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禅思录 自在与牵挂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本性法师:禅思录 自在与牵挂

 

  文/ 释本性

  近日,读禅诗。

  慧开禅师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法演禅师诗曰: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如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

  呀,好自在!真的,好羡慕。

  有人会奇怪:你也不是身着僧装,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云山飘飘,自由自在吗?

  是啊,可是……

  因为,教会要运转,寺院要修建,我们的修证、教育、文化、慈善要推进……

  曾经,也因此拟从高僧传中探寻出历代高僧解决自在与牵挂相纠缠的智慧。由于悟性不够,多不得要领。

  你看,高僧们,有躲进深山,不出一山一溪的。也有高僧,时常在都市人群打滚的。他们之间,到底!谁更高些?

  刚才,重读药山禅师与两位弟子及一侍者的对话,似有所悟。

  药山见庭中之树一荣一枯,便问弟子道吾: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道吾回答:荣的好。

  他又问弟子云岩: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云岩答:枯的好。

  他再问高姓侍者:那两棵树,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侍者答:枯者由他枯,荣者由他荣。

  对呀,何必在意自己尚在荣中或枯中呢?随他荣随他枯去吧。因为,荣枯自有因缘。况且,这荣,也许就是自在;这枯,也许就是牵挂。或许,正相反。

  关键是,荣要自然的荣,枯要自然的枯。

  在禅宗,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第一种,是凡夫心态;这第二种,介于凡圣之间;这第三种,已是圣人境界了。

  同理:对凡夫而言,牵挂就是牵挂,而且这牵挂还是有染不纯净的凡夫牵挂;对凡圣之间者而言,牵挂已非凡夫的牵挂,而是一种动力,尽管这动力还是有染不纯净的;对圣者而言,牵挂还是牵挂,但更非凡夫的牵挂了,那已是一种纯净无染的大慈大悲大愿大行。

  据此,我想,我们对自在与牵挂的纠缠或者说矛盾的解决,应在境界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方法上谋出路。应在圆融的辩证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机械的选择上谋出路。

  作为凡夫的我们,虽然无法置身第三种境界,但我们可以争取在第二种里,千万别还身陷于第一种啊。

返回目录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