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四章)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5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命如电影生已灭

  我们继续上次所讲生死的问题。关于这点,有位道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佛说‘众生寿命复速坚疾’。一切众生(众生不仅指人)的寿命都消逝得非常快速,比坚疾天天人飞行的速度还要快快到什么程度,佛经形容是‘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一息一眴,息是呼吸,一进一出是‘一息’;‘一眴’,头不动,眼睛左右看一下再回转来叫一眴。这位道友问,佛说:‘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是否指:一、意念的生灭问题?(思想意念)在‘一息一眴’之间有四百生灭?二、指生理的生灭?三、指形态的生灭?(不管生理、心理、形态生灭犹如流水般一泻千里,刹那即逝)。这是这位道友所提的第一个问题。现在我答覆这位道友的问题。佛说的三个比喻都包括在内。

  上次曾提过,寿命同时间的关系一样,是相对的。拿历史的时间看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是‘一眴’之间,其实连‘一眴’都不足以形容其快速,一刹那就过去,一弹指六十刹那。如果拿宇宙的寿命看历史的寿命已经很短暂,更何况众生个人的寿命。

  佛教小乘经典对寿命的快速,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佛要弟子了解寿命的短暂,希望人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找出自己生命的真谛,不要浪费时间,佛就问弟子:‘生命之快速若何?’许多弟子都回答了,有些弟子说:‘我的鞋子今晚脱了,不知明早是否能醒来再穿?’佛对弟子的回答一概否定。最后舍利弗答覆:‘生命在呼吸之间。’你看多短暂。当然,这是小乘经典的比喻。

  上次讲到,佛说比如射箭,速度很快,箭射出后未到靶,途中就被武功高强的人给半途截走。你看这个大力士的速度快不快?这是佛经的比方,从这点我们讲一个题外话,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什么都内行。据他的传记,十二岁时,武功已经练到全国第一。他可以把一只活的大象甩出城墙,拉弓射箭一箭可射穿七重铜锣。可见其武功之高。我们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他老人家受的是宫廷教育,一个国家的帝王,在印度当时,要培养一位太子继承王位,从小就集中全力,给予一流的教育,加上他资质禀赋,所以文武双全。

  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能快速接到未坠之箭的人速度还不算快,地行鬼、飞行鬼、四天王、日月神天、坚疾天的速度一层比一层快,而众生寿命又比坚疾天更快。总而言之,快到极点了!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学过物理的知道,一个东西速度极快时看不见,反而觉得慢。上次也引用老子说过的话:‘大音希声’,频率太高、太大的声音,人类耳朵听不过,不过有些动物听得见。速度太快反而觉得慢,比如地球在太空中运动的速度很快,可是我们并不感觉到地球在动。总之,佛形容速度之快,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心理的思想与生理的变化,比这里所说所有各类变化的速度还快,快到极点。

  念速极速

  像我个人的经验,我想诸位也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准备坐下来写点东西,不用毛笔,毛笔太慢。往往摆两、三支钢笔在旁边,为什么?有时钢笔没水,懒得装。自己发现,写东西,无论如何跟不上自己的思想。跟我通过信的都知道,我写信乱书的,经常添字。因为写慢了,前面思想过去了,等写完再看一遍,这一段某个思想掉。如果换纸再加上很麻烦,经常在句子中间加两句,满纸乱写很难看。

  笔下当然没有思想的速度快,但是我们感觉得到的思想的速度,还没有感觉不到的速度快。这话怎么说?现在大家静坐感觉到思想纷飞,而且东跳西跳很快,这还不是哟!这还属于浮面的思想,也可以叫妄想里的浮想,这个还可以感觉得到。

  大家既然讨论到这个问题,要注意!我们真正的念头,佛说一念之间可以作佛,真正一念的‘念’,不是属于脑子静下来可以感觉到思想的‘念’,这个只是散乱心而已!我们坐在这里,一刹那之间晓得自己身体坐在这里,而且这一刹那间,连头发、脚趾……全身每一部分都感觉到,只是你不够敏感。但只要碰你一下,或同时插上一百根针,一百个地方你都会感觉到痛,就有这么快。

