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大师: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四
一行大师: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四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密印品第九之余
次右手舒指。令如铎形向下垂之。阎罗后印也。
次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火风相并而申之其空指如寻常作拳也。此黑夜天印也。阎罗王后也。
次如前印相。但屈头指。以大指头捻头指第二节。噜捺罗后印也。自在天后印也(更问)。
次以左手。犹如执莲华形。梵天后印也(谓舒掌以空风相捻其中指屈当掌内图中直申也)梵天无欲。反如人等身云何言后耶。此是梵王明妃印相义云妃也。
次左手舒掌。而屈地水二指入掌中。回风指捻。着火指之背。空指亦稍句屈。即是娇末离砾底印也(砾底是器物印也图如之)此是大自在之子名羯底迦。此娇末离是其妃名也。
次以左手申地水火三指。令各舒散。以风捻空。此是那罗延后印也(持花印掩胸也今此印向外掘也)。
次以左手作拳。直申空指向上。是阎王七母等印也(以七母皆通用之)。
次舒左手。而令曲如承触髅之状。当胸前仰之。是遮文荼印也 左手以空。捻地水甲上。而申火风并竖之。即涅哩底刀印也。
次以左手单舒散之。如前转法轮印。但单手不相句绞乃为异耳。此是那罗延天印。
次舒散十指覆之。以二空相绞即一切龙印也。因即以右加左上。是难陀龙。回左加右。是小难陀也。如前九头龙印。直申四指分为羽。是金翅印。凡地居多分单手作也。
次舒竖左手。令指头勿相着。即以空地相捻。捻小指甲也。是商羯罗印也(是骨璅天也)如前印而并合三指。即是乌忙那印。是商羯罗之后也。二印相似。前头指少屈。此直竖而散也。左手作半莲华印一如作观音印法。此不同但一手作之耳。此是梵天印。
次显露合掌。乃屈二风指头。捻火指第三节背上。令与其二水指头相到也。其二水指亦在中指第三节之背也。其月天印。一如梵王无异。但想有白色为异耳。
次合掌屈风地入掌聚合。其火水指令团圆。屈如弓。此是日后社耶印风印。如前者。须申左手侧掌。屈地水指是也。此是风幢印。先仰左手当脐。如承把瑟状。右手风空捻余散申之。向身运动如弹弦之状。是妙音天印也。此即摄乾闼婆等。此是天后。亦言乾闼婆类。
次如前罥索印(谓作内相叉拳而申风指钩屈相捻是也)但以左手作之。即是缚噜拏龙王印。
次以左手如音乐天印。图中右手屈风指。加大指甲上。余皆散舒之而覆当。临左手之上。阿修罗印也。其真言曰。
伽啰逻演
伽行也。以行不可得故。啰者是无垢故。逻者离相故。演者无所得故。上有点大空也 乾闼婆作内掌拳。并舒水指头相到。是本部三昧耶。若事业印。即单作。谓大指加三指甲上。而直申水指。是乾闼婆印。真言曰。
肥输(入)驮(清净也)萨嚩啰(音也)嚩醯儞(平声。出也义言出清净音也。皆世间三昧也)。
次以左手作拳。屈风如钩。与空指头少许不相着。一切夜叉印也(亦可合作)。真言曰。
药乞叉(药是乘也。句义是啖食义也)湿嚩啰(自在也于食一切烦恼而得自在故以为名也)。
次以左手空指。捻地指甲头。而申水火。以风指捻大指节上。一切药叉女印也(亦可合作)。真言曰。
药乞叉(食也)尾驮(大也反明也。句云药叉持明也。亦是缚义谓啖食此缚也)。
次左手以空指。捻三指甲。即但申中指。一切毗舍遮印也(亦可但如作拳形而申中指即是也)。真言曰。
毗舍遮揭底(揭底趣也。第一义趣不可得故)。
次亦准前而稍屈中指。毗舍支女印也。真言曰。
毗只毗只(毗是第一义。遮是离生死义。以知第一义故离于生死。重呼者言极离生死也)。
次二手合掌。二空指亦并。与极磔之。令与余指相离。仡栗何印也(此别是一趣。非人非鬼也。能恐怖人。非人所持者是也。今非此也是曜)。若近宿。即合取九执为定也。真言。
揭栗系(行也垢也因也)湿嚩里也(自在也)钵啰补多(得也)乳底(明也诸曜故为明)么也(是性义也。于性中而得自在也呼彼名言于此中而得自在也)。
次先作三补吒。其二火指二空指皆相交右押左。是一切宿印。真言曰。
那乞叉哆啰(诸宿也)涅那(二合谓声也)达儞曳(食也谓食诸声也)。
那是空义。乞叉曳是尽义。谓一切除尽也。哆啰如前是垢等义。准言之。谓食诸障垢也。即以清净之声普令流布。所谓无垢声也。凡如上所说真言。皆以义言称彼实德。发觉彼而令欢喜也。
次作三补吒。双屈二水指入掌。余如常。一切宿印。即是罗刹娑印也。凡上来所说地居天类之印。双手作或一手作者皆得也。若持诵作务等因缘不暇两手结。但左手作即成耳(上来经中云左手图上两手者当用此耳)。真言曰。
罗刹娑(罗是垢也。傍有点是阿声。即是行也乞叉是履空也)提阇多(王也。指其德也。令彼闻已欢喜满众生愿也)。
