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禅思录 佛教对苦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本性法师:禅思录 佛教对苦的理解

 

  佛教认为:1、人生是苦;2、苦乐辩证;3、不能因为苦而消极,正因为苦而应精进,积极去苦;4、解脱苦是有方法的。

  释迦牟尼的出家因缘,其一就是对世间之苦的感受,即于城四门,遇老、病、死、修行者。

  佛陀证悟时,给出的几大观点,其一便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指出:人生是苦,灭苦有道。

  苦从何处来,这要从佛教的核心理论“因缘说”上看。因缘成就万物,因缘散则事物灭,能灭则空。本质是空则说明事物无法自立,为此则苦。

  佛教认为,有漏皆苦。

  苦之种类: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如果我们将苦的直接来源作个划分,那么,有自然强加来的,如火山爆发、水灾;有心理、生理、社会带来的;有与生俱来的,这是新旧业力的产物;有对未来命运没有把握产生的苦。

  可见,苦的存在是事实,对凡夫而言,有其普遍性、复杂性、深刻性、终生性。

  之于苦,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以苦为乐,另有人则以乐为苦,苦的概念与感受没有定性。也就是说,苦与乐是辩证的。同一碗菜,有人嫌其淡,有人嫌其咸。有人喜辣,有人厌辣,喜者以之为乐,厌者以之为苦。很多时候,乐是苦因。身体锻练一下,很舒适;锻练过量了,就伤身致疾受苦了。

  佛教指出苦,是为了认识苦,找到去苦的方法,从而解脱苦,趣向乐。因此,说苦不是为了去逃避,而是为了去面对。佛教说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是,生命短暂,人生难得,所以,接着又说“如救头燃,慎勿放逸。”就如头发被烧,需急救火,赶紧努力,去苦得乐,有所作为,千万不可懈怠啊!

  去苦得解脱,得解脱去苦,这确是有办法的,佛陀的三藏十二部教法,为此指明了道路。

返回目录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