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禅思录 巧辨贪与非贪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本性法师:禅思录 巧辨贪与非贪

 

  修行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教以贪为三毒之首,万恶之源,作为修行者,欲除之而后快。

  那么,贪与非贪如何区别?

  佛教是强调中道的圣学,反对极端。

  有时候,贪与非贪,只在一念之间。举个例子,有个小女孩,别人给她一个苹果,她很高兴,接过后就想吃,可惜,不小心,未吃就掉到地上滚进水沟,取不来吃了。为此,她很伤心,哭了。见者同情,又给她一个苹果。现在,我要说明的问题来了。再一次得到苹果的小女孩,如果什么也不想或很庆幸地就吃这苹果,便是不贪。如果她在想,第一个苹果如未掉进水沟,那我现在就有两个苹果了,这就是贪。第一个想法,她知足;第二个想法,她不知足。不知足、强求额外的份额,我认为,便是贪。

  佛教,不反对拥有善财,认为贫困是灾难。佛陀最终放弃苦行,便是例子。因此,佛陀理解人类对物质生活的低限度追求,并且喻之为药,只为色身的延续、保全,不是为了物欲的享乐。佛陀虽也教化人类能够喜舍与无相布施,但从不令人去作无谓的牺牲。因为,他明白,众生的根器还是相当愚钝,在这娑婆世界,尚难有君子国一般的义事产生。

  关于君子国的故事:有商人舟行遇风,漂至君子国。见卖菜者开价2元,买菜者说,这么好的菜2元太便宜了,欲给3元。卖者说,太贵了,就1元吧,买者说,那不行,给5元。如此互相让价,终致吵架。

  反过来,看我们娑婆世界,小孩子来买糖果,买一斤,卖者先秤九两,然后糖果一粒一粒地加,直加到一斤的量。小孩见糖果一粒粒加上,看了很开心。如果卖者,先抓一斤有余,然后再一粒一粒从秤上取掉,直至刚好一斤,小孩见糖果一粒粒被取走,如取其物,一定不开心。一样的买卖,同样给一斤,不同的取秤法,小孩有不同的心情。

  由此,也可见,判断贪与非贪,看的不是其执着或占有财、名、权的多少,而在于其心念的正与邪、知足与不知足以及手段的义与不义。

返回目录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