次舒左手覆掩口。以舌触掌。即荼吉尼印也。颉[口*履]字离因无垢。上有三昧。傍点示忿也。诃是因义。上有点亦忿也。此等为首者。如上所说诸印。乃至荼吉尼为后。若广穷部类眷属则种类无边。如大本十万偈中所辨。今此品所说。乃是略举其上首。如提纲举目众纲目皆举耳。秘密主。如是等。佛信解生菩萨摽者。如来已证平等法界。以本所愿大悲力故。以神力加持。而现此方便身密之门。为令一切众生皆得信解。同入一切智地。是故如是等印。当知从佛信解生也。当知如是印等。是诸菩萨之摽帜也。谓以此方便示如来内证之德。故云摽也。如印众多。乃至身分举动止住皆是印者。若阿阇梨明解瑜伽。深达秘密之趣。能净菩提之心。以心净通达秘密法故。凡有所作。皆为利益调伏众生。随所施为。无不随顺佛之威仪。是故一切身所有举动施为。无不是印也。何但身业而已。乃至一切所有语言。亦复皆是真言也。以是秘密主。真言门修行菩萨。已发菩提心。当住佛地作漫荼罗。若谓今末世诸真言行菩萨等。同越三昧耶罪。决定堕恶趣者。谓今末世诸真言行菩萨。已发大心者。当住于佛地。然后造立漫荼罗。若不如此而檀作者。即为谤佛也。是故上来所说。阿阇梨当可知彼印真言等法。一一善达轨则。又当久修瑜伽之行。净身口意业。体解平等三业法门之行。由此瑜伽及真言并身印等所加持故。即是同于诸佛菩萨等身。同于佛位。以此相应三昧事理不相违。而建立圆坛乃至方所色像等。一一称理又不错失善知次第。当知必定获大利不虚也。若不尔者。即得越三昧耶罪。三昧耶者是自誓也。一切如来本所立誓愿。为欲普为一切众生开佛知见。令悉如我。以方便故而立此法。是故犹如世间大王之教敕不可过越。为越者必获重责也。是故当与菩提心相应。住于佛地而作之。有不顺教者。徒费功夫虚弃光景。终无所成。徒招罪咎无所益也。是故行者。当审求经法。又访明师开示。勿为自误耳。已广说印品竟。
次明字轮品第十
佛复告金刚手者。前者金刚手所问。佛已次第答之。前文有所未周者。今更为说。故告令谛听也。有法门名遍一切处。彼菩萨字位住时。一切所作皆得成就者。即此字轮法门。是遍一切处法门也。菩萨若住此字轮法门者。始从发妙菩提心。乃至成佛。于是中间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种种事业。由入此法门故。一切皆得成就。无有挂碍也。又上来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者。义犹未了。谓此中字门即是也。最初阿字即是菩提之心。若观此字而与相应。即是同于毗卢遮那法身之体也。谓观此阿字之轮。犹如孔雀尾轮光明围绕。行者而住其中。即是住于佛位也(更问)此字轮。当作三重。于中而置阿字。余字眷属在外也(更问)又此阿有五种。阿阿(长)暗恶恶(长)又每字轮。初先有三重归命三宝真言之心。谓阿字娑字嚩字。即此三字显三部义也。阿字是如来部。娑字是莲华部。嚩字是金刚部。每三部随五字轮而转。随义相应之相。前言漫荼罗今云轮者。即是漫荼罗义。前者坛法中心是大日如来。即同此中阿字。北边置莲华及诸眷属。皆在一处。即是此中之娑字。南边置执金刚及诸眷属。即是此中之嚩字也。今从阿字而更生四字。即是大悲胎藏之叶也。从一嚩字转生多字。故名为轮也。第一阿字。即是菩提心体。次有迦佉哦伽等五音。皆取四字(各除第五声)次又取也啰乃至乞叉。皆是男声。悉入阿字轮也。行者已发菩提之心。当进修如来之行。故次明阿(长)字轮。是行也。其三部者。谓阿沙嚩三字是也。次迦字乃至乞叉。亦皆傍角加点。用为长声字轮也。既已具足如来之行。则成菩提。故次明暗糁鑁字轮。此三部也。此阿上有点。是大空义。犹此菩提之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成菩提也。次迦字乃至乞叉。皆加上一点为暗字轮也。已成菩提当至何所。谓大涅槃。故次于此中。而明恶索嗼等字轮也。三部也。如迦乃至乞叉。皆傍加二点。即涅槃轮也。其恶(长声)字一字是方便轮。所以中无也。此是释迦佛轮也(羯磨部遍入一切轮故无别坛。瑜伽云尔)凡字轮大为三分。初阿字即为一分。次迦乃至二十字为第二分。次也字乃至诃字为第三分。除去乞叉字。由此字已重故也(谓有迦娑二声故重也)以上皆是智慧字也。次有伊(上)伊邬(上)乌翳爱恶(多)奥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是三昧声也。亦随五轮而恒转其义可知。次有俄(鱼可)若(而可)吒囊(上)莫(莫可)此字遍一切处。谓遍于定慧中也。然此五字亦随五轮而转谓加傍点或加上圆点或加傍二点等。此五皆成五字也。所谓字轮者。从此轮转而生诸字也。轮是生义。如从阿字一字即来生四字。谓阿是菩提心。阿(长)是行。暗是成菩提。恶是大寂涅槃。恶(长)是方便。如阿字者。当知迦字亦五字。乃至佉等凡二十字。当知亦尔。次有十二字。谓伊(上)伊邬乌噜留卢留翳爱乌奥十二字。即同字上之点。谓三昧也。仰壤拏曩莽亦有五字。即同上头之点也。其也啰等八字。即同字傍之二点。是除之义也。当知此字轮。即遍一切真言之中。若见阿字。当知菩提心义。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成三菩提。若见恶字。当知证大涅槃。若见长恶字。当知是方便力也。若见迦等二十字。亦随义类而演说之。当知此诸字等。皆是慧也。若见啰等八字。当知即同傍点。亦是随类相应也(谓啰是无垢等)若见伊等。即显三昧。若见仰等五字。当知即大空之点也。大空离一切诸相。即是成佛义也。若行者如是了达。即能入一切陀罗尼义。旋转无碍。故名为字轮也。如是秘密主。字道门善法真言道住次第。诸佛神力加持三藐三佛陀道菩萨行舞者。
