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网文摘:生命感悟
佛网文摘:生命感悟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不要等亲密的人痛苦地死亡,或病入膏肓时,才不得不反省人生。
曾子说:吾一日三省人生,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传不习乎。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的活得。
我们不要注定两手空空地走向未知的死亡,而要即刻开始发掘人生的意义,视当下的每分每秒皆为改变的契机,诚心诚意、了了分明、心平气和地为死亡和来生铺路。
正所谓轮回路滑,生死无常,我们要当下明了,解悟死之奥秘!
认真看待生命,并不表示要我们住在禅堂或古老的寺院,终日禅坐。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赚钱过活,但切勿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束缚,而不去探寻生命的深层意义。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求取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以行动过分膨胀自己,要越简单越好。寻得生活快乐平衡的关键就在简朴。
当你失去最爱的亲人时,才深刻体会到自己从不曾好好爱他,从未对他怀着感恩和宽恕之心,你才会对他如此冷漠。依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曾说:“我想教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你要在别人还可以听到时给他忠告。”雷蒙·穆帝(Raymond Moody)在作过濒死研究的工作后说:“我现在才知道死亡是如此接近我们,我现在更要让我所爱的人知道我的感受。”
激起慈悲心的有效方法,就是把别人想成完全跟你一样。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把你的心像海棉一样张大。
人到最后都是一样的——都是由肌肉、骨骼和血液所组成的。我们都喜欢快乐而趋避痛苦。再者,我们都同样享有快乐的权利;也就是说,了解我们与别人平等无二是非常重要的。
业并不是宿命和命定,而是指我们有创造和改变的能力。业具有创造性,因为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及为何行动;我们可以改变,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陀说:
业,创造万物,如艺术家。
业,构成万物,如舞蹈家。
我们是生命的主人,不是生命的奴隶!不要给江湖骗子的机会,生命的撑舵在我们的手中,一切从善,皆得善,从恶,得恶;不要单从一世的浅目光看一切结果。中国人常说:一叶遮目!但我们常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生命感悟之二
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有个累世追寻真理的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北部一个静谧的地方,端坐于菩提树下,发誓:
我今若不证
无上大菩提
宁可碎此身
终不起此座
传说,他在初夜时征服了所有无时劫以来的贪;中夜时征服了所有无时劫以来的嗔;后夜征服了所有无时劫以来的痴和欲望。
第二天清晨,就是腊八。金星划破黎明的天空时,他在长久忍辱、持戒修行和圆满禅定后,终于成就了人类存在的最终目的:觉悟!
在此神圣的一刻,天地震动,好像‘快乐得醉醺醺的’;经典上记载:“没有人愤怒、生病或悲伤;没有人为恶;没有人心怀傲慢,大地变得非常宁静,好似达到圆满的境地。”
他就是有名的佛陀。
佛陀一生为了法,不忍众生苦,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恒河两岸布满他的足迹。
我个人认为佛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发现了宇宙之真理。而是在于他对生命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生的奉献,和对人类苦难那种大慈大悲的怜悯和无畏的给予解脱之启示。
执着是我们所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处在虚幻的三界(依报),认为一切是我们所有的,爱情、亲情、名利、地位、荣誉等等,一但失去了我们便痛不欲生!因为无常会经常和脆弱的我们招手,今天的那家金融业垮台,那位官员身陷囹圄,那位收藏家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收藏品被强盗一劫而空等。无常会带来痛苦,虽然万事万物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拚命地执着。我们无知,我们害怕放下,其实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死命执着的悲剧和讽刺:执着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带来我们不想要的痛苦。
记得有一位外道修行了一辈子,很痛苦,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于是乎来找佛陀,披着袈裟,手里拿着钵,寻问佛陀人生之真理。佛陀说,放下,一切自在,放下吧。那名外道把钵放下了,佛又说,放下,外道又把手里的东西全部放下,佛第三次说放下,外道不在其所以然,四周找,没有东西了可放了,全放下了!佛陀说,不是让你放下事物,而是让你放下你执著的一颗烦恼的心!
多么精辟的一句话,放下烦恼的心!
