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第六章 自他交换的殊胜法门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来源:   作者:雪谦•冉江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第六章 自他交换的殊胜法门

 

  然而,为了逐渐使心稳定,

  初学者必须先修持相对菩提心。

  为了使心稳定,首先要修持相对菩提心。修持菩提心时,先从平等看待他人和自己开始,然后设身处地。在发展出足够的力量和勇气之后,试着把他人的快乐放在自己的快乐之上。

  为此,你要明白一切有情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

  思量她们的仁慈和回报她们的方式。

  在无数生世之中,我们都曾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彼此结缘。在此或彼的某个生世之中,每个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在许多生世之中,我们和所有其他的众生都有如此亲密的联系;这种敏锐的觉察会使你产生广大的缘起感受,也将使你的慈心修持变得遍在而无限。

  不论你对今生的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试着去感谢她的慷慨。我曾经听到一些人说,因为过去的愤恨不平,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母亲生起感恩之情。他们说,他们宁愿把自己的狗或猫当做观修的对象!但是,我们的宠物并未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是母亲赋予我们生命。爱你的宠物是不错的,但那是另一回事。

  当你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候,她像牧场主人一样,用那么多的慈爱和耐心怀着你这个小小的陌生人九个月。在你出生之后,仍然需要母亲才能存活。你像一个来路不明、不停哭泣的对象由她给予食物和饮水。她赋予你生命,出于慈爱地养育你。以最基本的层次来说,你没有母亲就无法生存。当你长大之后,她可能花费更多的心力来哺喂你、替你穿衣,照料你,教导你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

  不论在后来的人生中发生了什么事,试着去感受这最初的感谢,如此一来,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报答母亲,为母亲带来快乐。不论目前你和一切有情众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要练习把同样的感谢和尊敬扩及一切有情众生。当你对赋予你今世生命的母亲怀着情感和感谢,并且用相同的情感和感谢来对待其他众生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关心其他众生的安乐。

  生起温柔的慈心及其他三个无量心,

  尤其是生起神妙的大悲心。

  依照次第来观修四无量心,

  先是对着极为容易生起的对境,

  接着是比较容易生起和难以生起四无量心的对境,

  并且透过各种方法来修学这四无量心。

  既然我们无法做出绝对的评断,

  因此你和一切众生都同样想要快乐,

  你和一切众生都同样想要避免痛苦。

  既然我们难以对陌生人和我们不喜欢的人生起慈心和悲心,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慢慢地、按部就班地生起这种情感。刚开始,先对那些亲近你的人生起温柔和慈爱的感受。然后,让那些情感变得更加清楚,并且出现在你的心中。这些情感将会随着时间增长,直到对完全陌生的人,甚至对你有所憎恶的人充满这样的情感。我们为什么要把任何人排拒在外?

  曾经是朋友的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敌人,曾经是敌人的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事实上,你一辈子认为是敌人的人,在过去的生世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或亲人。当情况不断变动的时候,你如何能够把任何人归类为“朋友”或“敌人”?慈的目标是为一切众生寻找安乐,而不排拒任何一个众生。试着去立下愿望,愿每个众生获得安康快乐。

  坚持不懈、一再重复且按部就班地修持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修持这四无量心的时候,先从你心最能自然生起的无量心开始,并且以你最关心的人为观修的对象。然后再把对象推及你认为比较难以观修的人、或陌生人,甚至你的敌人。对你不喜欢的人生起慈悲的感受是困难的,但是有许多策略可以帮助你改变这种态度。首先,你要记住,每个人,包括朋友和敌人在内,都努力想要获得快乐,并且避免痛苦。当你看见人们为了日常事务而奔忙的时候,你要认识到,他们从事这些活动是由于希望寻找快乐或满足。没有人会费尽心力,只为了寻找痛苦!你要了解,你的敌人完全和你一样,都想要获得快乐。

