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学佛知津 七、神鬼的种类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各位亲爱的听众:

  神与鬼(注一),是神秘的,也是人人之所不知不见的,万一见到了,也是可怕的。所以,孔子要说“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神与鬼的存在,即使遭受科学家的议论,却也无法加以否定。因此,今天来跟各位谈谈这个问题,相信也会感到兴趣的。

  一般不知道佛教教理的人,总以为拜神求鬼,都是佛教的迷信,其实,那是错的,一个真正信佛的人,一个真正归依了三宝的人,除了礼拜佛菩萨,供养出家人,他是不会拜神求鬼的。

  正因为如此,佛教所讲的神与鬼的观念,也跟一般传说的不尽相同。一般的传说:人死即变鬼,人之正直者,死后即成为神。其实,人死之后可能变鬼,但也很可能不变鬼,正直的好人死了,可能成为神。但也很可能不会成为神。

  我们佛教,以为一切的众生,如不信佛学佛,便不能了生脱死,既不能了生脱死,便在六道之中轮回。什么叫做轮回?轮回就是像车子的轮子,在行走时,转来转去,转上转下,总还不出车轮的范围,车轮的周围,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轮转不已。众生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也跟正在转动的轮子一样,流转不息,往还不已。什么又叫做六道轮回呢?六道就是:天上、人间、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在这六道之中,天上最好,地狱最苦。我们只要有一天不能了生脱死,就有一天在这六道之中,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生生死死。种了善根,行了善事,最好的去处,便是生天,做了坏事,造了恶业,最坏的去处,便下地狱。真正上了天的人,很少会再来人间显灵,真正下了地狱的人,根本没有自由活动的机会,所以也不会来人间显灵。如果转生投胎,又生到了人间,既生为人,他也不能显什么灵了。如果投生为畜生,变牛变马,乃至变成了昆虫蚂蚁,他也无灵可显了。所以,在六道之中,只有修罗与鬼是可能显灵的。但是,刚才说过,六道是轮回的,在天上,没有不死的天神,在人间,没有不死的人,没有不死的畜生,没有不死的鬼,也没有不死的地狱众生。所以神与鬼的显灵,也是有时间性的,凡是显灵的神鬼,通常总不会延续数百年以上的,有的仅仅数年,有的只有数月乃至数日之间,便消失了。

  这有两种解释,第一是刚才说的,六道之中,没有一个不死的众生,所以神会死去,鬼也会死去,既然死去了,也就不灵了。第二是人死之后,不一定成神,也不一定变鬼。在六道之中,成神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一般的神在六道之中,称为修罗,他们既有天人的福报和威力,但也有畜生道与鬼道的习气与业力,所以在佛经中,有的是只讲五道而不讲修罗的,修罗可以在天上,可以在人间,可以在畜生群中,也可以在鬼道中,他们的身分是不一定的。佛经中的八部鬼神就是属于这一类,乃至四王天的天王天众也都属于这一类。比如多闻天王是夜叉,增长天王是啖精鬼,广目天王是龙,持国天王是香神乾闼婆。正因如此,在一般传说中的神与鬼、神与畜生的界限,就很难分得清楚了。但是,众生在死后的最初四十九天,往往是不会立即投生的,在佛教来说,人死之后,除了善业或定力高的立即生天,恶业重的立即下地狱之外,通常尚有一个叫做“中阴身”的东西,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之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重生为人,固然要投生,去生为鬼,也要投生。但是,初死的人,往往是不知道他已死了的,所以新死之人的作怪,那是不足为奇的。一般所谓作怪的鬼,实际上多半并不是鬼,而是那个尚未投生的“中阴身”,中阴身的身体是由微细物质所成的化生身,大约如五六岁童子那样的身量。

  一般人总以为人死之后,即变鬼,那是错的,除非是罪业重的人,才会变鬼,故在佛教的观念中,六道之中,只有天上与人间是可爱的,如果进入畜生、饿鬼、地狱的三道之中,称为下堕三途。

  至于鬼道,佛教称为饿鬼(注二),只有贪吝小气的人,才会于死后生于饿鬼道。不过,饿鬼也跟天上与人间一样,天上共分二十八天,天人之中,也有天主天子与天女的分别,二十八个天,一天比一天好,到了第二十八天,那是天中之天;天人之中的福报,以天主最大,其次是天子,再次是天女,所以同样的生天,生天的享受,却有千差万别。又如生在人间,人间的贫富贵贱,也有千差万别。因此,如果生在鬼道,鬼道的众生,也有千差万别。鬼中的最下一等,称为饿鬼,此外尚有少财鬼与多财鬼,多财鬼的福报,可与天上相比,但所不同者,他们也要受鬼道的罪报。