执着的出发点或许并不坏,希求快乐也没有错,但我们一心执着的东西到头来根本无法执着。西腊哲学家说,人不可能两次趟入同一河流。
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一流水中洗两次。”;又说:“无论你如何用力,还是无法将沙子榨出油来。”
自性的要义
没有言语可描述;
没有例子可表明。
轮回未让它变坏;
涅槃未使它变好。
它未曾生,
也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
也未曾迷惑;
它未曾存在,
也未曾消灭;
它无拘无束,
也无法类归。
我们之所以把周遭事物看待成这个样子,是因为我们以相同的方式,一再重复固化我们对于内外在实相的经验,一代又一代,这导致我们错想所看到的事相是真实的。
其实,当我们在心灵之道上更为精进之后,就能学会对治僵化已久的觉知。所有我们对于世界、事物,甚至自己的观念,都将被净化、溶解成崭新的样子,你可以称它为“象天堂一样”的景象和觉知。
就如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所说的:
如果认知的门被净化了,
一切都会显露……本有,而至永恒。
身为佛教徒,我视死亡为自然的过程,只要我还活着,必定会发生死亡的事实。因为死亡是不可逃避的,所以就没有理由担心了。
我喜欢把死亡想成衣服穿破了要换件新的一样,而不是最终的结束。然而,死亡是无法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之前,要做好事前准备。古人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千万不要,要对自己的生死大事负责任,否则枉然来世一遭。
生命感悟之三
佛陀静默庄严地禅坐着,天空在他的四周上方,好像告诉我们:禅坐时心要像天空一样开放,但要稳如泰山。天空就是我们的绝对的本性,没有边界,无拘无束;地就是我们的相对的现实生活,我们的相对心和凡夫心。
青山绿水,无非法身。
看云去雁来,心之洒脱,却不曾温婉和回味。
生命对我们来说,有时似一丝微风或者一缕轻烟,所以聪明人们是否应该还像以前一样的执著是非呢?
当我们端坐悬崖凝望蓝色海面,心便会像平镜一样宁静。
只要是诚实看待生命的人,就会发现自己老是活在一种不安幽暗未明的模糊状态。我们的心总是在清楚与迷惑之间游荡,如果我们一直在困惑之中,至少这也是某种清楚。让我们真正感到不解的是,虽然我们常觉得迷惑,有时候却十分清楚呢!
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感,让人丧气和绝望;但如果你能观照,你会发现它的本质会产生间隔,若你能看见且把握住,它就提供了转化的绝佳时机。
心性是生与死的基础,
就像天空把整个宇宙拥抱在胸怀。
有时我们会短暂瞥见心性。一首美妙的乐曲、大自然的静谧安详或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是启发的契机,当我们看着雪花慢慢飘落,或旭日升上山头,洒落一室的光芒,都可能瞥见自性闪现。每个人都曾拥有这样光明、宁静、喜悦的时刻,且奇妙得令人流连不已。
当我们常常观照自己的心性时,一切的外物便会成为我们的参照物和增上缘。比如我们观察万事无常,心性本空时,春花秋月,雁去去飘,都呈现一切无常之状态,最重要是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去参悟,去修行,去检查我们这颗如猿如马的不停的心,只要愿意去解脱,去过真正的有意义的生活,一切都是我们的正顺解脱的增上缘,而不是去寻找另一个不必要的东西。
我想有时我们对这种心性乍现实在是一知半解,但现代文明却没有提供我们理解它的基础和架构。更糟的是,现代文明非但不鼓励我们更深入了解,找出根源所在,反而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扼杀了我们的探寻。而就算我们把这体验与他人分享,也没有人会严肃对待。因此我们忽略了这些可能是生命最具启发的契机。这或许是现代文明最黑暗最纷乱的一面——对“我们到底是谁”的无知和压抑。
极度的时尚使我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横流的物欲使我们心意识变得不堪一击!
了知万物就如:
缥缈幻影,浮云城堡;
如梦,如魂,
可见却无实体存在。
了知万物就如:
朗空明月照映清湖,
而却未存在湖中。
了知万物就如:
音乐、声响或哭泣的回音,
但回音中却无旋律回绕。
了知万物就如:
魔术师的幻术,
变出马、牛、车子等东西,
其中却空无一有。
——佛陀如是说。
万物本质皆为虚幻短暂,
有分别心的人,如舔刀锋之蜜!
以苦为乐。
坚持万物实有的人,
多么可悲啊!
精神之友们,
往内观照吧!
生命感悟之四
万事虽如梦幻泡影,也要善尽其事。不管善或恶,接受或拒绝,你只要开怀大笑!
不要抱怨周围的人,对你不关心;不要愤懑如水的天,对你不公平。就如我前面说过的,惟其悲天,才不怨天;惟其悯人,才不尤人。因果是最公平的,对每个人来说;当有人对你无理取闹时,你不必计较,不计悔恨,记住因果是公平的,不会偏袒那一个人。佛陀给我们启示因果通三世之真理,不要以凡夫之有漏知见来测微妙的三世因果,怀疑宇宙之永恒法则,否则只能庸人自扰之,遭其烦恼和罪恶。
万事都要通过一番努力才能尽其所果,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就像作家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才能下笔如行云流水;不管是大器晚成,还是厚积薄发,都要经过读万卷书,不可能有不读书的天才!伤仲永的故事虽然可以一笑而过,说他父亲愚不可及也罢,还是叹其他江郎才尽也好,但我们要深思,成就伟业是离不天后天的勤奋和努力。
舞者也要经过长久耐心苦练,才能舞出曼妙的舞姿,自然的轻灵。邰丽华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千手观音是她日日夜夜用血与泪之平凡之手换来的!