经云。如是。即指上字轮也。如上来所说定慧空等。即是佛道之门。能成正觉之道也。若了知字义。即能住于真言之道。其中次第法则证入之相阶位差别。亦悉晓知。明达通塞无有疑滞也。然此悉昙字母。乃至世间童子亦常修习。何能顿办如是事耶。然此诸字。皆是如来以加持神力。从如来内证体性而流出之。故能有是不思议业用。若人明解此中意趣方便。即是通达三菩提道也。善能通达者。谓达一切众生诸根性欲。当以何法而得入道。当从何门而得晓悟。如是等无量无边皆能了知。而随众生受与妙法。皆令得至如来之地也。舞者如世人舞。而于大众中。动种种身业屈申俯仰。又出种种微妙巧便之音曲。顺众生之所欲乐。彼大众或令欢喜。或令悲思或令恐怖。以一身口所出方便。令诸众生所益不同。由彼善知去就。能顺众生心故。菩萨亦尔。现种种威仪无不成印。出种种妙法音。皆是真言。圆应无方皆得大利故。名菩萨舞也。三世如来皆作是说。已说今说当说者。如是字门真言净道。十方三世诸佛道同。皆如是普现色身。以种种门开示佛道。同彼舞伎曲顺人情也。无彼我者。我以佛眼遍观三世一切佛刹。同说此门。一切佛与我无异。一切佛与彼诸如来。亦复如是无有异说。故云无彼我也。此即一切佛教。应当如是修之。若异此者方便即不具也。以是故者。是如来结成彼义。而告金刚手。若告金刚手。当知即是告一切大会也。谓彼真言行菩萨。若欲速得古佛之法者。应当修学如是遍一切处法门。勤心听闻思惟修习。由此之故。或能一生之中。得一切如来种种舞戏歌咏而悦众生也。初中后相加者。谓阿等五字为初。迦等二十字为中。啰等八字皆是傍点。此诸字皆是助成字义。故后分也。凡迦遮吒多波等。皆属阿字门。阿字是菩提心。此中初中后相加者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即是行。此是菩提心并行也。若上加点者。即是菩提心并大空离一切相成菩提也。若阿字傍加二点。即是菩提心并除一切障得涅槃也。他皆效此。而转相加。或但一义或二或三义可知也。或有阿字。上虽无点。而其次有字是重字。有其仰壤拏曩莽等声。以此连前即是暗字。所以尔者。此仰等是点。用加于前即阿字成暗音也。或阿字无点。其次有重字有也。如迦佉俄伽重加四字。用于仰字为点也。遮车阇社字用壤字为点也。他效此。啰等声以配于前。即成恶字也。所以然者也。啰等皆是傍二点。今以连前。阿即成恶声也(更审问)夫法体无言离诸分别戏论。复能一切如来。以自在加持神力故。成此字轮故。能作如来事利益群品也。迦遮吒哆跛。三昧品证菩提心行佛受与并涅槃。此等说字等相加有真言教初中后俱(此是。经文已释文竟)如是知随意持诵者。决意一一句用之知觉。当授与句无上殊胜者。如是知者。即是一切智智名之差别。若行者如是了知字轮之义。即能所欲皆得成就。以要言之。所谓一切皆随意成者。谓成如来一切事业也。若成此者。即是同于法王。于一切法中而能自在。亦得随本所愿为一切众生。开净知见令得佛慧也。何人得此利益。谓如理具缘善持诵者。故次云持诵者也。谁得此决定意耶。谓有慧之人。善觉了识知字轮义故。随于阿等诸字一一字门随所修行。决定悉皆得成菩提之果。勿生疑惑也。此中觉知何法。谓如阿字是菩提心。加点即是菩提行。加于大空即成佛也。若菩提心清净除一切盖障。即是大般涅槃。更无他义也。如是等一一通达了知。即是受得无上殊胜之句。无上句即是成菩提也。此无上菩提之心。即是诸佛自然之智。实无有能授与之者。但行者方便具足善知字轮之义。自然得之。即是授与无上菩提也。如是一轮。轮转字轮知持诵者。常明世间如世尊毗卢遮那。轮转者如世间之轮若旋运之时。不可知是终始之际。无有边际不可穷尽。当知此一一字轮。亦复如是。从阿字旋转出生一切诸字。此字轮即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回转总持无有边际。不可尽原遍一切处。即是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也。行者若能如是了知字轮之义者。则能以此常明而照世间。常住之明即是大日如来之体。同彼毗卢遮那而转法轮也。此中常明即是大慧日也。此日即是菩提之心阿字之体。无生无作无有变易。非由造成。如是常住实相之慧故名常明也。若行者勤功久修无有懈退者。决定得之也。然上来所说漫荼罗方轨法用散华灌顶。乃至或授以明镜。如以金錍决其眼映。如是等。皆为创发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次第法用。成彼坚固之心。作入佛法之阶渐。然此中秘旨在于字轮也。所以者何。若行者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漫荼罗者。先谓住于世尊之位。谓以此诸字门而合集成身。即是身同于佛也。谓瑜伽阿阇梨观行成就。随心所作任运皆成。观此字轮遍布身分。犹明见故。同于佛与佛同位也。然布字之时当分为四分。即是四重漫荼罗也。头为初分。是阿字菩提心位。从迦佉俄伽仰等。乃至奢娑诃。凡是第一声者。皆属菩提之心也。当从行者眉间白毫相处。而观迦字。从佉以下当右旋逐日而转。以次一匝布之。令环转相接。次从咽以下为第二分。属长阿字门。亦当中与白豪上下相连。右行布之一匝相接。此是菩提之行也。次从心以下为第三分。属暗字门。从心上布于欠字。以次右旋一匝相接。次从脐以下属恶字门。是大涅槃。亦从中而置迦(入)字。以次右旋一匝相接头为上分。咽心为中分。脐为后分(私谓发菩提心为初。行果为中。大寂为后也)其第五恶字遍一切处。