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文/见廓法师

  五欲洪流的世界里,陷溺了多少迷失的生命;生存利益的竞争下,扼杀了多少高贵的理想。当生命只剩下求生存的现实、自他利益的厮杀时,人与禽兽又有什么差别?孟子曾感叹地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实在值得我们深思。生命真正的意义与价值究竟在哪里?

  三千多年前,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为了寻求生命真实的意义,以及究竟解除众生苦难之道,经过多年的勤苦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将亲身体悟的道理,广为弘扬,令迷失自我的众生于长夜大闇中,得见明灯;令陷溺苦海中的众生,得遇拔济。悉达多太子,即今日人们所熟知的释迦牟尼佛。

  古德云:“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自古至今,依循佛陀教法,找回“本来面目”,契悟真生命,获自在解脱者,实不胜枚举。《六祖坛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六祖大师是唐代的高僧,其对佛法的贡献,在禅宗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大彻大悟的智慧、跏趺坐化的生死自在,源自于“过来人”──五祖弘忍大师的指导。所谓“十字街头岔路多”,同样地,欲踏上寻求真生命的菩提大道,若非藉由善知识来提点心路历程,实在很难不误入歧途。

  “灵山拈花传妙心,专为佛陀续慧命;泉畔开山建梵刹,普渡众生出迷津。”这是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的大悲愿心。禅宗从“灵山单传”至“曹溪普传”,直到现在“中台广传”,三千多年来祖祖相传,以心印心,历代祖师即是佛法命脉延续的核心。憨山大师《费闲歌》云:“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勤学不如得遇明师。有志修行者,寻得善知识实乃当务之急。

  灵泉寺时期, 导师即提出创立一百零八家精舍的弘法愿心,以及佛法五化运动推展佛法的理念。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多年来一步一脚印的努力,从中台禅寺的落成启用、全球一百多所分院、普台国小、普台国高中,以及中台山博物馆……中台世界的净土,正一点一滴逐渐呈现在大众面前!

  东周时代,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某次出游边郊,无意中见到了一座荒废已久的废墟。桓公从地基的规模推测,这里当年应该是一座大城,心想:“在这种地方,怎么会有大城的遗址呢?”于是询问当地的乡民,乡人答:“这里过去是郭氏之国的故城。”桓公问:“郭氏之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呢?为何会灭亡?”乡人答:“郭国之君喜欢善事、不喜欢恶事。”桓公听了以后,疑惑更甚:“一个喜欢善事、不喜欢恶事的君王所领导的国家,怎么会灭亡呢?”乡人答:“郭国君王虽然喜欢善事,却不实际去落实;讨厌恶事,却没有魄力去革除恶习。因此,国家才会灭亡。”桓公听了以后,感触颇深。回宫之后,桓公将此次的见闻告诉管仲。管仲询问那位乡民的姓名,桓公言:“寡人没有问他的姓名。”管仲说:“大王!您不就像是那郭国的君主吗?明知道那乡人是懂得国家兴亡大道理的隐士,却不问他的姓名。”于是桓公找回了那位乡民,给予赏赐。由此可知,知而不行,犹如不知。

  〈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导师如是行持,亦如是教导我们,其言教、身教、境教、制教、心教,为此七佛之偈下了最佳的注脚!佛法不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而是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亲身去体证的真理,这点,我们很清楚地在 导师的身上看到了。

  达磨祖师曾说,后世的修行人多半是:“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日,达磨祖师的话语更显出当今善知识的难遭难逢。我们今生有幸能依止大善知识修行,当依 导师所示:“有理无事,增长邪见;有事无理,增长无明。”觉察、觉照,解行并重。若心存侥幸,如《六祖坛经》所说:“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何如不闻?故《佛遗教经》云:“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佛法难闻今已闻,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宜应坚住正念,随顺觉性,直至根尘迥脱,契悟真常,出离烦恼淤泥,乃可苏息!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