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序
如山: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序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龙沙章江禅院沙门如山注序
(禅师讳宗密西川果州人业儒登进士尝于遂州庠为学时道圆和尚从成都来因缘会合遂礼圆禅师出家落发)。
元享利贞干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
(元者始也亨者通也利者和也贞者正也此干之四德始于一气即天地根本之元气也先举儒学以显至觉之理故曰常乐我净常者非变易乐者出苦道我者圣所依净者离垢染此佛之四德本乎一心即诸佛本觉之妙心也)。
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
(精持一气柔顺应物修明一心道无不备)。
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
(竖通横通唯是一心岂去来中外之有乎)。
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奚五色之能盲。
(四山即生老病死也生灭既尽诸佛现前有何物而可害乎性相双离实无一法可当情岂五色能盲正见乎)。
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
(此约菩萨悲愿度生曰真如不昧善入生死故能展照如骊龙颔下珠而独耀于沧溟耳)。
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
(此约常住四圣涅槃自性清净如明月孤朗于碧天高超彼岸)。
大矣哉万法资始也万法虚伪缘会而生。
(周易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此明万法所启始相资取于一心法本不实皆以外缘会合而生故论中云未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也)。
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
(此明法从识尘而生所生不实故曰幻梦若能寂而常照则照用无边故曰弥满如楞严经云无漏清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故德用无边皆同一性性起为相境智历然相得性融身心廓尔方之海印越彼太虚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也。
(德用滋彰无边妙应以至境相身心俱时廓彻如海澄停用一法即之故超出太虚思议之表)。
我佛证此悯物迷之再叹奇哉三思大事。
(华严出现品云佛子奇哉无一众生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于是三七日思惟以此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间耳)。
既全十力能摧树下魔军。
(佛初成道于菩提树下降魔军)。
爰起四心欲示宅中宝藏。
(起此慈悲喜舍四心指示各人自家宝藏)。
然迷头舍父悟有易难。
(楞严经云演若达多以镜照面嗔责己头不见面目而乃狂走法华经云穷子舍父逃逝若夫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是悟之易穷子还家劣心犹在且令除粪是悟之难)。
故仙苑觉场教兴顿渐。
(佛于鹿野苑古仙住处说四谛十二缘名渐教阿兰若菩提场中说华严顿教)。
渐设五时之异空有迭彰顿无二谛之殊幽灵绝待今此经者顿之类欤。
(初时佛成道后说小乘阿含等经名有部教二时破遍计执惟谈般若名空宗教三时说境空心有深密等经名中道教四时会权入实说法华经名同归教五时涅槃会上直指众生定当作佛名常住教渐异者于前空有中已明真俗二谛更迭互彰今当双非顿入禅那观幽邃灵妙之心绝二边对待之法故佛判为顿教大乘)。
故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
(佛入大光明藏即众生清净觉地现胜应身与十二大士同住平等法会故曰主伴)。
曼殊大士创问本起之因薄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
(此言极证之果即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也曼殊室利是文殊薄伽婆是世尊皆梵语也)。
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我人谁受轮转。
(照此清净觉相悟彼无明非实如梦中人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故云灭也了知无我无人更有谁受生死)。
种种幻化生于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
(离幻即觉便得无方清净故曰心通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故曰法遍)。
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
(注见本经)。
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渐竭爱源金无重矿。
(妄幻为己主宰若能顿除则华从空灭爱根当断其源自然渐净则如矿成金不复为矿)。
理绝修证智似阶差觉前前非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德等圆明者焉。
(至理不假修为若起智断惑求证是未达平等自性便显差别若觉悟前非便彰未来果位何况了忘起灭之妄是即圆明者焉)。
然出厩良驹已摇鞭影。
(上根入觉不假方便如良马见鞭影而行)。
薶尘大宝须设治方。