所以,当你明了禅坐的效用之后,就要用尽全部生命去修习,这需要付出极大的毅力、热情、智慧和训练。
这样的一个故事,想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个年老的女乞丐,名叫“倚赖喜悦”。她常看见国王、王子和人们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她衷心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那样供养。但她乞讨到的油只能点燃一小盏灯。不过,她还是把这盏灯点燃,放在佛前并祈愿:“除了这盏小灯,我没有什么可供养,但我希望经由这供养,将来能够得到智慧之灯。希望我能解除众生的黑暗无明,净化他们的业障,引导他们觉悟。”
当晚,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前来收集灯时,发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只剩下那名老妇人所供养的灯,一直烧到天明。他觉得白天不需要点灯,就想把它吹熄,但无论他怎么吹都吹不熄灭。
佛陀始终在旁边观看,就说:“目犍连,你是不是想把那盏灯熄灭?这是不可能的,你甚至无法搬动它,更别说熄灭它了。就算你把所有的海水都浇在灯上,它还是不会熄灭;所有的山川和湖泊都熄灭不了它。为什么呢?因为这盏灯是以无比的恭敬心和清净心所供养的,这个出发点使它产生无量的功德。”
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时,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感动还是敬畏?
心是万法之根源!
佛法是常用这样一个偈子来解释我们的心:
三点似星相
横沟如月斜
披毛从此出
成佛亦由它
再讲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说一个美丽的女子,出嫁时很贫穷,但她常常去寺里用自己平时不舍得买胭脂和衣服的钱来供养佛陀,无比虔诚,无比恭敬!后来她嫁了当地的富翁,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布佛斋僧,以前是零碎的硬币,而今是白花花的银子,像水往寺院里倒!她拜完后,问老主持,我以前的功德大,还是现在的功德大呢?老主持说,妇人以前的功德大!妇人纳闷,问,为什么?妇人以前是一颗清净无所求的心,而现在是贡高我慢之攀比之心,所以以前是无漏之功德,而现在是有漏之福报!
在某种时空环境下,你必须把某些事当真,但如果你太过于执着,当真理真的来敲你的门时,你就不懂得把门打开了。
想像一个你很亲密的人正在受苦,当你吸气时,观想自己以慈悲心吸进他的苦痛;当你呼气时,观想你把你所有的温暖、治疗、爱、喜悦和快乐流向他。
现在,慢慢扩大你慈悲的范围,首先去拥抱你觉得亲近的人,然后是你觉得较疏远的人,再来是你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最后甚至扩及那些你觉得简直像怪物或残暴的人。让你的慈悲变得广大浩瀚,遍及一切众生,无一例外。
我们对丧失控制和未知事物的根本恐惧,大多源于自我。我们也许会对自己说:“我好痛苦,我要放下自我;但如果我真的这么做,我会变得怎样呢?”
纵使我们真的揭穿了自我的谎言,我们还是会恐惧而不敢放弃它;若没有真正了悟我们的心性或本来面目,就不可能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就像酒鬼知道酗酒会毁了自己;吸毒者也明白,在短暂的快感消失后,只留下痛苦和绝望;我们也以同样可怜的自怨自艾,一再地屈服在自我的欲求之下。
生命感悟之五
用慈悲观来指导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始终抱一颗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爱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因缘观来洞察我们的是非恩怨,遇逆境、恶人,对你有阻止,损害时,应明白这是前世所造,切不要再让恶果循环下去,应以智慧予以化解,遇顺境也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应明白这是你应得的,不要以得善而造无知的恶;用界分别观来看待我们的依报世界和如幻众生,明了一切依法而生,缘起无自性的中道之理。
唯有这样,才能运用我们今世有限的生命,来过智慧的人生,至美的人生,明了世间一切万法之真相,不偏不依,不断不常,不生不灭!
享利·福特说:“二十六岁时,我接受了轮回的观念。我的宗教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观点。甚至工作也不能让我完全满足。如果不能把今世所累积的经验和学问,运用在下一世,那么工作就徒劳无功了。当我了解轮回时……时间不再有限。我不再是时间的奴隶……我要把长远的生命观带给我的宁静与别人分享。”
梁子说,我的人生太消极,活在过去痛苦的阴影之中,不会挖掘自身的价值,她说的也对!
风一身飘零,但遇到过许多人生知己,高山流水的共命朋友!像梁子一样,一切都为了我好,风深知!
我会努力的,消极不属于风的,失败与颓废更与我无缘,从此以后!
不要以表象来看我,子尤说,谁的青春有我狂,而我说,谁的智慧有我狂!
在这个寂寞的红尘,知道怎么做,在这个文化泛滥,道德沦丧的社会,微薄之我虽做不到力挽狂澜,但也能做到看沧海横流,显男儿本色!
