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烦恼不去,自在不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烦恼不去,自在不来

 

  文/见烟法师

  芸芸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陀慈悲为我们开设八万四千种法门,作为修行的方便。总括来说,修行无非“放下”而已。

  放下手中的石头,才有空间持取宝石;清空发臭的死水,才有机会注入甘露;放下既有的经验,才能以不同的角度体会万事万物,丰富我们的人生;放下八万四千烦恼,那个作主、清净的心才能充份显现。

  回首历史,人类若不放下地球中心论,今日我们的视野会是如何地狭隘?若不放下古典的运动定律,怎么可能有物理学的蓬勃发展?因此,放下不是消极地扬弃什么、或是不作为、或是远离,而是转换命运的必要方法。这样说来,“放下”便成为积极开创人生的步骤之一。

  话虽如此,一般人由于受到情感的左右,并没有办法立刻体会放下的好处,在面临转变的当下,袭来的是一阵惊惶与不安。为什么呢?无非是受到“常”与“断”的偏见所致。因为在错误的认知下,人们认为现在向未来无限延伸,所以不愿意放下;如果我们放下了,它和过去便完全切断,新的视野又无法立即显现,会让人落入无所适从的窘境中。

  其实佛法告诉我们,在现象界中没有一个完完全全不改变的东西,也没有无因由而生成的东西。所有现象因我们的心力,相互交织、相互成就,不断变化而成。例如,我们的身体从出生到年老死亡的过程,便是过去与现在交织、个别与整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令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又不断交织的领域中。换句话说,我们时时、处处在放下,就在放下的契机中,新的生命由此而显。

  上述为放下的认知层面,其实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上直接去体会放下的好处。例如,放下了正在做的事情,为一个陌生人指路,见到他如释重负的表情,我们也感到轻松愉快。或者暂歇工作,这样的放下也能感到片刻的放松。而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法门,正是让你直接体会放下、练习放下的最佳捷径,不仅可以强化对放下的认知,也能提升我们的生命层次。

  观音菩萨就是了知外相的虚幻,才能变化千手千眼以应众生需要。五代的契此和尚,相传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有人向他请教佛法大意,他只是放下了布袋,并再次将它提起,以此教示大众“放下与提起”的法义。

  其实,放下是佛法的精髓,解脱烦恼的第一步;是为了清净自在而创造缘起,是积极而乐观的。随着我们放下多少,自在程度也会显现多少。通身放下,大智慧光明藏便能立刻显现。放下的同时便是出发的开始,谁说通身放下是如槁木死灰一般?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