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禅思录 心观何处
本性法师:禅思录 心观何处
文/释本性
近日,第五届水陆空法会在进行。诸坛庄严,梵音延绵。众生欢喜,功德巍然。
诸大功德主,虔诚善美,感应龙天。衲 本性愧为总主法,感恩感动,欣慰赞叹。
为令各大功德主福德俱足之外,更添慈慧,特作此小文,以为供养。
水陆空法会,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令众生免沉沦,促提升。
如何免?如何促?要做心的文章、要做身的文章。
佛陀告诉我们:
一、针对多贪众生,要令作不净观。
如,观身不净。试想,身之生净吗?之老净吗?之病净吗?之死净吗?观身,让人想到,只是秽聚而矣。说实在,我是乐见一棵树,不乐见.....,这也是诸多禅师最终隐进山林的原因。
多贪众生,很可叹。
比如,史上贪色帝王,三宫六院,多短命,其治理下的皇庭,多朝纲不振,奸臣当道,不少还下场可悲。
二、针对多嗔众生,要令作慈悲观。
阿修罗本来很美,因多嗔,变可怖。嗔,是拿他人过错惩罚自己。接不愉快电话,把自己电话机摔了,谁损失?对方会赔你吗?其实,这世间,有何值得我们去嗔,是金钱?名誉?地位?情爱?还是什么?这些,缘起是空,最终是空,过程亦留不住,不应成为我们嗔的动因或对象。有人为金钱成囚徒;有人为名誉,众叛亲离;有人为地位,身心摧折;有人为情爱跳楼。有金钱,不等于富有;有名誉,不等于道德;有地位,不等于高贵;有情爱,不等于幸福。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多嗔众生,很可惜。
就以情爱为例,我们有位信徒,青年才俊,事业有成,但就为情爱所困,他爱恋一位舞蹈演员,他说:在乎一点她吧,想到她每天在舞台上,与各类男舞者近距离接触,心中就不是滋味,就对她产生怨恨心;不在乎一点她吧,又内心愧疚,觉得她本无过,她是那么对他好,他怎可莫名其妙地嗔恨她呢?
体谅他人,看淡世间,慈悲心肠,嗔---便与你无关。
三、针对多痴众生,要令作因缘观。
痴,主要体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认识、把握,遵循世界与人生的生成、运行,毁灭的规律。痴者,静态地观世界观人生,固执地执着予世界与人生的种种现象。从而,使自己进入迷途,沉于迷境,无法看破,无法放下,无法超越,无法解脱。因缘观的核心是因缘决定生灭,因缘造就沉浮,因缘便是无常,因缘便有苦空。因缘,是我们佛教理念的奠基石。
多痴众生,很可怜。
你看那范进,不悟名誉之空,过于执着,苦苦追求,一旦获得,大喜过望,一下子疯了,让天下读书人一想到他,便心酸无比。
四、针对多散众生,要令作数息观。
多散终生,心是散乱的,身是不调的。烦躁,就需静定;不调,就需谐和。
数息,是安心安身的好方法,好途径之一。瑜伽法用之,禅法用之,乃至异教也以类似措施安定身心。
多散众生,很可笑。
他们,睡不稳,食不香,心乱如麻,一会思这,一会想那,身如热锅蚂蚁,天天上窜下跳,心身没有一刻安宁。古人为何曰定、曰静,就为了不散。别以为心散点没什么大事,要是在战场上,一念之散,对方的快刀就临颈了。
五、针对多障众生,要令作念佛观。
为何多障,因为多贪、多嗔、多痴、多散嘛。
贪嗔痴散俱足的人,有什么好方法对治之呢?作念佛观,便是其一了。念佛,方法虽简单,措施却得当,效果亦明显,功德更无量。念佛,既调身、调口、调意,更调心。念佛,不仅开发己力,更得佛力加持,是一种引外力激发内力、以内力感应外力的好方法,为上中下诸根机的众生普为适用。
多障众生,很可悲。
多障,快可被称“五毒俱全”了,当然可悲。
佛经中,有一些多障者,如暴君、如贼首、如杀人狂,佛陀最终都以佛法驯服他们了。如今,佛陀虽在,我们多障,就视之而不见了。但是,只要我们虔诚祈求,诚恳呼唤,佛陀还是自会感应,我们还是自能得救!
念佛一声,地狱火灭;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慧具足;念佛一声,功德无量。
愿——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时代,正在来临。
众生无量,无论何种,只要入得以上五种观法,自可免沉沦,自可促提升。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