如果你把花在追女人或赚钱之类,
让人散乱的事的时间,
腾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
几年内一定会开悟!
传说天神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终日沉溺于享受之中,从没有想要过修行的生活。诸事美好无比,直到死亡逼近,衰败出现,天神的妻子爱人再也不敢靠近他们,只是远远地丢花过去,偶尔祈求他们能再转世为天神。过去快乐舒适的回忆,也无法解除他们的痛苦,只是火上加油罢了。所以天神总在悲苦中寂寞地死去。
天神的命运,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病人或临终者的态度。我们的社会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却逃避年老和衰亡。当老人不再有生产力和价值时,我们就遗弃他们,这不是很可怕的事吗?我们把他们赶进养老院,让他们孤苦无依地死去,这不是很令人不安吗?
要时常惦记着生命有如梦幻泡影,减少执着和嗔恨。
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心;不管别人怎么对你,都要时时保持爱和慈悲。
要像德兰莎么么麽麽一样随处播散你的爱心,就从对你的家人开始,多一份关爱给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邻居……让每个接近你的人都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怀抱,为上帝的仁慈做见证。
不管他们的行为如何,你只要把它当成梦一般,一切就变得不重要了。修行的要诀,就是要在梦中保持正念,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真正的修行。
常有人问我:“若有前世,为什么我想不起来?”
但为什么我们记不起前世,就表示没有前世存在?童年、昨天甚至一个钟头前的事,当时是那么鲜活,之后却不复记忆,好像从未发生过似的。
如果我们连上礼拜一所想所做的事都记不起来,要想回忆起上辈子的事又谈何容易?
最痛苦的时候,可能是最开阔的时候;最脆弱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坚强的时候。
告诉自己:不要逃避痛苦,我要好好利用它,变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
毕竟,痛苦能教导我们慈悲。若你曾经受苦,你会了解别人受苦的感觉。而如果你是在帮助别人,受苦可以让你理解和产生慈悲心,裨益你帮助别人。但切记不要使自己曾受过的痛苦使施加给别人,如果那样,你的所受的痛苦都白受了!
人生在世,切不要失去一颗具有慈悲心,我们要常常观照它,使它富有智慧与永恒!
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也许是残酷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则容易变得冷漠与高傲!
所以我们在似水的流年里,应以无畏的智慧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但求奉献;不求被理解,但求去理解,不求被爱,但求去爱!
生命感悟之六
静静地坐着,身体不动,沉默祥和,无论生起什么念头或情绪,让它自然来去,不要有任何执着。
一切法本空,观飞花落叶,十二因缘,悟入真谛,不必拿着一本经书,去了几家寺院,就标榜自己是修行人,是追求真理的学人!
一切法都是你的助道缘,看你想不想解脱,有没有一颗出离烦恼的心!
常有修行人问我,为何你的年龄轻轻,却有这样的人生了悟?我说,没有什么奥秘,活在当下,以一颗智慧的头颅对待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爱你的亲人,朋友,邻居,不管他们如何对你,但你要给他们微笑和温暖!化仇恨为友爱,化愚痴为智慧,化痛苦为力量。
有人说,他常常看到一些老参们做得、行得还不如新学者,他们习气重,嗔心大,傲慢多。为何?
我说啊,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你是来修行解脱悟入真理的,还是计较别人与你不相关的事呢?当你看到别人的不好行为时,你应该先检点自己,看自己有没有这种与道不相应的行为,有之,改之;无之,加勉。还应该感谢人家为你提供了与正顺解脱之道的因缘!没有人家的不是,只有自己的不足!
应该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完善自己!你想想,为何和别人同样遇到的同一人,同一物,同一境界,为何你烦恼,别人没有你的这种反应呢?说明是你的福报不够,处处有不顺心的事,不要对外界充满你的错误情绪,应以智慧指导你的人生,感恩别人,敬畏上苍!
在公司和同事也一样,不要每天闷闷不乐,愁眉不展,这样只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不顺心,日子照样过,岁月匆匆流,为何不开心一点呢?你的痛苦只有你自己解决,别人无法为你承担,如果你充满情绪,别人还有可能对你产生负效果,谁也不愿意每天和生活过意不去的人为伍;虽然生活对你所不公平,或者有突如其来的痛苦,但你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向上的精神,只要我坐着,我绝不爬着,能站着,绝不坐着的斗志精神,生活肯定会为你改变,朋友肯定为你喝彩,为你开心,给你增添无穷的力量。
这种境界像什么?