  即使人们对你居心不良,或出自无明地误伤了你,你也要希望人们快乐。如果你了解,一切有情众生和你完全一样都拥有获得快乐的权利,你将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你将了解到,你的快乐没有理由比他们的快乐还重要。如果你持续如此修持,你将达到下一个次第,即设身处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一旦你能放开心眼而平等看待一切有情众生,消除区分你和众生之间的界线,你就不可能会有“牺牲另一个人的快乐来成就你自己的快乐”这种想法。举例来说,想象你的一根手指受到感染而需要切除,你会执着于那一根手指而冒着失去整只手的风险吗?当然不会。那么当人们面对自己和他人这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如此的充满疑虑?在手的例子中,你明显有相互依存和相和一体的感受。你轻易地了解到,整只手比一根手指更重要。对他人生起真正平等的感受,能帮助你把他们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因此突破了自我中心的藩篱。

  善巧地生起这四无量心,能够使你产生这种平等感。你要小心,不要卡在一种无量心之中。举例来说,当你专注于慈心的时候,你可能会逐渐偏向执取和情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要改为观修悲心,专注于一切有情众生所承受的巨苦。但是,如此大量的痛苦可能会使你产生无力感和抑郁感而不知所措。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要随喜地看待他人的快乐或美好品质。你要希望他们的快乐更加增长,他们所有的不快乐和痛苦都消失无踪。如果你因为观修随喜和快乐而失去控制,对众生的境况产生不切实际的评估,那么你要藉由生起对一切有情众生的慈心和悲心,而把专注的焦点转移到平等舍心之上。从一个无量心转换到另一个无量心的过程,将使你不偏不倚地在修道上前进。

  自他交换法

  为了养成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习惯,

  当你骑乘在呼吸的马匹之上,

  从事自他交换法的观想时,

  你应该牢记重点,并且把重点融合为你的一部分。

  有一个不可思议、运用呼吸技巧的自他交换法。它能够帮助你把四无量心融入你的天性之中。没有什么比呼吸更自然。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会呼吸。

  在这个修行法门之中,当你呼气时,你思维:“愿我所有美好的品质、快乐、福德和了悟都随着我的气息出去,利益一切众生。”思量所有众生领受了这一切。当你吸气时,想象你吸入所有其他众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负面念头等等。想象你如同磁铁般吸引这些烦恼和负面念头,并且随着你的吸气,把它们全都融摄入你的心间,其他众生因而解脱。接着,当你短暂地屏息时,把你吸入的所有痛苦和负面事物全都转化为喜悦与快乐。

  藉由一再重复这个修持,你就会自然地希望他人快乐,并且自然地承担他人的痛苦。随时在各种情况下修持这个法门;它是生起四无量心的极强大工具。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们已经承受太多痛苦而无法修这个法门。如果你这么觉得,那么就运用另一个观想。观想你的心间有一个明灿的光球。此光即是菩提心,是悲心的勇气。你观想一切有情众生的痛苦和心毒皆以一团灰块或云的形式聚集起来,消失在这个明灿光球之中,完全获得清净。这将转化你自己和有情众生的痛苦,而不会让你有“背负”他人痛苦之重担的感受。

  你也可以改变这个观想方法。观想身体如同蓝色的如意宝,对一切有情众生散放出光芒,赋予他们所有的想望或需求,同时令他们从痛苦中解脱。或者,你可以观想你的身体增生为数百个身相。每个身相前往一切有情众生,转化成为他们所需求的事物。对于那些需要食物的众生,你转化成为食物。对于那些需要衣服的众生,你转化成为衣服。藉由无限的身相,你能够实现众生的无限需求。