随意所作皆得也。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随意而用不在身内布字之位也。闇字亦尔与恶同也。师既如是成身已。其漫荼罗亦如是布之。亦当想弟子令如是作之三事皆成。是秘密漫荼罗也。若不了达此中意趣。虽依前事法而作。不名善作。虚费功夫亦无所成也。又此布字之法。是秘密漫荼罗。自非久习真明之行。堪传授者方以意相传。不可以文载。故师以口相授。经所不说。但云如毗卢遮那轮转也。复次行者须知诸字之色。谓初阿字及迦等二十五字。及也啰乃至诃字。皆属于阿作其黄色。所谓金刚之色也。第二阿字转作黄白色。所谓寂静色也。阿字体黄三昧为白。二色合故黄白也。第三加头上点者亦作黄白色。暗也。阿字黄大空白。故黄白也。次第四恶字转作黄黑色。阿字黄二点涅槃色黑。故黄黑也。亦可二点是降伏义。犹如涅槃坏灭摧破一切障法。此亦如是故。二点作黑也。第五恶字者。阿字体黄上点即白傍即黑。当知即是种种杂色也。凡布漫荼罗亦为三重。第一重迦字乃至诃周匝。内重名为金刚轮也。此金刚轮持一切法。犹如世界金刚之轮持于世界也。即是行者最初菩提心轮。谓欲坚固菩提心故。先作内重也。次第二轮谓阿暗此是长阿及暗二轮。同是中分若用迦为轮。即不须用欠字轮也(私谓迦是行者因欠是证是果也)次第三轮用恶字轮。亦顺中如上布之令环合也。其伊等十二字在外散布。犹如光焰也。此即是三转法轮之义也。如是布已。持诵者即是持明之身。犹如大日如来神力加持。等无有异。此轮亦名因缘轮也。师及弟子并漫荼罗。皆作如是秘密之轮。又此诸字即是真言之轮。故凡有四种轮也。又字轮者。梵音云恶刹啰轮。恶刹罗是不动义。不动者所谓是阿字菩提心也。如毗卢遮那。住于菩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种种变现无量无边。虽如是垂迹无穷尽。能实常住不动。亦无起灭之相。犹如车轮虽复运转无穷。而当中未曾动摇。由不动故。能制群动而无穷极也。此阿字亦复如是。以无生故即无动无退。而生一切字轮转无穷。是故名不动轮也。若行者能了达如是不动之轮。而布诸明。即以其体自然。身有所表无非密印。口有所说悉是真言。凡有见闻触知之者。皆必定于无上菩提所成福利。真不虚也。如能如是。即同毗卢遮那。而作佛事常照世间也。凡行者持诵时。当观字轮或为句轮。所谓句轮者。观本尊心上有圆明。而布真言之字。轮转相接。令明了现前。持诵时观此字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顶相续不绝。遍满其身乃至遍于支分。其圆明中字常明了。如常流水而无有尽。如是持诵疲极已。即但住于寂心。谓观种子字也。其观法如上已具说之。若得见种子字已。即从种子字中而见本尊也。如是成已即能遍布字轮。而成持明之体。方堪作诸事业也。如是阿字是不动义是金刚体。凡欲令事坚固不动。或令若自若他道心不动等。皆用阿字加之。余一切字亦随事相应用之也。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
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复次入一切法界如来眼界观。法界藏奋迅如来平等严藏三摩地证(现证也)法界无尽严现故。以是真言行门度无余众生界本愿满足故者。上来已说字轮品竟。次明秘密漫荼罗品。由秘密故凡有所说。皆是如来加持神力。则不可表示故。名神力加持字轮品也(余一切品皆如是释之)已说字轮品了。次欲成就此字轮故。复入三昧。此中经所云者是出三昧名也。一切法界者即是无相法界也。已是无相法界。以佛眼等观如是法界故也。又秘释者。如上字轮即是诸佛之法界。以佛眼观此法界也。当知此佛眼观。即是如来加持之力。若离加持则不可说也。法界藏者。此藏梵音云俱舍。是鞘义也。犹如世间之刀在于鞘中。此藏亦尔。故以义翻也。故此中云法界藏者。即是如来所出之处。谓一切如来处在其中也。奋迅是流出义是流溢义。如师子王在深窟中安住不动。有时出穴频申奋动。即是其身本不动今则离其常处而动故也。佛亦如是。安住如是甚深密藏之中。若非如来加持神力。则微妙寂绝不可得示现。今乃示现无尽身口意种种形声。遍满法界。即是诸佛奋迅也。示现如来平等严藏。此是胎藏之藏也。犹入此法门中。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身口意。皆悉平等平等。佛佛道同故名等也。严谓庄严其身也。即以无量佛道之门。而用庄严法身。以度众生也。即以平等法界庄严法身。故名严也。犹如世间众军之处有大幢相。名之为严。此三昧亦尔。由此三昧能表示如来秘密之事。故以为名也。此中藏者梵音名揭诃。即是流出无尽庄严。奋迅示现不可穷竭。犹如大宝之藏。此平等法界藏。即是如来藏义也。以法界庄严不可穷尽。犹如字轮旋转不可穷尽。名无尽藏也。如来何故处此三昧。然亦非无因缘。正谓开示如来甚深秘要之事也。故次经云。以是真言门。度无余众生界。满足本愿故。佛本行菩萨道时。立大誓愿。悉令一切众生。同入如来法界之藏。今者所愿满足。由大悲故。奋迅示现而度众生。如法界严藏不可穷尽。众生界亦尔不可穷尽。今欲普以真言行门平等利益。咸令开净知见究竟无余。即是所愿而得满足。故云满本愿也。复次作法未得成就。犹未成就故。修真言行者。不得速成无上道。今更决择悉令得显现故。