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彭际清:居士传二十七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来源:   作者:彭际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彭际清:居士传二十七

 

  郑介夫邹志完江民表陈莹中传

  郑介夫

  名侠。福州福清人也。少刻苦好学。治平中擢进士甲科。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都监安上门。熙宁六七年间两河关辅大旱蝗。民又苦新法。流亡载路。介夫绘所见为图。极陈新法之害。且曰。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斩臣以正欺君之罪。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神宗览图及奏。大感动。明日罢新法十八事。下责躬诏。越三日果大雨。王安石罢相。吕惠卿继之。行新法如故。介夫复上书极言之。惠卿以为谤讪朝政。斥为民。安置英州。居大庆山。英之子弟归其德。兴于学者甚众。作大庆居士序曰。居士本儒。以孔氏为宗。得老氏之说以明。又得释氏而后大明。三氏之外。百家传记历代史载至于医方小说。其于民物有补毫发。无不留意。此其学也。以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相与。譬之直一蝉之翼。合上下四方通为一物。亦若是而已矣。此其识也。以为吾之是非毁誉与只鬼祸福朝廷黜陟相表里也。故虽对妻拏莫敢溢人美恶。幽闇阒寂莫或自欺。上不谀公卿。下不原乡党。水火可蹈而议论不可回。此其守也。惟君为尧舜。民复太古。一饭一衣。四方万里同饱暖也。一忧一乐。四方万里同欣戚也。夐古之上。无穷之下。大之天地。细至鳞介。犹若是也。而功无尸。物无府。此其志也。其视先后古今等人与我等。我与人等。众生与佛等。佛与众生等。无一物无取无舍。非即非离。以大清净圆摄为我住止。是曰居士。哲宗即位。复官。归乡里不出。元符元年以前事再窜英州。徽宗即位。赦归。荐起为泉州教授。秩满归。又号一拂居士。宣和元年梦客有称铁冠道士遗之诗。视之乃苏子瞻诗也。寤而叹曰。吾将逝矣。临终作诗曰。似此平生只藉天。胜如过鸟在云烟。如今身畔无一物。赢得虚堂一枕眠。授其孙而卒。年七十九。嘉定中谥曰介(酉塘集.宋史)。

  邹志完

  名浩。常州晋陵人也。举进士。历官襄阳教授。元符中召对。除右正言。时章惇擅政。志完三上疏劾。惇未报。会诏立刘后。复上疏争之。惇因诋其狂妄。除名。贬新州。徽宗即位。召复故官。迁司谏。历吏部兵部侍郎。蔡京用事。再斥衡山别驾。永州安置。复除名。羁昭州。移汉阳军。初志完官襄州。梦诣大刹。见白衣大士亲为说法。觉而绘所见为之像。其后在昭州供奉益虔日。跪像前诵华严经。有舍利出于袖间。像后生竹三竿。垂枝下覆。与世所画普陀岩竹无以异也。读华严合论。作颂曰。华严佛菩萨。悲智咸遍周。广开方便门。主伴互酬请。于无言说中。说法无数量。我读诵思惟。获从信根入。闇逢照世灯。病遇雪山药。无价大宝珠。衣内忽然得。愿尽未来际。满足普贤行。一切导师前。一一兴供养。一切众生前。一一作利益。持经继有人。悉冀同我愿。自号道乡居士。作道乡歌曰。要识道乡去处。只在微尘里许。不立四至封疆。不问二仪寒暑。日月常放光明。鸟兽率来仪舞。其俗无誉无非。其民无喜无怒。别是一种乾坤。全异九州风土。师旷倾耳莫闻。离娄拭目莫睹。谁知有个冥蒙。踏著从来门户。入也不动脚根。居也不记年所。行住坐卧虚徐。色声臭味愚鲁。偶然成矩成规。未尝为鼠为虎。任他卜度纵横。迥脱机关取与。人间天上无朋。可谓自今自古。大观元年复直龙图阁。乞归养亲。六年而卒。年五十二(宋史.道乡集.渔隐丛话)。

  江民表

  名公望。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拜左司谏。极论哲宗朝朋党之祸。为将来戒。时内苑稍畜珍禽奇兽。民表以为言。徽宗立。纵之。既出知淮阳军。蔡京为政。嫉诸言事者。编管安南。居常与妻俞氏蔬食清斋。修念佛三昧。著念佛方便文曰。世出世间之法。欲得成办省力。莫若系心一缘。即如称念阿弥陀佛。有巧方便。无用动口。不出音声。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消除。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学。一心摄念如来。乃至营办家事种种作务。亦自不相妨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过旬月便成三昧。所谓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见佛。有子早亡。见梦于其舅。乞民表就天宁寺转宝积经。祈生善处。且言见冥中金字碑云。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后遇赦得归。无疾而化(宋史.乐邦文类.佛法金汤)。