敦珠仁波切常说:好像一个人在田野中辛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坐到火堆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该做的事都已经完成;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诸事已毕,他可以完全放下所有的牵挂,自在而满足。
若你的心保持虚空,则随时都可以接纳任何东西;它是开放的。初学者的心灵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但专家的心却只有少许的可能性。
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说:什么是慈悲?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同情心或关怀;也不只是向他表达你心中的温情;或清清楚楚地认知到他们的需要和痛苦;它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决心,愿意付出一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如果我们能与万事万物相互依存,那么,甚至连最微细的意念、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整个宇宙。
把一颗小石头丢入池塘里,水面就会兴起阵阵涟漪:一个涟漪吞没另一个,形成新的涟漪。万事万物都是相互纠结关联的。因此我们学习到,要对自己的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任;也要对自己、每个人、每件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
因为业报是不可逃避、真实不虚的,所以当我们伤害他人时,其实是在伤害自己;当我们带给别人快乐时,就是储备了自己未来的快乐。
达赖喇嘛说:
如果你能消除自私的出发点(如嗔怒等),培养慈悲心,最后你会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有时候我会说,聪明的自私者应该照这样做。愚笨的自私者,老是顾着自己,最终招来恶果。聪明的自私者会想到别人,尽量帮助别人,结果获得大利益。
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问别人:“为什么你那么不相信没有轮回?你有什么证据?万一你死后才发现有轮回,你要怎么办?”
当然我们不要像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一样,对信仰抱满功利心,站在等价互换来和上帝说话。他说,为何不信上帝呢,如果有地狱怎么办?那不是一件很糟糕无可奈何的事吗?如信了上帝,来生,有地狱也无所谓;即使没有地狱,也没事啊,反正信上帝也不会亏本,丢失东西!只不过信他是给自己买了一项无形的保险!
当然这样的话只有像他那么聪明的人才能说出来的!
不管你做什么,不要逃避痛苦,要接纳它并保持敏锐。不管你多么绝望,都要接受你的痛苦,因为事实上它赐给了你无价的礼物:让你透过修行,了悟忧伤背后的实相。
路米写道:悲伤,可以成为慈悲的花园。
若你的心能对任何事保持开放,在你追求爱和智慧的一生中,痛苦会成为你最大的盟友。
生命感悟之七
禅定时的负面经验很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习惯将其视为坏的象征,但其实它却是幸福伪装而成的。不要厌恶它,而要认清它的真面目——只是一种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
了悟经验的真面目,能让你免于经验本身的伤害和危险。因此,负面的经验也可能是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曾经有无数的大师,运用此负面的经验,转成觉悟的催化剂。
古人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正是这个道理。
利用生命给我们的创伤和痛苦让它们变成我们追寻真理和完美生活的助道缘。
罗曼罗兰说啊,累累创伤是生命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为在每一个创伤背后都代表有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常想知道,要如何面对和处理负面的情绪和烦恼。
不妨建议大家去禅坐,但我们应明白禅坐并不是如枯木般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用去想什么,而是让我们追寻那颗浮躁的心,让他呈现本有的智慧和美丽。
如果禅坐时像他们说的一样,会在那儿不去思考什么,还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意义?
曾经有人咨询我,禅坐是不是像出家的修行人一样,每天坐在那儿禅思静虑,一动不动!
我说,错了,出家人是那样的吗?如果那样,他们这么解脱生死,这么发现真理,这么完美僧格?
禅坐任何时,任何地都可以,禅的意思是心不乱,坐的意思是外不惑!比如在公司里,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冷静下来,追寻问题的弊端出现在那儿,不要以狂乱的迷惑,挠头搔耳,要静其心,平其气,这就是简单的禅坐,就这么简单易明啊!
在禅定的无垠广阔中,你可以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思想和情绪也彻底改观了。当你越来越愉悦时,它们也会越来越愉悦;若你对它们没有什么意见,它们也不会造成你的障碍。
佛法告诉我们必须了解的真理,但要成就个人悟道,还是要先靠自己修行。经由修行,我们将能度过各种艰难、痛苦和怀疑,而这些艰难和痛苦,即成为我们最伟大的老师。
经由它们,我们学到谦恭;认知到自己的局限;发觉到从习气和旧有框架中跳脱出来的内在力量和无畏;也领受到了修行开展出真正自由的广阔视界。
我们如此地沉溺于追逐外界的一举一动,却完全忽略了亲近自己的内在心灵。
我们恐惧于探索内在,因为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告诉我们,探索内在能够得到什么。我们甚至认为这样做可能会让人疯狂。这是自我最狡猾的诡计,让人无法发掘内在真实的本质。
于是我们忙碌度日,以免冒险去探索自我,甚至连禅修的观念都会把人们吓着了。当他们听到‘无我’或‘空’的字词时,马上联想到好像是要被掷出太空舱,永远在黑暗、寒冷的虚空中漂流。
没有什么东西比追求真理更重要了,但在这个追逐享乐、害怕沉默的世界,我们却以喧闹和疯狂的忙碌来自我保护。
探索自性,已成为我们年轻人甚至是所有人最害怕的一件事
困难和障碍如果可以被正确地了解和运用,可以出人意料地转变为力量的来源。
西藏国王格萨尔是伟大的战士,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最伟大的文学史诗。格萨尔是“永不屈服”的意思,是永远不败的人。
自他出生以来,他的叔父洛东就用尽各种手段想杀死他,但一次次的阴谋却让他越来越坚强。
对于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仅是勇敢的战士,也是精神的战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具备特殊的勇气,天生拥有睿智、温柔和无畏。精神战士仍会恐惧,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楚恐惧的根源,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汲取教训。
终其一生,你的内心中存活着二个人:一个是自我,它总是喋喋不休、要求苛刻、歇斯底里并精于计算;另一个是隐藏深处的精神生命,它智慧坚毅的声音,你几乎很少听见或注意到。
当你越接触教法,观想并将其融入生活,你的内在声音、内在智慧(就是佛教所说的“觉察心”)将会觉醒及强化。这时候,你可以开始辨别出觉察心的引导,和自我的喧哗迷惑声的不同;你真性的光辉和自信,也开始重返回来。
事实上,你已经在自我之中发掘了智慧的向导。因为它智慧的指引,你的觉察力越来越强烈而清楚,你将可以开始分辨真理和自我诈骗的真相,而能以洞察力和信心聆听它。
要想得到帮助,只要祈求就可以。
基督不是说:“只要祈求,我就赐给你;只要寻找,就会找到;只要敲门,我就替你开门。每个人只要祈求,就能获得”吗?