(背觉众生不知自己宝珠埋在烦恼尘中必假修行治法)。
故三观澄明真假俱入。
(入圆觉者非一路循性差别当有三种谓真假俱也真入谓泯相澄神观即奢摩他也假入谓起幻销尘观即三摩钵提也俱入谓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绝待灵心观即禅那也此观是疏中说)。
诸轮绮互单复圆修。
(圆觉本无可修以众生依于未觉故假幻力修习二十五种净轮摧碾业惑犹如锦绮五彩交互单修前三观复修二十一观交络重迭圆修后圆合一观故云单复圆修也)。
四相潜神非觉违拒四病出体心华发明。
(我人众生寿者潜伏于藏识中由此不能入觉非觉性障拒诸能入者四病即作止任灭)。
复令长中下期。
(注见本经)。
克念摄念而加行。
(三期正念忏悔曰克念过三七日后更不忏悔一向摄念再修三观是为加行)。
别遍互习业障惑障而销亡成就慧身静极觉遍百千世界佛境现前。
(三期后别习三观非彼所闻终不可取遍习谓遍修三种互习谓此观未得复习彼观以此销灭诸障渐次修证成就慧身静极觉遍从于一身至百千世界耳)。
是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胜河沙小乘实由无法不持无机不被者也。
(是经名云方广五种名字若能闻持胜以积宝布施教百恒河沙众生得罗汉果不如宣说此经半偈陀罗尼门能总持顿渐修法巧被三机无不圆摄)。
噫巴歌和众似量腾于猿心雪曲应稀了义匿于龙藏。
(郢中歌曰巴歌下曲名也和者甚众喻小乘易于随顺教中以悟性为真量求悟者为比量以比量所证之法具似量心一向名邈如猿心腾跃或上或下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和者弥寡喻大乘讲演应者稀少遂致了义之教隐匿于龙藏之间)。
宗密髫专鲁诰冠讨竺坟俱溺筌罤唯味糟粕。
(束发时习鲁国仲尼之诰弱冠后究竺土瞿昙之文今双迷鲁竺之书是不获鱼兔徒溺筌罤齐桓公读书堂上有斫轮者告曰公所读者古人糟粕也谓不得真醇之味)。
幸于涪上针芥相投。
(涪音浮在遂州涪江西岸时师年二十五岁因谒道圆问法契心如芥子投于针锋)。
禅遇南宗教逢斯典。
(注见前序)。
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师初受经读至首卷普眼章中深悟幻灭等文可谓一轴之中已明义谛况复领本师一言印可之下自此启钥开关心通法遍大弘圆教无疑矣)。
顷以道非常道诸行无常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
(向以筌罤之学非是真常不变之道乃是无常起灭之行今会妄显真即心是佛)。
然佛称种智修假多闻故复行诣百城坐探群籍。
(佛称一切种智修此智者须假多闻意在广资闻见如善财历百余城遍参知识因往谒荆南惟忠禅师忠曰传教人也当宜导于帝都耳复见洛阳照禅师照曰菩萨人也益我为友以至展转参请然后止终南山智炬等誓不下山遍览藏经三年终日坐探群籍)。
讲虽滥泰学且师安。
(昔有蒲城泰法师不听而讲圭峰襄阳因得清凉国师华严疏钞自欣所遇未尝习听一览而讲元和五年就襄阳初讲一遍下至东都再启法席自愧贤愚有异故云滥泰襄阳道安法师当代宗匠也人皆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叨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
(东都讲次有门人泰恭断臂庆法留守具申乞取问华严门下实有此讲人否时圭峰未见清凉疏主恐失招承遂遣人持书遥叙门人之礼讲非孟浪有所悟由云云清凉答书云领入教旨趣凄然心纳吾自讲以来或面言心受展转分照盈乎异域然伯牙绝弦仲尼倾盖亦籍形声矧乎不面而传意犹吾心未之有耶非凭圣力必假宿因当自慰尔轮王真子可为喻也倘或一面印所悬解复何加焉真子者华严十地菩萨受位喻轮王千子取正后所生方受灌顶也)。
再逢亲友弥感佛恩久慨孤贫将陈法施。
(法华云譬如有人至亲友家指示衣珠常得如意亲友即佛也故圆师曰此经诸佛授汝与夫诸师传授皆喻亲友圭峰云观今之事可验宿因定知前生曾承慈诲今日复闻故云再耳以此知恩报恩常叹无道学益人无法财济用得非孤贫乎将陈资生之檀著述已下名教)。
采集般若纶贯华严提挈毗尼发明唯识。
(元和十四年于兴福寺采集无著天亲二论大云肇公疏注纂成金刚经一疏一钞长庆二年在丰德寺取华严经大疏中要切者纶次贯穿一经勒成五卷题曰华严纶贯毗尼五部律乘辞繁义广难资捡朿遂挈出合用之文集成三卷于上都得寿寺撰成唯识疏二卷故曰发明)。
然医方万品宜选对治海宝千般先求如意。
(医方虽有万品宜取对治其病则众方皆非海宝虽有多般但取如意之珠则众宝皆备)。
观夫文富义博诚让杂华指体投机无偕圆觉。
(华严经上中下本各有无数偈品与涅槃等经指为杂华若直指妙穷之体唯投最上之机无如圆觉顿入佛境)。
故参详诸论反复百家以利其器方为疏解。
(先明起信唯识智度瑜伽等论后览报国寺惟悫法师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禅师疏二卷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海藏寺道诠法师疏三卷反复推穷互明得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可为之疏解)。
冥心圣旨极思研精义备性相禅兼顿渐勒成三卷。
(大疏)。
以传强学。
(冥会真心契合圣旨复能极尽神思研穷精要合宜之义备乎性相两宗禅那之门兼于顿渐二教约成大疏法义广开传付上根强学流通慧种无穷)。
然上中下品根欲性殊令将法彼曲成从其易简更搜精要直注本经。
(上根欲其广而厌其略中根在乎广略之间下根可知矣以其本性差殊亦只随机圆摄今将略疏取法天地易简之道委曲成就万物之理盖干以易知坤以简能大造发育皆从易简各得其宜故圭峰复于广疏中搜其精要之文直笺注于本经之下成略疏二卷以对广得名故云略也)。
庶即事即心日益日损者矣。
(有学而无道即事者也有道而无学即心者也即事之心益日损而万行交叹即心之事损日益而千圣同归庶几为学为道损益兼之如山学业荒芜略明圭峰之意苟能游泳乎损益之外俯仰乎道学之问同于得者未尝得之同于失者未尝失之既能忘得失之所同予亦如斯文未丧者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