 按:臣民:《史略》作“□□”。见第270页。
154 按:看,《史略》误作“若”。见第270页。
155 按:此缺字《叙录》录作“仰”。
156 按:欲遂良缘,广修猩疲妒仿浴氛`作“欲遂良缘□之修校啤薄R姷�271页。
157 按:烧结秘密,《史略》作“□□□□”。见第271页。
158 按:披典必全于大藏,《史略》误作“披□□□之大藏”。见第271页。
159 按:干,《史略》误作“千”。见第271页。
160 按:恳上于,《史略》作“□□□”。见第271页。
161 按:设供,《史略》误作“供设”。见第271页。
162 按:斋僧之,《史略》作“□□”。见第271页。
163 按:宇,《史略》误作“中”。见第271页。
164 按:于尊容,《史略》作“□□□”。见第271页。
165 按:然斯敬心,《史略》作“□□□”。见第271页。
166 按:从“悉竭精罩留敝痢盎鹗I泰定”一大段文字,《史略》所录残缺过甚。其曰:“悉竭精罩M可详悉…………愿……宗皇帝超升三界四生达一真之……默助无为之化潜……子之孙,益昌益盛。又愿……基业泰定”,见第271页。省略号(……)为《史略》原有。
167 按:之风国本,《史略》作“□□□□”。见第271页。
168 按:宗社,《史略》作“□□”。见第271页。
169 按:方期奠,《史略》作“□□□”。见第271页。
170 按:以下据TK164之残页配补录文,见第40页。
171 按:祈,《史略》误归上句。见第271页。
172 按:征,《史略》误作“微”。见第271页。
173 按:长,《史略》误归上句。见第271页。
174 按:神圣,《史略》误作“□□□□”。见第271页。
175 按:□,原字漫漶,《叙录》录作“读”,似是。见第21页。《史略》录作“续”,误。见第271页。
176 按:后缺12句,六行。
177 俄TK185,第4册第165页。
178 按:《叙录》作几。见第23页。
179 按:广+吊,《叙录》录作“席”,非是。见第23页。苏州大学王继如教授认为,此字为“厚”字之讹。
180 俄A26,第5册第313-315页。
181 按:文前所抄,题作“立志铭心诫”。
182 按:原文如此,似有误。
183 俄A38II,第5册第359页。
184 俄B2,第6册第14页。
185 俄TK137,第3册第192页。
186 俄TK267,第4册第354页。
187 俄TK271,第4册第363页。
188 按:此十字仅存其半,乃据字形及文义录。
189 俄TK304,见第5册第5页。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