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德清禅师简介
憨山德清禅师简介
憨山德清 (1546-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全椒(今属安徽省)人。宣讲三教一理,主张禅净双修。其佛学思想受莲池祩宏的影响颇深,与紫柏真可堪称至交,突出功业是中兴曹溪。他的学问,幼师孔子,少时师老庄,最后皈于佛。
生 平
憨山德清禅师,字澄印,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德清禅师幼时即怀出尘之志。七岁时,叔父病丧,停尸于床。德清禅师放学回来,他的母亲骗他说:“汝叔睡,可呼起。”德清禅师便连呼数声,也不见叔叔答应。他的婶母听了,倍感伤痛,哭道:“天耶!那里去也?”母亲回答道:“汝叔死矣!”德清禅师很迷惑,便道:“死向什么处去?”母亲不能回答。不久,另一位婶母生了一子,德清禅师随母亲前往探望。见初生婴儿如此模样,德清禅师便问母亲:“此儿从何处得入婶母腹中耶?”母亲拍了他一掌,说道:“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从此以后,生死去来之疑问,便常常萦绕于德清禅师之心中[1]。
九岁时,他已能念诵《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二岁时,从南京报恩寺西林永宁禅师出家。当时,无极明信禅师正在报恩寺三藏殿讲经。永宁禅师于是携德清禅师前往礼谒。赵吉贞(大洲)居士当时亦在座下听经,一见憨山禅师,便抚而问之曰:“汝爱做官?要做佛?”德清禅师道:“要作佛。”赵吉贞居士赞叹道:“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从此以后,西林禅师便请人教德清禅师学习《法华经》和《四书》等内外典籍,以及为诗作文之法。在寺中听习《法华经》及一些儒典。
十九岁时,他前往栖霞寺从云谷法会披剃,参礼云谷法会禅师。云谷禅师令他阅读《传灯录》和《高僧传》。当他读至《中峰广录》这一部分时,德清禅师忽然心生欢喜,决志参禅。于是他便请求永宁禅师为他剃度,并焚弃俗书,专究生死大事。德清禅师虽用功精勤,惜乎未得其要,终无所入。于是他便改持阿弥陀佛圣号,昼夜不断。一天晚上,德清禅师梦见阿弥陀佛现于空中,醒后心大欢喜,自信此生修行必可成办。不久,德清禅师又从无极明信禅师听习《华严玄谈》,得悟法界圆融之旨,因自号澄印,以示对清凉澄观大师的仰慕。
嘉靖四十五年(1566),德清禅师二十一岁。报恩寺忽遭雷火,归于瓦砾。德清禅师遂发舍命修行之志,以便日后复兴祖庭。于是他随同妙峰禅师结伴远游。中途,妙峰禅师俗独自隐修,不辞而别。德清禅师只好独自至五台,见北台憨山,奇秀可爱,遂默取为号,“憨山大师”因此而得名。北台其地苦寒,不可留居,不久,德清禅师遂乞食东游。
同年,德清从无极明信和尚听清凉澄观的《华严玄谈》,听到十玄门理论时,顿悟法界圆融无碍之旨。因为钦慕澄观,德清就以“澄印”作为自己的字。这一年,德清从无极受具足戒,二十六时就外出游方。
游 方
游方北京
德清游方到北京时,参访了华严宗的遍融真圆和禅宗的笑岩德宝两位高僧。参遍融时,遍融不语,只以两眼直视德清。参笑岩时,笑岩问他:“何方来?”德清答:“南方来。”又问:“记得来时路否?”这一句开始含机锋了,答时就不能直答,所以德清说:“一过便休。”德宝就说,你倒是来处分明啊。(见《德清传》,《新续高僧传》卷八)在北京时,德清还听讲了《法华》和唯识。万历元年(1573),德清离开北京,游五台山,见北京憨山风景秀丽,就想以憨山为自己的号。同年又回到北京,与京城的一些名士相识。
南游嵩山
万历二年(1574),德清想南游嵩山等地,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部)时,与曾同在南京的高僧妙峰相逢,两人也曾在北京相见过,这次同在蒲坂过冬。德清阅僧肇名作《物不迁论》,顿悟生死之事,于是幼时所疑,全部化解。他作偈一首:“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同上)妙峰问他有何所得,他说:“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无消息。”妙峰很欣赏地说道,你有了住山的本钱了。两人同游五台山,德清居北台的龙门,在此参禅,得大光明藏。
云游五台山
万历四年(1576)莲池游五台山时,德清特意拜访,晤谈了五天,深受莲池禅净兼修思想的影响。万历九年(1581),神宗派员在武当山祈皇嗣,皇太后慈圣则派人在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德清和妙峰两人都为建立这个道场出力,和皇太后建立了良好的政治关系。