  实际上,鬼是通于神与地狱的,福报大的多财鬼,他们的威力很大,行动也比较自由,最大的便成为鬼王,鬼王实在就是神了。但是,鬼王统领少财鬼与饿鬼,也管到地狱,比如阎罗王(注三),是管鬼的,但也是管地狱的,阎罗王的威德很大,并可为佛教作护法,所以阎罗王,也同于神,但是“朝为阎罗王,晚吞热铁丸。”阎罗王与天神不同的,便在于此,天神只享受快乐不受苦,阎罗王是既享福报也受罪报的。

  因此,鬼中的大福多财鬼,便通于神,乃至通于天,鬼中的下等鬼,便是饿鬼,鬼中的大罪鬼,便入地狱,鬼中之神,既通于神,也通地狱。不过,鬼虽可能入地狱,入地狱者,未必皆要经过鬼道,罪业重的人,竟然还有活生生地堕进地狱去的哩!

  地狱与鬼道的最大区别:地狱是只受苦没有乐的,鬼中则是有苦有乐的;地狱是连续不断的受苦,而且是死去又活来,活来又死去,直到罪报完结,才能于一死之后,转生其他五道中去。鬼道的众生,是间息受苦,而不是连续受苦的,比如饿鬼,是鬼中的下等,是鬼中最苦的一类,但他们只有想到饮食之时,感到痛苦,或者是在看到饮食与吞服饮食之时,感到痛苦,平时则不会觉得痛苦(注四)。再有,地狱中没有自由活动的可能,鬼道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鬼道与人道的差别,除了受苦的成分比较深而且重之外,鬼类有一些小神通,比如有人见到鬼,那不是鬼的本来面目,而是鬼的神通化现,至于人则唯有修了禅定的,才有神通。所以人能学佛,在六道之中,除了地狱中的众生,其余的都能学佛的。

  我们常常听说,有人能以符咒的力量,把已死的人请来跟活人谈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是不是鬼呢?那是鬼,但也可能是中阴身,不过多半是属于鬼的一类。那是用的神咒的威力以及心灵的感应,把已死的鬼魂召来的。可是那也有个限制:第一,已经投生他道的鬼,不会召得到;第二,已经入了地狱的鬼,也无法召得到。所以用符咒召鬼的方法,不一定是绝对灵验的,有些以召鬼为职业的人,他们所玩的,多半不是真的,或是一些孤魂野鬼乃至精魅的假借而已。

  因此,一般人以为人死之后,永远是鬼,那是错的,否则的话,我们也可用符咒去召数千年以前的古人,来和我们对面谈心了,事实上,那是办不到的。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已经成了神的鬼,他们的寿命,要比鬼的寿命长,比如三国时候的关云长,距离现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但是尚有关公显圣的神迹出现。其实,像关公这样的神,已经不在鬼道,而在天道之中了,天 道的寿命很长,在二十八天之中,最下的一天,叫做四王天,四王天的平均寿命是五百岁,乃以人间的五十年为一日,四王天的一年,相当人间的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年,四王天的五百岁,则相当人间的九百一十二万五千年了。所以,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关公,到今天仍能有神迹出现的事,那是不足为奇的。

  前面已经说过,神有天神,也有鬼神,更有畜生道中的神(如龙等)除了天神以外,其余的神,多数是善恶不分的,邪正不定的,并且是恶多于善的,邪多于正的。接受了人们的恭敬供奉,不一定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相反地,如果得罪了他们,却会造成可怕的灾祸。
 
  这在佛经中有一个故事:在佛的时代,印度有一个人家,供奉了三个鬼神,能够变作人形,和人谈话,吃人的饮食。那个人家,本来以为供奉了三个神,家里一定可以平安了。谁知道,不到几年时光,那个人家,为了日日供神,弄得一贫如洗,并且,天灾人祸,连年不断,财产用光了,人丁也死的死了,病的病了,但又不敢得罪那三个鬼神。最后,幸好从远方来了一位归依了佛教的人,因为此人信佛,而且还受了杀盗淫妄酒的五戒,凡是归依三宝,受了五戒的人,都有护戒的天神,随身拥护,那三个鬼神,一见那位佛教徒 ,便没命似地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鬼神是不该接近的,接近了鬼神,所得的坏处,要比好处更多;但也不要得罪鬼神,得罪了鬼神,那是有害无益的。鬼神之中,虽然也有正直善良的,虽然也有归依了佛教的,但因鬼道的业报,使他们的行为,总是多恶少善,所以说:“敬鬼神而远之”,那是正确的。至于信了佛教 ,归依了三宝,并且已经受了五戒的人,那就不该再去拜神求鬼了(注五)。