入此定也。次在定者。谓佛住于三昧。而现希有之事普利群生也。于此定中。现何等希有之事。谓无余众生界。声门等如其意业生成就受诸果报色形之音。随心思说种种法。令一切众生欢喜。一切毛孔等法界增身出者。此声梵音亦是吼也。犹如大龙出现雷音。震吼。一切皆悉闻之无所不遍。如来吼亦如是。遍于无余有情之界。此界无量声亦普闻。非如世龙则有限量也。众生界中上中下品。随以何业而得果报。故云业生成就也。犹如世人受得食而未啖。犹固未名为受。若领受吃已。乃名受彼食供也。今异熟受报亦尔。各称先因而受彼果。形显色等差别万殊音说不同。意乐信解各复殊异。佛以一平等妙音。应彼彼心如其志意。随彼语言而示悟之。发彼思觉方便开诱咸得欢喜。即是三昧中未曾有瑞相也。此中说种种者。如声论中义。假令三音和合共表一义。若义未圆则更加一字令满。若四音共表一义。今用三音其义已周。则除一字。如是随宜加减之。今此中亦如是。但以一阿字门具一切义。于事无不周圆。故名为说。非同说法之说也。梵音有异更问之。法界增身出者。平等法界。究竟寂灭无有出入之相。以如来神力加持故。而出无尽色身。谓从佛一一毛孔中。随现如前吼声。又出种种形故。云法界增身也。其实从缘而起无生性。如是实相即同法界之体。何有增加生灭耶。虽缘起法体常如相。然以如来加持力故。从一一毛孔各现吼声。或以软言或以粗语。或深或浅应彼心机。如大海潮不过常限。其身亦尔。或大或小或忿怒形。或行六度或以威伏。差别万殊。所度有情无有错谬也。前示字轮。今从法界轮中而现形声也。出已虚空等同世界中一音声法界表如来生偈说者。如虚空无有边际。此声亦尔等同于虚空。表谓表示也。即是如来语表之业。谓表现一切众生。皆令称悟平等法界也。以此妙音而表示法界故。云法界者心也。一音即是阿字之门轮转无穷。等虚空满法界也。三世诸佛皆从如是妙偈中生。故名如来生也。今佛从此一音之门。而说妙偈。普令无余世界。平等闻知随类得解。故以为名也。如上所说字轮。欲表如来功德也。故佛于一一毛孔。出妙音声遍于此界。说是字轮甚深义。所谓能生诸佛之偈也。若有众生。了知如是字轮之义。即成菩提故。云一切诸佛从是生也。然诸佛法身离于生灭。若如来有生即是着相。夫着相者尚不能离生死。况能成大菩提。今言生者是真实离相之生也。以清净法身离一切相。然佛以加持力故。用此字轮开示如来秘密内证之德。由佛自在神力所加持故。因此有相方便。能生无相之相也。犹彼未觉了时。因此字轮以为方便。渐能了达观察阿字之门。以入阿字门故。即能究竟自在法身也。偈云。生随类形法诸法相者。谓入阿字门故。即是平等法身。由此无相法身故。即能随缘感应普现色身。随彼种种类形。以所喜见之身。而为开示如来智慧也。偈云。诸佛声闻及诸缘觉。救世菩萨勇进如佛亦然者。由此无上无相之身故。一切诸佛皆从是生。非直诸佛从此而生。一切声闻缘觉菩萨种种行位。乃至一生补处之位。皆由此阿字之理而生也。非直生一切圣贤之果。乃至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种种差别次第增长。皆亦由此阿字义而生也。故此中生者略有三种。上品生者。谓生如来真净法身常住之果体。次生诸佛菩萨二乘。随在何地而除彼障。下品生者。即有情及器世间。皆亦由此法门而得成立也。生住等诸法所生常者。然此中所说。不同外道断常之见。诸法虽从因生。而生因无相。虽从缘生。而此缘无相。虽从缘起而法本不生。虽从缘起灭而无生住之相。是故为常。非同外道之见故说生灭常也。偈云具智方便兼离不慧疑者。了达阿字之轮。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寂灭无相之体。从本不生是为慧也。真言身印瑜伽等。能令行大利益入于佛慧。是方便也。若依方便而无慧。但有慧而无方便。终不能成不可思议自然之用。要因方便及智慧具足。方便得入于字轮之秘藏也。离不慧疑者。若离如是二法。当知是人为不慧人。由不慧故。当处处生疑不能进趣也。又行者若智慧方便兼具。自然离于无慧不生邪疑也。偈云。观此道诸佛所说者。非但我如是说。以一切等正觉皆如是说无有差别也。由十方三世佛。同得此道然无差别。一相一味无异说也。尔时法界生如来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遍满毗卢遮那心自在诸毛孔中佛生转展者。此中法界生身。即是毗卢遮那法身也。以从法界真实而生故。名法界生也。一切法界自身表者。表谓能令一切悉知见也。谓于一切法界中。自身表化云皆遍满也。谓如来身表普现色身。如彼大云遍于法界。云是遍满义也。言此化身之云遍满法界。遍于十方世界不可限量也。此中心自在者以义翻也。正义云心才。谓才敛念之时即不用功力。即能如是广大弥满也。此即是能于心得自在也。诸毛孔中佛生展转加持者。犹如来才入三昧。即时顿现如是普希有之事。即如来是加持神力也。转展者互相涉入也。从佛身毛孔。流出如来本身展转相入。一一身皆现如上神力。化而复化无有穷尽也。此等义当更详言之。转展加持者。谓以佛自在神力之所加持。此即是如上所说法界性字轮之所加持也。从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种种身云。随其上中下分。谓头为内胎。心以上为第一院。脐以上为第二院。脐以下为第三院。即配前圆坛四位。随彼左右前后上中下分。而为显现本尊之身。各依本位而出。于世界中施作佛事。