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相美文:“善护念”就是修行
邹相美文:“善护念”就是修行
在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老实善良,而且信奉佛法。他的儿子优婆掬提,自幼聪颖,颇具慧根。儿子长大成人后,掬提居士就将自己开设的一家店铺交由儿子接管。他则专心修学佛法,精进用功。
有一天,掬提居士对一位证得罗汉果的比丘说:“尊者!我很期待儿子能进入佛门,修学佛法。”比丘说:“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会让他有机会接近‘三宝’。”之后,比丘就到优婆掬提的店里随缘度化,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闻听后欣喜不已,犹如醍醐灌顶般受益无穷,于是便说:“我如何才能进入佛门,真正修行呢?”
比丘便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优婆掬提问道:“心念无影无形,要如何照顾呢?又如何来区分哪一种心念是好?哪一种心念是坏呢?”比丘笑着答道:“你可以用黑豆和白豆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一天中若起善念,就放一粒白豆,如果生起恶念,就放一粒黑豆。黑豆减少,白豆增加,就表示善念提高了,反之,则表示恶念增多、烦恼增多了。”
于是,优婆掬提就按照比丘的教法,把他的店铺当做修行的道场,用心关照自己的心念。有人来买东西,他就生起欢喜心,热情招待客人。让客人感到愉悦后,他就放一粒白豆。遇到较劲儿的客人,使得他对其生起厌恶与嗔恨心时,他就放一粒黑豆。一天下来,若是黑豆比白豆的数量多,他就激励自己,要好好用心。随着每天白豆数量的增多,黑豆数量的减少,优婆掬提的心念就开始平定下来。渐渐地,黑豆甚至完全消失。
这则故事里,那位证得罗汉果的比丘以“黑豆与白豆的增减”来应机说法,最终度化了优婆掬提,使他更加笃信佛法,精进修行。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就如同“因材施教”一般,引导众生在修学佛法的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白豆和黑豆”的故事,则是向我们传递一个启示:“善护念”就是修行。
心念是修行的关键,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甚至就在一念之间。佛教念佛法门提出“一念生,一念死”的殊胜因缘,若能照顾好自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应外境而生逆转心,如如不动,就会时时处在宁静之境。反之,若易被外境所动,不能照顾自心,不能照顾念头,就易被无名烦恼占据心灵,而生无穷的慨叹。
“善护念”就是修行,这要求修佛之人“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动身而不动心”,唯此才能“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时下,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一切,即便是早年偏僻静谧的寺庙也受其影响,能够坚守佛法、一心用功办道的佛子亦在减少。若我们为世风所扰,则难以守住那份本真之心,又怎能“善护念”呢?同样,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罢,都逃不脱生、老、病、死,又有几人能在面对人生的“八苦”时,做到“心无挂碍”、“心无所住”呢?于是,对照顾心念的要求就应运而生了,能够护住你的念头,能够护住你的善念,就能在修行路上“无有恐怖”。
“善护念”就是修行,这要求修佛之人谨守三无漏学,削减“贪嗔痴慢疑”之流毒,在任何环境都能欢喜自在。就像一个新戒比丘,在刚刚受戒之际大都心生欢喜,愿“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并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但随着在寺院生活时间的推进,他会渐渐感觉到青灯古佛、萧条清冷的难熬;一旦有了对佛法教义的初步了解,他可能对佛法心生疑虑,陷入“我执”之中而不能自拔……若能“善护念”,又岂会被无名与执念所迷惑呢?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决不是幻想,决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善护念”的“念”就是佛教里提到的“四念处”,即“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在“四念处”里非常重要,随时念这个心,知道了这个念头,就是“善护念”。我们的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无常;念心,我们的思想是生灭的,是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立刻就过去了,去追这个念头,把它当作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动,都在远去。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佛陀说菩萨,是名菩萨,即非菩萨。“善护念”是佛陀为众说法所开启的方便法门,“善护念”就是修行,唯有把握住现在,把握住此时此刻去付出,去精进,才是修福积德之举,才是真正的修行。
(邹相,2010-2-2于郑州,刊载于《正信》2010年春之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