  还有一些神祗,是属于畜生类的,比如牛神、狗神、马神、蟒神、龟神,最普遍的是狐狸精,那些动物的精怪,便是畜生类的神。那些神的类别虽与鬼神不同,但也是善恶不分,邪正不定的,也都是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不过,不论是鬼神或是畜神,他们有好多共同的特性:第一,这些神的作威作福,时间不会太长,所以灵验的期间,都很有限;第二,这些神的神力不大,所以只能限于某一地方的某一区域有灵验;第三,这些神的嗔恨心很大,所以不能有少许的事情得罪他们,否则便会加祸;第四,这些神都是贪图血食供奉的,所以凡是献祭,都要杀猪宰羊;第五,这些神都是依草附木而住的,所以凡有为他们起一个土庙土祠,使他们有了固定的住处,他们都很高兴;第六,因为这些神的作威作福,时间不长,所以,有的神在灵验了一个时期,突然不灵验了,或者虽然灵验,却没有先前那样灵验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说,先前那个神,已经不在该处了,或者已经转生去了,后来又有一个草头小神,补了先前那个神的空位,住在那个地方,或因神力太小,故其灵验也不显著了。

  有许多失修而古老的神庙,只要有人去重新修理,天天烧香拜拜,便有或多或少的灵验产生。也有些无意之中发生的事物,只要有人去拜,也会产生灵验。其实,那个神庙里,不管是供的什么神像,产生灵验的,却不一定就是那个神像的本身,很可能又是其他的鬼神和畜神,趁空就便地在那里代理了。

  各位亲爱的听众,当你们听到这里,对于神和鬼的观念,大概已经有一些明白了。最后我要劝告各位:你们如果已经信了佛教的,从现在开始,不要再 去拜神求鬼;如果尚未信佛的,请你们赶快信佛,也不要再去拜神求鬼。因为神与鬼,并不能够给我们真正的幸福。至于天上的天神,以及鬼畜二道的善神,我们只要信了佛教,归依了三宝,不去求他们,他们也会来保护我们的,事实上,一般人所信的神,不是鬼神便是畜神,而且多是一些邪神,那实在是最最愚痴的迷信!


  注一:
  (一)神,旧云阿素洛趣或阿修罗道。乃人、畜、鬼之精美者,及天之降德者,故旧亦曰杂趣。
  人之精灵者曰神仙、紧那罗;傍生之精灵者曰龙、迦楼罗、摩呼罗伽;鬼之精灵者曰药叉、罗刹、健闼婆、毗舍遮、鸠槃茶、薜荔多、富单那;天之降德者曰阿素洛。
  (二)鬼,在佛学中,乃饥饿之义,可包括饿鬼的名义中,别含幽暗之义 。可云幽生,非人死所成,乃转生之异类。有三等九级,最下无财级曰炬口、针咽、臭口。处中少财级曰针毛、臭毛、大瘿。最上多财级曰得度、得失、势力,势力类则上通于天神类矣。
  (三)瑜伽论分鬼为由内障碍饮食,由外障碍饮食、饮食无有障碍之三类,大致与前相同。
  (四)正法念处经说有三十六神鬼的名目。

  注二:饿生住处
  (一)正处居此地下五百善那,有城周匝数千善那量,琰魔王统治之 。
  (二)边处居住不定海边、山谷、空中皆有,有威福者有妙宫殿(如神庙 ),无威福者依粪秽、草木、冢墓、屏厕而住。
  薜荔多——形似人或亦似诸旁类;皆饥虚畏怯,性极贪求饮食,故名饿生。——琰魔王界

  注三:
  (一)起世经卷四:罪人称阎王为“大王”,狱卒称阎王为“天王”。
  (二)长阿含经世纪经地狱品谓阎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受罪讫已,复与诸姝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
  (三)世纪经及大楼炭经均谓阎王宫殿(城)二十四万里,七宝作七重壁、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交露)、七重行树、围观浴池周匝围绕,几与欲天无异。
  (四)阎罗王也想出家为道,佛说:“比丘当知,(在处置罪人受刑后的)阎罗王便作是说:我当何日脱此苦难,于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鬚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增一阿含经卷二四“善聚品”之四)

  注四:
  “一切街衢、四交道中、屈曲巷陌、屠脍之坊,及诸岩窟,并无空虚,皆有众神及诸非人之所依止,又弃死尸林冢间丘壑、一切恶兽所行之道,悉有非人在中居住,一切林树,高至一寻,围满一尺,即有神祀,在上依住,以为舍宅。诸比丘,一切世间男子女人,从生已后,即有诸神常随逐行,唯习行诸恶,及命欲终时方及舍去。”(起世经卷八)

  注五:
  (一)佛告苾刍们说:“汝等从今于天神处,不应供养,亦勿欺凌,汝等苾刍于天神像,不应毁坏。”(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三)
  (二)“若至天神祠庙之处,诵佛伽他,弹指而进,苾刍不应供天神。”(根本萨婆多部律掇卷十)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