  所以,我们这一念这样多的生灭,不是普通能够体会的,要定慧到某个境界,才能体会到心念有多快!至于生理上的业力,也是属于一念的范围。譬如我们身上血脉的流通,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把体内粗的、细的微血管和神经全部连接起来,有十万多公里长,人体血液一天循环一千周,亦即走一千次十万公里。至于细胞、呼吸生灭的变化,现代医学对这都测验得出来,这已不算稀奇了。可见我们的念力与生理上的变化,每一个时间有那么多生灭。

  好了!这位道友提出的三点分析都对,四百次生灭包括心理、生理和形态。但是有一点,我闪生命的生死是不是‘一息一眴之间有四百生灭’,我们不敢说这个数字是确定的,形容极多,为什么用‘四百’呢?因为人体是四大组合成的,佛经上经常用到四大地水火风分类,所以讲四百。

  实际上,佛在大乘经典上说,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换句话说,有八万四千的心理变化,这个数位更大,这个数位是否与现代科学完全相合呢?不知道,也可以说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佛在一千多年前,用这么一个笼统的数字形容‘多’,时代不同,但相当准确,他以什么测验?是否以神通了解?不得而知,除了真正有智慧的大神通外,是无法知道的,如果知道,这个人就是有智慧大神通,智慧就是大神通。

  生灭不等于生死

  不过,这里又产生一个大问题,如果严格研究佛学,本经说‘一息一眴之间有四百生灭’,并不是讲生死哦!怎么说生灭不是生死?如果以笼统的中文、不用逻辑的方法而言,有时候可以用生灭二字代表生死的观念,然而仔细研究佛经,生灭并不一定代表生死。生灭是形容一个东西波浪式地放射、波浪式地起伏,是个现象。假使确定把生灭当成生死的话,生灭是个形态,生死是确定的一件事,一个人死了看不见叫死,死了是不是再生?世间观念不知道,佛学观点而言应该会再生。所以,他讲四百生灭,是指变化的形态而言,我们要留意!怎么体会它呢?除非有甚深禅定加上甚深的般若智慧,在定慧等持的进修,才看得出自己的一念之间有那么多生灭。

  刚才举过一个例子,大家坐在这里,当我讲‘现在’这一声时,这一念之间,生理上全部的感觉都在其内,但是因为没有别的(外境)刺激、没有反应,自己不知道,这其中不只四百生灭,在一刹那之间同时俱在,讲‘现在’早就过去,在刹那之间生灭变化有如此之快。

  大家学佛打坐,美其名说坐了半个钟头,甚至有些人借用名词,说定了半个钟头,什么定?你坐在那里乱想了半个钟头而已!事实上,坐在那里即使一念不生,已经不只经过八万四千的生灭变化。最后佛说,在这么快速的时间,你把它停留住了,换言之,使速度减疑,而且把慢的速度定住了,就是所求的效果、功夫。我们详细讨论这个文字,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是关于第一个问题简单的答覆,好像我说的有点语焉不详,但是现在只说到这里。

  这位道友的第二个问题,提到上次讲过的‘智者观命系属死生。我若能离如是死生,则得永断无常寿命’。道友问‘智者观命,系属死生’这句话的‘系属死生’四个字,是否是指众生的寿命在流注中的意思。‘流注’二字原文出于《楞伽经》,所谓生命妄想像流注,流注像什么东西呢?就在我们今天所看的河流,一百年以后,看到的还是一条河流,实际上,后浪推前浪,每一个水分子不断过去,后面的就接上来,表面上看似在流,事实上都过去了,当我们第一眼看这一滴水时,再看第二眼不晓得已经跑多远了!《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切永远不断地过去,这是流注的道理。

  《楞伽经》上说,生命的存在,意识(意念)看起来好像有个我,实际上本来没有一个我,说现在,现在早已成过去,没有现在。说未来,未来变成现在,一说现在、未来,它又成过去了,前一个思想一讲,早已过去,流注式地在动。实际上,中间体空,然而也不能叫它空,当流注有的时候,它这股水永远看到生命是有。

  佛经说:‘智者观命’,观察人生的生命:‘系属死生’,翻译得非常好。‘系’一个绳子打个结挂在上面,属于它的叫‘属’。比如两只手是属于我的,如果残废砍掉,两只手不属于我的,但是我还是我,不过两只手没有用了,这个叫附属于我。如果照这样来讲,今天活著的生命、身体也不附属我,这个身体也不附属于我;真正的我,不属于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系属于生灭,生命的作用,系属于寿命。也可以说,寿命的存在,是因为这个身体生灭流注的存在。因此,看起来有一个生命,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生命,这个说法是小乘的说法。

