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如何修学此教法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3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顶果钦哲法王:如何修学此教法

 

  藉由佛法的教授,我们可以带领所有众生臻至圆满佛果。因此,当我们领受法教时,去除让我们无法清楚了解法教的习染――断器三过、六垢和持法五失――是很重要的,否则修学这些教法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请以全然的正念专注于这些教法之上,同时广修六度。

  注:断器三过:

  1)、不留心法教,犹如倒放之壶,所倒之物皆被糟蹋。

  2)、遗忘法教,犹如底有破洞之壶,所倒之物都被漏尽。

  3)、以恶念闻法,犹如含毒之壶,所倒之益物都被毒染。

  六垢:

  1)、以骄慢心闻法,认为自己足可媲美上师。

  2)、缺乏信心闻法,专挑上师与法教的毛病。

  3)、冷漠对待法教,认为有无受法皆无关宏旨。

  4)、不是被周遭事物分心(掉举),就是内驰而昏昏欲睡(昏沉)。

  5)、烦躁,认为讲法太冗长或外境无趣。

  6)、气馁,认为没有能力修法或证悟成佛。

  持法五失:

  1)、牢记句子,但不记得意义。

  2)、牢记意义,但不记得句子。

  3)、牢记句、义,但不解其旨趣。

  4)、牢记句、义,但搞错顺序。

  5)、牢记错误之义。

  六度:

  能脱离轮回的超越之行或圆满之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之所以超越,系因超越了对世俗布施、持戒??????等的执着。

  此教法的内涵

  我们在此修学的教法是以《前、中、后三善道》为名,附题是《见、修、行的修法――证悟者的心要宝藏》。作者扎?巴楚仁波切是大菩萨寂天的化身。终其一生,他示现出完美无瑕的戒行、无尽的慈悲、深奥的智慧,以及对世间诉务的全盘出离。

  佛陀以其善巧方便和无量慈悲开示了许多广大甚深的法教,全收集在三藏中。解释这些法教的『论藏』,不是佛陀所亲撰,乃是由其后历代的佛教大师――为人所称颂的印度班智达及西藏博学的成就圣者所写成。巴楚仁波切所写的这个教法,即是此论藏或释论的一例。

  注:三藏:

  字义为『三个篮子』。律藏为佛陀建立的在家、出家戒律之总括。经藏为佛陀之讲经。论藏详述宇宙和众生之形成、结构与过程,并将成佛之道上各次第予以分类。

  论:

  在九种论中,只有1)、6)、9)有效,其他六者应舍弃:

  1)、适当主题之论。

  2)、不当主题之论。

  3)、无意义主题之论。

  4)、为求作者名声之论。

  5)、为激发矛盾之论。

  6)、为启发灵性修持之论。

  7)、欺瞒之论。

  8)、非出于慈悲之论。

  9)、能令解脱轮回下三道痛苦之论。

  所有不同的法教,最终皆为了要证得解脱。其多样浩瀚,正反映出修行者的各种根器与特性。《前、中、后三善道》特别以易懂易修的方式来陈述,但仍完整涵摄了小乘和大乘法教的精要。

  一如传统,这个教法可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每一部分皆有其特定的主旨:首先讨论末法时期的衰败和众生的强烈痛苦;其次阐明经乘和密乘的见、修、行;最后是要从日常俗务中解脱出来。

  第一部分,力促我们内省自己的过失和轮回生活的过患。如此我们才会认清自己庸碌地忙于事业和其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无非是自欺欺人之举,因为我们都受好恶所缚,贪爱友人而怨恨仇敌。了知这些是多么无意义,自会对其厌烦而开始产生强烈彻底的出离心。这种企求解脱的决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因为只有当我们洞悉轮回的过患时,才会急切地全心投入修行。

  佛陀在初转*轮时,开示『在轮回中,无一非苦』,此乃四圣谛的第一谛。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由于无明,所作所为都恰与能真正带来快乐的做法相违。他们不能了解真正的快乐唯有了悟佛法,而被自心所造作的贪爱和嗔恨盘踞,陷入妄想之网中,在痛苦中打转而无法自拔。

  现今的世纪被称为末法时期或余法时期,是因为它仅残留了远古伟大黄金时期的少许完美特质。今日的人们悖离佛陀的法教,只有极少数的伟人真正遵循佛法生活着。每个人都极度渴望幸福,但这个时代盛行的观念和生活形态只能带来更多痛苦。

  活在三恶道中的巨苦是如此剧烈得难以想象。地狱道的众生被难忍的炙热与严寒折磨;在饿鬼道中,是无法想象的饥渴交迫;畜生道在无知愚痴中,被奴役剥削,深受恐惧之苦。即使我们无法全盘了解这些恶道众生的感受,难道不应当至少想想自己在这一生的作为所带来的痛苦吗?

  如同噶举派的圣者曾说的:『最好的教法,是能照亮我们内隐过患的教法。』首先,我们应当铭记轮回是苦,然后认清自己的过失,找出过失的原因。痛苦的本源是无明,而无明的本源则是误认有『我』。殊胜的月称菩萨曾说“

  最初说我而执我,

  次言我所则著法,

  如水车转无自在,

  缘生与悲我敬礼。

  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心和我的名。我们努力排除自己不喜欢的,抓取自己想要的。这是执着,也就是自我的基本作用,是痛苦的根源。

  为了使我们思考末法时期的人们是如何行止的,此教法的第一部分旨在澄清我们对轮回的认知,并启发我们对轮回产生深切的悲感。这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机,将自己从各种习气和无明所造就的永恒痛苦中解脱出来。但不管动机多强烈,单有动机还是不够。之后我们所需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换言之,即我们要如何修习佛法。

  第二部分解释如何将对治所有轮回染污的佛法真正用于实修。它详释佛陀教法的核心――大乘的见、修、行。藉由修持这些教言,过去因无明所造成的业果和染污将被净化,所有本俱的解脱和证悟特质将得以彰显。在这些教法中,特别着重诸佛慈悲的化现――大悲观世音菩萨的禅修教导。

  首先,必须彻底建立正确的『见』。建立见,意味着对胜义谛的完全信解,了知情器世间虽然显明、有用,却全无任何究竟的实性。这种对万象『显而空』的见,是开展出完美佛果的种子。对见的正确了解是建立见的第一步。然后,为了把见和自己内在的体悟相融合,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持,这就是『修』。在任何时地皆能保有认见的修持,则是『行』。透过见、修、行三者持续结合,修持佛法的『果』会完全成熟。诚如俗谚所说:『当牛奶被细心地搅动,奶油就制成了。』

  修行的果是什么呢?温柔与持戒代表了悟;了无烦恼则是禅定的征兆。这些和所有解脱的功德,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扎根,并自在地显现在行为中。建立见,就好比了解某种特殊工具的特性和效用;修是去购买这工具,并学习如何使用;行是随时娴熟地使用;果则相对于用它所达成的完美任务或成品。

  此教法的第三部分,说明修持的成果是在日常生活中免除俗务的羁绊,并能与教法融为一体。当我们对轮回生出强烈的厌离心,克服轮回能带来幸福的妄念后,将自己浸润在佛法修行中,日增的自在会自然现起:我们不再被引发痛苦的事物诱惑。唯有将心转离俗世的目标,发展真正的出离决心后,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

  ——摘自《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