从一一身展转出。作诸佛事故云展转也。时执金刚亦知佛意。今佛世尊现于希有未曾有事。非无因缘。必将更说深秘之法。谓如上所说有所未了遗阙者。必将说之。诚心希仰而住。故佛即更告言。秘密主有造漫荼罗造尊位分并种子作标记。谛听善哉极善作意思念吾为说者。时佛为执金刚等。现如上分位已。时诸尊等既作种种佛事。还从本位而入毗卢遮那如来之身。亦如出时位次无异故。彼经云。复入法界宫也。尊分位种子者。如上诸尊。皆是如来内证之德。各从一一。而表如来所显法界甚深之趣。今若有阿阇梨欲作坛。是先住此瑜伽。如彼从佛身一一位次。如其形色观已。于彼心上作圆明。于圆明中而观彼种子。如是一一安置。方成作法。若不如是者。终不能加持建立彼诸弟子。亦不得阿阇梨名也。如前所言烦恼种子断已。次生法界性种子。即是一切有情平等种子也。此平等法界性种子。即是如来一切智地之所生长。如世间种种草木种种。随其性分各各差别。皆依大地而得生长。根茎枝叶种种不同。增长大小性分各异。然皆是大地之性犹地而生。虽毕竟皆归于地。但因缘合故而有生长。然实无有自性无生无起也。若众生既蒙安立如是种子。即是同于如来之位。由此种子从法界性生。能生法界故。名法界生种子。法界生者。即是如来自性身也。摽帜者。如世间种子各各差别。若小草种子有智观之虽未成长。然已知彼性分大小所极之势也。若见众生行如是如是因位种子皆亦如是。然今种子。乃是法界性之种子。当知彼性必定。能生如来平等法智身。是故名为摽帜也。又此漫荼罗一一分位各有种子。用摽记彼差别法界之门。当知一一入于阿字。见于内证之摽。即知如来内证之德。故名摽记也。随彼四重分位。从位出者。即是佛之摽帜。或从菩萨分位而出。或从二乘分位而出。或从天龙八部分位而出。当知阶降差别各各表知。种子字不同也。时佛告于秘密主已。金刚手白佛言。愿乐欲闻者。欲为普利一切众生故。流传演布。普为一切未来众生。亦为利益诸大众会故。请佛演说也。上来虽说漫荼罗法。尚未说色及种子秘要之藏。故一心听愿佛演说也。次佛告意者。凡阿阇梨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时。当先住于瑜伽而观自身。从脐以下当作金刚轮。其色黄而坚。次从脐以上至心。当作水轮其色白。次从心以上至咽。当作火轮其色赤。次从咽以上至顶。当作风轮其色黑。复次地轮正方。水轮圆。火轮三角。风轮半月形。最上虚空作一点。其种种色。在于顶十字缝上置也。○【图】△○□此是轮形。正与身分相称也。此五位者。即是前说五字。方中置阿字。圆中置于嚩字。三角中置于啰字。半月中置于唅字。点中置缺字。当更捡前卷中也。师既自观其身次第如是。方色加持自身并观置种子。种子字已。次观坛地。即翻倒置之。最上作金刚轮。金刚轮下作于水轮。水轮下作火轮。火轮下作风轮。风轮下即是虚空轮也。所以者何。以一切世界皆是五轮之所依持。世界成时先从空中而起风。风上起火。火上起水。水上起地。即是漫荼罗安立次第也。坏时。地轮最先坏。乃至但有空在。即是师自加持次第也(更问之)今行人修道亦与此相类。最初发信心。次菩提之心。次乃至大空也(更问)其阿阇梨既如是加持已。即当安置诸尊。如其位次。一一以瑜伽观之。如其方色形相。于其心上置于圆明。圆明中有种子字。一一令明了无障。能如是作者。即是法界胎藏漫荼罗分位。为能令一切如来同共加持。一切尊等皆悉集会。共加持行人建立弟子。毕竟。不退正等菩提。不然虚费功力而无益也。又此瑜伽之座。其黄金刚方轮。即是金刚之座也。方是息灾。圆是增益。三角是伏降。半月是摄召。点是成办一切事。此虚空轮但用心念作之。不以形相故也。世界坏时。亦先从风轮坏地。而生于火。火竟次风。更问之。如是作五轮。当知上下皆有虚空轮也。以从空轮而生于风火水地。又从地轮渐上乃至于空。故上下有空也。作漫荼罗时。师应自观其身及地。又观所度弟子。亦当如是而安立之准于师法。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时金刚手毗卢遮那。如来身。语意地升法界平等。观者犹此菩萨能知。如来身口意密故。名秘密主也。如来意密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了。如意者。当知是身口亦如是。今此菩萨亦能知之。当知是位同大觉。为欲度众生故。示为菩萨而相起发也。此中身密者。即是诸印。如四重大漫荼罗一一本尊各有密印。若观此身印。即知此尊所表秘密之德。随类上中下差别有无量种也。语密者即是诸尊所有真言。闻此真言。即知此尊内证之德也。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观。亦随四重方位各各不同。与此相应即入如来意秘密之藏也。此中身语意密。上从佛菩萨位。及二乘诸天八部无量差别。广而论之。乃至十世界尘数各各不同。略而言之。如此经中所表之位。谓皆表如来身口意秘密之德。若能如实了知。即同于秘密主也。今秘密主菩萨。住于法界平等观。为念未来众生。普令一切裂大疑网。故即于佛前而说大真言王。如文可知也。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喃(归命普遍诸佛也)阿娑摩补多(无尽)达摩驮都(法界)竭帝竭多(超越无尽法界。超越者即是叹于如来秘密身口意之德也)萨嚩他(谓于一切十方三世一切时一切方所。超越无尽法界而能普门利益一切也)暗欠暗恶。