牢山劫难
万历十一年(1583),德清离开五台山,东行到牢山(今山东崂山)结庐修行,并正式以“憨山”为号。皇太后派人来请,又送钱,德清都辞掉。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皇帝印赠十五部大藏经,皇太后特意送一部到牢山,因没地方安放,又为德清造寺,赐额“海印寺”。
德清在牢山十三年,当地道士以德清侵占道院为由上告,神宗皇帝本人则较重道教,他也嫌皇太后费资奉佛,于是迁罪于德清,万历二十三年(1595),将德清逮捕,罪名私造寺院,随后将德清发配雷州。后奉命住曹溪。天启三年(1623)圆寂。春秋七十八岁。当时真可在庐山,特来相送,德清说:“君命也,其可违乎?”(同上)德清的忠君思想,由此可见。同年到韶关,礼六祖肉身,三年后到雷州。
雷州善行
到雷州后,正值当地疾病流行,死者无数,德清带头掩埋死者,并作法会超度亡灵。不久,德清受命到广州,当地的信徒仰慕德清,许多人闻风而来,德清就以罪犯的身份宣讲佛法。万历二十八年(1600),德清到曹溪,有感于祖庭的败落,就着手进行整治,历经一年,使大鉴之道,有勃然中兴之势。万历三十一年(1603),真可在京师因妖书事件下狱,德清受牵连,重新发回雷州。万历三十四年(1606),德清遇赦,又回到曹溪,继续营建祖庭,但有僧人诬告他私用净财,虽然两年后真相大白,德清还是辞去曹溪主持一职,到广州讲经。万历四十一年(1613),德清离开广州到湖南衡阳。次年,德清得知慈圣皇太后死亡的消息后,痛哭不已,又重新披剃,穿上僧服。万历四十五年(1617),德清赴杭州,先后为真可和袾宏制塔铭,同年到达庐山修净土,攻《华严》,讲《楞严》、《起信》等经论。天启二年(1622),德清又受请回曹溪,次年在南华寺圆寂,肉身供奉在该寺,临终前曾有僧请他垂一言,他说:“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为?”(《憨山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五)
著 述
德清一生著述甚丰,注疏类作品主要有:《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法华击节》一卷、《金刚经决疑》一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般若心经直说》一卷、《大乘起信论疏略》四卷、《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肇论略注》六卷、《观楞伽经记》八卷,还著有《性相通说》二卷、《憨山绪言》一卷以及一些分析和发挥儒道两家思想的作品,如《观老庄影响论》、《大学直指》、《中庸直指》等。其门人编有《憨山老人梦游集》行世。
佛 学
修心
关于德清的佛学思想,吴应宾在其《憨山大师塔铭》中曾说,德清有与圭峰宗密、觉范和延寿诸家相似之处,在法界观上似宗密,在文字禅方面似觉范,在以心为宗方面似延寿,可见其思想,并不拘于一家。
德清是临济系统内的禅僧,在禅学观上,德清坚持原禅的一些基本观点,他论为人人自心光明圆满,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众生因为无始劫来的爱根种子造成的深厚妄想,障蔽了这个妙明之心,得不到真实受用,一心只在妄想世界里做活计,流浪生死。只要一念顿歇妄念,就能彻见自心,清净本然了无一物,这就叫悟。他强调,所谓修,所谓悟,都是修此心,悟此心,不是离开自心而别有可修可悟者。
德清进一步证明为什么只需修此心,悟此心,他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心外无法,心外无事,所以,“除此一心,无片事可得”(《示蕲阳宗远庵归宗常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所谓事法,只是识所变现,识只是心迷而有,已经失去真如之名,推究自心,则了无可得之处。