  陈莹中

  名瓘南。剑州沙县人也。性闲雅。与物无竞。见人之短未尝面讦。但微示意儆之而已。登进士第。徽宗朝为左司谏。论议持平。务存大体。惟极言蔡卞.蔡京.章惇之罪。终以直道不见容。寻出补外。既而还为右司员外郎权给事中。言时政过失。忤宰相曾布。出知泰州。崇宁中编管袁州。已而移通州。著尊尧集。辨王安石日录之诬。上之。复谪台州。初莹中好华严经。自号华严居士。及遇明智法师。叩天台宗旨。明智示以上根止观不思议境。以性夺修。成无作行。深有契入。著三千有门颂云。不思议假非偏假。此假本具一切法。真空不空非但空。圆中圆满非但中。是故四门之初门即是不可思议假。初门即三三即一。非一非三又非四(智者说四门。一有门。一空门。一亦空亦有门。一非空非有门)一二三四指一月。四点似别惟一空。门门一一为法界。摄一切法皆无余。不以妙假有门观。谁知法界具足法。闻思修证无不妙。心能观此体具故。若只观心不观具。则于一观分二家。一家观门异诸说。诸说虽异观自一。彼迷一心具诸法。堕在通别次第中。次第而生次第断。岂知十界本来一。三千本一亦如是。皆非世数可分别。妙境元无空假中。而亦不离空假中。空即是心假是色。非色非心名曰中。色心绝处中体现。于一一法体皆具。凡夫心具即佛具。取著不圆则不具。惟一具字显今宗。入此宗者甚希有。又以书与明智论其义云。有门颂但随顺古意。过蒙采览。仰见法师收简自在。来谕云。以有题之。恐钝者不领。诚如所虑。然智者以有门为圆门之相。又谓此相四门皆妙无粗。若有门为法界摄一切法。况复三门法相平等无复优劣。是故若论具足佛法。则见思假即法界也。若论法性因缘。则第一义亦因缘也。此妙门以有名之。即生死之有。是实相之有。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出法界外更无可论。此即止观有门之大旨。而前书妙假之意也。所云此之三千性是中。理不当有无。有无自尔。兹乃古师诠具之微言也。夫不当有无者。泯妙外之一执也。有无自尔者。开离执之一妙也。于有为妙有。于无为真无。真无则空而不空。妙有则有而不有。有无自尔非有无也。在假则假具。在空则空具。在中则中具。无不在。无不具也。然则妙假之有岂情有乎。假不待空。泯绝无对。说有说无皆不待绝。且一念心起则有三千。国土一千则山河大地是也。五阴世间一千则染净一切色心是也。众生世间一千则六凡四圣假名是也。一念心起三千。性相一时起。一念心灭三千。性相一时灭。念外无一毫法可得。法外无一毫念可得。此乃本住不迁。不迁者中理圆明之体。此体如理为念。其寿无量。本无名字。而不失诸名。名其土曰极乐。名其身曰阿弥陀。身土交参。融乎一妙。故能使说法之音不离彼土而广长舌相具足周遍。其具如是。向实际之中。要在不往而往。于方便之内。何妨去已还来。机熟缘深定须成办。此瓘之有得于祖意者也。莹中自入台州捐书。不复为文。专修念佛三昧。居五年。复承事郎。移楚州。居住过庐山家焉。尝语所亲曰。吾往年遭患难。所惧惟一死。今则死生皆置度外矣。寻卒。年六十五。靖康初赠谏议大夫。高宗朝赐谥忠肃(东都事略.佛祖统记.冷斋夜话.李忠定集)。

  知归子曰。吾观郑邹江陈四君子。修行如幻三昧。泊然于夷险生死之际。经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岂不信哉。莹中之于台教盖得其精者。其于净土一门殆犹承蜩之人。掇之而已矣。

  汪大绅云。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此理甚明。吾亦能言之。所难者断截情见耳。情见既断者。一任你说有说无。总是光明藏。著些情见。便说得与如来一般。总是生死根耳。莹中忠义。其断截情见必勇。其言自是可宝。非独莹中也。郑邹江皆忠义之士。其勇于入道。能断截情见故也。最是文人才子好名之人不济事。说著此事。早已晓得了也。不知只是情见所解。赚得千生万劫于生死中说好看话头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