此四字即是四轮也。第一字为地。金刚轮第二字水轮。第三字火轮。第四字风轮也。暗此字本体是金刚界体。兼有长声为行。行即火轮。上有点即空轮。以为庄严也。次欠水轮者。佉是空义。亦有长声是行。有点为空。即大空也。次暗字为火者。梵音阿竭喃是火也。恶是涅槃性。黑即风也。复次虚空无色。而能含受一切色像。今此佉字有行有点。即是谓一切色像。夫大空者。亦如虚空具一切法色像也此空即是成办一切事。是故欠字得作水用(更问)糁索(地)唅鹤(风)蓝[口*洛](火)鑁嚩(水)如上阿字有四字。谓长声上有点。及傍二点。短声亦有上点及傍点。二字为四。今此娑等当知亦尔。皆有四字。今但举其短声。合为长声二字。在于短声之前。准上而说也 糁索唅鹤(此是也余效此)又总而论之。阿字是佛部。娑是字莲华部。嚩字是金刚部。风火遍三部用也(更问)如莲华部中。自有地水火风。若息灾即须金刚方轮。若增益即须水轮。降伏即须水轮等。随类用之。当知此阿娑诃啰嚩五门。即同上之五字轮。随一轮中自有四轮也。如金刚部嚩字自有四轮。随作息灾增益降伏。各随类用也。若读余真言。随其部类有此等字者。即知彼所应用处。各有所应最为宗辖也。此一段未明了更问之。更有三道真言。
【◇】(此身真言也)【◇】(此语真言也)【◇】(此意真言也)
此三道真言。即摄如来身语意平等法门。然此三真言。若着娑诃字亦得。若不着亦得。行者得意时。自看方便也。又复此真言。由最胜故。号之为王。如上说。虽各有四字。然此中相含。但名为十二字真言王也。此中四种轮。各随彼地水火风轮。而加持阿阇梨身。即得自在之用。其身口意真言亦合。加持自身口意业也。此事未明了(更问之。又云前是布字法。今此中用别计合是随五种事相应字。即摄彼中之用更问也)时金刚手如是说大真言王竟。时一切如来十方世界住。舒右手摩执金刚菩萨顶而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子汝已毗卢遮那身语意地越。遍一切真言道平等住。为欲作诸菩萨明故。说此真言王者。今此中摩顶。非是十方佛舒手就此土摩其顶也。然此秘密主。当于佛前说此真言王时。即以真言王故。普于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如来前。以平等遍满声一时而说。是故一切如来。各各申手而摩其顶也。越者超入之义也。如毗卢遮那于阿迦尼吒天坐于道场。以此真言王故。得身口意毕竟平等自在之用。汝今亦得超入如是身口意平等法之地。等于毗卢遮那。即是一切如来叹其真实德也。言汝已得如是平等之地。为欲普门利益一切众生故。为欲照明修真言行菩萨除其暗冥。是故说此真言王也。真言王能裂一切法界疑网。疑即是暗。能断一切疑惑。即是为作照明也。何以故。此毗卢遮那世尊应正等觉。坐菩提座。观十二字真言。四魔降伏。此法界现生三处流出天魔降者。谓大日如来坐道场时。平等观于法界。而说此十二句真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罪垢也。然四种魔中。三魔无色。是佛于阿迦尼吒天时。已降伏之。唯天魔有相。为欲令世界中知自在力故。复于此土而现伏天魔也。三处者。谓如上所说佛身上分出一切诸如来。中分从心至脐。出一切菩萨。下分从脐至足。出一切八部天神等。皆从如来平等三业。普门示现示大漫荼罗胎藏庄严之位。即是本尊真言及印也。当知佛从于内证之德。现如是事时。即于尔时。普伏四魔无有遗余。今阿阇梨欲造漫荼罗时。亦须想于自身一同毗卢遮那。即得自在之力。亦同彼佛能伏四魔也。次世尊身语意平等。得量同虚空。得如是身语意。获如是智。一切法得自在者。谓佛坐于金刚道场。才念此三道真言。谓如所说身口意三真言也。当如是念时。即得身口意平等之地。身及语意皆是法界之体。无有边际由如虚空。即以如是之力而伏四魔也。前所云三道者。有一释云。此三道真言。身口意自在平等之力。即是从佛出也。由此身口意三道真言故。如来得超入三平等地。随上中下类。普门示现种种本尊之身种种真言种种印法。等同虚空无有其分限。普周法界而度群生。究竟皆令同得超入如是三平等地也。身具无量功德。犹如虚空不可知其限量。语意亦尔。由观此真言故。得如是功德同于如来也。由三业无尽故。若应以身度人。即普现种种色身。若应以语度人。即普门示现种种语言。随宜导示令得入于佛之知见。若应以意度人。亦如是种种感通不可穷尽。非直身语意无有限量。具足一切功德由如虚空。当知智慧亦得如是无有限量犹如虚空也。若得如是无碍妙智。即是于一切法中。而得自在同于世尊也。所云自在者。谓于一切不自在事也。一切众生之类。由未究竟清净法界故。皆为业烦恼之所焚笼。系属生死。不能得自在之力。今如来于彼生死大海之中。以种种法门宣示如来深密之法要。为一大事因缘故。种种方便而成就之。皆令到于一切智地。即是于一切法中得自在义也。以证如是法。于是法自在。以自在故。即能无碍演说曲成众机也。如来所以得如是自在之用。皆由观此十二字轮法门。当知此十二字法门。即是法界之体性也。时十方佛。见金刚手说此真言。同于古佛之道。我等一切如来。亦由观此十二字门。而成究极妙身。未来诸世尊。亦复当如是。是故大欢喜。而摩菩萨顶而告之言。一切诸佛以于法自在故。为一大事因缘故。以身口意平等而说此法门。汝今亦复能说之。即是亦证此法同于如来也。然金刚藏。虽未即究竟一切种智。而同于妙觉世尊。但以十方诸佛神力共所加故。