  切勿以日、月、年来计数

  或衡量这个修行法门。

  你要问,真正的觉受是否已经生起,

  认真地把菩提心化为

  你自己含摄一切、甚深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不应该用计算次数的方式来衡量这个修行法门,仿佛我们是在工厂制造某件产品一般。我们也不应该只修持几个月之后就把它遗忘,转而修持其他的法门。我们不该用“取得一个合格证书”的态度来修持这个法门。相反的,我们需要了解,反复修持、熟悉修持、培养修持和禅修,乃是获得菩提心之真正觉受的道路。

  真正的觉受不限于正式的座上禅修(座上瑜伽)。在下座之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和上座之前一样愤怒和缺乏耐心,那么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我们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慈悲和菩提心是我们的第二天性,座上禅修和日常生活之间没有分别。你要努力让自己像一个技艺娴熟的骑师,即使当马匹全速奔驰,跃过障碍物的时候,都能够连想都不用想地保持平衡。

  顶果·钦哲仁波切总是强调修行与生活结合为一的重要性。他说:“当事事顺遂的时候,不是评断一个真正修行者的时机。但是当逆境生起时,你就能够清楚看见修行的短处。”修心应该成为你继续体验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能应用修心的法门。当你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将不会因为面对困境而感到挫折沮丧,也不会因为面对顺境而感到兴高采烈。不断检视你的生活方式和教法是否融合为一,你是否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应用这些教法。

  增进修行:积聚功德、回向和随喜

  为了减弱修行的障碍,

  增强修行的助力,

  你应该竭尽全力

  清净障蔽,圆满积聚功德,

  不断向上师和三宝祈请,

  把所有的冀望交托给上师和三宝。

  我们需要克服经常与修行相抵触的态度和习惯。我们要运用善巧方便,把凡俗的活动转化成为生起菩提心的机会,如此能够增长修行,加速修道的过程。举例来说,把从事供养、大礼拜、绕行、念诵咒语等正向修持的利益用于一个更广大的目标,而不是只为了你自己有限而自私的目的。你总是要怀着这样的念头回向功德:“愿我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而从事这个修行。愿一切众生能生起菩提心,也就是广大的证悟心。”这么做将增广你的行为范畴。

  为了有所进步,你需要对那些已生起你所寻求品质的人具有信心,因此那些人也值得你信任。不要信任迷妄的凡夫。这是我们之所以皈依佛、法、僧的原因。佛象征证悟,法象征佛陀的教法,僧象征所有追随佛陀步履的僧伽。此外,把你的上师视为佛是最重要的。

  当你的快乐增长,

  或当你渴望拥有快乐时,

  你必须了解,善行会带来快乐。

  因此,时时刻刻全力以赴

  慷慨地将所能献予一切有情众生,

  祈愿你的快乐和善行

  能滋养一切众生。

  快乐与痛苦是因果业报的显现。快乐与痛苦不是突然降临在我们身上的礼物或诅咒。善与不善是快乐与痛苦之因。善行带来快乐,不善行制造痛苦。当快乐的觉受生起时,你要随喜它是积聚善行的结果。当痛苦的觉受生起时,你要了解你正经历的痛苦纯粹是你自己行为的结果。

  把你所享受的快乐全部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希望你从自身善行所获得的事物,有助于滋养和服务一切众生。

  一个真正的愿望会在任何情况下茁壮,不论是逆境或顺境。我们的一切作为和觉受,我们所有的快乐和痛苦,都应该让我们生起菩提心。我们的信心应该如此地坚定不移,以致于我们能够平等地接受生与死。

  当你看见他人行善时,

  衷心随喜,

  不要怀有敌意或忌妒,

  并要祈愿每个人都能够如此行善。

  欣赏他人的快乐和善行是菩提心的重要部分。当我们看见他人享受快乐、投入修行、从事布施或其他善行时,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反应。我们可以随喜或感到困扰。全心全意地随喜和欣赏他人的善行,可以让我们立即且几乎毫不费力地分享他们的功德。另一方面,因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忌妒或沮丧,只会制造负面的感受,种下更多痛苦的种子。因此,欣赏他人的快乐和善行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