从本质上讲,禅宗向上一路,直指自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无需修行,而处处都真,平常生活,都见法身,“江光水色,鸟语潮音,皆演般若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石室见法身时也。”(《示灵州镜上人》,同上卷三)不但无修,也无知解,无文字般若,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都用不着,要将文言字句,全都去除。“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寄于齿颊之端耶?”(同上)这却是与真可有些差异的。但是,末法时代,“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答郑琨岩中丞》,同上卷一)所以不可能像祖师那样的直指,学人不能顿悟,而有参禅提话头之说,但祖师们并未有公案话头之类。德清并不反对参话头,他只是指出,参话头不是在公案话头、文字语句上下功夫,要的是参究自己,而禅界学人,却“不知向根底究,只管在话头上求,求来求去,忽然想出一段光景,就说悟了……如此参禅,岂不瞎却天下后世人眼睛?”(《示参禅切要》,同上卷六)德清强调参禅要下疑情,有怀疑精神,他非常推崇“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一原则,疑情破处便是悟。参禅又要有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辱力,决不能思前算后,决不能怯弱。
其实这种参禅也非人人都能参得,参禅也须是中上根器的人才行,钝根众生不能下苦心参究,即使参,也得不到善知识指教,恐怕错用了心,而落下邪道,这样岂不虚过一生,对于这些人,可以修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直捷方便的方法。
融净
德清的净土思想,是自心净土,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邦,又何以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示优婆塞结念佛社》,同上卷二)这就是与净土宗所讲的西方净土有所区别,实际上以禅的思想加入并改造净土宗,如果从禅净合一的角度分析,是以禅为主而融入净土,这与袾宏所讲的西方净土有些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又是讲他力的。
修行
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方法,德清弘传的是念佛,他在雷州时,就向不能进修自度的人传授念佛三昧,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念三五千声,或念一万声,早晚如此。
德清又从话头禅的角度,把参禅和念佛结合起来,参话头只要参这个念佛,“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即此便是话头。”(《答德王问》,同上卷十)就是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为话头,下个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看看这念佛的究竟是谁,这样一切杂念当下顿断,不容再起。
德清不只主张禅净融合,也讲禅教融合,三教融合。关于禅教,德清认为达摩虽讲禅是教外别传的,其实他也是以教来印证禅的,可见教禅本无二致。禅宗中虽然也有超佛越祖之谈,但实际上也是要人成佛作祖去的,而要成佛作祖,必须要遵照佛祖的言教而行。舍教而习禅,“是舍规矩而求方圆也”(《示六如坤公》,同上卷八)。
传 承
关于三教,德清花了很多篇幅来说明三教的融合,他有一句名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学要》,同上卷三十九)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
三教之间,特别是儒佛之间,德清提出了许多融合的根据。儒讲人皆可以为尧舜,佛家讲人人可以作佛。儒讲五常,佛讲五戒,五戒即五常。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则讲克己复礼,两者相同。佛教的《楞严经》讲究澄心,儒家有《春秋》传心。最根本的,儒家讲忠讲孝,德清则讲,佛教也讲忠孝的,出家人宁可上负佛祖,下负我憨山老人,不可自负,不可负君,不可负亲。
德清一生所度弟子很多,是明末很有影响的一位高僧。他又喜诗文,为人撰写了大量的碑铭、序跋之类的作品。他振兴禅宗祖庭,被尊为曹溪中兴祖师,但在思想上仍沿一般的融合各家的模式,未能有更进一步的创新。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