  ‘性’‘命’要紧

  大乘的说法则不然,我的这个身体,一切的生灭作用,系属这个寿命。寿命是个什么东西?问题来了!暂时不谈佛家文化,以中国固有文化来讲,孔子已经在《易经系传》上提出这个问题:‘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人要修道了生死,先要‘穷理’,等于禅宗的参话头,也等于佛教所言,要把一切经教道理通达透了。‘尽性’,然而才会了解到宇宙与人生的本来是什么。明心见性以后,才知道‘命’,生命的奥秘道理在什么地方。所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以说是孔子提出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先‘穷理’,后‘尽性’再生命‘以至于命’,才懂得命。

  我们看孔子一生,‘十五岁而志于学’,知道这个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才确定向这个学问上努力修养;‘四十而不惑’,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当中,还有怀疑,到了四十岁确定不怀疑;‘五十而知天命’,他才知道命,‘六十而耳顺’,善恶是非一切无分别,一切皆是顺缘,到了‘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勉强拿这一段来作注解。那么,由明心见性而达到真正了解这个命的学问,太不容易。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孔子的说法。

  佛法不大提这个事,不过,在密宗、在禅宗许多祖师的隐语里,在有些大乘经典如《华严经》里有提过。

  ‘智者观命,系属死生’,有智慧的人观我们现在的寿命,是‘系属死生’,本来我们有个永恒不断的寿命,那个就是真我。本来无我,勉强叫它‘我’,那个是生命的真我。等于‘阿弥陀佛’四个字,翻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光’,寿即寿命,光即性光,有相之光是子光,无相之光,常寂光是母光,自己本身的光明。子母光明会合而产生这个光。譬如眼睛所见的电灯光是子光,电的功能是母光,为无相之光。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寿命,又翻成无量寿佛。道士看到和尚念‘阿弥陀佛’,首士也念,他们念‘无量寿佛’。

  无量寿是真命,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无量寿,都在生死中,念念被生灭牵留了,换句话说,被生灭的流注迷糊了,找不到流注本来的功能,找到本来的功能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那就是佛最后涅槃时说的四个字‘常、乐、我、净’。佛从开始说法,到中年都说:‘世间一切无常、世间一切是苦、世间一切是空、世间一切是无我’。到了八十一岁涅槃时说:‘不然,世法是常、乐、我、净’。这就是无量寿命。现在,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奥秘,所以把无量寿光、常乐我净涅槃本身,给生死系缚住。

  因此禅宗提出了生死,了现在的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人在六道轮回是分段生死。什么叫分段?比如人活到六、七十岁死了再来投胎,或者变牛、变马、变狗、变男人、女人?不知道。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生命分段存在,好比一节长面包切成一片一片还是面包。凡夫是分段生死,了了分段生死后,高一层进入‘变易生死’,就是罗汉。什么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父母所生之躯死了再投胎;‘变易生死’则能靠禅定的功力,把肉体修到留形后住世,古人能留形住世五百年的很普通。

  譬如龙树菩萨有一弟子,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碰到它,已经活了八百年。另外,印度有一个和尚,在印度活了五百年,到中国活了五百年,叫宝掌千岁,在中国修了好几个庙子,他与达摩祖师在异乡客地相逢,了了道以后才圆寂。他在四川以及其他地方的好几个庙子,我都住过,像杭州西湖有一个中印庵,也是宝掌千岁挂单住过的茅棚,后来盖成庙子。类似这样的人很多。那么,留开住世是不是了了生死?还没有。变易生死可以把生死的快速形态减缓、延长,也就是刚才讲的,箭射出去,中途截住,停一下,把它停留住,就是这个道理。这八个字告诉诸位‘应作如是观’。

  接下来另有一句,也是这位道友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我若能离如是死生’,我若能离开现象的分段生死,不随生灭的形态,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源。‘则得永断无常寿命’,无常寿命是指人世间、三界、六道的寿命无常,那么,无常寿命断除了,不随生灭法,永得真常,真常也是假定说法。常乐我净就是无量寿佛,永远达到这个境界。

  以上所言,据我所知,如果详细讨论这位道友的三个问题,再引经据典发挥起来则更多,我们暂时到此为止。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