然而,祈求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发觉多数人不懂得祈求。有时是因为自大傲慢,有时是因为不想请求帮助;有时是因为我们懒惰;有时是因为心忙于怀疑;散乱和困惑,而连最简单的祈求都无法办到。
治疗酗酒和毒瘾病人的关键在于,只要他承认自己的病症和请求帮助。从另一种观点来看,我们都是轮回的上瘾者,当我们承认上瘾和祈求帮助时,就是我们得到协助的时刻。
惯性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要解脱这种轮回的痛苦和想得到真理的人,要返观内心,深信佛法(真理), 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生命感悟之八
濒死经验最重要的启示是,它彻底转变了这些人的生命。
可是茫茫大千界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机会呢?能直视面对自己的生命!
记得有一个人说:
我原是个迷失的人,终日行尸走肉,只想享受,没有目标。现在我彻底转变了,变成有强烈的企图心,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坚信生命必有报应。我对追求物质财富的渴望也消失了,反而渴求了解精神层面的东西,并且希望这个世界能够越来越好。
大部分人要等到临死那一刻才开始珍惜生命,这多么令人伤悲啊!我常想起伟大的佛教大师莲花生大士的话:
那些相信他们拥有充裕时间的人,等到临终才开始准备死亡。然后,就满心懊悔,这样不是已经太晚了吗?
今天的世界虽然危机重重,却也令人鼓舞。现代的心灵慢慢地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实相。在电视上可以看到星云大师、达赖喇嘛、甘地、德蕾莎修女等伟大的导师;许多东方的大师也到西方传法;比如越南的一行禅师在法国,奔波一生,为了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介绍神秘传统的书籍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地球所面临的绝境,唤醒更多的人进行全球的改造运动。
比如现在的印度中观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就是我们心灵的导师,教我们如何认识生命,如何面对世界的一切假象,从而使我们走上心性解脱之路。
开悟是绝对真实的事,而且世上也还有开悟的大师活着!
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五浊的世界,被一切支离破碎的东西把我们如月的慧眼遮蔽住了,今天的大多数书店摆满了琳琅满目地陈词滥调的所谓“经典之作”,一切让我们迷惑不解,眼花缭乱,我们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追随那些流行的世俗,把本有的真理忘得一干二净,当我们听到世界有开悟的大师,我们顿时目瞪口呆,不会吧,会有这样的人?这是我们对真理怀疑习惯的反应!
被轮回之苦,把我们的智慧的生命变成的虚生浪死!