亦于大会中。亦如如来所证同等。若离神力加持。即亦未得究竟与如来等也。故善男子。毗卢遮那身语意平等证。一切佛如是知者。知是觉之别名。由知诸如来普门无尽之行。证于如来三种平等。谓知如来身密之藏。亦知语意微密之藏也。若证知此法者。即是同于如来也。如是叹印竟。复令更请如来。所以者何。如是深密之藏。唯佛与佛乃能究了。故一切菩萨。莫有能发问者。今十方佛。同以神力加金刚手。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今乘诸佛神力而问大日如来也。此中问何事。意为先所说之事所有深密之义。尚未周备故(更问其枢要也)一切智成者。即是大日如来。薄伽梵义如六义中说。前亦已解。毗卢遮那者。如日出于世能除暗冥。能成就一切众生所有事业。大地所生之类无不蒙益。此实相自然大慧之日。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了知自证如猛风吹云日月出现。亦有如是功力。普于法界中而作大利。如日光而照世间也。主者。以于诸法得自在。故名为主。今诸佛。令金刚手。问此大日如来真言行句秘密之事也。殊胜说自教则广者。由于一字法门达一切法。证得十方三世如来平等身口意。不可穷尽。故名为胜也。教则者。即是法则之别名。法是轨则之义也。以是我往昔发菩提。无上菩提宣说我一切法涅槃至。现世界诸佛世尊证知者。言我等往昔行菩萨道时。亦由如是真言门故。成自然智。复为一切众生如是演说。咸令得至大涅槃也。我今此语缘起甚深。一切有心者尚不能发问。何况能信解。唯有十方一切如来。同至此法。可以为证。终不虚也。汝今已得我等所行之迹故。宜更问如来也。时执金刚具德者。犹手所持如来智印。即是具足一切诸佛种种功德。皆同一味。所谓如来解脱之味。以彼智印同于如来故。言具德者也。时彼菩萨。由诸如来共所加持。以大欢喜。即得深知如来之语。亦知如来之心。先所不逮而未能问者。今皆自在能问如来。无有疑难也。今欲问如来。先叹法界之德。而说偈言。是法无尽。亦无自性者。尽谓有始有终有生有灭。以有生灭故。即是有起尽之法。而今平等法界之性。离如是过。无有始终也。无生灭故。即是不可尽义也。无尽者即是无相之别名。由无尽故。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有动摇无有变易亦无住处也。阿赖耶。是房义是盛受义。今平等法界中。无有如是受藏之相。故无住处也。若一切法皆无自性。即是无作。无作故无有生灭果报等。本来寂然常自寂灭之相。即同不思议解脱也。诸佛同位者。如此甚深寂灭之法。一切名言之所不及。更无可以为喻者。唯是佛同所证知。可以为喻。故言同于正觉也。然一切法。若但究竟无生无作也。言究竟者。即是无有诸乘分别差降一切圣人等位。便堕断灭中证于实证。不能利益一切故。次复言。方便佛等。悲愿转无相教开发。觉悟如是相。由具方便故。能满一切所愿。此方便者即是大悲愿也。由此大悲愿故能转也(更问)于此无相法中。无人能说无可表示。而能令一切得之也。亦自证得。当知是即大方便力也。此法无人能教授者。不由他悟而得证之。即是自觉无师之智自然成佛道。于道场现寂。觉如是法之实相也。此皆是偈语。后当饰之耳。复次若言法界无尽无终始者。即是于断灭。不能为众生作诸利益。何以故。已于生死作分限故。然是尘劳之俦。是如来种。若一切无生无性亦无住处。何能普应世间。作诸佛事耶。然诸菩萨有二事故。不堕断灭中。谓大悲及方便。由有此故。能自开发也。之中云开发者。谓菩提心自然开发也。若此言说表示。因他教悟。而能得如是自然无师之慧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但因行者如实自觉。如实自观无尽法界故。得如是实相之慧。非由他悟也。经意云。法相如是。故云如是相也。既得如是实相之法。即以此法大悲方便。而为众生开示演说。然实不由他悟不从他传得也。如盲人问乳色何似。乃至闻乳色如雪便生冷想。又闻如鹤便生动想。乃至以种种喻方便表示。终不能解。徒增心妄计而已。何以故。由彼自无明目故。第一义谛亦尔。若不如实自了知者。设他种种开导。终无得理也。若人自不开发如是内证之法。而为人说欲令他悟。亦无有是处。何以故。如有无足之人。呼召众人作如是言。我当为汝而登妙高山上。当知此人。必为智者之所轻笑也。何以故。若自无足者。尚不能自登如是妙高山王少分高处。况能为一切而登彼顶耶。又如有人自未能渡大海波浪。而谓他言。我当渡汝令达彼岸。当知亦是无有得理也。行人亦如是。若自未觉无师之慧。而欲令他闻法得悟。必无此理也。时金刚主以此。偈叹如来已。次说优陀那偈而以问佛。乌陀那是总摄义也。以一偈之义。而摄无尽法界离相之法无量法义。故言摄也。叹说偈已。念彼未来世众生。修真言行者。于此大悲藏生漫荼罗有所阙故。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故。次第问佛秘要方便也。断一切疑者。若不能普断众生种种疑网。则不名一切智人。以于一切法中自离疑网。方能断他疑网也。今佛既自断一切疑网。是故我今请问。愿为断疑也。离热恼者。言永断三毒根也。今为一切众生故。请问导师。以于一切法中。而能引导令至佛慧故。名大导师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