但你真正遇到了他,你会打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和感动,你会明了过去你以为是观念性的字词,如‘光明’和‘智慧’等,其实是真的。
把别人想像成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可以促进你的人际关系,带给它崭新而丰富的意义。
如果每个国家社会也同样这样看待其他国家社会,则世界和平及人类快乐融洽的日子就不远了。
禅坐时,你可能会经验到一个混浊的、半意识、飘浮的境界,就像有一条头巾盖在你头上;梦纪般的迟钝。这只是个混沌未明、无神的沉滞而已。
要如何脱离这种境界?要保持清醒,背部挺直,呼出肺部污浊的空气,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明的虚空,清醒你的心。
如果你继续停留在这沉滞的境界,你就无法进入禅定。所以当此阻碍发生时,你必须一一清除,尽量保持警醒,这是很重要的
佛陀说:
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一样虚幻短暂,
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的变换,
生命就如空中的闪电,
就像山涧冲写而下,奔腾不已。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当下正视改变;这是为死亡作准备的最好方法。
生命也许充满痛苦、悲伤和艰难,但这也是帮助我们面对死亡的大好时机。当我们相信万物是永恒时,就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轮回过程的相续存在,并不像珍珠项链上的珍珠,被一根灵魂的线串在一起;好像一堆骰子互相堆叠在一起。每个骰子都是分开的,却要支撑着上面的骰子,所以在功能上是相互联接的。每个骰子之间并无实体存在,只有因缘条件的和合。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尘世中不易修行,可发挥创意,走入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泉源。要让你的心灵宁静,可以在清晨到公园散步,或欣赏花园里玫瑰花上的露珠。你可躺卧地上,仰望苍穹,让心延伸到无垠的天际。让外在的天空唤醒你内在的天空。你可以伫立在溪前,让心与奔腾的流水交相融合,与潺潺的水声合而为一。
你可以站在瀑布旁边,让它具有疗效的笑声净化你的心灵。你可以散步在沙滩上,让海风亲密地吹袭着你的脸庞。你可以高声欢庆,让美丽的月光抚慰你的心。你可坐在湖边或花园中,静静地呼吸。当月亮自无云的夜空中优雅地缓缓升起时,让你的心灵平静下来。
生命的每次失落和迷惑,都在教导我们无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当你从极高处掉落时,只会掉在地上——真理之地。如果你的修行有所成就,那么从高处跌下就不是灾难,而是内在皈依的发现处。
一切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的生命,不是外界如何对待你!发现真理是靠日常生活的积累和修行,内在的省察和不变的恒心!
生命感悟之九
刚开始禅坐的人常说,他们的妄念纷飞,比以前更乱。
我说很正常,一再向他们保证,这是好的征兆。这绝不是你的心念比以前乱,反而是变得安静,而能察觉到以前的心念多么杂乱。千万不要绝望或放弃。不管什么念头生起,只要保持当下的觉醒,即使在纷乱中,也要回归呼吸。
想想看:我们生活在扰攘的尘世中,心性被烦恼所覆,生活被欲望所牵。有的人从生至死,都是为了身外之物奔波一生,而忙碌,追逐如梦如幻的水中花,镜中月;无暇去顾及自身真正的价值,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不知真理为何物,到临终时才感慨无事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于这样的人,是多么无可奈何的啊!所以我们常常反省自己,照顾一下自己的心性!
人生难得,佛法(真理)更难闻!
试问大千世界有几个人能闻到佛法,即使闻到了佛法,有几个人能生起真正的信心,趣向真理;有几人能真正的了解佛法,又能不被世俗所转,达入佛之正知正见!?
要证得解脱和获得觉悟的智慧,只有一个方法:遵循真正的精神之师(佛陀:buddha)。他是帮助你渡过生死轮回苦海的向导。
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即刻就照射在清澈澄净的水面。同样的,诸佛的加持总是加被在有强烈信心的人身上。阳光照射一切处,却只有放大镜聚焦之处才能引火燃草。当诸佛的慈悲通过你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就在你心中燃起
当有人正在受苦,而你却不知如何帮助他时,你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去想。想像你正遭受同样的痛苦,而你要怎么度过。问你自己:‘我会有什么感觉?我希望朋友怎么对待我?我最希望他们给我什么?’
当你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角色与别人交换时,你就把你所爱的对象——你自己,直接转换成别人。所以,这种方法是解决我爱和我执,及启发慈悲心最好的法门。
开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个人,不管是谁,只要处于适当的环境,和经过正确的修炼,就可以了悟自性,了解我们内在之中就有不死和永恒的纯净。这是世界所有神秘传统对人的承诺,也已有无数的人完全实践了它。
这个诺言最美妙之处在于:它不是身外之物,不是空想的,也不是精英专有的,它是所有人类都有的。佛陀告诉我们,当我们证悟它时,才明白它是出乎意料的平凡!
真理并不是刻意造做,也不是深奥的,事实上它完全是常识。当你证悟自性时,你的困惑被层层剥掉了。你并不是真的成佛,只是慢慢不再迷惑而已。我们本来是佛啊!
成佛并非成为全知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有位奉献一生给那些病人和临终者,放射出施与受的喜悦的人,她就是德蕾莎修女。我认为她下面的这段话,最能表现施与受的真义:
我们都希望进入神的天堂,但在此刻,我们就可以与他同在天堂。现在与他快乐同在的意义是:
如他一般地慈爱
如他一般地助人
如他一般地给予
如他一般地服务
如他一般地拯救
二十四小时都与他同在
在他苦难的化身中接触他
佛教提出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每一道分别由六种执着所造成:骄傲、嫉妒、欲望、愚疑、食欲和嗔恨。
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再看看我们的内心,就知道六道是真实不虚的。他们存在的方式,是我们下意识地将烦恼投射出去,六道因此具体成形,而界定了各道的形式、样貌、气氛和内容。
六道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里。在我们的身心系统之中,存在各种烦恼的种子和习性,只看环境的影响和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就随时准备好发芽成长。
所以不要等到临终时再后悔莫及,到那时谁也救不了你!把握当下,认识自己,趋向解脱!
生命感悟之十
在对抗你最强大敌人(我执和我爱)的战争中,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我执和我爱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根深蒂固。有时不易觉察,在境界不现之前。
比如我们执著这个虚幻的生命,有时很狂妄的对自己说,死,有什么了不起!但一当境界现其前(比如突如其来的车祸或者是地震灾害),我们会不顾一切的保护自己,有时甚至连自己的亲人的生死安危也忘了,为了自己的生命!是否还像那样,铿锵有力地说,无畏无惧呢?
慈悲,把我们奉献给别人,不追求自己的享乐却去承担他人的痛苦;就是慈悲与无我智慧的联手,彻底摧毁让我们生生世世流浪轮回苦海的虚幻执着。所以,我们的传统把慈悲视为觉悟的来源和要素,及觉悟行为的核心。
有时候,我们要清醒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会醒来,或在何处。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再也无法吸进来时,你就死了。就是这么简单。
就如西藏谚语所说:“明天或来生,哪一个先到,我们从不知道。”
据说,佛陀证悟时,他想要让大家了解,众生皆有佛性,并完全分享他的证悟。但他也带着无限的慈悲和遗憾,清楚地知道:要我们了解他所证悟的境界,是何其困难。
因为,虽然我们与佛陀一样具有自性,但我们却未认出它,因为它已被我们的凡夫心层层包裹缠绕住了。
想像有一只空花瓶,其内外在的空间完全一样,只有脆弱的瓶壁阻隔其中。我们的佛心被拘禁在凡夫心的瓶壁中,当我们开悟时,就像花瓶裂成碎片,内外在的空间融合为一。那时,我们突然了解到:它们从未分割,也从未相异;它们始终相同。
所有的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要与我们根本的、觉悟的自性相结合。就如印度的《奥义书》所说的:
有智慧之路,也有无明之路。它们遥遥相隔,且尽头各异……愚人陷入无明当中,还以为自己有智慧和博学,事实上却像盲人被盲人从此端牵到彼端,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那个超越生命的世界,是不会对幼稚的、不专注的、迷恋钱财的人闪耀的。
什么是伟大的修行者?就是时时活在真我的当下,并不断挖掘和运用深刻启示的人。就如当代英国作家路易斯·汤姆森所写的:
基督,无上的诗人,热切地活在真理当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清净的行为和圆满的象征,展现超越的真理。
展现超越的真理,就是我们存在这里的原因。
在修行的路上碰到一点阻碍时,真正的修行者不会丧失信心而起怀疑;反之,他会洞察障碍的真面目——只是障碍而已。当你认清“障碍只是障碍而已”时,障碍就自然消除了。
同样地,如果你无法认清障碍的真面目,而严肃地看待它,那么它就会更加强化坚固,最后变成真正的障碍。
我们甚至会半相信地说,慈悲真奇妙,但实际上却一点也不慈悲,只会造成自己和别人的挫败和悲伤,而非我们一直想要的快乐。
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一直苛求快乐,然而我们的行为和情感却让我们隔绝了快乐。
究竟什么才会使我们快乐?我们都知道,精明的自我追求、机智的自私、自我利己的保护,有时候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当你真正看清楚我执和我爱时,你会明白它们是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根源。
要学习如何死,就要学习如何生;要学习如何生,就要知道生命不只有今生,还有来生。真正地转化自己,及学习如何投生为觉者以助益众生,是裨益世界的最有力方法。
现在让我们想像:有许多人把握学习佛法的机会,致力于庄严的修行,证悟了自性,并运用死亡的机会更接近成佛,为了服务和利益众人而诞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同样的真理为何别人能发现,而我们却浑浑噩噩呢,虚度年华呢?
慈悲远比怜悯还要伟大和高贵。
怜悯的本源是恐惧、傲慢和施舍,甚至沾沾自喜的感觉:“幸好不是我。”就如史帝芬·李文所说的:“当你害怕碰到别人的痛苦时,就成了怜悯;当你勇于面对别人的痛苦时,就成了慈悲。”
要培养慈悲心就是要了解众生都是相同的,拥有相同的苦痛,尊敬受苦的人,并了解你既与众生不可分割,也不优于一切众生。
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成就伟业(发现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修行是和我们的死亡面对面的对话,和烦恼直视,和愚痴无明拚搏!他们是一直伴随我们,从生到死,从迷惑至觉醒,对我们不离不弃。
所以我们要依世界的觉悟的大师,和圣教量,指导我们,挖掘我们的心性,让他们呈现原有的光明和智慧。
谢谢大家一直关注风的《生命感悟》系列,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修学的道路上成为同志伴侣,助学益友。为完美人生而绝学!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